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4784例老年男性血脂分布的特点及与体质指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血脂分布的规律及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从血脂紊乱的角度探讨老年男性的体质量控制问题.方法 对4784例老年男性体检者进行调查并测定血脂水平,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6岁组,按BMI水平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MI:18.5~23.9 kg/m2),超质量组(BMI:24.0~27.9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结果 4784例老年男性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5.1±0.9)mmol/L、(3.0±0.8)mmol/L、(1.5±1.0)rmmol/L、(1.3±0.3)mmol/L,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为44.8%(2141例),其中TC、TG、HDL-C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0.4%(497例)、9.3%(445例)、29.8%(1425例)和19.4%(928例).不同年龄组随增龄TG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均P<0.01),80~96岁组的TC和LDL-C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老年男性超体质量占46.8%(2239例),肥胖占15.5%(740例).随BMI水平的升高,TG水平亦升高,而HDL-C则随BMI升高降低,不同体质量组T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96岁组亦以高TG和低HDL-C为主要类型的血脂异常,其血脂分布特点与70~79岁组相似.80~96岁组肥胖和超体质量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44.6%(228例)和11.9%(61例).结论 老年男性血脂异常以高TG和低HDL-C为主,TC升高的检出率高于2002年全国普查的结果;超体质量、肥胖的检出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老年男性随增龄TC和LDL-C水平下降,而HDL-C水平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中平  刘凡  杨雅娟  王玲 《山东医药》2011,51(20):102-104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在石家庄人群中的分布及血脂异常比例。方法对2007年4~10月在我院体检的石家庄市机关干部、教师及企业员工共4 752例进行血脂等指标检测。使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龄组TC、TG、LDL-C及TC/HDL-C水平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女性TC和LDL-C均值在50岁以前低于男性,50岁以后高于男性;TG水平在男性5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岁以后随年龄增高而降低,女性则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血脂异常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女性高TC、高LDL-C及低HDL-C检出率均高于男性,男性高TG检出率高于女性。结论石家庄市成人血脂水平现状及高血脂异常检出率令人担忧,50岁后女性人群的血脂水平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青年患者不同标准和类型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变化趋势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初次诊断为AMI青年住院患者2 781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肥胖、吸烟以及TC、LDL-C、HDL-C和TG检测结果。结果:初发AMI的青年患者平均年龄(38.9±4.7)岁,男性2 657例(95.5%)。TC、LDL-C以及HDL-C平均水平分别为:(4.48±1.19)mmol/L、(2.82±0.97)mmol/L和(0.91±0.21)mmol/L,TG中位水平1.92 mmol/L。血脂异常患病率为81.0%(2 254/2 781),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81.8%vs.65.3%,P0.001)。低HDL-C患病率最高,为71.2%(1 971/2 781),其次为高TG(36.3%,1 009/2 781)。35岁组高TC和高LDL-C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两年龄组(P值均0.001)。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HDL-C以及TG与冠状动脉狭窄≥50%无显著相关关系。TC 5.2~6.19 mmol/L:OR=2.58,95%CI:1.42~4.68;≥6.2 mmol/L:OR=2.96,95%CI:1.37~6.42以及LDL-C 3.4~4.09 mmol/L:OR=3.15,95%CI:1.46~6.82;≥4.1 mmol/L:OR=3.22,95%CI:1.46≥7.11与冠状动脉狭窄≥50%显著相关。结论:初发AMI的青年患者血脂异常患病率2倍于普通人群,2007年至2017年间血脂异常及各组份异常患病率并未呈现趋势性变化。35岁AMI患者高TC和高LDL-C较其他年龄组更突出。LDL-C≥3.4 mmol/L或TC≥5.2 mmol/L与冠状动脉狭窄≥50%的危险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内蒙准格尔地区人群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和分布特点,为该地区血脂异常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年龄分层方法,将准格尔旗2007年体检居民中,按年龄分为(18~25)岁、(26~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和65岁以上组,分析人群TC和TG水平随年龄变化特点及性别差异。结果共纳入18岁以上人群31613例,其中男性12833例,女性18780例。男性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21%和23.31%,女性则分别为18.35%和27.97%。男性高TC血症发病率从26岁起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5~64)岁组患病率最高,而后下降;高TG血症则在(26~34)岁组发生率最高,而后逐渐下降;女性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结论男性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且男性血脂异常的年轻化较明显,女性则以中老年妇女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5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6月在解放军305医院进行体检的50岁以上人员1162例,其中男性668例,女性494例,年龄50~89岁。按年龄分为四组:A组(50~59岁)、B组(60~69岁)、C组(70~79岁)和D组(80~89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4项测定,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年龄以及各组不同性别间血脂水平和异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男性血脂总体水平比较,女性TC平均水平升高(P0.05),而血脂HDL-C、LDL-C和TG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B、C、D各组中,与男性比较,女性血脂检测指标均有升高(P均0.05)。各组男性,随年龄增加,血脂异常发生率增加。结论在男性人群中,随年龄增长,血脂水平降低,血脂异常率升高。而女性随年龄增加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发生率逐渐增加。50岁以上人群,男性与女性血脂水平有明显差异,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连续4年血脂随年龄变化规律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连续4年体检的434例健康体检者。使用问卷调查一般情况,体检获得腰围(WC),体质指数(BMI)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以2013年为准,依年龄分四组,≤39岁者,40~49岁者,50~59岁者,≥60岁者,观察四组血脂随年龄等的变化,并分析WC、FPG等与血脂的关系。结果 (1)重复测量一般线性模型及方差分析得出TC、LDL-C、HDL-C随年龄增加升高,40岁以后升高明显,短期内HDL-C变化可能稍有降低。(2)TC、LDL-C水平,40~49岁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明显升高,超过男性。(3)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分别进入了TC、LDL-C、HDL-C的回归方程,WC和FPG进入了TG的回归方程。结论(1)TC、LDL、HDL随年龄增长升高。(2)年龄大于40岁人群,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应作为高血脂防范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福建沿海地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福建省沿海地区30岁以上人群3343例,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血糖、血脂等指标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地区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34.6%和10.0%,男性超重率显著高于女性(40.4%比30.7%,P0.05);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在70岁以前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显著增高,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体重人群比较,青年(40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压、腰围显著升高(P均0.01);中老年(40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压、腰围、TC、LDL-C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偏相关分析显示BMI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和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1,0.218,0.238,0.068,0.120,0.135,P均0.01),与TG和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均=-0.069,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与腰围、性别、年龄、DBP、HDL-C、FBG显著相关。控制年龄、性别、血糖等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OR=2.283,95%CI 1.915~2.721)和肥胖(OR=4.419,95%CI 3.329~5.865)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超重(OR=1.356,95%CI 1.160~1.584),肥胖(OR=1.691,95%CI 1.319~2.167)],P均0.01。结论:福建沿海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人群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比例显著增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压水平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648名年龄为60~78岁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查体,对不同血压水平老年人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FPG)平均水平及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的检出率进行分析,对多代谢异常的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是老年人群出现较早的、最常见的代谢异常。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老年人BMI、TC、TG、LDL-C、FPG平均水平明显升高,HDL-C平均水平明显降低,老年人群合并二种、三种代谢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合并二种、三种代谢异常的危险性明显升高。血压水平为120~129/80~84 mmHg和130~139/85~89 mmHg时,老年人群合并二种代谢异常的检出率为29.81%、32.26%,合并二种代谢异常的危险性是理想血压人群的2.73、3.06倍。高血压人群比血压正常人群更易合并多种代谢异常,高血压人群合并二种、三种代谢异常的检出率为45.65%、10.33%,合并二种、三种代谢异常的危险性是血压正常人群的2.18、2.57倍。结论血压水平达到和超过120~139/80~89 mmHg时,老年人群多代谢异常的检出率和危险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95岁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随机整群抽取2102例常驻老年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将年龄划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95岁3个年龄段进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间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2102例老年人中,总的血脂异常、高TC、高LDL-C、低HDL-C和高TG患病率分别为38.9%、17.3%、14.0%、14.4%和17.8%。男性各年龄段的低HDL-C患病率高于女性,高TC、高LDL-C患病率均低于女性(P0.05)。此外,仅男性高TG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整体呈下降趋势(P=0.03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091,95%CI:1.033~1.153,P=0.002)、血尿酸(OR=1.003,95%CI:1.002~1.004,P=0.000)和腰围(OR=1.026,95%CI:1.014~1.037,P=0.000)为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血脂异常存在性别差异,亟待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本社区中老年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筛查,统计不同性别血脂异常发生率。结果: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5.13%,男性TG异常、LDL-C异常、HDL-C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而男性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检出率高,尤其男性,需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唐山冀东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参加2012年1月~2012年12月冀东油田社区健康体检居民8443例,男性4471例,女性3972例,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测量腰围,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己糖激酶法检测血糖,酶法检测血脂[包括: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2647例(31.35%),其中男性1726例,女性921例;②与非高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的年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和FBG高于血压正常者,HDL-C水平低于血压正常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0岁人群中,男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女性(36.34% vs.18.99%),>60岁人群中,女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于男性(56.46% vs.56.95%);④年龄、男性、超重/肥胖、血糖、TG和TC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唐山冀东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1.35%,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雌激素对于女性具有保护作用;年龄、男性、超重/肥胖、血糖增高、高TG和高TC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期肥胖症与m脂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与追踪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北京市193名(386人次)学生,每一观察对象在儿童期(7~12岁)和9年后其青少年期(16~21岁)测量身高、体质量,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儿童和青少年期男孩的超重和肥胖发牛率均明显高于女孩(儿童期:16.3%比11.9%,15.2%比10.9%;青少年期:23.9%比7.9%,8.7%比3.0%,均为P0.05),儿童期总的肥胖率高于青少年期(12.9%比5.7%,P0.05),青少年期的超重率略高于儿童期(15.5%比14.0%,P0.05)。儿童期肥胖组的平均TG水平较体质量正常组高[(1.22±0.84)mmol/L比(0.82±0.54)mmol/L,P0.01];青少年期肥胖组平均TC和LDL-C水平均高于体质量正常组(均为P0.05);儿童期肥胖组在青少年期时平均TC和LDL-C水平高于体质量正常组(均为P0.01)。结论儿童和青少年期肥胖症是影响血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东莞市东部地区35岁以上居民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东莞市横沥镇35岁及以上的19 058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检测。结果完成问卷调查、血脂检测共9 921人。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为35.47%。TC、TG、HDL-C、LDL-C浓度分别为(5.20±1.02)mmol/L、(1.56±1.34)mmol/L、(1.49±0.38)mmol/L、(3.03±0.90)mmol/L。血脂异常类型以高TG、高TC为主。男性49岁以下年龄段组的TC、LDL-C浓度及LDL-C血症患病率较女性同年龄段组高,50岁以上较女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TC、TG、HDL-C浓度及高TC、高TG、低HDL-C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东部地区35岁以上居民TC、TG、LDL-C浓度及高TC、高TG、高LDL-C患病率较高;血脂异常类型以高TG、高TC为主;中年男性及更年期以后女性血脂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以2018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特征和临床资料,分析纳入对象的TC、TG、LDL-C和HDL-C的平均水平,血脂异常总患病率及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的患病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项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95例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率为49.04%(586/1195),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49.86%和39.80%(χ2=3.649,P=0.056);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的比率分别为13.31%(159/1195)、15.40%(184/1195)、33.72%(403/1195)和9.21%(110/119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35岁)和肥胖是高TC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是高TG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糖尿病、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WHO HIV临床分期IV期、HIV RNA≥105 IU/ml是低HDL-C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HIV RNA载量≥105 IU/ml是高LDL-C的危险因素。结论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影响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以年龄大、超重、肥胖、糖尿病等为主的传统因素和以低CD4/CD8比值、WHO HIV临床分期晚、高HIV RNA载量等为主的HIV感染相关因素。建议在临床上对初治的HIV感染者常规筛查血脂,对具有其他代谢异常因素的WHO HIV临床分期晚期人群进行重点的筛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以及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方法:在上海市嘉定区40岁及以上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测,对其中数据完整的10 375名居民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按照WHO标准界定肥胖和超重者。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BMI与一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超重以及肥胖状态对于各种代谢相关性疾病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人群的BMI均值为25.1±3.3,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42.92%和7.2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随着BMI水平的上升,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随之增加(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之下降(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油田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病率及其与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对743名某油田职工,测量身高、体重,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腹部B超等检查,进行NAFL组和非NAFL组的对比分析。结果(1)743名职工中检出NAFL221名,检出率29.7%;其中BMI≥28者检出率为64.3%,BMI-Q24者检出率为13.4%,24≤BMI%28者检出率为48.6%;肥胖患者NAFL榆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P〈0.01)。(2)NAFL组的BMI、TG、HDL—C、FBG与非NAF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AFL组中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NAFL组(P〈0.01)。结论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率NAFL组高于非NAFL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总睾酮(TT)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血糖、血脂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男性T2DM患者进行性激素、FPG、Fins、FC—P、HbA,c、血脂水平测定。根据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价IR程度。结果120例男性T2DM患者中1vr低下者占14%,IR占71%,BMI≥23kg/m2者占52%。TT与BMI、Fins及WHR成负相关(r=-0.335,-0.307,-0.232,P〈0.01),与年龄、病程、血糖、FC-P、HbAtc水平等无相关性。BMI与WHR、Fins、FC-P及InHO—MA-IR成正相关(r=0.489,0.348,0.356,0.301P%0.01或P〈0.05),年龄与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成正相关(r=0.310,0.442,P〈0.01)。结论肥胖是男性T2DM患者TT水平低下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肥胖的介导,TT与IR及脂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两个社区成人血脂水平的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上海市华阳、曹杨社区人群的血脂水平,描述血脂谱的人群流行特征。方法于1998年9月至2001年11月先后完成华阳、曹杨社区的5628例(20~95岁)调查对象代谢综合征的横断面调查。资料收集包括流行病学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血脂等指标的化验。以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构成,计算两个社区成人血脂的标准化均数及标准化患病率。结果(1)标准化均数:华阳社区和曹杨社区成人TC,HDL-C,LDL-C和TG的标准化均数依次分别为5.01mmoL/L和4.43mmoL/L,1.28mmoL/L和1.32mmo]/L,3.37mmo]/L和2.99mmo]/L,1.97mmoL/L和1.60mmoL/L。(2)标准化患病率:按2005年6月16日上海血脂指南讨论会制定的血脂分层切点建议(2005)的划分标准,上海华阳、曹杨社区成人“血脂异常”的标准化患病率依次为52.9%和25.1%,“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的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76.0%和56.2%。两社区“血脂异常”分类的标准化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均为: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和高TC血症。而华阳、曹杨“血脂合适范围”的标化百分构成从高到低均依次为TC、TG、LDL-C和HDL-C,其中HDL-C的百分构成远低于其他三项,仅为15.7%和16.1%。结论上海两社区成人“血脂异常”和“血脂边缘异常”的患病率均很高。人群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高TG和低HDL-C。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老年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老年患者正常体重组45例,超重组42例,肥胖组33例,分别观察体质指数、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测定血清唾液酸、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各组与体质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唾液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均与体质指数有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唾液酸与C反应蛋白相关。结论:老年患者存在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有血清唾液酸水平的升高,伴肥胖者更严重,预示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机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