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25Ⅰ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支架置入术可解决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问题,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疾病本身无治疗作用。放射性粒子直接对肿瘤部位近距离放疗,以其靶准,剂量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为此我们用^125Ⅰ粒子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讨论携带125^Ⅰ粒子的食管支架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3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为100%,其生存期为10.5个月。结论:碘125^Ⅰ粒子支架能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症状,还可对肿瘤进行组织间放疗,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64例,根据是否自愿接受125I粒子支架分为两组:普通支架组(A组)28例,125I粒子支架组(B组)36例.125I粒子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和肿瘤形态适形综合布源.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困难改善率、支架通畅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生存期.结果 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及短期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100%;12个月内B组患者食管支架通畅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比A组平均高约13 769.57元;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B组均明显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费用较普通支架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125I 粒子支架置入在中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万方数据库建库至 2019 年 4 月有关125I粒子支架置入姑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相关研究文献。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独立评价质量,采用Stata12.0、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共86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18例(置入125I粒子支架),对照组444例(置入普通支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普通支架,125I粒子支架显著提高术后3个月生存率(RR=1.38,95%CI=1.17~1.62,P<0.001),延长术后平均生存时间(WMD=4.20,95%CI=3.76~4.64,P=0.001),改善术后2个月(WMD=8.45,95%CI=5.14~11.77,P<0.001)、3个月(WMD=6.92,95%CI=2.71~11.13,P<0.001)Karnofsky行为状态(KPS)评分,降低死亡风险47%(HR=0.53,95%CI=0.35~0.80,P=0.003)、降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RR=0.53,95%CI=0.34~0.83,P=0.005);两组术后6 个月生存率(RR=2.26,95%CI=0.96~5.34,P=0.060)、生存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RR=0.95,95%CI=0.69~1.31,P=0.750)、术后3个月吞咽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25I粒子支架置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携带放射性~(125)Ⅰ子食管支架治疗高龄中、晚期食管癌的初步疗效。方法总结2009年9月-201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食管支架治疗的43例中、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根据是否自愿接受~(125)Ⅰ粒子支架分为A、B两组。A组为~(125)Ⅰ粒子支架治疗组,18例;B组为普通支架治疗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以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未做放疗及化疗)。术中、术后观察、统计并随访支架置入成功率、吞咽困难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 A、B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短期吞咽困难缓解率100%。A组的平均生存期为9.8个月,B组的平均生存期为4.8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置入后疼痛、食管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8%及2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短期临床观察,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初步应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性~(125)Ⅰ粒子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的护理.方法 对2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护理干预,记录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食管癌患者顺利置入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术后患者吞咽梗阻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进食情况明显改善.支架置入4h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流食,吞咽顺畅,其中4例感胸痛,2例有少量出血,2例有异物感.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是一项新的技术,术前、术中、术后等环节的正确护理,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术前、术后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监测,根据患者病变的大小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覆膜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放射粒子,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选择15例临床分级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将食管内照射支架植入到患者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支架置入后患者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液分析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T复查12例病灶较术前明显缩小、2例稍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15例随访6个月,均未见出现食管再狭窄或食管瘘.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短期临床观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我国~(125)Ⅰ内照射支架治疗食管癌文献的质量。方法按照循证医学标准,分别按不同年份对2010年6月前的不同设计类型文献的一般情况进行分类。由2名评阅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评阅者的评价结果进行Kappa检验,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参照Jadad评分量表,计算随机对照试验(RCT)的Jadad得分,按照CONSORT声明修订版标准评估其质量。对临床对照试验(CCT)文献中的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临床治疗性文献54篇,其中叙述性研究39篇、RCT文献2篇、CCT文献13篇。2名评价者间Kappa值为0.815,说明评价的一致性较好。2篇RCT文献的Jadad评分均为1分;对照CONSORT声明修订版标准,标题和摘要部分平均得分0.500分,引言部分平均得分0.500分,方法部分平均得分0.325分,结果部分平均得分0.250分,讨论部分平均得分0.500分。13篇CCT中,纳入与排除标准明确者仅3篇(23.08%),疗效标准明确者12篇(92.31%);仅2篇(15.38%)提及随机字样,但没有1篇是完全随机,样本量≥60例者3篇(23.08%),有基线可比性者12篇(92.31%),无文献提到盲法... 相似文献
13.
韩祎哲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9,(11):13-14
目的:探讨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术前、术后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监测,根据患者病变的大小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覆膜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放射粒子,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选择15例临床分级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将食管内照射支架植入到患者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支架置入后患者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液分析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T复查12例病灶较术前明显缩小、2例稍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15例随访6个月,均未见出现食管再狭窄或食管瘘。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短期临床观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是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发病率较高的恶性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大多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而全身放疗、化疗对患者全身的组织器官损伤大,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内镜下狭窄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及射频治疗术旧’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了患者的营养问题。但上述治疗都是姑息治疗,无法对癌症组织起到治疗作用。我们把碘-125粒子随支架一起植入到患者体内,可以通过局部放疗达到抑制癌组织快速增生的问题。以下是我科对16例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晚期患者使用安装碘-125粒子的放疗支架后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对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干预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师手术操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恶心呕吐等处理;术后加强PTCD引流管管理、辐射防护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成功率100%;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总胆红素,黄疸基本缓解;并发症计发生胆心反射1例、PTCD引流管移位2例,术后畏寒、发热1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有效处理后缓解;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结论术前周密的准备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术中护士密切观察、熟练掌握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早发现、早处理并发症,可让患者安全度过康复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SA透视下行经皮经肝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11例接受125I粒子支架治疗,15例接受普通金属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支架通畅率及生存期。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1年125I粒子支架通畅率明显优于普通支架(P<0.05)。普通支架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个月,平均生存期4.3个月,粒子支架组中位生存期7.1个月,平均生存期9.1个月,粒子支架组优于普通支架组(P<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能明显提高支架通畅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 125Ⅰ覆膜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CNKI、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11月,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位研究者参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和14篇临床对照研究(CCT),1 211例患者。Meta结果分析显示,125Ⅰ覆膜粒子支架与普通支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期的均数差为4.11(95%CI2.16~6.0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再狭窄发生率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RR=0.23,95%CI0.12~0.62,P=0.002)。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术后支架移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0.80,95%CI0.52~1.23,P=0.30;RR=1.06,95%CI0.88~1.27,P=0.55);0.53(95%CI0.27~1.05,P=0.07)。结论 综合现有资料,125Ⅰ粒子支架是一种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安全且有效的治疗策略。但是,目前所纳入研究的证据级别较低,仍有待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确诊为MOJ的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DSA下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并植入自膨式胆道裸支架及125I粒子条。评价治疗效果、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情况。 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疗效评价中显效18例,有效9例;1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前、术后CA199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截止随访日期,17例患者死亡;支架通畅时间为(10.1±3.2)个月;高位和低位梗阻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和10个月。结论?经PTCD行支架及125I植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种安全、有效,能迅速解除黄疸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道双金属支架联合125II粒子条植入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67例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38例行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为联合组,29例行胆道双支架植入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间术后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支架通畅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胆道双金属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及支架通畅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胆道支架联合I粒子条在胆管弧度下和直线排列下的剂量学差异,评估粒子条在胆管弧度下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 OAR)的受量情况,为胆道支架联合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 收集行术后验证的18例患者的CT图像导入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靶区及OAR进行勾画,同时制作出治疗计划,并定义为真实胆管组。直线模型组为按照每例患者植入支架的尺寸、粒子条的粒子数及梗阻段的长度在TPS上制作出直线模型并制作计划。统计分析两组靶区在剂量体积参数、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EI)及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上的差异,并且评估粒子条处于真实胆管弧度状态时,OAR在各粒子活度下的受量情况。结果 与直线模型组相比,真实胆管弧度会降低两靶区的D、D、D,且下降幅度与粒子活度成正比,也会降低两靶区的V、V、V、V。其中,当使用粒子活度为0.8 mCi的粒子条时,真实胆管组靶区一的D、V、V分别为70.98 Gy、93.81%、43.48%;当使用粒子活度为1.0 mCi的粒子条时,真实胆管组靶区二的D、V、V分别为59.95 Gy、84.45%、31.88%。两靶区的CI、EI、HI均较差,与直线模型组相比,真实胆管弧度会降低CI,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EI及HI。串行器官中除肝动脉及肝门静脉的照射受量较高,最大剂量(maximum dose,D)分别为105.28~210.56 Gy、257.53~515.05 Gy,其他组织照射受量均较低。并行器官中胃的D为80.25~160.50 Gy,十二指肠的V30 Gy、V50 Gy分别为5.29~13.81 cm^(3)、2.11~7.09 cm^(3),胰腺的D为9.00~17.99 Gy,肝肾的照射受量较低。结论 与直线模型相比,胆管弧度会降低肿瘤靶区的剂量体积参数及适形度,但能改善靶区的均匀度及靶区外的受照体积。对于胆管壁无明显增厚的MOJ,植入粒子活度为0.8 mCi的粒子条,胆管EQD2可达到60 G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