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对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病例的选择和术中及术后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封堵术前对27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经胸彩色超声测量房间隔的前后径、左右径;房间隔残留端的长度;残留端组织距离房间隔顶部、距离主动脉壁的距离和三尖瓣、二尖瓣、上、下腔静脉口的距离。封堵术中封堵器释放的全过程,主要观察封堵器的房间隔缺损处的位置及张开是否正常、封堵器是否牢固、对瓣膜运动有无阻碍。封堵术后观察心房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封堵伞有无脱落,右房、右室、肺动脉内径有无变化,有无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结果:TTE检测27例ASD封堵术患者,TTE测量房间隔缺损平均(14.71±6.42)mm,术后复查患者右房、右室内径缩小,心房水平分流消失。封堵器选择大于TTE测量值的4~6 mm。结论:TTE检查对于术前选择合适的ASD患者,选择ASD封堵器的大小,术中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评价疗效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经胸微创外科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中的作用。方法对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筛选的47例适合封堵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施行外科微创封堵术。术前TEE再次根据VSD位置、大小、形态选择封堵器的类型、型号;术中全程监测引导封堵过程;术后即时评价手术效果;术后1周内、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TTE随访,观察术前、术中、术后患者残余分流、瓣膜反流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47例VSD患者在TEE引导下行经胸微创封堵治疗,43例封堵成功,其中采用等边封堵器27例,偏心封堵器15例,肌部封堵器1例;其他4例中,1例因残余分流较大,1例因对主动脉瓣、三尖瓣影响较大,1例患者放置封堵器效果不满意,出现封堵器移位,经调整封堵器的类型、型号后效果仍欠佳,然后改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VSD补片修补术,最后1例封堵效果不满意,因患儿有地中海贫血且年龄小,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VSD补片修补术风险太大,告知家属,家属放弃治疗。结论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外科VSD封堵术中起重要作用,术前筛选病例、术中全程监测引导封堵器的释放,术中及术后评价其效果等都需要TEE及TTE。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例PDA、7例ASD及1例VSD经TTE引导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12例患者9例封堵成功,其中PDA4例、ASD5例,2例ASD及1例VSD封堵失败,封堵成功率75%。成功者术后无残余分流。结论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型号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选择病例和术中及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检查,选择适合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者37例,其中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10例膜周部型室间隔缺损(VSD),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大于TTE测值的2~4 mm。术中在X线和TTE监测下观察封堵器的释放过程。术后1天、1周、1个月及6个月应用TTE观察封堵伞有无脱落,房、室间隔及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心脏大小变化。结果:20例ASD封堵成功19例,10例VSD封堵成功10例,7例PDA封堵成功7例。术后1天复查,1例ASD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患者三尖瓣瓣下见少量返流,2例VSD封堵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结论:TTE在封堵术前选择合适病例,以及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术中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是否准确,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疗效评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廖永玲  廖伟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42-1643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TE指导62例ASD患者行经导管封堵术。结果:62例患者,60例成功封堵,2例未完成封堵,成功率为96.7%。14(23%)例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至6个月时,残余分流全部消失。结论:TTE对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的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术中监测封堵器释放过程,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评价疗效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中、术后的全方位应用价值。方法: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实施室间隔缺损患儿44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切面评估室间隔缺损大小、位置、类型及与周围组织毗邻情况;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复核评估,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评判封堵效果;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封堵成功患儿定期随访。结果:446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中412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2.4%。1年内定期随访,封堵器回声清晰,位置正常,无中量以上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经胸及经食管)对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前病例筛选、术中封堵过程监测引导及术后疗效评估作用重要且相对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中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6月-2012年12月使用PhilipsSonos5500型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3.5MHz。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筛选出适合介入封堵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83例,术中指导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一般根据室间隔缺损的最大径加2~4mm选择并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并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效果满意后释放封堵器。术后1~12个月随访。结果81例封堵成功。植入封堵器后分流消失或为微量残余分流,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没有增加。主动脉瓣功能正常。2例封堵不成功。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选择病例、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精确的室间隔缺损的分型和最大伸展径的测量是膜部瘤型室缺封堵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5例患者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7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VSD合并PDA 2例.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VSD封堵术,再次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封堵术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 d、1、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例复合型先心病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TTE和造影示ASD、VSD、PDA所有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7例ASD合并PS者,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由术前(7.53±3.66)kPa下降到术后(2.43±1.13)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6个月TTE示所有患者各水平分流均消失,所有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结论:复合型先心病采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以及1年的封堵效果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 所有的22例患者中有20例封堵成功,占90.9%.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3±10.6)岁,患者的平均体重为(22.6±17.4)kg,在手术前需要使用胸经超声心动图(TTE)对缺损的大小﹑类型以及形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对封堵器的型号进行初步确定,患者的VSD平均为(4.7±1.1)mm,封堵器平均为(7.1±1.2)mm;在手术中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封堵器进行正确的放置,VSD平均为(4.8±1.1)mm,封堵器平均为(7.8±1.5)mm.术前TTE测量VSD数据组与术中经TEE测量数据组比较;术中实际确定封堵器型号与术前初步选择封堵器型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内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的封堵回声清晰,并且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出现明显瓣膜反流和室水平室残余分流.结论 使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的病例认真﹑细致筛选﹑术中封堵以及术后疗效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导管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房间隔缺损(ASD)、9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15例ASD、9例VSD封堵成功。2例因ASD太大缺乏合适尺寸的封堵器而终止手术。术后即刻,1d、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筛选病例,选择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关闭及评价手术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予即刻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疗效。结果22例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术毕PDA和VSD杂音消失,即刻造影和TTE随访均无残余分流;ASD术后即刻TTE示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微量二尖瓣反流,随访3~6个月时2例残余分流和1例二尖瓣反流消失。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PDA、ASD或VSD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罗俊  唐炯  蔡琳  王伟  彭瑛  程亚沙  何川  邓晓琦  熊峰  燕纯伯 《西部医学》2007,19(3):379-380,382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2例VSD患者(男12例,女10例,年龄7-40岁),其中伴膜部瘤者有1例,VSD直径(3.5-8.9mm)。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影像指导下,经鞘管应用合适的国产Amplatzer封堵伞进行封堵,术后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疗效。结果在对患者1年的随访中,除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余未见残余分流,瓣膜反流程度无加重。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VSD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安全,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介入封堵VSD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VSD并拟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患者,在封堵术前先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多切面测量VSD的部位、大小、距主动脉瓣厦三尖瓣瓣膜的距离等。术中实时监控封堵器安置的过程,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封堵器周边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定期检查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结果175例VSD患者在超声心动图的引导监控下成功地进行了封堵。封堵术后即刻见19例患者残存少量缝隙分流,2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返流。随访1个月~3年,19例有残余分流患者中11例消失;未见封堵器秽位、脱落。结论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检测方法,对于VSD封堵术前的病例筛选、术中监控及术后随访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步筛选20例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观察各切面ASD大小及周缘情况,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观察缺损情况,在TEE引导下进行经胸微创封堵术,术后1周、3个月随访,采用TTE观察心房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封堵器有无移位及右心系统回缩情况等。结果:20例ASD患者行经胸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TE对上、下腔静脉缘的显示率为75.5%和78.6%,TEE均为100%。术后1周、3个月TTE随访,心房水平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影响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右房、右室内径较术前缩小。结论:超声心动图贯穿了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全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DFI在封堵术前选择适应证;术中监视封堵器释放过程,在监测过程中认真观察导管及封堵器的位置,配合封堵器的释放,观察封堵器是否已封堵好室间隔缺损处,周边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判断封堵术疗效,远期随访。结果 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37例室间隔缺损,35例(94.6%)封堵成功。35例介入冶疗后均经CDFI复查,发现1例心室水平左向右残余分流。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检查手段,在 VSD 介入封堵治疗术前筛选、术中引导、监测以及术后随访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其他影像检查无法代替的。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封堵治疗50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VSD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封堵VSD,术后1, 3, 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0例VSD患者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1.8~13.4(5.54±2.75)mm,封堵成功率96.0%(48/5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7%(8/48),封堵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左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封堵VSD是一种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创伤小、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格筛选病例;使用Amplatzer封堵器;在X线透视及TTE监视下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多切面观察确定无残余分流及瓣膜返流后,释放封堵器。结果:23例患者均在TTE引导下成功完成封堵治疗。ASD14例TTE测值为6~36mm,平均(21.89±7.71)mm,封堵器型号12~40mm,平均(29.57±8.04)mm;VSD5例TTE测值为5~8mm,平均(6.00±1.10)mm,封堵器型号6~18mm,平均(10.4±4.80)mm;PDA4例TTE测导管直径为5~10mm,平均(6.75±1.92)mm,封堵器型号8~10mm,平均(8.75±0.83)mm。封堵术后即刻分流消失或存在微少量分流。结论:TTE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中,起到了术前筛选病例、术中指导释放封堵器、术后监测有无残余分流、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及观察疗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房间隔缺损(ASD)直径最大值与封堵术中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大小的关系。方法:房间隔缺损82例术前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初步估计封堵器的型号,术中再次依据胸二维超声心动图确定Amplatzer封堵器型号进行封堵,并行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封堵效果。结果:房间隔缺损8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获得成功79例(96.3%)。封堵失败3例,其中巨大ASD1例直径35mm因无适当封堵伞封堵失败;腔静脉血管畸形无法行封堵手术1例;封堵后封堵器脱落开胸治疗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继续封堵成功1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心率小于40次/分,嘱患者咳嗽并给予阿托品约2分钟心率恢复。窦性心动过速1例,心率140次/分,因封堵器过大更换封堵器后心率恢复。术中出现少量残余分流8例,经更换封堵器后分流消失5例,转为微量残余分流3例。其余病例术中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较准确独立估测ASD直径,指导封堵器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5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用于封堵术前患者的筛选,术中封堵器放置的引导和监测以及术后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随访。结果:①54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超声检查显示VSD最大直径为9.7mm,最小为2.6mm,平均4.89±0.92mm,术中X线左心室造影显示分别为10.8mm、2.0mm,平均5.22±0.91mm,超声测值与造影测值间无明显差异;VSD残端距主动脉瓣距离:超声测值小于X线测值(3.13±1.32mmvs5.84±1.71mm),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封堵术后即刻超声检查可见5例存在残余分流,其中2例1周后残余分流消失,2例1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另1例6个月后虽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分流速度小于200cm/s,且未见溶血等并发症;术后1周内复查示左室内径明显缩小及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增快(P<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利于术前选择合适的VSD封堵术患者,术中引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检测有无残余分流,对了解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在保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1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周围血管插入导管介入治疗。术前经胸彩超确定适应证。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对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复查,观察封堵器是否固定、有无心包积液、残余分流,是否影响瓣膜功能及心功能情况。结果:19例ASD、11例PDA,5例VSD均成功封堵。其中1例ASD封堵术后封堵边缘有少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分流消失,其余封堵术分流立即消失。结论:在介入手术中,彩超检查术前可以确定先心病封堵术的适应证,术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型号、准确显示封堵器位置、检查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可实时地反复随访观察其远期效果。尤其在房缺及室缺等封堵术上,彩色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检查及术中监测已成为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