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瘀证模型大鼠舌象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模型动物舌体颜色及其光泽度的变化,判定血瘀证并建立血瘀证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致血瘀证模型大鼠、10%大分子右旋糖苷尾静脉注射致血瘀证模型大鼠,采用数码相机拍摄舌象,分析比较所有舌腹面色泽深浅和舌下脉络呈色长短。结果舌腹面色泽深浅分级如下:舌质色泽红润记0分;舌质色泽红润略暗记1分;舌质色泽紫暗记2分;舌质色泽紫黑记3分。舌腹面舌下脉络色泽与长短分级如下:舌下脉络色泽红润,显色约1/3舌体长,记0分;舌下脉络色泽紫暗,显色大于1/3小于1/2舌体长,记1分;舌下脉络色泽紫暗,显色约1/2舌体长,记2分;舌下脉络色泽紫黑,显色约2/3舌体长,记3分。结论建立了血瘀证模型动物舌体色泽和舌下脉络的半定量评价标准,为血瘀证和活血化瘀药物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瘀证舌象与中分子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血瘀证病人血浆中分子物质(MMS)的含量,以探讨血瘀证病人血浆MMS的含量与舌质颜色变化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血瘀证病人舌质颜色变化的本质。方法:经临床诊断为血瘀证的病人140例,自然伸舌,由专人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并确定舌质颜色,采用第一军医大学改进的габриалян氏紫外吸收法测定每例病人的血浆MMS含量。结果:随着血瘀证病人舌质颜色的加深,即舌质由淡红→暗→淡紫→紫→深紫→瘀紫,血浆MMS含量增加。舌质紫色越深,血浆MMS含量越高,以瘀紫舌患血浆MMS含量最高。结论:血瘀证病人舌质颜色的变化,即暗紫舌的形成机制与血浆MMS的含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瘀理论源自《内经》,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血瘀证研究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气滞、气虚、痰凝、阳虚、血热、外伤等致瘀因素作用下,血瘀证患者会产生血液及血管两方面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衍生出了运用活血化瘀法抗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血瘀证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仿照病因病机造模和重复病理过程造模两种,但能够全面体现血瘀证四诊要点的复合模型暂时还未出现。舌诊是血瘀证诊断的一个核心环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舌色、舌苔、舌质、舌下络脉等领域,但评价标准和方法尚在摸索当中。  相似文献   

4.
血瘀理论源自《内经》,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血瘀证研究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气滞、气虚、痰凝、阳虚、血热、外伤等致瘀因素作用下,血瘀证患者会产生血液及血管两方面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衍生出了运用活血化瘀法抗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血瘀证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仿照病因病机造模和重复病理过程造模两种,但能够全面体现血瘀证四诊要点的复合模型暂时还未出现。舌诊是血瘀证诊断的一个核心环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舌色、舌苔、舌质、舌下络脉等领域,但评价标准和方法尚在摸索当中。  相似文献   

5.
86例癌症病人舌质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舌变化与癌症的关系,观察了86例各类癌症患者舌质的变化。测量了40例食管贲门癌和21例肝癌病人的舌面PH值,并和正常健康人及其它病人作了详细对照。结果表明:舌质以呈现紫暗红,舌体较胖,舌腹面粘膜层的舌下静脉瘀紫怒张,主干充盈明显,伴有瘀点或瘀斑为特点,舌面PH值均偏酸性。同时提出观察舌质色泽及舌质腹面舌下静脉怒张等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肿瘤和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中医证型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6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型类型及舌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患者证型以气虚血瘀证(27.6%)出现频率最多,舌象以淡红舌(21.2%)、红舌(21.2%)、薄白苔(78.2%)、舌下络脉淡紫色(27.6%)为主;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患者证型以气虚血瘀证(17.5%)居多,舌象以暗红舌(27.8%)、薄白苔(78.2%)、舌下络脉青紫(26.3%)为多见;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患者证型以阳虚水泛夹痰瘀互阻证(17.6%)为多,舌象以暗红舌(25.7%)、白苔稍厚(35.3%)、舌下络脉青紫(40.4%)最为常见。结论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证型呈现由以气虚血瘀证为主逐渐向以阳虚水泛夹痰瘀互阻证为主转化的趋势,舌色由淡红逐渐向暗红转变,苔质由薄苔逐渐向稍厚苔转变,舌下络脉颜色由淡紫向青紫转变,提示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患者血瘀程度逐渐加重,舌象逐渐趋于异常或体现出气虚血瘀、虚实夹杂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鼠在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的变化,建立该模型的评价体系.结果 持续力竭性游泳过程中模型鼠表现出体重增长相对缓慢,进食时间相对延缓,舌质变黯、舌下络脉增长等反映气虚血瘀状态的表征,线栓法手术后模型鼠表现出少动或不动、无力抵抗、偏瘫、舌色紫黯、舌下络脉青紫粗长等反映脑缺血气虚血瘀证的表征,血液流变学检测提示模型鼠血液黏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脑组织形态学符合脑缺血改变.结论 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可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几方面指标的综合评价可构成该模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病瘀血舌的临床表现特征。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心病瘀血舌患者与20例健康人,采用“舌诊专家”软件和临床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舌象的识别分析。结果:心病瘀血舌患者舌质多见暗红舌(28.0%)、青紫舌(27.0%)、淡紫舌(25.0%),舌苔多见白厚苔(37.0%)、黄厚苔(33.0%),并存在严重的舌下络脉异常。结论:观察舌质对于诊断心病瘀血舌及其不同的血瘀病机具有一定的意义;观察舌苔对心病瘀血舌患者不同证型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综合观察舌下络脉的色泽、宽径、主干长度、主干形态、主干充盈度及外带可作为心病瘀血舌患者诊断和辨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颇似《内经》所述之消瘅,即消渴病。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病种日见增加,但用治糖尿病的报道则少见。自79年4月起,我院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有舌质紫暗或淡暗,舌面有瘀斑或瘀点,舌下静脉瘀滞曲张或面部有瘀点等血瘀见证,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五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舌象的不对称性与瘫痪的关系,为无症状性脑梗死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同时观察其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集2006年至2009年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的常规分型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血瘀的基础上分为痰火型、痰湿型、气虚型、阴虚型4种证型,除神经科体征外还分别观察患者的舌象(舌苔、舌质、舌下络脉)并与责任病灶及瘫痪侧关系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舌苔、舌体和舌下络脉大多存在程度不等的不对称性。结论发现舌下络脉、舌体、舌苔的不对称性,可以辅助临床对梗死患者瘫痪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对判断腔隙性脑梗死或无症状性脑梗死早期体征不明显病人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舌象特点及影响舌象的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07例,在自然光下观察患者舌色、舌形、舌苔(苔质和苔色)及舌下络脉。结果:1舌色:暗舌类(淡暗舌、暗红色、紫暗舌)所占比例平均为77.7%,暗舌数量与年龄成正比(P<0.01)。化疗组紫暗舌比例明显高于非化疗组(P<0.05)。2舌形:齿痕舌(55.2%),胖大舌(50.9%),化疗组胖大舌比例较非化疗组多(P=0.046<0.05)。裂纹者(40.0%),男性组裂纹(49.1%)多于女性(33.4%)(P<0.01)。裂纹舌比例与年龄成正比(P=0.006<0.05)。化疗组瘀斑舌较非化疗组增多(P=0.004<0.05)。女性点刺舌概率高于男性(P=0.03<0.05)。3舌下静脉:舌下静脉迂曲者(61.9%),年龄越大,舌下静脉迂曲所占比例越大(P=0.005)。4舌苔:薄白苔占比例平均为35.1%;白腻苔占33.5%;剥脱兼腻苔以胃癌多见(21.1%)。结论:暗舌、白腻苔、齿痕、胖大舌及舌下脉络迂曲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表明脾虚湿盛、痰凝血瘀为肿瘤患者的基本病机。提示临床用药应注重温补脾肾、祛湿化痰及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和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制,分析临床治疗乳腺癌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物种类、剂量及时机选取原则,并举验案以佐证。[结果]手术、放化疗及肿瘤本身均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乳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体虚邪实是乳腺癌患者血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抗肿瘤、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防治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转移;临床中治疗乳腺癌血瘀证应遵循辨证选取活血化瘀药物、选择治疗时机及选择适当剂量的原则,以保护正气。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脾气亏虚、湿热瘀阻,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易出现血液瘀滞,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证,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随着实验医学的发展,活血化瘀法被认为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而更多的研究认为活血化瘀法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是有利的。针对活血化瘀法,对恶性肿瘤治疗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在不断深化。1中医对肿瘤血瘀证的认识历代医家对肿瘤基本病机"虚、毒、瘀、痰"已经达成共识,瘀血是肿瘤的病理基础,并存在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古代认为"瘀滞内结"、"离经之血"、"污秽之血"皆为瘀,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心病瘀血舌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择72例心病瘀血舌患者、30例心病非瘀血舌患者、30例非心病瘀血舌患者与20例健康人,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心病瘀血舌患者血液存在"黏"、"浓"、"凝"、"聚"状态,且不同证型有不同的"黏"、"浓"、"凝"、"聚"倾向。血液凝聚性增高是不同血瘀证型的共同病理基础。阳虚血瘀证血液的"黏""聚"状况最为严重,痰瘀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血液中的RBC聚集性增加明显;阳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血液中的RBC变形能力下降显著;而阴虚血瘀证RBC聚集性增加和RBC变形能力减弱均很明显。痰瘀痹阻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患者的血液处于"高浓"状态;气虚血瘀证和阳虚血瘀证的血液浓稠性改变并不明显。结论:心病瘀血舌的出现,是血液流变性异常改变至一定程度而导致舌微循环障碍的结果。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为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诊断、辨证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笔者19951小1997.10观察了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舌象(舌质和舌苦)变化。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舌象变化有一定规律性,一般发病初期以暗舌为多见,共52例,占8266%,主要包括暗紫舌、淡紫舌、暗红舌、淡暗舌;舌形以胖大、齿痕、瘀点、瘀斑为多见;音质以腻苦、润苦、厚苔为多见;苔色以黄苔、白苦为多见。舌色暗,有瘀点或瘀斑,苔腻或润,说明发病初期有瘀血和痰浊为患。并根据舌象结合其临床征象对其中30例患者进行辨证处方。舌淡暗,或有瘀点瘀斑,提示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通脉止痛,方用参蔑逐瘀汤加减;舌淡紫,有瘀点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镜下气管粘膜征象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肺系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和气管镜下气管粘膜征象。结果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以痰浊阻肺、痰热蕴肺为主,气管镜下粘膜呈水肿、充血、溃疡,舌象以舌淡红苔白厚腻为主,表明气管粘膜征象、舌象与辨证分型接近一致。肺癌中医证型以肺热血瘀、痰瘀阻肺为主,与支气管扩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管粘膜征象以充血、糜烂、坏死为主,舌象以舌暗红紫苔黄厚腻为主,提示气管粘膜征象与舌质相一致,与辨证分型亦相一致。结论气管粘膜形态学和病理的变化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舌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气管粘膜病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种常见皮肤血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青霉素(皮试阳性者改用林可霉素)加活血化瘀中药的方法,治疗同属血瘀证范畴的三种常见的皮肤血管炎,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68例中男性26例,女性42例,男女之比为1∶1.6。年龄12~48岁,平均29岁,以上均符合变应性血管炎患者以青年女性为主的规律。病程为1周至10年不等。1.2 诊断及中医分型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中关于过敏性紫癜、结节性血管炎及结节性红斑诊断标准及“血瘀证诊断标准”。我们将皮肤紫癜、痛痒不明显、舌质瘀紫、瘀斑、舌下静…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探讨喉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候及四诊特点,为喉癌前病变的中医药防治及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88例喉癌前病变、100例声带息肉及60例喉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四诊资料进行采集分析。结果在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的病情进展过程中,中医证候演变特点:以痰瘀为主线,证候由单一向证候兼杂发展,最终出现痰瘀热毒、气阴两虚等多种证候因素兼杂的情况。舌象变化特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舌象可由正常的淡红舌为主,向暗红舌、红绛舌、紫舌等发展;舌苔由淡白、白腻向薄黄、黄腻到黄老厚腻变化发展;舌边瘀斑瘀点及舌下静脉曲张的情况更普遍。结论痰瘀是喉癌前病变的基本病因病机,贯穿于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建立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为探讨血瘀证生物学基础提供实验模型。方法采用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诱导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验大鼠证候表征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舌质紫暗,舌下脉络增粗增长,与正常大鼠舌质鲜红润泽舌下脉络清晰有明显差异。模型大鼠耳廓润泽、微血管清晰但显暗红较正常大鼠耳廓、微血管略有变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和还原黏度高切和低切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升高(P<0.05);模型大鼠聚集指数、聚集面积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模型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模型大鼠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短于正常大鼠(P<0.05)。结论冰水冷冻20次后,血瘀证表征尤其舌质紫暗和舌下脉络增粗增长显现,符合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评价的基本条件。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造模,方法简单,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自1991~1996年我们对病情符合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标准[1]的103倒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期古象进行观察,将结果报告如下:1各期舌象1.1发热期舌象:舌质较红或深红,纹理粗糙,去体肿胀;青苔略黄成黄,苔面干燥。病情越重,百质越红,舌质越粗糙,舌体越肿胀,舌苔越黄,苔面越干燥。1.2低血压休克期舌象:舌质白,纹理粗糙,舌体瘦薄;百苔灰,苔面干燥。病情越重,舌质越白,舌体越瘦小,青苔越灰,苔面越干燥。1.3少尿期舌象:舌质较紫或紫,有瘀点,百体大而厚;舌苔较灰或黑,苔厚而滑。病情越重,舌质越紫,瘀点越多,苔体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