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海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663-663
医学是仁者之术。全部的临床实践活动都应体现着一个敬业、仁慈、善良的人格。临床医师所有的德与仁应当体现在对待患者的态度上。最高尚的医疗道德是什么?窃以为,不能仅理解为对患者鞠躬、奉承或投其所好而是要服务为主,规则为重。高尚的医德应具备善良、仁慈、敬业和技术精良以及自始至终保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规则意识”。医德的内涵,应当从个人行为修养约束和社会规范、规制约束两方面来认识。俗语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单纯以个人行为修养为内容的所谓“医德”,随意性太强,难免空泛和片面。它不但不能应对防范医疗纠纷危机,有时还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索。请看案例:  相似文献   

2.
孙海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749-749
通过对于医德问题的讨论,我们知道行医者的道德对医疗干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医学临床教育主要是进行狭义的医德(个人修养)和技术性内容的教育,缺乏医疗专业行为的依法规范教育。行医者的基础临床思维存在着随意性、模仿性,因此导致的不规范性往往会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和行医者对依法行医行为认识不足的心理基础。加之,管理医疗安全的方式是以制度及规范管理为核心,把医疗安全的标准设定为行医者“有无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
孙海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68-468
医疗危机的解决必须依据客观事实,有效地应对策略必须建立在为客观事实服务的基础之上。因此,维护医疗纠纷危机事件的真实性,证明医疗行为的合理与合法性是化解医疗纠纷危机的基础条件。医疗危机的解决离开了基础事实,  相似文献   

4.
孙海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148-1148
本年度重点探讨了应对防范医疗纠纷危机的方略,把临床活动服从“患者安全”,制度设计、行为模式都应围绕“患者安全”转作为了主旨,全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海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375-375
发生任何的危机都有可能引起公众的关注,有时甚至使公众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媒体通过报道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来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增长。因此,很多事件就变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医疗纠纷危机发生后,医疗机构出于对自身主体的认识不足和缺乏对媒体的认知、应对技巧,加之对于个别媒体诸如“茶水事件”等等不实、片面报道的反感,对于媒体的介入多选择逃避甚至排斥、拒绝等不合作态度。这些妨碍了媒体与医疗机构的有效沟通,加深了误解。岂不知,媒体不仅可能使“家丑”暴露,也可能因良好的合作关系把“危机”转变成树立和改变机构形象的“机会”。因此,正确认识媒体探究危机事件的“目的”,设计一套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减轻医疗纠纷危机应对负担,顺利化解危机是十分重要的。请看案例:  相似文献   

6.
医疗纠纷危机一旦发生,医疗机构必须面对医、患不良情绪的引导;媒体造访的应对;解决方案的制定三大任务。其中,有效化解医、患不良情绪成为应对危机的关键,其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重塑医、患之间的信任。社会大环境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破坏了医疗诚信。医、患间的信任危机在医疗纠纷危机的发生上起着催生、催化剂的作用,它的发生有着医方的因素也有患方的因素。由于患方价值观念的变化常常把医方看作“强势群体”,看成是用“大处方”、“收红包”来谋取私利的人,看成是“看病贵”、“就医难”的制造者。医护由患者心目中敬重的“天使”变为了“恶魔”。患方怎么可能去信任医护?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序 2007年1月7日中国医师协会公布,2006年350所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医闹”发生率为97.92%,每家平均遭遇“医闹”15.31次,经济损失30.18万元,受伤害的医务人员6.92人。面对医疗纠纷危机,医疗机构往往采取聘请公安、鞠躬迎接患者等措施进行息事宁人的应对,试图减轻对本机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医疗纠纷危机应对实践中常常引人第三方。第三方的介入使医疗纠纷危机的应对产生了新的应对内容。虽然应对医疗纠纷危机中第三方的介入顺应社会需要,符合民法的“私法自治原则”也经常被采用,但也常常因为选择了不恰当的第三方使危机加剧。但现行的医疗纠纷解决缺乏专门性规定,因此多参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中“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  相似文献   

9.
孙海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861-861
大家知道,医学临床行为是对患者疾病状态的诸多未知和不稳定因素的实践。行为的结果具有多变性和不可预见性。临床急诊行为集诸多高危、高风险因素于一身,使得医理与法理的融合要求更显突出。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急危状态和症状表  相似文献   

10.
孙海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951-952
医疗纠纷的解决问题是一个十分棘手而复杂的问题。医患双方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解决方式、不同的调解结果的选择往往影响到事件的发展和最终的结果。医患协商达成的调解协议往往成为引发第二次诉讼的证据和理由。那么,什么样的调解协议才能真正达到息事止讼的目的呢?请看案例:  相似文献   

11.
病案作为病人的档案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如今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医患之间纠纷的重要举证材料.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相继出台,在立法上确定了医方的医疗告知义务与患者的医疗知情权,但遗憾的是相关法规既没有明确告知的具体内容与知情权的确定范围,也没有关于医疗同意权的规定。在精神科临床用药方面,医方在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引导患方行使医疗同意权,才能充分发挥《知情同意书》的作用,可以有效分解医疗风险。以下就精神科临床用药方面避免医疗纠纷的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永花 《中国病案》2007,8(12):25-26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社会法制的健全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使患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医院的医疗告知行为和相关文书记录方面存在种种缺陷,导致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文章从对医疗告知行为和文书记录缺陷方面的思考,探讨其防范措施,以期规避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医疗习惯,患方特别注意医方对患方告知的有关手术相关内容,一旦出现手术并发症或者损害结果时,患方则以医方违反告知义务、侵犯患方知情权为由产生医疗纠纷或者诉讼.  相似文献   

15.
何杰  栾凤云 《当代医学》2009,15(18):37-38
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的生命科学,其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入的健康,是一门高科技、高风险的科学。医学科学的每一个发展和进步者是医患双方在风险中共同探索和实践的结果。现阶段,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何改变医患关系,如何避免纠纷的发生已成为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目前高风险的医疗环境下如何应对低医学常识人群对疾病治疗过程的误解和刻意曲解医疗常规所致的医疗事件和纠纷。方法 在强化常规医疗安全措施的同时,采取知情谈话、知情签字、重要资料的保全和设立纠纷预案等综合措施确保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行。结果 在2003~2006年间,我们将上述综合措施应用于临床,成功的化解了两起医疗纠纷。实施各种脑脊髓手术200余例,未发生一例实质性赔偿。结论 病人及家属对疾病风险的预知和对治疗的全面知情对于化解因医患双方理解差异所致的医疗纠纷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医疗纠纷是影响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负面因素之一.运用危机管理理论指导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有利于化解医患矛盾、提升医院社会信任度和增加经济效益.该文首先介绍了医疗纠纷与医院危机管理,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将危机管理运用到医疗纠纷管理中,即纠纷产生前的预防、纠纷产生后的处理方法以及处理过后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接治的患者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症患者,其医疗风险较大,是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好发地,一旦出现医疗差错和纠纷,法律不会因急诊工作的特殊性论处。在患者权益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在工作中要特别强调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正确理解医疗事故的含义和医疗纠纷的处理原则,工作中所执行的每一项操作都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和认可,不论工作多繁忙,都要及时认真的书写好病历记录,尤其是做好病情转归的记录,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时,医疗人员处于被动处境。为防患于未然,以利于急救工作的开展,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我院的急诊工作实际,从而提出如下几点防范意见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大有 《安徽医学》2008,29(6):758-759
一、医疗纠纷的负效应 1.医疗纠纷对社会的影响 纠纷一旦发生不仅给医患双方带来不良影响,也涉及到社会(首先患者单位、邻居等均对此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如果势态扩大发生围攻医院等现象,又必然有围观群众或有不法之徒趁机起哄,因此给卫生行政部门、当地公安部门都带来工作上的困难和压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