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广州中医学院受中央卫生部委任,组织编写审定全国中医妇科五版教材会议子1984年3月7日在广州中医学院正式举行。参加此次教材编写的有广州中医学院罗元凯教授及妇科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成都中医学院曾敬光教授、刘敏茹副教授,安徽中医学院徐志华副教授,南京中医学院夏桂成讲师,湖  相似文献   

2.
<正> "下合穴"作为一组特定穴的称谓,始见于1964年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针灸学讲义》.笔者认为对这组俞穴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现试以古今文献对"下合穴"有关问题进行考正,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同道教正.问题的提出迄今为止的教材与辞书关于下合穴的诠释存在着概念不甚明确的问题.现以1979年版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针灸学》为例,该书在经络俞穴篇中写道: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经下合于足阳经的俞穴.如"大肠合于巨虚上廉;小肠合于巨虚下廉;三焦合于委阳."故又称"手  相似文献   

3.
五六版《温病学》教材对比研究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版《温病学》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其在五版高等医药院校《温病学》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本文试从教材的框架结构、编排体例、内容形式和概念表述等不同层面对两版教材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4.
李鼎教授(1929-)字养元,号养园,浙江永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高等中医院校针灸专业筹建创始人之一,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和国际《针灸学》教材主编,研究生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1954年进入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门诊所(后改为第五门诊部)工作。1956年调到上海中医学院,任针灸学教师,  相似文献   

5.
关于“实验针灸学”的名称由来,基本上是在10多年以前,即80年代初中医学院几所院校自编的《实验针灸学讲义》开始,沿用至今,并无人提出异议。林文注主编的《实验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第1版),认为实验针灸学是“从传统针灸学中分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高镇五     
1927年生于浙江省余姚县,1948年从父亲高圣水学习中医,1946年参加苏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1949年天津国医函授学院毕业。现任浙江中医学院副教授、针灸系主任,浙江中医学院院报编委,卫生部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腧穴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科协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中医学院针灸顾问,天津中医学院振兴针灸函授学院顾问。曾走访陆瘦燕、马雨荪、金文华、陈备永请求教益。在治疗疾病中重视辨证、讲究因  相似文献   

7.
实验针灸学教学发展简史1 979年北京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针灸学已越出了传统医学的范畴 ,并为发展实验针灸学教学创造了条件 ,在会议期间有人提出是否可将现有的大量实验针灸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之后的 2 0年间 ,不少专家致力于对过去的针灸实验研究进行汇集、整理和总结 ,实验针灸学的诞生就是这种汇聚、整理和总结研究的突出成果之一。1 982年上海中医学院 (现上海中医药大学 )开始把针灸实验引入针灸教学 ,1 983年 ,天津中医学院率先把实验针灸学作为独立的课程授课 ,此后 ,天津、上海分别举办了实验针灸学教师培训班 ,促进了实…  相似文献   

8.
本刊读者、新加坡针灸医学协会会员谢鸿飞医师来信报导:最近在新加坡新建了一幢别具风格的中医学院大楼(见图).该院的前身是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创立于1953年.由于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的热心协助,1975年改为新加坡中医学院.学制为四年,采用上海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各科教材.中医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草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针灸学、外科学、伤科学和推拿学.现代医学课程有:解剖学、生理学和内科学等.  相似文献   

9.
最早栽录“孔最治痔疮”的中国针灸教材是1958年北京市中医学校编印的内部教材《针灸学讲义》,以后4-6版全国统编教材《针灸学》及各版针灸专业教材《腧穴学》皆有载录。国外针灸教材所载的孔最穴主治病症中皆有“痔疮”之疾,足见其影响之大、之广。中国针灸学教材关于“孔早治痔”的记载系出自日本文献《针灸真髓》,该书由泽田先生的弟子代田文志整理,  相似文献   

10.
<正> “经气”一词,虽源于《内经》,但关于其确切概念,却各有理解,莫衷一是。如上海中医学院编的《针灸学》归结为:“经气包括营气、卫气、宗气和原气等。”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高校教材《针灸学》却认为经气即营卫二气。这两种看法尽管不同,但都承认了经气的物质性。与此相反,《中医学基础》(高校教材,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定义是:“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则强调经气仅是一种能量。由于经气是经络系统的核心。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会讯     
20 0 3年 1月 10日至 1月 13日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方剂学》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 ,该校基础医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李冀教授任主编 ,段富津教授任主审。来自全国 13所有 7年制学制的学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的 16名专家参加该教材的编写工作。这部教材是国家首次组织…  相似文献   

12.
司徒铃     
1914年生于广州,1936年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后为广东省中医院针灸医师,1956年至1984年任广州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究主任,荣获“广东省名老中医”光荣称号,应聘为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针灸针麻专题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中医药部级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针灸专业教材编审委员,《针灸学辞典》编审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附属全国针灸学会第一届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主任委员。现任广州中医学院教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3.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学》(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79年7月第一版),经我们使用之后,感到本教材较过去所用的针灸教材,在内容上作了进一步充实,系统性较强,重点突出,前后衔接比较紧凑,为目前中医院校医疗专业针灸学教学较好的教材之一。从体例上看,本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篇,节段明显,衔接较紧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内容上说,经络总论的生理、病理、临床应用写得较为详细,体现了经络学说是中医“论治”中所不可缺少的辨证知识;腧穴的定位以现代解剖学的概念论述,这样取穴容易准确,且有些常用腧穴又以附注的形式收编了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等,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中篇收编了头针、耳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正> [本刊讯]《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方法》两门教材的编写单位有山东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和广西中医学院。主编由山东中医学院担任,副主编由成都中医学院担任。审稿委员会由于立芬副教授(山东)、郑世光讲师(成都)、林培讲师(湖北)卢国经讲师(安徽)、杨学诚讲师(广西)和上海科技出版社的唐仲华编辑组成。这次审稿会根据中医药专业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认真详细地修改审定。各中医高校现在所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主要是面对西医的,很多地方不能适合中医药专业的需要。因此,编写单位根据卫生部1982年9月颁发的“中医院校教学计划”和中医药专业的特点,第一次自己编写了这门适合中医药专业的基础教材。  相似文献   

15.
艾灸对实验性“阴虚”型动物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汉·张仲景提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的证治以来,后世多认为阴虚者不适宜于用灸法。如善于用艾灸疗法的《千金要方》在卷二十九灸例中,也重复以上的提法。直至现代中医学院《针灸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二版教材,在灸法注意事项中仍然指出:“……阴虚发热,凡脉象数疾者,均不宜灸”。  相似文献   

16.
近读<中国针灸>2007年第10期姜青松"对腧穴定义的质疑及思考"一文,感触颇深,并有所启发.进入21世纪以来,针灸学确实有了很大发展,以教材出版为例,本科生、专科生、长学制及不同专业均设有<针灸学>课程和教材.笔者也参加了几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对现在教材编写也确实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概念""名词术语"等至今尚无统一,确确实实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达成共识和统一.欣喜的是,中国针灸学会开始注重针灸标准化的研究,"针灸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课题已在进行之中,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笔者现仪就姜氏提出的腧穴定义和笔者对腧穴的分类等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道们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4月13日讯:2017年4月9日,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云南中医学院在昆明召开《彝医药》教材编写启动会,全国第一套《彝医药》本科教材的编写工作启动。彝族医药是我国第四大民族医药之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对民族医药发展的相关要求,保护、传承和发展彝族医药,经云南省卫生计生委研究,决定编写《彝医药》本科教材。  相似文献   

18.
刘诗发 《中医教育》2012,31(4):63-65
全国中医药院校二版教材出版于1964年,由当时的中央卫生部组织全国各地专家编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刊行.该教材的编写出版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编写特色,不但创立了各中医药课程教材编写的统一蓝本,而且形成了集思广义、融会新知、团队合作编写中医教材的新模式,对我国的中医药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读了马玉良同志的中药与中药学的概念急需准确定义“一文,唤起了共鸣,故提笔参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加,以求获得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概念。一、关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药学讲义》1960年出版,说“由于中医用药治病,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便把这些药物称为中药。”由于上述概念使一些人感到不理想,故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药学》1979年版,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这些药  相似文献   

20.
奚永江,1925年生,上海市川沙县人。奚氏自幼随父襄诊,得传家学。1943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一直从事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曾担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现改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针灸科主任、教授。1979年任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1981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主任,同年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被聘为上海市高级科学技术职称评定委员和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主编全国统编教材《针法灸法学》,负责编写上海中医药大学历届针灸教材,参加《针灸学辞典》编写,《新编中国针灸学》审阅,设计十四经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