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涎腺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免疫电镜方法,用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抗体标记3例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肌上皮细胞,结果发现,肌上皮细胞胞浆内及胞突内含大量被抗actin和myosin抗体标记的肌微丝,胞浆内细胞器很少.推测该细胞的收缩机理与平滑肌细胞相似。肌上皮细胞对抗S—100蛋白反应微弱,对抗GFAP反应阴性。本文还讨论了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与正常肌上皮细胞在免疫特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涎腺肌上皮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抗平滑肌的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研究涎腺肌上皮瘤和多形性腺瘤。结果发现,肌上皮瘤细胞对上述4种抗体呈不同程度的了性反应。在多形性腺瘤中,双层导管结构的外周瘤细胞,成片增生的梭形细胞以及粘液样区域内的星形、三角形瘤细胞对上述4种抗体反应阳性,鳞状化生的瘤细胞也反应阳性,导管内层瘤细胞对上述4种抗体反应阴性。本文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中肌上皮细胞的来源和此癌的组织发生,对其细胞的一些分化行为进行了实验观察。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了ACC-2和ACC-3细胞系细胞,在体外能不同程度地表达肌上皮细胞特有的S-100蛋白、肌动蛋白(actin)和肌浆球蛋白(myosin)成分;加入分化诱导剂dB-cAMP后,可使上述成分表达增强并使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由阴性转阳性。作者还观察到ACC细胞的分化与其增殖速度呈负相关关系;改变细胞生长环境时,部分细胞呈“印戒”样,表明其具有分泌功能;将单个细胞悬浮生长于胶原凝胶为基质的培养基可形成典型的管样结构。作者认为,本研究结果支持ACC的组织发生来自闰管细胞的观点,对认识该肿瘤的发生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从1873例涎腺肿瘤复查后确诊的43例涎腺肌上皮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该瘤的患病率约占涎腺肿瘤的2.3%,好发于腮腺(48.84%)和腭腺(41.86%);该瘤在病理上可分为5型:即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浆细胞样细胞型、透明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其实质细胞——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为一个连续变化的瘤细胞谱,各种形态的瘤细胞可以互相转化;免疫组化CK-18、actin染色显示上述各型瘤细胞均为程度不等的阳性。作者认为提高该瘤确诊率的关键是对各型瘤细胞的认识;联合应用CK-18、actin有助于该瘤的诊断和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抗肌动蛋白、抗肌球蛋白、抗S-100蛋白、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抗波形蛋白抗体对5例肋腺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进行标记,发现该瘤的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大,分布范围广,是该瘤主要增生的肿瘤细胞。在粘液样区域中,部分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出现早期软骨样分化的特征。提示它在该瘤组织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特点,作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5例涎腺肿瘤进行了研究。在腺上皮和肌上皮混合构成的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腺上皮肌上皮癌、基底细胞腺瘤(癌)等,金属硫因蛋白只在肌上皮细胞中表达并且均有较强染色。肌上皮癌和肌上皮瘤中有相当多的细胞表达金属硫因蛋白。抗金属硫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肌上皮细胞的染色在部分病例较S-100蛋白和平滑肌动蛋白效果好。本结果表明,金属硫因蛋白可能成为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较好的标志,有助于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包国耀  葛培岩 《口腔医学》1998,18(3):113-115
纤维粘连素(FibronectinFN)是细胞外基质蛋白;层粘蛋白(LamininLM)是基底膜成分,两者均对细胞的生长、分化、极向化和移动等行为起重要介导作用,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FN和LM在正常涎腺及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分布和表达,正常腺体中FN的表达定位于闰管细胞胞浆;LM定位于各级导管细胞胞浆,导管及腺泡的基底膜,多形性腺瘤中FN阳性细胞分散在肿瘤上皮结构区,在玻璃样、粘液样和软骨样间质中的变异肌上皮细胞FN呈强阳性,LM阳性见于肿瘤上皮细胞的邻接面和玻璃样间质中的变异肌上皮细胞,软骨样间质LM阴性  相似文献   

8.
S-100蛋白和中间丝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健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3):191-193,I017
目的 观察S-100A1、S-100A4、S-100A6、S-100B、K8.12、KL1、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S-100蛋白新亚型的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以及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23例正常涎腺和6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涎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细胞性角蛋白、肌动蛋白、波形蛋白、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和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溶菌酶、纤维凝集素、癌胚抗原多克隆抗体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癌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肿瘤由对溶菌酶和细胞性角蛋白呈阳性反应的腺上皮细胞和对肌动蛋白、波形蛋白、S—100蛋白呈阳性反应的肌上皮细胞构成。本文还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系。方法 取自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原发肿瘤进行体外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活细胞观察和组织学染色。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标记物对细胞进行鏊定,并对肿瘤的致瘤性进行裸鼠异种移植实验。结果 多形性腺瘤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有的细胞围成腺腔结构,胞浆内富含粘液,形成空泡。有的成片排列,细胞外有粘液样物质。细胞的生长曲线较平缓,无明显快速生长期。肿瘤性腺上皮细胞角蛋白阳性,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肌动蛋白阳性。结论 建立的涎腺多形性腺瘤有限细胞系(SPA-02),保留了原代细胞的特点,并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一例少见的复发性胎儿横纹肌瘤进行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原发和复发肿瘤均主要由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肌母细胞和幼稚的横纹肌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呈漩涡状、栅栏状和束状密集排列,肌母细胞和横纹肌细胞主要排列于肿瘤周缘,其MG和Mactin染色均阳性。电镜下可见胞浆内有肌原纤维、幼稚的Z线及原始肌节。该肿瘤尽管有包膜,但在包膜外也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肿瘤中尚见有多量骨样组织及富于血管粘液的区域。文中还对该肿瘤与纤维肉瘤、血管外皮瘤、蝾螈瘤以及分化好的横纹肌肉瘤的鉴别诊断以及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胎儿横纹肌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复发和恶性改变倾向,故临床治疗时应视其为临界瘤来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7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及S一100蛋白和CE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显示:男性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0岁。该瘤大多数发生在腮腺(88%),组织学上分为实性、梁状和管状三个亚型。S一100蛋白染色肿瘤细胞呈阴性;CEA染色肿瘤的腺管样结构呈阳性着色,而实性上皮团块或条索中则不表达CEA,提示该瘤的实性或条索的细胞分化低。  相似文献   

13.
多形性腺瘤的计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对18例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核形态和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肿瘤在核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形状因子及等效圆直径上差别有显著性,在DNA含量和近4C%含量上相同,而在近2C%和5CER上差别有显著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DNA含量和5CER的含量已达到恶性肿瘤细胞水平,提示该细胞的这一特性与多形性腺瘤“好种植,易复发”的生物学行  相似文献   

14.
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发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锶腺多殂性腺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粘液样区域内充满了钌红颗粒,在该区域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浆内的分泌囊泡中也有钌红颗粒。于双层导管结构中,一些外周细胞也具有肌上皮细胞的特征,其细胞内和细胞外也见到钌红颗粒,导管上皮细胞不产生蛋白多糖,导管腔内的粘液不被钌红染色,观察结果表明,粘液样区域中的肿瘤性肿上皮细胞可能来自双层导管结构的外周细胞,它们分泌蛋白多糖形成粘液样区域,在我  相似文献   

15.
用纤维凝集素抗血清,对32例涎腺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研究,旨在探讨这些肿瘤的结构性质及其组织发生。结果如下:1.多形性腺瘤中,部分肿瘤细胞结构周围有基底膜样 FN 环绕。部分肿瘤细胞结构周围有 FN 阳性细胞,且增殖,并和肌上皮片块、粘液软骨样区相延续。2.腺样囊性癌中,FN 在筛孔状结构呈围腔状分布,筛孔周围细胞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3.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睬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中的肿瘤上皮结构周围基底膜区,FN呈线状环绕,表明这些肿瘤中不含肌上皮细胞,肿瘤细胞仅发生了腺上皮或鳞状上皮分化。4.各涎腺肿瘤中,肿瘤性上皮结构周围基底膜区和间质中 FN 分布的多寡和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6.
层粘蛋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5例涎腺多形性腺癌中层粘蛋白(Laminin)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在非肿瘤涎腺组织中,层粘蛋白免疫染色见于排泄管的基底细胞和管壁细胞、闰管细胞及腺泡细胞;腺泡周围的基底膜染色阳性;但正常肌上皮细胞对层粘蛋白无反应。在多形性腺瘤中,层粘蛋白的表达呈点滴一颗粒状,分布于肿瘤腺管——囊腔结构处上在细胞的邻接面和管腔面。在玻璃样间质中,层粘蛋白免疫染色阳性见于细胞区与玻璃间质的边缘。各种变异的肌上皮细胞呈层粘蛋白阳性。根据研究结果,对多形性腺瘤的肿瘤发生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多功能图象分析系统对18例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核形态和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肿瘤在核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形状因子及等效圆直径上差别有显著性。在DNA含量和近4C%含量上相同,而在近2C%和5CER上差别有显著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DNA含量和5CER的含量已达到恶性肿瘤细胞水平,提示该细胞的这一特性与多形性腺瘤“好种植,易复发”的生物学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腮腺多形性腺瘤有限细胞系.方法:取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原发肿瘤进行原代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标志物,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多形性腺瘤细胞体外培养时间约为80d,传代至16代,细胞呈短梭形、多边形,肿瘤性腺上皮细胞角蛋白弱阳性,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肌动蛋白阳性、波形蛋白阳性.结论:多形性腺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连续传代,为永生化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涎腺多形性腺瘤p53基因突变的SSCP及核酸序列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中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的密码及突变类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股构型多态分析(polymerase chainj reaction-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及DNA核酸序列测定方法对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研究。结果 在11例PCR-SSCP阳性的肿瘤中,第6外显子异常者6例。对其中4例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标准和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患者2例,行瘤体加瘤周5 mm部分腺体摘除术,术后肿物标本行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患者术后随诊26 ~ 36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常规病理镜下见肿瘤组织包膜完整,肿瘤实质由黏液软骨样基质、脂肪组织及肌上皮细胞构成;脂肪组织弥漫均匀分布于瘤组织内,呈蜂窝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肿瘤组织发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肌上皮细胞胞浆阳性表达;S-100蛋白表达阳性,主要在脂肪细胞表达;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阳性,胞膜表达,主要在内层导管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AE1/AE3阳性;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率1%;患者术后随诊期内未见肿物复发.结论 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的依据,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