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死亡观及死亡教育的哲学浅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曾闻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有谁见过人是笑着出生于人世的 ?为何人总是以哭声问世呢 ?难道人终是因“人总是要死的”而注定要成为“伤感的复合物”———悲哀的动物吗 ?曾记得有位作家诘问过极度贪欲的人———你难道就没想到过死 ?只要你常询问一下死 ,你可能就会为你的贪婪而感到十分可笑。活着的人谁都难逃听闻种种悲观厌世的言语之际遇 ,生与死的价值观念像孪生兄弟般随时相伴已被启蒙的芸芸众生 ,面对每时每刻的生死现象特别是死亡 ,你会怎样想 ,怎样看 ,怎样做 ?“活着” ,就是生死观念碰撞后的人的化身 !人们怎样才能从“生得痛苦 ,…  相似文献   

3.
关于死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登蔚 《医学教育》1990,(10):14-17
本文提出了在人民群众以及医学生、医务工作者中进行死亡教育的问题;前者是普及性教育,后者是专业性教育。作者建议,逐步创造条件,建立一门新学科——“死亡学”,并将它列入我国医学教育计划之中。如何看待、认识死亡是死亡学和死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就此提出了“死亡是医学和哲学的永恒主题”、“生与死的辩证观”、“死亡是一种美”等观点,并给予一些阐述,这对于创建死亡学学科和开展死亡教育或许不无借鉴。  相似文献   

4.
5.
育龄妇女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县15-49岁育龄妇女(以下简称育龄妇女)死亡情况,研究这一人群的死亡特征,笔者对2004年元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育龄妇女死亡调查资料为素材.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海油田地处柴达木盆地,高寒缺氧,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对油田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2000年—2003年间我院282例死亡病例前五位死亡原因的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威胁油田职工家属生命的主要疾病死因构成,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提高职工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死亡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就死亡教育的价值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并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死亡观与当今医学领域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济高速发展期院前成年死亡患者死亡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对五年内的院前成年死亡患者的年龄,以每十岁为一基本单位,统计不同年龄组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并与其他年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院前成年死亡患者中18~2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是3.69%,21~30岁组为6.37%,31~40岁组为7.37%,41~50岁组为10.28%,51~60岁组为11.73%,61~70岁组为14.08%,70岁以上年龄组为46.48%,18~20岁及21~30岁两年龄组所占比例呈相对稳定或下降趋势,各年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31~70岁这四个年龄组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各年间相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70岁以上年龄组仍是院前成年死亡病例的主要人群,占所有死亡病例的48.64%以上,而60岁以上者更高达60.56%,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院前成年死亡者中,仍以7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而31~60岁中年人呈逐年增加趋势,这与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居民年龄构成趋于高龄化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1459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变,疾病死因也发生了变迁,现将我院7年来1459例住院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病死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死因顺位的构成及主要死亡疾病的演变趋势,以提高防病治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 资料 收集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1993年初到1999年底住院病人死亡登记册、统计报表及住院死亡患者的病案。 方法 应用计算机对住院死亡患者的疾病诊断、年龄和性别等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死亡患者的疾病诊断按照ICD-9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归类,如诊断中出现多种致死疾病,则以第一诊断来确定死亡原因。死亡…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提高死亡病案质量、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方法质量控制等有关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找出问题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发现病案首页项目填写错误或漏填较普遍,病历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流于形式,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差。结论质控人员参加死亡讨论,有利于医护合作、医药配合、科室协作、提高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嵇玉华  姜平花 《河北医学》2002,8(8):761-762
本文将 2 0 0 1年我市 4 33例婴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 ,提出干预措施 ,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 2 0 0 1年我市十三个县、市、区上报的婴儿死亡报告卡 ,并经过漏报调查校正后的资料。死亡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死亡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2 结 果2 .1 婴儿死亡基本情况2 0 0 1年活产 4 2 5 2 2人 ,其中男 2 170 2人 ,女 2 0 82 0人 ,婴儿死亡 4 33例 ,男 2 2 2人 ,女 2 11人。婴儿死亡率为 10 .18‰ ,男婴 10 .2 3‰ ,女婴 10 .13‰ ,婴儿死亡率男女之间无差异 (经统计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娩、死亡地点与孕产妇死亡的相关性,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孕产妇死亡的个案表、调查报告及评审结果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结果:603例死亡孕产妇中53.23%居住在山区,48.92%在家中分娩,43.28%死于家中或路上,93.4%为可避免死亡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结论:关注边远贫困山区,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仍然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我院自1971年1月至1995年12月发生的66例院外、门诊、急诊、留观及住院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资料均符合1984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猝死诊断标准。现将猝死的死亡原因,诱因、防治等分析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为5:1。年龄最小11岁,最大82岁,平均为48.8±12.2岁,其中以41~60岁为最多,共41例占62.12%。见表1。  相似文献   

17.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中根本死亡原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讨论了在较复杂的临床情况下,根本死亡原因的选择及如何从临床填报医生和网络直报人员两方面提高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网络直报水平。  相似文献   

18.
112例院前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院前急救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院前急救受着交通、通讯、全民急救知识贫乏和120网络不健全等因素的限制,仍有部份患者在未来得及到医院就诊前,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创伤和非创伤因素)引起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或短时间内迅速发生死亡即院前死亡。本文试通过对我院2000年1月至今2003年9月112例院前死亡加以分析,探讨其发生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妇女月经期间因精神病或心脏病发生死亡在临床上有较多的报道[1,2],但月经与死亡的关系研究在法医学方面尚未查见文献报告。本文分析23例月经期死亡案例,并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对月经期某些疾病发生和死亡原因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从我系1983...  相似文献   

20.
在本期JAMA杂志中,有2项研究对肥胖问题进行了最新分析。Flegal等的研究很可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因为他们对肥胖所致死亡给出了一种显著不同于JAMA先前结论的评价。Flegal等估计,在2000年,美国大约有112000人死于肥胖,这远远低于Mokdad等同年估计的414000例和Allison等于1991年估计的280000例。巨大的差异要求人们对其原因做出解释。一些人可能奇怪:如果良好的设计和计算只会导致如此不同的评估结果,那还值得我们再去努力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