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1988-2012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定海区1988-2012年疟疾监测、发热患者血检等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8-2012年全区共检出疟疾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5/万,其中2006-2008年疟疾疫情出现小幅上升。本地居民血检25 429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0.04%。流动人口血检1763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3.51%。检出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占全区疟疾病例总数的82.61%(38/46),其中流动人口外地感染的病例数占输入性病例数的71.05%(27/38)。结论舟山市定海区在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仍有疟疾病例的输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监测,防止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发生,是今后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赖江 《疾病监测》2011,26(10):775-777
目的 分析浙江省台州市实现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消除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以县单位, 对10年间病例进行分类,非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在外地感染,返回本地后发病的病例判定为输入性病例。并以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市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台州市2000-2009年报告疟疾病例580例,输入性病例540例,占93.10%,三热患者血检监测123 974人,检出疟原虫阳性487例。 结论 输入性疟疾是当地消除疟疾工作主要任务。需进一步完善监测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完成浙江省确定的2016年率先在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杭州市近12年疟疾疫情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适宜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三热病例进行血检,对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疟疾媒介进行分类鉴定。 结果 2000-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53例,年均发病率为0.22/10万,本地病例89例,占19.65%,输入性疟疾病例364例,占80.35%。外来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2=62.17,P20.01); 6-10月发病人数占全年发病人数的82.34%(373/453);发病人群以来自高疟区民工和当地农民为主(59.60%,270/453);媒介监测所捕获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叮人率以7月为最高。 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消除疟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6年浙江省台州市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惠芬  陈财荣 《疾病监测》2007,22(3):180-181
目的 掌握2006年台州市疟疾疫情,为深入开展疟疾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台州市疟疾疫情报告、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台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68例,输入病例59例,占86.76%,其中输入恶性疟3例;血检三热患者12 771例,疟原虫阳性59例.结论 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应继续开展监测,并以流动人口监测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2000~2005年台州市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作忠 《疾病监测》2006,21(9):461-463
目的为深入开展疟疾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 ̄2005年全市疟疾监测资料及疫情报告,分析监测结果。结果2000 ̄2005年台州市共计血检三热病人68 622例,检出疟原虫阳性225例;上报疟疾283例,输入病例255例,占90.11%。结论应继续开展监测,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钟柳青  覃兰琴 《疾病监测》2009,24(7):526-528
目的分析广西柳州市在消灭疟疾后,输入性病例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和制定监测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2-2007年所有输入性病例199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外出回归人员比外来流动人员发病率高;外来人员及本地外出返回的流动人口为主要发病人群;间日疟为主要虫种;每年的5-11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疟疾高流行地区返回和外来的流动人口及非洲援外回国人员是主要患病人群。结论制定消灭疟疾后的监测策略和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输入性病例的流行特点,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来自高疟疾流行区人群的管理与监测。  相似文献   

7.
宋海红  徐红梅 《疾病监测》2005,20(2):97-100
目的 分析上海南汇地区外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检疫的状况 ,为今后的外来人员监测工作提供对策。方法 采用免疫酶染技术及三联抗原片 ,对外来流动人员进行血吸虫免疫测定、疟疾血片免疫测定及疟原虫血检和丝虫免疫测定。结果 接受检疫的 5 4 386名外来流动人员中 ,抗体总阳性率为 0 . 6 9% ,其中 ,血吸虫抗体阳性率 0. 2 4 % ,疟疾阳性率 0 . 36 % ,丝虫阳性率 0. 0 9% ;检疫了外来定居人员 2 995人 ,抗体阳性率 0 . 13%。结论 由于大量外来流动人员的涌入 ,且构成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 ,因而要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监测 ,规范流动人口管理的条例和管理方法 ,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轩  阮卫  余可根  陈华良  姚立农 《疾病监测》2014,29(12):973-976
目的分析2010 2013年浙江省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直报收集2010 2013年浙江省疟疾病例基本信息,结合个案调查数据,分析病例流行特征。结果 20102013年浙江省共报告603例疟疾病例,其中间日疟200例,恶性疟395例,卵形疟6例,三日疟1例,混合感染1例。本地感染病例10例,均为间日疟,占病例总数的1.66%,输入性病例593例,占病例总数的98.34%。2012年开始无本地病例报告。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流行季节(5 10月)和非流行季节报告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4,P=0.354)。金华、杭州、温州、丽水和宁波等地区报告病例数较多,占病例总数的76.45%(461/603)。20~49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80.10%(483/603);男女性别比为6.9∶1。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和亚洲等疟疾流行区,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0.98%和16.92%。结论浙江省本地感染病例已经控制,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以青壮年外出劳务人员为主,应加强风险人群的疟疾监测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凯里市属非稳定性疟区,其地理环境适宜间日疟流行。为有效地控制疟疾的流行,本市在近20年里对全地区人口的疟疾病人和定点的蚊媒进行了动态监测。人群发病监测是通过对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和发热原因不明等“四热病人”取血检测疟原虫,每年按总人口的03~10%(平均507%)的比例检测,包括从中、重度疟区返乡和进入的流动人口,对四热病人由其辖区责任人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任务及定质量等“五定”承包制,完成当年下达的血检指标。自1986~1996年共对流动人口血检174250人份,查出疟原虫6…  相似文献   

10.
灭疟后期疟疾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娄培安 《疾病监测》1994,9(12):338-340
为探讨灭疟后期疟疾监测的方法和血检的对象及血检率,本文对徐州市连续6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热病人血检和IPAT可作为灭疟后期监测疟疾流行态势的主要方法。血检对象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者和流动人口。年血检率可定在总人口的2%左右。  相似文献   

11.
刘小琦 《疾病监测》2012,27(1):51-53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2004-2010年疟疾疫情特征,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10年确诊疟疾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3/10万,各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2007年发病率最高。疟疾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月,主要分布在吴兴区、德清县和安吉县,发病人群构成以民工、农民和学生为主,中青年人群发病较多;病原学分型以间日疟为主,占94.67%(82/85),3例恶性疟均为外地输入;感染来源以输入性病例为多,占68.24%(58/85),输入性病例中,安徽籍病例占75.0%(42/56)。 结论 当前湖州市疟疾疫情处于较低水平,近几年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以输入性疟疾病例为主,因此在灭疟后期加强流动人口和劳务输出人口管理和监测,做好传染源控制和抗复发治疗,是防制疟疾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疟疾病例样本套式PCR检测和传统镜检结果,探讨套式PCR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集疟疾患者血样,分别涂制厚、薄血膜用于常规镜检;抗凝血或滤纸血用于提取疟原虫DNA等。按要求设计属种等多套引物,应用套式PCR扩增感染人的4种疟原虫目的基因片段,将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等。 结果259份血样,套式PCR共检测出恶性疟187例、间日疟45例、卵形疟8例和三日疟1例,阴性10例。其中恶性疟阳性检出率最高(75.10%),间日疟阳性检出率次之(18.07%),还检测到混合感染血样8份(3.21%)。与GenBank标准序列对比显示,扩增片段大小及测序结果均完全正确,显示套式PCR在分型上比传统镜检更客观。套式PCR检测与传统镜检结果比较显示,前者阳性率(96.14%)明显高于后者(90.73%),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P<0.05)。 结论套式PCR法检测疟原虫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适用于疟原虫混合感染,在疟疾病例诊断和分型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成年人麻疹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成年人麻疹病例分布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国家麻疹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浙江省2010年麻疹病例中成年人分布特征,采用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分布差异;以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作为病例组,非麻疹病例为对照组,开展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危险因素。 结果 浙江省15岁成年人麻疹病例占40%以上,主要集中在20~35岁。与无免疫史比,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成年人患麻疹的OR值为0.35(95%CI:0.22~0.58);发病前7~21 d有医院就诊史的OR值为2.82(95%CI:1.99~4.00);与本地户籍人口比,流动人口成年人麻疹发生的OR值为1.55(95%CI:1.17~2.04)。 结论 浙江省成年人麻疹主要集中在20~35岁,疫苗接种是有效的保护措施,院内感染和流动人口是相关的危险因素。建议通过实施成年人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策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1 — 2017年浙江省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麻风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 2017年浙江省11个市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新发现病例资料,进行描述和比较性分析。 结果 新发现麻风病例145例,男性94例,女性51例;年龄(38.64±15.14)岁;136例为皮肤病就诊发现(占93.79%);2级畸残20例(占13.79%),早期发现比例逐年提高,由2011年的45.16%上升到了2017年的86.67%;全省除舟山市外,其余10个市均有新发现病例报告;本省病例35例(占24.14%),外省流动人口病例110例(占75.86%)。 结论 2011 — 2017年浙江省新发现麻风病例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大多数病例得到早期发现。加强对外省流动人口病例的早期发现和规范管理是浙江省下阶段的重点防控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潇潇  林海江  常玥 《疾病监测》2012,27(7):545-547,561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台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结果 97.10%的重症病例5岁,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重症病例构成比高于其他人群;全市9个县(市、区)均有重症病例报告;5-6月为重症发病高峰。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精神状态差、呕吐、EV71阳性是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地区,针对小年龄组儿童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早期监测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及时对症治疗,以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