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去除门静脉淤血对小肠淤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小肠淤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去除门静脉淤血对恢复灌流后血清内毒素、TNF-α、D-乳酸水平,以及小肠湿/干重比、组织学评分、小肠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的影响。结果去除门静脉淤血能降低复流后血清内毒素、TNF-α、D-乳酸、小肠湿/干重、组织学评分以及组织匀浆MDA和MPO含量(P〈0.05)。结论去除门静脉淤血可以通过减轻内毒素吸收和降低血清TNF-α产生来改善小肠淤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去除门静脉淤血对小肠淤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建立小肠淤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去除门静脉淤血对恢复灌流后血清内毒素、TNF-?琢、D-乳酸水平,以及小肠湿/干重比、组织学评分、小肠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的影响.结果 去除门静脉淤血能降低复流后血清内毒素、TNF-?琢、D-乳酸、小肠湿/干重、组织学评分以及组织匀浆MDA和MPO含量(P<0.05).结论 去除门静脉淤血可以通过减轻内毒素吸收和降低血清TNF-?琢产生来改善小肠淤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门静脉淤血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检测家兔肝脏原位冷灌注30 min后淤血的门静脉中内毒素含量,观察清除门静脉淤血对血清内毒素、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门静脉阻断30 min后,每去除2.5 ml淤血可使血清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F=52.698,P<0.01),但去除7.5 ml后淤血中内毒素含量不再明显下降(F=1.243,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能降低复流后血清内毒素、ALT、HA和肝组织匀浆中MDA,SOD含量,改善肝脏病理学变化.其中,去除门静脉淤血在5 ml与10 ml时效果最为明显,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5,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2.5 ml、15 ml时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75,P>0.05).结论 首批放出的5 ml门静脉淤血中内毒素含量极高,可能是引起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放掉门静脉淤血可以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淤血预处理对兔肝门静脉阻断模型中肠道淤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道损伤和肝脏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取雄性日本大耳兔75只,体重2.5~5.0 kg,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淤血-再灌注组(OC组)、预处理A组(OC5组)、预处理B组(OC10组)、预处理C组(OC15组),每组15只。S组仅行剖腹手术暴露第一肝门30 min,OC组进行门静脉阻断30 min后开放门静脉。三个预处理组门静脉操作分别为OC5组夹闭5 min,开放5 min;OC10组夹闭10 min,开放10 min;OC15组夹闭15 min,开放15 min,随后阻断门静脉30 min后开放。术后2、8、24 h通过门静脉取血,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术后24 h血液样本采集完毕后,再次麻醉并处死以获取回肠末端肠黏膜及肝组织,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结构改变。
结果 与S组比较,术后2、8、24 h OC组、OC5组、OC10组和OC15组血清MDA含量、内毒素、TNF-α、AL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OC组比较,术后2、8、24 h OC5组、OC10组和OC15组血清MDA含量、内毒素、TNF-α、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OC5组比较,术后2、8、24 h OC10组血清MDA含量、TNF-α、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OC5组比较,术后2、8 h OC10组血清内毒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OC10组比较,术后8 h OC15组血清MDA含量、AL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OC组、OC5组、OC10组和OC15组肠黏膜损伤Chiu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OC组比较,OC5组、OC10组和OC15组黏膜损伤Chiu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OC5组比较,OC10组、OC15组的肠黏膜损伤Chiu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淤血预处理可以减轻由于肝门静脉阻断导致的肠道淤血-再灌注损伤,减轻内毒素血症、过度炎性反应及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NF-κB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kappaB(NF-κB)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F-κB能够转录调节诸多编码炎症介质的基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如TNF-α、IL-1、ICAM-1、INOS等,近来许多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因子都受NF-κB的基因调控。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氧自由基等产物激活NF-κB,促使TNF-α、ICAM-1和INOS mRNA表达增强,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就NF-κB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FK5 0 6能否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的结合活性。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血供被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左半肝缺血 90min ,再灌注分 0、30min ,1、2、4h等时点。实验组术前静脉注射FK5 0 6 ( 0 .3mg/kg体重 ) ,观察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FK5 0 6处理组间肝组织中NF κB的结合活性 (凝胶滞留电泳方法 )。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NF 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 ,再灌注 1~ 2hNF κB结合活性较强 ,再灌注 4hNF κB结合活性减弱。FK5 0 6可以抑制NF 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结论 FK5 0 6通过抑制NF κB的结合活性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静脉淤血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肺脏和肾脏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对24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肝门阻断,同时经门静脉肝脏原位冷灌注30 min,恢复灌流时按门静脉淤血去除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A5组去除5 ml、A10组去除10 ml、B组不去除门静脉淤血,每组8只.另取8只作为对照(C组),仅行手术解剖,不做肝门阻断及肝脏灌注.检测去除门静脉淤血对恢复灌流4 h后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素氮(BUN)、肌酐(Cr)的影响;取肺脏、肾脏组织观察组织学改变并检测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肺湿/干重、肺灌洗液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去除门静脉淤血能降低复流后血清内毒素、TNF-α、BUN、Cr、肺湿/干重、肺灌洗液蛋白含量和肺脏、肾脏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其中A5组血清TNF-α、Cr、肺灌洗液蛋白含量、肾组织匀浆中MDA均明显低于B组(P<0.05);A10组血清内毒素、TNF-α肺湿/干重及肺组织匀浆中MDA也明显低于B组(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可增加肺脏、肾脏组织匀浆中SOD活性,其中A5组肾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5).同时,去除门静脉淤血能明显改善肺脏、肾脏组织学变化.结论 去除门静脉淤血可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肺脏、肾脏功能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门静脉淤血去除减少内毒素吸收,进而降低了血清TNF-α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减轻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MG132组,IR组和MG132组建立同系大鼠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1、3、6h,检测受鼠血清淀粉酶含量,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胰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 P65蛋白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胰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再灌注后相同时点的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较重,血清淀粉酶含量、胰腺组织中P65蛋白水平以及TNF-α和ICAM-1水平均明显上升;与IR组比较,MG132组相同时点的组织损伤减轻,血清淀粉酶含量、胰腺组织中P65蛋白水平及TNF-α和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 MG132能够减轻大鼠移植胰腺的IR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下调TNF-α和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NF-κB激活在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途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较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 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6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缺血5、15分钟和对照组于缺血0、5、15、30分钟、再灌注5、15、30、45和60分钟分别测定NF-κB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活性变化、细胞质IκBα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 结果对照组短时间缺血即引起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同时细胞质IκBα水平明显下降;再灌注后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强,细胞质IκBα水平有所恢复.实验组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受抑制,TNF-α mRNA的表达亦受到抑制. 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F-κB由两种不同的途径激活,激活的心肌NF-κB有p65-p50和p50-p50两种形式,NF-κB的快速活化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较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8 例肝血管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 组(n=6):对照组(C0)、NAC 预处理组(PR)和NAC 后处理组(PO),其中PR和PO 组分别于肝门阻断前和开放后给予NAC 120 mg/kg.三组患者均于切皮前(T0)、肝门阻断开放后1 h(T1)及6 h(T2)抽血检测谷丙转氨酶活性(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于肝门阻断开放后1 h(T1)取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 肝门阻断开放后1 h(T1)和6 h(T6),各组的ALT 和AST 水平均明显高于肝门阻断前(T0)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PR 和PO 组的MDA 含量在肝门阻断开放后1 h(T1)明显减少(P<0.01),但NF-κB 的活性仅在PR 组显示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 NAC 预处理可有效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再灌注后NF-κB 的启动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肝脏Toll样受体4的激活与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激活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以BALB/c小鼠复制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在肝脏的分布和表达量,同时监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门静脉血清内毒素(endotoxin,E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变化;再以TLR4先天性缺损小鼠C3H/Hej和野生型鼠C3H/Heouj为模型,观察ALT和门静脉血清TNF-α的变化.结果 1. BALB/c小鼠肝脏左中叶缺血1 h后,再灌注1、3 h,缺血肝叶内TLR4表达增加,且再灌注1 h最强,阳性细胞主要是枯否细胞及血管内中性粒细胞;2.门静脉血清EN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再灌注3 h,TNF-α较假手术组升高[Hej(152±43)pg/ml vs. (18±10)pg/ml,n=6,t=5.26,P<0.01;Heouj(249±52)pg/ml vs. (25±13)pg/ml,n=6,t=7.24,P<0.01];4. Hej组小鼠肝功能损伤轻于Heouj组小鼠[再灌注1 h(662±106)pg/ml vs. (1 216±174)pg/ml,n=6,t=4.21,P<0.01;再灌注3 h(1 145±132)pg/ml vs. (2 958±187)pg/ml,n=6,t=13.72, P<0.01],且再灌注3 h其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Heouj组小鼠[(152±43)pg/ml vs. (249±52)pg/ml,n=6,t=3.94,P<0.01].结论 TLR4受体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被激活,通过TNF-α等细胞因子介导参与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吡咯烷二巯基氨甲酸(PDTC)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及雄性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PDTC组及对照组.IRI组:24只,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PDTC组:24只,缺血再灌注前15 min经鼠尾静脉注射PDTC 150 mg/kg,其余步骤同IRI组;对照组:8只,不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IRI组和PDTC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6和24 h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检测肾组织中自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取对照组的各项数据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IRI组大鼠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血Cr、BUN、IL-8及TNF-α含量、NF-κB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PDTC组(P<0.05).再灌注后6 h时,PDTC组大鼠肾组织中IL-8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时,PDTC组大鼠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C组大鼠肾损伤的病理变化较IRI大鼠明显减轻.结论 PDTC通过抑制NF-κB,有效减少IL-8,TNFα和iNOS的产生,对肾缺血再灌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对24只大白鼠于术前1h静脉注射0.8mg/kg的LPS,检测肝门血流阻断30min的情况下复流后2h、6h、12h和24h4个时间点血清ALT与AST值,用ELISA法检测了复流后2h和6h2个时间点的循环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TNF-α含量,于复流后24h取缺血部分肝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24只未注射LPS的I/R肝损伤模型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各时刻ALT和AST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下降缓慢;循环和肝组织中的TNF-α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复流后24h的肝组织存在片状坏死,伴大量多形核细胞浸润。结论内毒素通过升高循环和肝组织局部的TNF-α加重了缺血后再灌注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Endotoxin potentiates lung injury in cerulein-induced pancreatitis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Gray KD Simovic MO Chapman WC Blackwell TS Christman JW May AK Parman KS Stain SC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2003,186(5):526-530
BACKGROUND: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endotoxin (lipopolysaccharide) on lung injury in the setting of acute pancreatitis (AP). METHODS: Twelve hourly injections of cerulein (50 microg/kg/h) were used to induce pancreatitis in mice. Intraperitoneal lipopolysaccharide (LPS [6 mg/kg]) was administered 24 hours after the initial cerulein injection. Twenty-four hours after LPS injection,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nuclear factor (NF)-kappaB activatio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alpha, interleukin (IL)-6, and chemokines MIP-2 and KC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pancreas, liver, and lung tissues. Four groups of mice were studied: cerulein-LPS, cerulein-saline, saline-LPS, and saline-saline treated mice. RESULTS: Elevated serum lipase confirmed pancreatitis in cerulein treated mice. Lung MPO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cerulein-LPS group. NF-kappaB was activated in the liver but not in pancreas and lung tissue. Chemokines MIP-2 and KC were elevated in pancreatic tissue only.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gram-negative infections may be an important predispos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the setting of AP and that hepatic NF-kappaB may mediate multisystem inju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山莨宕碱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皮瓣成活面积及组织学变化的影响,以期证实山莨宕碱具有防治皮瓣坏死、提高皮瓣成活率的疗效.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盐水组、缺血再灌注山莨宕碱处理组及对照组,建立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型皮瓣,3组大鼠于掀起皮瓣后即刻及掀起皮瓣后12、18、34 h分别于皮瓣中段取材,检测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0)及核因子NF-κB的含量,显微镜下观察皮瓣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并于术后第7天观测皮瓣成活率.结果 缺血再灌注山莨宕碱处理组皮瓣成活率为(78.6% ±7.3)%,再灌注后2、8、24 h皮瓣组织中SOD含量为(103.3±3.9)、(82.6±3.8)、(67.5±4.6) U/mg,NO含量为(5.33±2.05)、(4.75±1.68)、(4.15±1.59) nmol/mg,NF-κB含量为0.211±0.039、0.313±0.033、0.096±0.028.3组大鼠皮瓣组织中SOD、NO及NF-κB的含量在不同时刻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山莨宕碱处理组大鼠皮瓣病理变化情况明显好于盐水组;山莨宕碱处理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盐水组.结论 山莨宕碱能够减轻再灌注后皮瓣组织内自由基损伤,增加皮瓣术后血运,减少核因子NF-κB的产生,减轻炎性反应,增强皮瓣抗感染能力,从而可有效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皮瓣坏死率,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在大鼠移植胰腺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同系大鼠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大鼠移植术前和术后5 min静脉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DTC)(15 mg/kg),移植术后24 h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2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糖、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测定胰腺组织NF-κB p65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NF-α mRNA、MIP-2 mRNA、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mRN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移植后24 h ProDTC组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MIP-2水平、胰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含量、TNF-α mRNA、MIP-2 mRNA、ICAM-1 mRNA表达、MPO活性均升高,而ProDTC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4 h血糖、脂肪酶水平在PmDTC组[(9.1±2.8)mmoL/L,(192±26)U/L]明显低于对照组[(13.0±3.1)mmol/L,(297±31)U/L,P<0.05].ProDTC组胰小叶间质水肿和胰小叶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较轻.结论 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后,NF-κB活化上调了TNF-α、MIP-2、ICAM-1表达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外源性应用NF-κB抑制剂ProDTC可以减轻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