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业已公认,肝移植是终末期肝脏疾病重要而唯一的治愈手段。目前全世界每年正以6 000例的速度开展该手术。肝移植1年存活率已达80%~90%。但术后移植肝无功能等早期并发症仍有较高的发生率2%~23%[1]。移植肝无功能是肝移植的主要死亡原因,如果肝功能在48h不能恢复,应尽早进行第二次肝移植;如果不及时行再移植术,死亡率可高达80%。移植肝无功能的特征为:血清中转氨酶迅速升高,胆汁量明显减少或无胆汁,伴有严重凝血障碍,继发低血糖昏迷、肝性脑病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移植肝无功能发生原因错综复杂,众说纷纭,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蔡金贞  沈中阳 《广东医学》2007,28(8):1361-1362
肝脏保存是肝移植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冷保存是当前临床肝脏移植标准的器官保存方法.移植物功能不全发生于肝移植术后的早期并且影响了每个移植肝脏,通常称为"保存损伤",但影响因素远远超出了"保存损伤"的字面含义.本文旨在用述肝脏保存损伤的机制以及减轻保存损伤的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胆道并发症是肝脏移植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关系着移植肝的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预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努力,肝脏移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胆道并发症仍是导致肝脏移植术后移植肝失功能以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各型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发病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最新的预防、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鹏 《医学文选》2005,24(6):1035-1038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多项研究表明,肝移植患者70%以上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这不但加重了肝功能损害,而且影响疾病的预后.肝脏是人体内各种营养代谢和储存的总枢纽,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器官,是机体代谢的中心器官,几乎所有营养物质都需在肝脏代谢,肝移植病人术前肝脏功能损害严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机体处于应激和高分解状态,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营养支持更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技巧、肝脏移植受体待肝时间、受体术前肝功能分级和肝脏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常见菌群:探讨肝脏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防治办法。方法结合本院2004年8月-2005年8月共31例行肝脏移植术的患者,对肝脏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31例肝脏移植患者,共16例患者术后发生了细菌感染,感染发生率51,61%,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的发生率22.58%。前期的手术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无肝期均较后期的手术患者长,而感染发生率较后期的手术患者高。19例术前肝功能A级患者,有7例发生了单系统(或器官)的细菌感染,2例发生了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8例术前肝功能B级患者,有2例发生了单系统(或器官)的细菌感染,1例发生了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本组的5例肝功能C级患者中,除1例没有发生感染外,其余4例均发生了感染,且都为多器官、多系统的感染。在所有检出菌中,阳性率最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感染仍然是肝脏移植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手术技巧的提高,能明显减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术前肝功能A级和B级之间感染发生率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而术前肝功能C级的患者,无论是单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还是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均较术前肝功能A级或B级高。肝脏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小、感染严重程度和总体待肝时间分布无差别。肝脏移植术后感染的常见细菌为铜绿色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人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人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1年7月连续实施的67例人体原位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治经验。结果:肝脏移植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并辅以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选择性血管造影(SAOG),证实7例(10.4%)出现血管并发症,其个肝动脉吻合口狭窄2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闭塞2例次,门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次,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1例次,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次,肝上和肝下下腔静脉扭曲狭窄1例次。7如今3例成功实施放射介入治疗。结论:肝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评估整体移植技术的重要指标;肝脏移植术后应常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并辅以MRA等检查,及早诊断血管并发症;在妥善防治排斥反应与胆道狭窄等相关并发症的同时,宣积极应用放射介入技术治疗血管并发症,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根本的方法。肝移植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3年,美国移植学家Starzl实施了世界首例临床肝移植。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CsA、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体外静脉转流技术、新型器官保存液的应用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肝移植的疗效稳步提高。目前肝移植病人1年的生存率已达80%~90%,5年生存率达70%~80%。 1临床资料:回顾我院从2011年6~12月期间收治的7例该病患者,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在44~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1.4岁。  相似文献   

8.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1月共施行19例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术,其中胰肾联合移植6例、肝肾联合移植12例、肝胰联合移植1例;分析手术方法、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术后并发症处理的方法。结果 19例患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FK506中毒1例(5.3%),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15.8%),消化道出血发生2例(10.5%),腹腔出血1例(5.3%),肺部感染1例(5.3%),经相应治疗后好转,结论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是作好供体选择、保证供器官质量、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术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袁平戈 《肝博士》2007,(4):23-23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生理及生化功能非常复杂且受许多因素影响。人体许多重要物质在肝脏内进行代谢,如营  相似文献   

10.
<正>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根本的方法。肝移植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3年,美国移植学家Starzl实施了世界首例临床肝移植。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CsA、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体外静脉转流技术、新型器官保存液的应用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肝移植的疗效稳步提高。目前肝移植病人1年的生存率已达80%~90%,5年生存率达70%~80%。  相似文献   

11.
张政  王福生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0):890-893
自1963年,Starzl在美国成功实施第一例人体肝脏移植手术以来,肝移植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供器官短缺、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巨大毒副作用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严重限制了肝移植医学的发展。肝细胞移植(liver cell transplantation,LCT)为病损肝脏的细胞重建及衰竭肝脏的功能恢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并探讨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肝脏移植在我国临床实施的可行性.方法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共完成2例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工作.2例供体确诊为脑死亡,应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维持供体器官灌注.受体1男性,术前诊断乙肝后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child-pugh C级,MELD评分29分;受体2男性,术前诊断乙肝后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child-pugh C级,MELD评分26分.结果 2例脑死亡供体均顺利无偿捐献肝脏,2例受体均顺利接受肝脏移植手术并康复出院,目前随访移植肝功能良好.结论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肝脏移植的临床实施顺利,可以在我国逐渐推广实行,对缓解我国目前器官短缺状况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作猪肝脏减体积原位移植模型,为临床肝脏移植提供稳定的模型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原位肝脏移植20例,对供肝减少体积约1/3,对断面修整后,行原位移植,观察血流动力学及血液生化和温度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220±31)min,无肝期(35±6)min,动物术后肝功能恢复顺利,1周存活率达65%,13例动物长期存活。结论采用猪同种异体原位减体积肝脏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标准化程度及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是大型动物肝移植系列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器官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介绍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肝脏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及乙肝复发的诊断标准;探讨预防乙肝复发的各种方案的优劣,指出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用药方案是目前报道的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案.笔者认为,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需进行综合防治,治疗从移植前开始进行,贯穿术中,术后进行长期乃至终生防治.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维持人体代谢和解毒等功能的重要器官。当出现急慢性肝衰竭或基因缺陷,肝功能受损无法满足机体所需时,肝移植常作为治疗首选。然而,由于肝源短缺等问题,肝移植的应用受到限制,人们开始发展与肝细胞移植相关的治疗方法。肝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已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用于促进肝再生或减少肝脏纤维化的各种类型自体细胞移植的临床试验也已开始实践。本文重点回顾了肝细胞移植的主要临床适应证、移植细胞的来源选择及肝细胞移植的技术问题,以期推进肝细胞移植相关研究,使肝细胞移植在临床治疗中取得广泛收益,为供体器官短缺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明忠  李生伟 《重庆医学》2004,33(6):935-93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新型免役抑制剂的应用和UW保存液的问世,临床肝移植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依然是困扰着肝脏移植的研究难点,它是引发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rimary graft nonfunction)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蒋文英 《海南医学》2010,21(22):146-147
目的观察肝脏移植患者出院后对医嘱依从性的状况以及医嘱依从性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86例肝脏移植术后患者的随访,记录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肝病类型、是否按医嘱要求服药、复查等情况及不依从医嘱的原因。结果肝脏移植术后患者对医嘱的依从率为41.86%,依从率低的主要原因有药费贵且需长期服用,其次是交通不便、家属的支持督导不力和心理疾病。依从性好的患者总体一年成活率可达86%,而依从性差的为54%,经χ2检验,医嘱的依从性好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结论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可以保证移植肝的功能,提高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UW液进行比较,探讨SWH液对SD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肝组织ATP、ADP、AMP,计算总腺苷酸含量(TAN)及Atkinson′s能量转换(EC);肝脏低温保存8、12、18 h后行原位肝移植,观察移植术后7 d动物存活率.结果保存18 h组的ATP、TAN、EC恢复水平明显低于保存8 h组,相差显著,保存12 h组与保存8 h组比较相差不显著;SWH液组移植术后7 d动物存活率有高于UW液组的趋势.肝脏ATP、TAN含量及EC水平与大鼠术后生存率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肝脏ATP、TAN含量及EC水平与大鼠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采用SWH液保存肝脏,能够有效的保护肝脏能量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刘畅 《肝博士》2006,(5):36-37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脏器,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肝脏受到损伤时可以出现肝功能异常。临床上有许多反映肝脏损伤的指标,通常被称为“肝功能”检查。那么,肝脏究竟有哪些功能?1.代谢蛋白质的功能。血浆蛋白质大部分是肝脏合成的,有些甚至仅在肝脏合成,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10月至2009年6月完成的772例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肝脏移植术后GVHD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772例肝脏移植术后5例病人发生GVHD,发病率为0.65%(5/772),5例患者均在肝脏移植后2~5周出现发热、皮疹、腹泻和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均接近正常,经皮肤活检和骨髓穿刺检查证实,并排除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感染。经过调整免疫抑制剂,加用IL-2受体单克隆抗体,积极抗感染和支持对症治疗,2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消化道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肝脏移植术后GVHD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积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