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感失禁(PESI)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记录162例脑卒中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既往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行头部CT和(或)MRI检查明确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和病灶数目;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文版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价抑郁程度,House诊断标准诊断脑卒中后情感失禁。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卒中后情感失禁的相关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脑卒中后情感失禁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 162例患者中12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情感失禁,发生率为7.41%。脑卒中后情感失禁组年龄60岁比例高于(P=0.045)、吸烟比例低于(P=0.036)非PESI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是脑卒中后情感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00,95%CI:1.149~13.924;P=0.029)。12例脑卒中后情感失禁患者中10例并发脑卒中后抑郁,共病率为83.33%;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脑卒中后情感失禁与脑卒中后抑郁呈正相关(rs=0.305,P=0.000)。结论脑卒中后情感失禁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情感障碍,易发生于年龄60岁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的认知和情感障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认知和情感障碍在脑卒中后很常见 ,如脑卒中后痴呆发生率为 8.3 %~39 .2 % [1、2 ] ,抑郁发生率为 2 0 %~6 0 % [3、4 ] ,高出同龄一般人群数倍 ,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系统了解脑卒中后认知和情感障碍 ,结合最近研究文献 ,围绕脑卒中后记忆、智能、焦虑和抑郁的表现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1 临床特征1 1 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对脑卒中者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 ,病后 3个月认知损害的发生率为35 .2 % ,对照组仅为 3 .8% ,以记忆、定向力、语言及注意障碍突出 ,皮层损害和左侧大脑前、后动脉供血区损害者认知障碍更严重 ,这部…  相似文献   

3.
中枢5-羟色胺功能活性与情感障碍疾病密切相关,而响度依赖性听觉诱发电位可反映中枢5-羟色胺功能的活性,为情感障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预测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现将响度依赖性听觉诱发电位及其在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枢 5- 羟色胺功能活性与情感障碍疾病密切相关,而响度依赖性听觉诱发电位可反映中 枢 5- 羟色胺功能的活性,为情感障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预测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现将响度依赖性听 觉诱发电位及其在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重视卒中后情感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可出现各种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淡漠、情感失禁和躁狂。卒中后情感障碍会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和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虽然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病率高,但在临床实践中其诊断率却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医师及家属一般只重视患者的躯体功能康复情况,忽视了患者情感方面的变化。1卒中后抑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最常见的卒中后情感障碍之一,文献报道的PSD发病率为18%~78%,综合估计值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以持续性情感低落、兴趣减退为特征的心境障碍。约15%的重度抑郁患者伴有严重自杀倾向,甚至自杀行为。它影响着脑卒中存活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的恢复[1],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2]。近年来常用5-羟色胺选择性抑制剂氟西汀(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但常出现失眠、困倦、疲劳、震颤、多汗、厌食、恶心、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我院2006-12~2009-09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112例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里的两大常见疾病,大量的证据表明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存在重叠。本篇综述回顾相关文献,探讨了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基因、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儿茶酚胺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单胺氧化酶(MAOA)基因、5-羟色胺受体基因、多巴胺系统基因、DISC1、TSNAX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等作为两个疾病共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除带来持续性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外,还易伴明显的情感障碍,有报道脑卒中患者躯体部位疼痛加重或缓解,多与心理因素有关[1-2]。本次研究采用氟西汀胶囊与劳拉西泮片治疗脑卒中精神抑郁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6—2014-06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脑卒中后精神抑郁患者,男94例,女74例;年龄46  相似文献   

9.
情感障碍与 5-羟色胺功能低下相关联 ,而后者的低下又涉及血清胆固醇浓度的降低[1] 。因此 ,作者对双相情感障碍与血脂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文患者组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 - 2 -R)中的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2 ] ,共 2 9例。其中 ,男 17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为(33.7± 9.96 )岁 ,平均病程为 (4.2 6± 5.36 )年 ,诊断为抑郁相者 14例 ,躁狂相者 15例。同时选取与患者组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南京血库无偿献血者 ,既往躯体无严重疾病并均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失禁(PSEI)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PSEI的诊断使用House的诊断标准。抑郁及焦虑症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总体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进行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测定。比较PSEI及非PSEI组间临床因素及神经心理学因素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F的影响因素。结果 23例(11.1%)患者存在PSEI。PSEI患者具有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NIHSS评分(OR=1.161,95%CI=1.024-1.318,P=0.021)为PSE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SEI组SSQOL显著低于非PSEI组,这种差异在校正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后仍然存在。结论 PSEI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常见,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是PSEI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初步报道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5-羟色胺(5-HT)及脑脊液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中女性血浆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前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28例。应用失禁相关性皮炎量表和会阴评估量表评估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院前失禁相关性皮炎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128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有36例发生院前IAD,发生率28.13%,其中轻度20例,中度9例,重度7例。(2)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脑卒中史、发病时间≥12 h、体温≥38.0℃、大小便失禁、NIHSS评分≥12、营养状况差、昏迷和免疫功能下降者发生院前IAD的危险性相对较高。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院前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高,有其特征性危险因素。本研究为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个性化护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42例脑卒中情感障碍患者入院时及1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统计,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卒中情感障碍患者1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对照组较情感障碍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并发情感障碍可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无论在发病期还是缓解期都会时常出现冲动攻击行为,而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共病及情绪状态等与冲动攻击行为息息相关。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文章就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与认知功能损害是否存在相关性做一个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脑神经功能部位损害与其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首发脑梗死患者189例,再发脑梗死234例和正常对照56名,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和17项版本抑郁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情感测定.结果 189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03例(54.5%),有焦虑障碍者125例(66.1%),有抑郁障碍者128例(67.7%);234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69例(72.22%),有焦虑障碍者179例(76.5%),有抑郁障碍者185例(79.1%);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是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文化程度、职业、脑梗死部位、数量、有无白质病变和脑萎缩程度;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是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部位、数量、有无白质病变和脑萎缩程度.焦虑抑郁障碍可明显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结论 多种因素可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而且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研制主要基于对5-羟色胺(5-HT)功能的研究,是当前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许多研究表明SSRI能影响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促进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恢复以及脑卒中死亡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SSRI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系统心理干预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表将其分为4组,即A、B、C、D组,每组各50例。A、B、C、D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常规治疗+系统心理干预、常规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系统心理干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肌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四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程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NFDS)评分均显著下降,肌力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程度评分、NFDS评分最低,肌力评分、BI评分最高,与其他三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系统心理干预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脑卒中患者的脑结构改变,了解生物钟系统与其他脑组织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收集存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脑卒中患者(观察组)21例和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脑卒中病人(对照组)92例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寻找最可能引起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的脑区损害。结果通过比较发现,位于侧脑室枕角前部、丘脑外侧、岛叶后方、颞叶内侧的脑区脑组织损害可能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有关。结论脑卒中病人中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的出现可能与特定的脑区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失禁性皮炎干预工具和床旁交接单规范失禁患者管理,减少和预防神经科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方法对2015-02-2016-01住院的神经科失禁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皮肤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失禁性皮炎干预工具预防及处理IAD,并使用自行设计的床旁交接单完善交接班流程。结果本研究纳入493例失禁患者,实验组252例和对照组241例。实验组发病率为7.54%,对照组为2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4.21%失禁性皮炎患者发病5d以上,对照组12.25%的患者在72h以内发病,38.78%的患者在96h以内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实验组失禁性皮炎患者发病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73.68%),对照组以中度为主(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失禁性皮炎干预工具和床旁交接单有助于减少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发生时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新发房颤对其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6-01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8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统计脑卒中复发率,通过Cox风险比例分析房颤发生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4.5%的患者首次诊断为房颤,14.2%的患者出现脑卒中复发;Kaplan-Meier分析显示,新发房颤患者中脑卒中的复发率为19.1%;相关性分析显示,新发房颤与复发脑卒中风险比(HR)为5.8,95%CI 3.5~9.8。结论脑卒中患者新发房颤与脑卒中复发显著相关,亦见于既往有房颤史的患者,对其关系的研究有利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