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益肾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观察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SCr、BUN、24h蛋白定量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SCr、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 (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肾脏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益肾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及S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小球肾炎(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病程迁延,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肾小球疾病,可有肾功能进行性减退,预后差异大。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2002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患者3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依那普利+潘生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猪苓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各项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含量,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肾方内服,对照组48例仅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显著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减少蛋白尿。  相似文献   

7.
易建革 《国医论坛》2013,28(1):36-37
目的:观察中药肾宁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肾宁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及尿红细胞的变化情况并判断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0%,对照组为78.12%;尿蛋白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36%,对照组为65.63%;尿红细胞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2%,对照组为75.75%.两组临床总疗效、尿蛋白、尿红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肾宁汤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和红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方.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6%,对照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和尿RBC计数值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笔者用调脂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脂血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共64例,均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伴血脂升高患者,TC≥5.72mmol/L和(或)TG≥1.7mmol/L和(或)LDL-C≥3.64mmol/L。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26~64岁,平均37.5岁。对照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按第二届全国肾炎座谈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肾炎患者110例,临床症状有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以及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腰酸腰痛、面色苍白等,实验室检查以中等或中等以上程度蛋白尿(通常在1-3g/d),是诊断慢性肾炎的主要依据;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90%以上表现为畸形红细胞血尿,血红蛋白可呈不同程度下降。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63例,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47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健脾益肾治疗方法 加西药基础治疗相配合与单纯西药基础治疗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临床经过肾活检证实的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健脾益肾加西药基础治疗和单纯西药基础治疗,在治疗终点应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两种不同方法 对两组患者组间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终点发现健脾益肾加西药基础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相关指标如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项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肾加西药基础治疗对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小球肾炎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月~1998年5月,笔者应用自拟肾炎汤联合山莨菪碱、消炎痛治疗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48例,并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24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病理损害、病情迁延不愈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肾炎症状。它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肾小球疾病,可伴有肾功能进行性减退,预后差异大等特点。西医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往往是最后的选择。2007年3月-2008年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告知血证是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能加速肾脏病变的进展.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并高脂血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由于病理类型和病期不同,疾病表现多样,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给予钙通道受体阻滞剂类药物降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并给予抗感染、降脂、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服用氯沙坦50 mg 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尿素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症状显著减少(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理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1]。病程长,预后差,故合理的护理至关重要。本院中医内科自1995~1998年共收治了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21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除了2例未愈外,其余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55.5岁。按临床分型标准:普通型10例;肾病型4例;高血压型4例;急性发作型3例;其中肾功能不全者9例。病程最长为22a,最短为1a。2 护理体会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68例,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诊断标准:具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血肌酐(Scr)<350mol/L,24h尿蛋白定量(24hurTP)<3·5g/L。随机分为两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机体免疫紊乱所引起的疾病,以蛋白尿、血尿为主要特征,并可伴有浮肿、高血压、贫血等.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此病往往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最后造成肾功能的进行性损害.目前对其尚无特效疗法,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5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8例进行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