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PKP与过伸复位加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 3月入院的48例单一椎体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行PKP术和对照组23例行过伸复位加PVP术.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骨水泥的渗漏率.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患者术前及术后3d的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椎体高度前缘恢复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好于对照组;骨水泥的渗漏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PKP与过伸复位加PVP术均能缓解疼痛,PKP术能有效地减少骨水泥的渗漏及更好地恢复病椎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患者疼痛缓解和椎体高度恢复的程度,研究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2004年至 2009年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58例,共 79椎体行经皮后凸成形术.对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和椎体恢复高度进行了观察.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明显,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由 8.4分(术前)下降至 2.3分(术后).术前椎体前柱高度平均压缩为 57.9%,术后高度恢复到 88.6%.后凸畸形 Cobb角基本矫正.58例术后 6个月均无疼痛复发,以及骨水泥渗漏至椎管或椎旁的现象.结论:经皮后凸成形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疼痛缓解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牵引过伸按压复位法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99例患者均为单椎体双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观察组(49例)行牵引过伸按压本体复位法结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50例)行牵引过伸按压本体复位法结合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术前及术后1周和3个月)、术前及术后第一天的Cobb角,以及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1个月腰背痛VAS评分,总结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1年,平均随访8个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平均短(5.25±3.05)min;对照组术中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比对照组少3~10次;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观察组患者Cobb角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椎体双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过伸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年限自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集过伸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然后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运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为系统专用软件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1264例患者,研究质量均存在高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发现,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过伸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显著缓解疼痛[MD=-0.81,95%CI(-1.27,-0.34),P=0.0007]、明显改善后凸角[MD=-3.80,95%CI(-5.48,-2.21),P<0.00001]、有效恢复椎体高度[MD=4.11,95%CI(2.00,6.23),P<0.00001]、减少骨水泥渗漏[OR=0.25,95%CI(0.10,0.63),P=0.003]。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过伸体位复位可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椎体后凸角、恢复椎体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刘延群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1,(2):67-69,72
目的:分析过伸体位复位联合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OVCF手术患者44例临床资料,均采用过伸体位复位联合弯角椎体成形术,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椎体高度与后凸角度、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并发症等.结果:44例患者平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对43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别采取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根据Oswestry评分标准(ODI),优7例,良14例,可3例,无差者,优良率为87.5%,术前ODI为67.42±13.6分,降至术后31.95±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59,P=0.000).术前VAS由7.021±1.5分下降至术后4.13±1.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19,P=0.000).围手术期均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PKP患者国手术期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至2008年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67例,共103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对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和椎体恢复高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术前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平均为8-3分,术后VAS评分平均为2.7分,共54例患者术后当日疼痛明显缓解,全部患者术后6个月疼痛均缓解。术前椎体高度压缩为56.9%,术后高度恢复到78.6%。全部患者均无骨水泥渗漏的现象。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疼痛缓解明显等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PKP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正骨联合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Cobb角、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Cobb角、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各项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联合PKP治疗能够有效缩短OVCF患者手术时间,减小Cobb角,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胸腰支具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PKP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伤椎椎体的前沿、中间与后沿的高度、节段之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的注入量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腰背部疼痛明显好转,伤椎椎体的前沿、中间与后沿的高度优于对照组,节段之后凸Cobb角优于对照组,骨水泥的注入量比对照组多,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PKP及胸腰支具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疗法,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相关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BGP、ALP、U—Pyd/Cr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2月Oswestry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弥补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不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过伸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单纯PKP治疗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椎体后壁破裂的OVCF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38例(联合组),采用PKP治疗32例(PKP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40~80岁,中位数60岁。均为单节段骨折,其中T 11 28例、T 12 22例、L 111例、L 29例。骨质疏松症病程6个月至7年,中位数3年。骨折至就诊时间1~21 d,中位数11 d。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2 h、24 h、48 h的胸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复位前、复位后即刻、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术前、术后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情况。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2.7±5.8)min,(53.1±4.9)min, t=0.308,P =0.759;(7.4±1.0)mL,(7.2±1.1)mL, t=0.796,P =0.429;(9.7±1.3)d,(9.5±1.2)d, t=0.664,P =0.509]。②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F=78.973,P =0.000);2组患者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 F=5.945, P =0.000 );术后不同时间点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 F=61.974,P =0.000);2组患者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6.8±1.0)分,(5.1±0.9)分,(4.2±0.7)分, F=56.134 ,P =0.000;(7.5±1.2)分,(6.7±1.0)分,(5.9±0.8)分, F=13.878,P =0.000];术后12 h、24 h、48 h,联合组的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PKP组( t=2.777,P=0.007;t=7.016,P=0.000;t=9.060,P =0.000)。③伤椎后凸Cobb角。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F=56.075,P =0.000);2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 F=11.289,P =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伤椎后凸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 F=45.201,P = 0.000 );2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随时间变化均呈减小趋势,但2组的减小趋势不完全一致(18.7°±2.4°,6.3°±1.2°,6.1°± 1.3°,6.2°±1.3°,6.4°±1.2°, F=22.397,P =0.000;18.6°±2.2°,7.9°±1.3°,7.8°±1.2°,7.9°±1.3°,7.8°±1.3°, F=15.986,P= 0.000);复位前,2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80,P =0.857);复位后即刻、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伤椎后凸Cobb角均小于PKP组( t=5.350,P=0.000;t=5.644,P=0.000;t=5.450,P=0.000;t= 4.681 ,P =0.000)。④伤椎前缘高度。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F=36.975,P= 0.000);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 F=15.302,P =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 F=22.041,P= 0.000);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随时间变化均呈增高趋势,但2组的增高趋势不完全一致[(12.3±2.0)mm,(20.6±2.2)mm,(20.4±2.1)mm,(20.5±2.1)mm,(20.7±2.0)mm, F=18.957,P= 0.000;(12.5± 2.2)mm ,(18.7±2.0)mm,(18.9±2.2)mm,(18.8±2.1)mm,(18.9±2.0)mm, F=16.093,P =0.000];复位前,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98,P= 0.692);复位后即刻、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PKP组( t=3.751,P=0.000;t=2.913,P=0.005;t=3.374,P=0.001;t=3.751,P =0.000)。⑤ODI。术前2组患者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78,P =0.860);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ODI均较术前降低[(64.3±4.6)%,(19.7± 2.3)%, t=53.458,P= 0.000;(64.1±4.8)%,(23.6±2.9)%, t=40.853,P =0.000],联合组的ODI低于PKP组( t=6.274,P =0.000)。⑥ADL评分。术前2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35,P =0.81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ADL评分均较术前增高[(41.6±3.5)分,(71.8±5.0)分, t=30.503,P =0.000;(41.4±3.6)分,(66.2±5.2)分, t=22.182,P = 0.000 ],联合组的ADL评分高于PKP组( t=4.584,P= 0.000)。⑦安全性。联合组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PKP组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骨折畸形愈合。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23,P =0.879)。结论:过伸复位联合PKP与单纯PKP治疗椎体后壁破裂的OVCF,二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PVP治疗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等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手术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VP,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满意。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减轻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随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9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48例采用PVP术治疗者作为PVP组,44例采用PKP术治疗者作为PKP组,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复位情况等。结果 2组止痛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KP组椎体复位情况优于PVP组,且骨水泥渗漏率低于PVP组。结论 PVP术与PKP术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程度,但PKP术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并且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位加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愿意接受微创介入治疗的老年OVCF患者132例,其中综合治疗组68例89个椎体,行体位加手法复位结合PVP治疗;PKP 组64例81个椎体,单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Cobb′s角及病椎前缘、中部高度比值等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骨水泥注入量、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 与本组术前比较,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下降,病椎前缘、中部高度比值和Cobb′s角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相同时间点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骨水泥注入量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治疗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PKP组(P<0.01)。结论 体位加手法复位结合PVP治疗OVCF能达到与PKP相同的临床效果,有效恢复病椎高度,矫正脊椎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李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4):44-46
目的观察分析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实行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治疗。并且采用Cobb角度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以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等指标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我院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经检查发现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有了明显缓解,椎体高度也得到了有效恢复。在Cobb角度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以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等指标上,患者术后1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检查指标都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的患者中,只有2例出现了骨水泥渗漏的情况。所有患者都没有发生骨水泥压迫神经根、脊髓等并发症,并且椎体高度没有再次明显丢失。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形术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上,可以达到明显缓解疼痛、减小后凸畸形以及恢复椎体高度的疗效,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461-46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越来越多,相应地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也逐渐增多,传统治疗方法患者卧床时间长,显效慢,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具有快速止痛,即刻稳定,早期负重的优势[1],逐渐成为治疗脊柱钙缺失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脊柱压缩性骨折行PVP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术后当日予以肌注鲑鱼降钙素,治疗3周后改用鼻喷剂,连续使用至少3个月;观察组单纯予以椎体成形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采用VA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但是相对于观察组,治疗组在术后1月、3月以及6月疼痛缓解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更为明显,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别越来越明显。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