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确定珠芪复肝颗粒的成型(制粒)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成型率和流动性为指标,以提取物与辅料的比例、乙醇浓度、辅料用量和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优选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以淀粉:微晶纤维素=1∶1配比、提取物与辅料按3∶2的比例混匀,以8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干燥温度为60℃,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和溶化性好,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7%。结论:该成型工艺可行、稳定合理、重现性较好,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麻杏止咳平喘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麻杏止咳平喘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考察不同辅料糊精、糖粉、可溶性淀粉用量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考察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以成型率、溶解性及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及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糖粉加糊精作辅料的颗粒优于以糊精或糖粉或可溶性淀粉作辅料的颗粒,最佳工艺条件为主药-辅料(1∶2)、辅料配比为糊精-糖粉(1∶1),以80%乙醇为润湿剂,润湿剂的用量占主药的14%。结论该颗粒剂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制备工艺可行,本研究为麻杏止咳平喘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定痛宁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考察辅料品种及配比对浸膏粉成型率、吸湿率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选制粒工艺条件,以成型率、流动性、含水量及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处方中加入辅料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浸膏粉∶混合辅料=1.2∶1,糊精∶甘露醇=3∶2,以90%乙醇为润湿剂,用量为0.35 m L·g~(-1),临界相对湿度(CRH)约为70%。结论:该颗粒剂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制备工艺可行,本研究为定痛宁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余利珊  袁伟彬  吴涵 《新中医》2024,56(4):189-193
目的:筛选金贝散结颗粒的颗粒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前提下,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清膏∶辅料、辅料A(可溶性淀粉)∶辅料B(糖粉)、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乙醇重量∶辅料重量)为考察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9(43)正交试验,以成型率、休止角、堆密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多指标加权评分法初步筛选最佳制粒工艺。结果:确定最优制粒工艺为清膏∶辅料=1∶3,可溶性淀粉∶糖粉=1∶1,95%乙醇用量为辅料的5%。结论:实验优选的制粒工艺成型率高,颗粒均匀,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粒度、溶解性均符合要求,优选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优选肿痛消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为指标考察所用辅料的种类及配比;以吸湿率和成型率指标优选肿痛消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并考察该颗粒的休止角、吸湿率。结果:辅料蔗糖粉/糊精以2∶1为最好;浸膏与辅料的混匀比例为1∶1,润湿剂体积分数为60%,干燥温度为60℃,依此制得的颗粒流动性好。结论:本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该颗粒的大量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芪参健骨颗粒的制剂(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和制粒难易程度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辅料的种类及用量、混合辅料的配比、润湿剂浓度及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制剂工艺条件。结果:芪参健骨颗粒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辅料(糊精∶乳糖=2∶1)按4∶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1%甜菊素,以90%乙醇为润湿剂,润湿剂用量为辅料与浸膏总量的30%。结论:优选的制剂工艺制备的成品颗粒流动性好,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均符合要求,为芪参健骨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促生长散”的提取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当的辅料,采用湿法造粒,研究并确定优化工艺条件。方法根据颗粒剂的特性,采用湿法造粒,以颗粒剂的溶化性、粒度为考察指标,实验优选颗粒剂的辅料及用量。结果优选辅料为糖粉和糊精。颗粒剂成型制备工艺采用18目筛,湿法造粒,80℃真空干燥的制备工艺。结论所选辅料比例为干膏粉∶糖粉∶糊精=3∶2∶1,以70%乙醇为润湿剂,颗粒剂所选辅料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正交实验优选复方菊明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加乙醇的浓度、加辅料倍数、混合辅料比例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合格颗粒的收率、颗粒的溶化性、吸湿性及蒙花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成型工艺。结果优选出最佳成型工艺,辅料配比为乳糖∶糊精(1∶2)、药粉∶辅料为1∶2、85%乙醇为润湿剂。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可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心脑苏颗粒成型工艺。方法:运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颗粒吸湿率、成型率、休止角作为判定依据,优化辅料种类及用量、润湿剂的浓度,以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结果:优选辅料为糊精,浸膏与辅料用量为1∶1,90%乙醇作为润湿剂,干燥温度为60℃进行制备。结论:此法制备的心脑苏颗粒性质稳定、外观好、吸湿性小、溶化性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复方扶正救肺颗粒成型工艺的条件。方法考察不同辅料(预胶化淀粉、麦芽糊精、微晶纤维素、聚维酮、甘露醇)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均匀设计试验优选制粒工艺条件,以成型率和吸湿率为指标对辅料与浸膏粉的比例、辅料之间的比例、润湿剂(乙醇)的浓度及其用量等主要因素进行考察,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4种辅料均能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其中预胶化淀粉+麦芽糊精的效果最优,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辅料与浸膏粉比为1∶1,乙醇体积分数为95%,乙醇用量是浸膏粉的0.75倍,预胶化淀粉与麦芽糊精的比为0.8。结论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制备工艺可行,为扶正救肺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交实验优选消痤颗粒剂的成型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正交实验优选消痤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药液的相对密度、加辅料倍数、混合辅料比例为主要影响因素,以芍药苷含量、成型难易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成型工艺.结果筛选出的最佳成型工艺为相对密度1.28,加3.0倍辅料,混合辅料的比例为(糊精∶乳糖:糖粉)=2∶3∶1.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牙周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以吸湿性、溶解性、成型性为指标优选辅料,采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辅料种类及比例,确定成型工艺.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浸膏粉:糊精:糖粉为3:2:1,以80%乙醇为湿润剂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60℃以下干燥.结论:该成型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盘根消颗粒的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研究。方法以黄芪甲苷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体积、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工艺的影响,以不同辅料配比确定其制粒成型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 h。原粉与辅料配比为3∶2,95%乙醇制粒成型性好。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辅料配比中试生产可行,包装材料稳定,可用于盘根消颗粒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尿石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根据制粒难易程度初步优选出颗粒剂的最优辅料,再以辅料的成型性、吸湿性、休止角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辅料加入量、乙醇体积分数及辅料比例的工艺参数,并对制得的颗粒进行临界相对湿度考察。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糊精配比为1∶0.9,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0%,糊精与淀粉比为3.5∶1。为减少水分对药物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2%以下。结论优选出的尿石颗粒成型工艺简单可行,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珠芪复肝颗粒成型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颗粒各参数作为判定依据,优化浸膏密度、辅料种类及用量、润湿剂浓度等条件,以确定最佳条件。结果优选辅料比例为淀粉∶微晶纤维素=3∶2,浸膏相对密度为1.20,浸膏粉与辅料用量为1∶1,80%乙醇作为润湿剂进行制备。成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临界相对湿度为67%。结论本法所制颗粒各项参数均较满意,性质稳定,不易返潮,制备工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调经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百分率、成型性、溶化性、流动性为指标优选辅料;以颗粒成型率为指标用k(3^4)正交试验优选成型工艺,确定了调经颗粒的成型工艺。结果:筛选出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药辅比(浸膏粉:糊精:糖粉=10:6:9),用量20%的体积分数70%乙醇为润湿剂。结论:本研究为调经颗粒剂确定了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20,(1)
目的:优选促孕颗粒成型工艺。方法:以成型率、水分含量、休止角及吸湿性等为考察指标,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辅料配比、辅料用量、乙醇体积分数等成型参数。结果:促孕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配比(糊精∶乳糖=1∶4),辅料用量(干浸膏粉∶辅料=1∶0.65),乙醇体积分数80%,总评"归一值"为0.6537,与预测值(0.7630)偏差在合理范围内。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该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脉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娟  刘汉清 《中药材》2006,29(7):724-726
目的:确定通脉颗粒剂的成型(制粒)工艺条件。方法:在对辅料筛选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并考察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结果:混合铺料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辅料(微晶纤维素:甘露醇=1∶1)=8∶2,以占药粉用量4%的70%乙醇制软材,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约为70%。结论:该工艺简便可行,为通脉颗粒提供了抗吸湿性较好的成型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复方茵柏颗粒剂的成型(制粒)工艺条件。方法:考察不同辅料(乳糖、可溶性淀粉、糊精)及可溶性淀粉用量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考察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结果:3种辅料均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可溶性淀粉按1∶1的比例混匀,以8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醇的用量为浸膏粉的1.2倍。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7%。结论:本研究为复方茵柏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芪丹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以颗粒的成型率、吸湿率和溶化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其处方中加入辅料的种类、配比及最佳的成型工艺条件。结果: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药粉和乳糖1∶1.5配比,用5%PVP的90%乙醇液为粘合剂制软材,14目筛制粒,50℃干燥,整粒。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