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泽华  岳增辉 《河南中医》2021,41(2):185-187
肺经是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起始经脉,其起始穴是气血在体表经脉循行的起点,然而肺经起始穴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这与肺经起始穴的争议不无关系.对于云门、中府何者为肺经起始穴的争论,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穴起中府"之说始于《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认为,手太阴肺经经气从云门穴发出,肺经起始穴应为云门穴.从穴位名称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瑞 《陕西中医》1996,17(5):222-223
<正> 手太阴肺经从胸上部至手拇指共有腧穴11个,然而关于太阴经的首穴是中府还是云门,历代医家各持已见,纷争不已。现代教科书及针灸参考书皆将中府穴列为首穴,但其原由却无人论及,笔者愿将研究所得阐述如下,以明其源。 中府、云门二穴皆出处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中,其曰:“大杼、膺俞、缺盆、背俞,  相似文献   

3.
脐周四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周四穴包括任脉之水分、阴交二穴及肾经之肓俞共四穴。此四穴毗邻先天之根蒂——脐(神阙穴).具有其特殊功效。壮元益肾、滋阴养血功效显著。笔者临床上治疗一些顽固性疾病每用此四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论“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性”是指腧穴对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等病症,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特性和功能,故也有叫穴位作用,功效、功能、功用、穴义等,至今未被统一命名,是腧穴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穴性”主要研究腧穴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通过探讨,了解腧穴的特性、功能,对疾病的...  相似文献   

5.
浅议胃脘下俞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靳冬 《世界中医药》2007,2(5):294-295
胃脘下俞穴(现代临床常称为“胰俞“),位于背部,属经外奇穴,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穴位.笔者将从该穴的名称及定位、局部解剖和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其虽属奇穴,但与背俞穴较为相似,与足太阳膀胱经联系密切,应将该穴归入膀胱经.……  相似文献   

6.
十四经之穴主治不同,同经之穴功效各异,其理何在?穴性不同也.前贤孙震寰说:“穴性喻药性,处方不识药性,何以调燮寒热虚实,针灸不明穴性,焉起诸病之机.”足见明辨穴性之重要.  相似文献   

7.
列缺偏历为主穴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茎  曾永蕾 《中国针灸》1998,18(10):602-602
临床上常用宣通肺气的药物以达到通利小便的功效,形象地称之为“提壶揭盖”。本人取肺经络穴列缺及大肠经络穴偏历为主穴,宣肺利水用于治疗水液不利的一类病症。收效颇验,试举例如下。1 术后尿潴留术后尿潴留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后遗症,多系麻醉的副反应。表现为膀胱充盈,患者虽有尿意而不能排出。取穴:列缺、偏历、三阴交、足三里、中极。上述穴位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术后尿潴留常用处理方法多为插管导尿,这既不方便,又易导致逆行性尿路感染。采取上穴以列缺、偏历宣肺利水,配三阴交、中极、足三里行气利水,疗效显著,多在…  相似文献   

8.
扭伤穴乃经外奇穴,此穴定位:稍屈肘,半握拳,掌心向内.阳池穴与曲池穴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触摸此处最敏感点,此穴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调整经气,祛瘀止疼,通络宣痹等功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多次以此穴为主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有意想不到之奇效。现在特以此穴之治验略举例如下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9.
<正> 支沟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别名飞虎(出自《针灸大成》),为手少阳经的经穴。 1 定位及功能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定位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出自《针灸甲乙经》)。临床取穴时以腕背横纹上三寸、尺、桡骨之间是穴。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三焦属于相火,支沟为其经脉中之火穴,有清利三焦,通气降逆,舒筋活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32-1135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机多为脑府受损,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夹杂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紧紧围绕其病机进行,在重点选用具有调神通络、醒脑开窍功效的穴位同时,亦十分重视使用具有活血行气、疏肝解郁、调理脏气等功效的穴位,具有重视病变部位、明辨本虚标实之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11.
奇穴刍议     
奇穴,指十四经穴外,有穴名、有固定位置的经验效穴。长期以来,历代针灸研究多注重于经穴的研究,而对于数倍于经穴的奇穴却缺少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整理。由于学术管理和监督不善,甚至达到全身无处不穴的境地。一些权威的针灸作对奇穴均采取极其谨慎的态度,以致奇穴的功效未能  相似文献   

12.
朱惠玲 《陕西中医》2009,30(6):722-722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针刺人中、后溪穴、双侧手背腰痛点等穴,用梅花针作局部叩刺,之后在叩刺部位拔火罐。结果:总有效率约98.1%。提示:本方法具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功效,能通调督脉与膀胱经经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躯干腹、背侧T1-T12同一神经节段十四经穴主治功效的规律.方法:查阅林昭庚《新针灸大成》及沈雪勇《经络腧穴学》所记载的位于T1-T12支配区内的十四经穴的主治功效,分别将皮区和肌层位于同一神经节段的十四经穴的主治功效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躯干部穴位在皮区和肌层主治上具有明显的神经节段性规律,相邻节段的穴位主治相近,并与其相关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腧穴的主治功效是由支配其相关脏腑神经节段的空间决定的.本文从神经结构方面证实了经穴的主治功效以神经节段为中心,实现经穴对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即对与经穴处于同一或相邻神经节段的脏腑病变,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输穴,又名大冲穴。为肝经原穴,又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位于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陷处。其穴具有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平肝潜阳,开胸利膈功效。笔者在临床上常以此穴为主配以他穴治疗高血压、失眠、呃逆、耳鸣等病疾。从针刺方法、配穴、方义体会等方面加以阐述,论述太冲穴的主治功效,疗效范围。  相似文献   

15.
王娜  李瑞  谷世喆 《中国针灸》2006,26(3):231-232
经外奇穴是指未包括在十四经穴之中,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的一类穴位。同时,一些特殊的经穴组合成固定的配伍,亦称之为经外奇穴。经外奇穴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疗效卓越,是针灸腧穴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针灸研究者多注重经穴的研究,而对于经外奇穴缺乏深入探讨和系统整理。同时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将奇穴泛化,达到全身无处不穴的境地;一是一些权威的针灸著作对奇穴采取保守态度,以致奇穴的功效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奇穴推广和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现在应该认真地从经外奇穴的源流及应用,进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三通验穴在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通验穴在临床中治疗多种疾病,效果非常明显,现对该穴的临床效验报道如下。 1三通验穴位置及功效 1.1 位置 在环跳与骶管裂孔中连线上中外1/3处。 1.2 功效 此穴针刺时针尖朝向小腹针感至前阴。可治疗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病;针刺时针尖朝向肛门刺时针感可放射至后阴可治疗大小便不利、失禁、便秘等病;针刺时针尖朝向下刺时针感可达到足跟部,可治疗坐痛神经痛、腰腿痛,中风后遗症(中经络)等病。  相似文献   

17.
阳陵泉穴的局部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在针刺和穴位注射时掌握正确的进针方位,避免对神经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40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阳陵泉穴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神经.结果:阳陵泉穴区可见扇形分布的腓总神经胫骨前肌支和膝关节支。此穴后下方为腓深神经肌腓骨管段和腓浅神经.结论:阳陵泉穴与腓总神经分支关系密切,探讨了该穴位的主治作用机理及进针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从穴名、位置、刺灸法和功效等方面对列缺穴进行分析阐述,并将其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临床工作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临床应用水沟穴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旭玲 《中国针灸》1996,16(5):31-32
临床应用水沟穴举隅张旭玲(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250012)主题词穴.水沟,急救水沟穴为手足阳明经在督脉的交会穴,具有醒脑开窍、定痉止痛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惊厥、癫狂、昏迷及急性腰痛、面部口服等病症。由于刺激该穴能引起较剧烈的疼痛,许多病...  相似文献   

20.
委中穴考证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健华 《吉林中医药》2009,29(9):822-824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也是人体的要穴之一。各种针灸文献对委中穴的穴名了详细说明,对该穴的各种操作方法、穴位的解剖结构,及古今的各种针刺功效主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