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并脾亢的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并脾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非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脾亢改善情况、术后2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术后2年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并脾亢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并脾亢患者的治疗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64例确诊为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并脾亢的患者,依随机的原则分为二组,观察组共32例,应用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共32例,应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观察相关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二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血细胞症及肝功能的改善均明显,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并脾亢患者的疗效明显,并可以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临床治疗中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肝脾联合切除或加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1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腹水、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等症状在出院时消退。结论: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亢行肝脾联合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42-14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的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其中24例附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6,例行脾切除术,其中肝切除范围:26例行不规则肝切除及4例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结果术后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黄疸、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出院时消退,脾亢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行肝切除或脾切除及断流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病人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78例接受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上消化道再出血、血常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脾切除、联合断流术进行治疗,手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再出血明显减少。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期肝肿瘤脾脏联合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实施同期肝肿瘤脾脏切除术病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及腹水,经治疗后消退.脾机能亢进症状明显改善,术前AFP升高患者术后1月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同期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近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术后血象及门脉压力的改变。方法观察行PSE的216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其手术前后肝脾血流动力学、血像、脾脏大小等变化。结果 PSE术后,外周血象明显升高(P〈0.05),脾脏不同程度缩小(P〈0.05),消化道出血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亢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邓勇 《吉林医学》2010,31(15):2165-2166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收治的52例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2例门脉高压患者,全部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8例疗效满意,4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脾切除加离断术既解决了脾亢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出血问题,并维持了入肝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且操作较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2007年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70例病人,其中40例选择断流联合脾部分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A组),30例选择断流联合全脾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d及术后2个月患者门静脉血流量(PVF).观察术后2个月血中IgM水平、术后出血、肝性脑病、腹腔感染及门脉血栓发生率等情况.随访5年后,再出血率、门脉高压胃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2个月PVF均较术前减低(P<0.05),但B组较A组低(P<0.05).术后2个月,两组PV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血中IgM水平高于B组(P<0.05),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随访5年较B组发生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术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复发出血率低,又可维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并有部分自发性分流,兼有分流术及断流术的特点,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联合脾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11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肝脾联合切除术组(观察组,66例)和单纯肝切除术组(对照组,52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型,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手术前1周RBC、WBC、PLT、CD4+、CD8+、CD4+/CD8+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观察组WBC、PL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胆漏、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10/66),对照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6/5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4,P=0.569);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无瘤生存率为40.91%(27/66),对照组为21.15%(11/52),观察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99,P=0.023)。  结论  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能有效促进WBC和PLT升高、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远期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现、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方式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2005-05~2011—11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0例应用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对照组30例单纯行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程度、术前与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判断手术安全性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60例患者随访5个月~5年,平均(12.3±2)个月,观察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96.7%,复发率为16.7%;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3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血小板、白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33.3%)和5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姚关兵  周军  陈念平  陈明 《医学综述》2009,15(10):1514-1517
原发性肝癌多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及脾亢在临床上较常见,对于适合的患者在外科治疗肝癌的同时一并处理门静脉高压脾亢成为可能,肝癌局部根治性切除附加门奇断流、脾切除已成为目前最佳的方法。如何选择最佳处理方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并延长生命,是肝脏外科的热点之一,如何安全合理地同期实施肝癌切除+脾切除+门奇断流术以期达到肝癌、门静脉高压症及脾亢联合治疗的理想目的,国内外许多学者作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肝切除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6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门静脉高压分为合并组(51例)与未合并组(117例),比较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合并组术后3年、5年生存率(45.10%、31.37%)均低于未合并组(66.67%、47.86%)(P=6.891 5、P=3.944 0)。合并组肝段切除≥3段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67.57%、37.84%、29.73%)均低于未合并组(84.15%、67.07%、51.22%)(P=4.222 8、P=8.944 6、P=4.766 6)。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需严格选择患者,控制肝段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5.
王霄龙 《当代医学》2021,27(2):22-2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腔镜进行脾脏切除手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手术前、手术后15 d胃肠激素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围术期各指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胃肠激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15 d后,两组胃肠激素水平与肝功能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胃肠激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手术,对照组给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在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而在无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则明显降低,并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明确肿瘤类型并评估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程度,对于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临床疗效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和介人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对照组32例(行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细胞分析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各血细胞及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10^9/L)、血小板计数(×109/L)、红细胞计数(x10^12/L)比较,观察组为(9.53±2.99)、(272.38±80.31)、(6.13±1.80);对照组为(8.02±2.58)、(168.43±50.64)、(5.22±1.8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蛋白(g/L)、谷丙转氨酶(u/L)、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μmol/L)比较,观察组为(36.56±12.87)、(42.36±9.20)、(75.01±19.89)、(24.08±5.91);对照组为(31.07±7.76)、(48.09±10.16)、(64.82±18.79)、(27.43±6.6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治疗硬化门脉高压,临床疗效优于介入栓塞,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