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卒中后肺炎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卒中后出院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其发病群体为卒中患者,与卒中后机体的功能障碍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目前,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卒中后肺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后肺炎对卒中近期预后影响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急性卒中后合并肺炎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分析其对卒中近期预后影响及我院防治措施。结果:62例急性卒中后肺炎患者,60例治愈,2例死亡,入院时和合并肺炎后6周2次NIHSS、FMA功能评分无较大差异。结论:急性卒中后肺炎对卒中近期预后有较大影响,采取有效的综合感染预防和诊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肺炎发生率,最大化地促进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陈霞  张梅 《河南中医》2007,27(6):53-54
肺炎为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能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多与吞咽障碍、误吸误咽、脑干损害引起呼吸损害,轻偏瘫引起的呼吸肌无力等有关系。部分意识障碍、营养差、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原发肺部疾患均可加重卒中后肺炎的发生[1~3]。2001年6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肺炎33例,并设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病例西医诊断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符合脑梗死或脑出血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由于解剖结构及肺功能的变化,免疫功能下降,呼吸道清除和防御功能减弱,易患肺炎。脑卒中后,一般多采取卧位.功能残气量减少,易使气道提早关闭发生啼不张,合并肺炎.肺炎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能显著增加脑卒中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清肺通络汤联合依达拉奉辅助抗感染治疗急性卒中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卒中后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健脾清肺通络汤口服及依达拉奉静滴,2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2组体温、白细胞(WBC)恢复正常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自由基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氨酸(GLU)]、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60/64),对照组为74.2%(46/6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2周后WBC计数、PCT、CRP、MDA、GLU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常规西医抗感染基础上联合健脾清肺通络汤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卒中后肺炎能够加快炎症消退,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郭志龙 《中医药研究》2010,(12):1527-1528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卒中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百忧解(盐酸氟西汀)20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时间均为40d,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优于对照组(的69.73%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病人的功能康复及改善其心理状态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证型分布特点,分析与卒中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PSD的病因病机和防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医院住院确诊为PSD的80例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观察各证型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其与卒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PS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结果 PSD的六个证型分布具有明显差异,肝郁脾虚型最多,心脾两虚型最少,肝郁化火型PSD发病年龄较小,肝肾阴虚型PSD的卒中病程较长,PSD的证型与卒中时的中医症候相关,其病情发展都则之于肝。结论 PSD的致病之本是肝郁,症候表现与年龄、病程、基础病和卒中时的病机相关,肝、情志和卒中具有密切联系,临床可从肝论之,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随后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卒中及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逐渐受到重视.为探讨卒中后癫痫临床特征、卒中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汇总我科2006年4月~2009年8月住院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首次脑卒中患者9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随访,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发现卒中后癫痫发作者105例(10.7%),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本病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1]。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对脑血管疾病认识的提高,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本身所导致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卒中后抑郁(PSD)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延缓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绊脚石,成为脑卒中复发和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卒中后抑  相似文献   

10.
张培  赵红 《吉林中医药》2013,(11):1184-1188
卒中后情感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不但降低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干扰患者躯体、认知功能的恢复.积极预防、治疗卒中后情感障碍可使卒中患者获益.中医对卒中后情感障碍有独特的认识,整理总结近年中医治疗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相关文献,表明中药、针刺等中医治疗方法在预防、治疗及延缓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病势发展上疗效肯定;同时具有治疗方法多样、起效时间短、可减轻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等特点,未来需要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卒中的发生不仅损害患者正常的脑组织,而且会造成患者神经生理学方面的改变[1].躯体功能的缺失,言语功能的障碍,对疾病的恐惧,都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障碍,这将严重滞缓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修复,加重患者家庭的负担[2].当代医学的主流是使用抗焦虑药与心理干预,但该类西药一旦使用均很难短期停药,且有较大副作用,单纯心理治疗也有诸多局限性.因此,临床上急需有新的方法介入.针灸因其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 anxiety disorder,PSAD)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重视,现将其病因病机及10年来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356-2358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干预卒中后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4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交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西医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并分别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12%vs 80.48%)(χ2=4.100,P=0.043);两组患者干预后F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FS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PSQI及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出现明显变化,PSQI指数呈现下降趋势,Barthel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观察组指数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卒中后疲劳可有效降低患者疲劳程度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便秘是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防治脑卒中后便秘是非常必要的。关于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是首要的,西医治疗卒中后便秘以泻药、促动力剂、微生态制剂等为主,而中医治疗除中药外,可用针刺、电针、耳穴贴压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方法各不相同,均可取的一定疗效,故现将近年来卒中后便秘的原因、治疗方法和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为核心症状,并伴有焦虑、自责、甚至自杀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障碍、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等躯体症状的心理障碍疾病,也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Guiraud等[1]的研究表明抑郁症的高发病率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水平,也不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赵红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卒中后1个月内PSD的发生率最高,高发期在卒中后0.5-2个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约有1/3的卒中生存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卒中后抑郁(PSD),大多为轻、中度抑郁。PSD是卒中后情感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卒中次数、抑郁症史、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可能和其发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临床难治之证,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普遍认为情志失舒及脏腑功能失调是其发病机理,属中风与郁证合病范畴。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突出和不良反应少,方法主要有毫针刺法、针药结合法、电针法、耳针法、眼针法、头针法等,其机制可能与针灸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内分泌轴、脑神经营养因子等的干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116/10万~141.8/10万,存活者致残率80%,复发率41%,  相似文献   

18.
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depression)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1],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2 a内最严重。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伴发的情感障碍中最为常见的,其能够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国外学者曾经以“脑卒中后情感障碍”(emotionalist)等描述[2],直到80年代初才正式定义为PSD[3],并作为一个治疗学单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1 PSD的发生率PSD的发生率临床报道不一。国内外文献报道PSD发生率为20%~79%,多在40%左右,其中重度抑郁占17%左右…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抑郁症常伴发于脑血管疾病的整个过程,其临床表现纷繁复杂,往往起病较隐匿,发病率极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造成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外,多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增加病死率。近年中医药在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方面逐渐显现出卓越成效,本文针对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和实验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及中汤药治疗)各30例,通过HAMD抑郁量表评分,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比单纯口服西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