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地区3个县1个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和疫情动态,遏制重点区域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上升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和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塔城地区3个县1个市进行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有症状者及与牲畜有密切接触史的职业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虎红凝集试验和血清学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测2 036份,阳性241份,阳性率11.84%;男性阳性率12.05%,女性阳性率12.66%;畜产品收购人员阳性率最高26.66%。结论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需彻底控制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切断传染源,提高群众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尉犁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流行范围,并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及时遏制疫情的蔓延。方法按中央地方补助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部署及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诊断,对2011─2014年全县8个乡(镇)上报的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血清学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尉犁县流行病学调查3 636人,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症状检测疑似者血样1 363份,检出阳性106份,阳性率7.78%;血检阳性率由2011年的3.93%上升至2014年的10.55%;检出布鲁氏菌病患者97例,患病率2.67%,其中85例为新发患者。结论新疆尉犁县人间布鲁氏菌病血检阳性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疫情形势仍比较严峻;应加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制定中、长期布鲁氏菌病防治规划,遏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控制新疆人间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客观评价施行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以来新疆人间布病疫情现状、疫情动态及流行影响因素制定,为新疆布病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部署、按照《新疆人间布病监测实施方案》和《全国布病监测方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69-2007)《布病诊断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对45个监测点上报的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和血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97 877人,检测数(血检数)44 702份,阳性数1 778份,阳性率3.98%,患病数1 606例,患病率1.64%,新发病人1 421例。结论新疆人间布病疫情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2004—2013年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范围和变化特点,为下一步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十年间新疆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10 194例,发病率1.60/10万~17.51/10万,年均发病率4.68/10万;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已分布到91个县(市、区);时空分布显示布尔津县、额敏县、霍城县、焉耆县和博湖县为布鲁氏菌病高发热点区域。结论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年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与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出现大幅回升有密切关系;分析布鲁氏菌病在新疆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新疆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及时掌握甘肃省庆阳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及《庆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执行,以半农、半牧区为重点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49 471人,采用RBPT实验检测血清8 133份,阳性232份,阳性率2.85%,确诊患者142例,患病率1.73%;2009~2012年庆阳市布鲁氏菌病暴发4起,新发患者62例。结论庆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有回升现象,疫情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之趋势,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强宣传教育及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地区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情况,为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辖区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项目县(市)上报的血清学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行病学调查2 452人,血清学检测样本2 452份,其中阳性246份,阳性率10.03%,额敏县阳性率最高(χ2=79.371,P0.05),农民阳性率最高为16.02%(χ2=28.517,P0.05),21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14.47%(χ2=23.368,P0.05),男性阳性率高为13.91%(χ2=52.658,P0.05)。结论有效控制畜间疫情是当前控制塔城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关键,应进一步加强牲畜的检疫和免疫,严禁买卖病畜,加强畜产品的卫生监督;从事牧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开展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8~2012年新疆塔城地区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塔城地区布鲁氏菌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塔城地区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 436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发病率为2008年的8倍);上报县(市)数2008年是4个、2009年5个、2010年6个,到2011年覆盖全地区各个县(市);全年各月均有布鲁氏菌病病例发生,流行高峰在3~8月,约占全年病例数的80%;男女发病率分别为40.20/10万和11.41/10万,男女性别比3.52∶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其中45~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5~44岁年龄组次之,发病率最低是≤14岁年龄组,分别为41.61/10万、32.57/10万和2.91/10万;2008~2012年农民发病数(910例,占63.37%)最多,其次是牧民(193例,占13.44%)。结论 2008~2012年塔城地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2011年新疆阿勒泰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了解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SAT试验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流行病学调查1 075人,患病3例,患病率0.78%,新发患者2例,发病率1.02/10万;血清学检测387份,阳性5份,阳性率1.29%。结论阿勒泰市需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免疫和管理工作,做好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的主动监测;健康教育仍是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塔城市2014年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今后预测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检测法(虎红平板试验法检测抗体),对2014年塔城市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549人,采集血清549份,检出阳性60份,阳性率10.93%;畜间共调查羊13 492只,牛2 315头,阳性率分别为75.99%和4.49%。结论塔城市人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率较高,畜间羊是布鲁氏菌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管理、净化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是防控布鲁氏菌病的重点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群防、群治是搞好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布鲁氏菌病监测点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布,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参考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2010-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的兵团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数及血清学监测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推断的方法对二者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兵团网络直报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6.57/10万和12.1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监测区域血清学检测人数、阳性例数和阳性率分别为2506人、131例、5.23%;2670人、60例、2.25%和5748人、98例、1.70%;监测区域中血清学阳性率较高地区,其报告发病率也高,两者存在相关性(r=0.88,P〈0.01)。结论新疆兵团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上升期,开展监测对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评价防治效果和培养、锻炼布鲁氏菌病防治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以监测点为基础,联合农业部门开展疫情处置、患者治疗管理、高危人群干预等综合性防控工作,推动新疆兵团布鲁氏菌病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新疆裕民县布鲁氏菌病监测,掌握疫情状态,为疫情预测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全面控制裕民县人间布鲁氏菌病。方法根据《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调查方法及调查表格开展监测。结果 2012年新疆裕民县布鲁氏菌病监测503人,阳性17人,其中农民阳性14人,牧民阳性1人,兽医1人,医务人员1人。结论裕民县布鲁氏菌病疫情仍广泛存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有效地杜绝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7—2019年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预测肃州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掌握疫情动态,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肃州区辖区内牛羊散养户或规模养殖户、屠宰人员、牛羊交易人员和兽医等布鲁氏菌病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先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再以试管凝集试验复检,血清凝集滴度在1∶100++以上为阳性。结果 2017—2019年肃州区共检测血清5 711份,阳性40份,阳性率为0.70%,不同年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5),阳性率男性(1.10%)高于女性(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41,P0.01);不同职业人群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44,P0.01),从事牛羊交易和屠宰人员及兽医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肃州区布鲁氏菌病感染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应坚持做好疫情监测,开展重点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衢州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布病监测工作统一布署和要求,血清学结果和病例判定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88-1995)”。结果2007年衢州市畜间布病共监测奶牛1071头,阳性26头,阳性率2.43%(26/1071);共监测重点人群血清304份,发现1例布病血清阳性,阳性率0.33%(1/304)。结论衢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威胁仍然存在,今后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6-2019年北京市昌平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特征,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9年昌平区布鲁氏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和重点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06-2019年昌平区共报告布鲁氏菌病患者90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 1.3/10万;2-6月和12月为布鲁氏菌病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3.3:1,40~ 59岁组发病居多、占报告病例的62.3%,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报告病例的65.6%;感染动物以羊为主、占87.8%,在养殖过程中感染占47.8%;共采集重点行业人员静脉血样2 505份,阳性64份、阳性率2.6%,年阳性率呈先升后降趋势,2015年阳性率最高为10.5%.结论 昌平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散发状态,感染与牛羊养殖密切相关;应继续做好疫情监测,加强养殖人员健康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减少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哈尔滨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监测结果,掌握哈尔滨市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08-2010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相关信息和市级监测点监测结果(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分析哈尔滨市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包括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结果 2008-2012年,哈尔滨市共报告布病病例1348例,发病率由2008年的1.79/10万上升到2012年的4.62/10万;除平房区(2008-2011年)和方正县(2009、2011年)部分年份没有布病疫情外,哈尔滨市18个区(县、市)5年间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其中依兰县发病最多(382例),而双城市和宾县2012年布病发病人数大幅上升,分别为111和73例;布病发病时间集中在3-7月份,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2.54% (843/1348);年龄分布以30~60岁青壮年为主(71.59%,965/1348);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75.45%,1017/1348);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84.87%,1144/1348),学生、家务职业5年间发病人数也较高(4.23%,57/1348和2.52%,34/1348).2008-2012年,市级监测点共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3 010人,其中血清学检测2695人,布病血清学阳性率为3.93% (106/2695),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哈尔滨市人间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季节集中在春夏季,以青壮年男性高发,职业以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学生、家务工作者也有发病.建议进一步加强监测点监测,及时分析、通报疫情,为保障消灭传染源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部门协作,为切实控制疫情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市布鲁氏菌病患病情况和发病趋势,为布鲁氏菌病患者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包括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eT)、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流行病学接触史进行确诊。结果2011—2013年共检测血清1247份,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率8.02%,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4.65%;确诊布鲁氏菌病患者61例,患病率4.89%,2011、2012年布鲁氏菌病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2012与2013年布鲁氏菌病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74,P〈0.05)。结论塔城市布鲁氏菌病患病率逐年升高,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并教育群众提高个人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2010年中央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在新疆布尔津县开展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了解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方法2011年6月20日-7月20日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人群血液中布鲁氏菌抗体效价。结果调查1000人,采集血清515份,阳性63份,阳性率12.2%;患病45例,患病率4.5%;新发患者28例,发病率4.O/万。结论布尔津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严峻,需加强布鲁氏菌病的宣传、监测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8.
新疆动物布鲁氏菌病防制工作开始于1954年,到1993年,有31个市县和13个团场畜间布鲁氏菌病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17个市县人畜间布鲁氏菌病达到控制指标。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控制,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 一、疫情动态、主要技术措施和成效 1.历史追溯:1954~1959年,在1县3村的9群羊中,检疫绵、山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10.73%,1956~1964年,对20多个县100多万头(只)牛、羊、猪调查,平均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青海省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布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 2010年,选择青海省布病高发地区以及青海省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人间布病预防控制项目的5个县(河南县、达日县、天峻县、平安县、海晏县)为调查点,同时对青海省生物药品厂高危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布鲁杆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同时按知情同意原则,采集血清,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按《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中的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8-1995)和《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进行检测确诊病人.结果 在被检测的8368份血清样品中,RBPT检出阳性347份,阳性率为4.15%;SAT检测血样5346份,阳性180份,阳性率为3.37%.2009年6月对青海省生物制药厂进行跟踪调查,全厂共调查112人份,RBPT检出阳性83份,阳性率为74.11%,SAT检出阳性58份,阳性率为51.79%,确定布病新发病人8例,布病慢性期病人4例.2006 - 2010年青海省报告新发布病25例,发病高峰为每年的3-7月份,病例以牧民为主.结论 加强动物检疫,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可切实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20.
鲁中地区猪带绦/囊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鲁中地区猪带绦 /囊虫病流行情况 ,1997年对平阴等 5县 (区 ) 2 2处乡 (镇 ) 5 6个自然村的 35 5 12人进行了调查。人群绦虫病患病率为 0 .10 1% ,囊虫病患病率为 0 .10 7%。 5县 (区 )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男女之间绦/囊虫病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二者呈正相关。另外 ,发现其分布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人群抗囊尾蚴特异性 Ig G4抗体阳性率平均为 2 .2 4%。猪囊虫感染率在 0 .12 %~ 0 .48%之间 ;5县 (区 )共采集 2 0 4份猪血标本 ,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率为 4.41%。同时 ,对居民饮食、卫生习惯、养猪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