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探讨其有效控制对策。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2年内江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 828例,其中男性3 602例,女性2 226例,男女性别比1.62∶1,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7,P0.05);发病年龄以3~14岁年龄组为主,占88.44%;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71%、23.16%、15.00%;各年度发病率在4.82/10万~29.11/10万之间,各年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26,P0.05)。结论 2004-2012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少年儿童,应重点防控,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吐鲁番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3年吐鲁番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 6年间吐鲁番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70例,年均发病率51.223/10万;发病地区前三名分别是亚尔乡、高昌路街道、葡萄乡;男女发病性别比1.32∶1;全年均有发病,2011年底至2012年初有一次暴发流行,造成病例数急剧增多;发病主要以15岁以下青少年为主,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分别占病例报告总数的60.23%、16.44%和15.52%。结论加强对吐鲁番市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监测及疫苗接种,做好疫情应急处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规律与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2012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乌苏市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 983例,发病率761.54/10万,死亡2例,病死率0.10%;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1 045例,发病率401.31/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938例,发病率360.22/10万;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主要有:流行性腮腺炎(4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302例)、肺结核(289例)、手足口病(189例)和其他感染性腹泻(274例),这5种传染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4.84%。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传染病,全年无法定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等人群比较集中场所的管理,做好校园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0—2014年新疆精河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了解并掌握其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4年精河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其时间、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区的分布情况。结果 2010—2014年精河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1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84.65/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45,P0.001);男女发病比1.44∶1,不同性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P0.001);5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18.90%;发病主要年龄组为0~14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2.89%;以学生、托幼儿童居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8.97%和25.36%;精河县7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居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精河镇、大河沿子镇、茫丁乡,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2.79%、23.91%和19.71%。结论精河县应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进一步做好常规疫苗查漏补种及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在重要地区针对重点人群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学校和托幼机构暴发的疫情及时发现、及早处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原因,指导今后的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4年新疆策勒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 6年间策勒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72例,年均发病率29.597/10万,其中2009年发病率最高,发病145例、发病率92.397/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发病3例、发病率1.881/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421,P0.05);发病季节特征明显,每年春季4—5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174例、占总发病的63.97%,9—10月发病最少,仅发病5例、占总发病的1.84%;2014年全年均有发病,2009年、2014年出现过暴发流行;报告发病数前三位的是努尔乡、策勒镇、策勒乡;男女发病数性别比1.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8,P0.05);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组为主,5岁~组发病102例、占病例总数的37.50%;10岁~组发病92例、占病例总数的33.82%;报告病例数最多为学生,发病190例、占总病例数的69.85%。结论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做好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能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钦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钦州市2003-01~2012-12的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3~2012年该市共报告乙脑病例91例,年均发病率为0.29/10万;散居儿童发病69例,占75.82%;男性、女性分别占69.23%、30.77%;2~10岁儿童发病77例,占发病总数为84.62%;5~7月份发病90例,占病例总数的98.90%,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边远地区,共65例,占病例总数的71.43%。结论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地区2~10岁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在乙脑高发的夏秋季节加强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力度,落实防蚊措施,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廊坊市2010~2012 年手足口病疫情特点,分析流行因素及流行病学规律,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廊坊市2010~-2012 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 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6 306 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5 445 例,实验室诊断病例861 例,重症445 例,死亡8 例.年均发病率为129.22/10 万,2010~2012 年发病率分别为188.74/10 万、81.79/10万、117.14/10 万.发病数性别比为1.56 颐1,发病年龄以5 岁以下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90%.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内儿童分别占75.07%和20.22%.发病时间以4~8 月为高峰,占病例总数的85.73%.实验室诊断病例中,病原为EV71 型占48.66%,Cox A16 型占32.29%.结论 2010~2012 年廊坊市手足口病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季节、人群集中特征,同时存在EV71 和Cox A16 感染,在监测和防控工作中应根据其流行特点,制订科学规范的防控预案.  相似文献   

8.
2008~2009年新疆乌苏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苏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09年乌苏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乌苏市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分别为50.08/10万和205.18/10万,发病数分别占这两年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0.10%和40.68%,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数为2008年的3.17倍,跃居39种法定传染病第一位,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点为6月28~29日;估计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流行期)为4月7日~9月22日,发病季节性升高特征显著;2009年分布区域较2008年广;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7.14%和22.56%;学生占9.59%;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5∶1;发病年龄第10百分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1.25岁和6.68岁,年龄中位数为3.06岁;有明确密切接触史的78例,占调查总数的64.46%。结论 2009年乌苏市手足口病发病强度高,年发病率远高于湖北省宜昌市手足口病发病水平(58.95/10万)和全国2009年发病水平(87.01/10万);手足口病防控已成为乌苏市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甘肃省白银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0年白银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05—2020年白银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 301例,年均发病率20.74/10万;每年4—7月、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73.89%;发病率男性(31.29/10万)高于女性(20.69/10万),主要集中在4~15岁组,占病例总数的79.45%;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21%;平川区年均发病率(38.20/10万)高于其他县(区);报告21起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 2005—2020年白银市流行性腮腺炎整体发病趋势与甘肃省一致;可考虑全市每年开展一次小学新入学儿童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强化免疫,并重点做好学校及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5─2014年甘肃省武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的报表数据,分析2005─2014年武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14年武威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 875例,年平均发病率37.74/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3─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发月,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6,P0.05);发病集中在2~15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91.24%,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05,P0.05);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占病例总数的77.76%,不同职业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484.55,P0.05);男性发病4 363例,女性发病2 512例,男女性别比1.73∶1,不同性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05,P0.05)。结论武威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在疫情高发季节针对目标人群开展"麻腮风"联合疫苗的接种及疫情干预,可有效地控制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探讨其有效控制对策。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2年内江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828例,其中男性3602例,女性2226例,男女性别比1.62:1,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7,P〈0.05);发病年龄以3—14岁年龄组为主,占88.44%;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71%、23.16%、15.00%;各年度发病率在4.82/10万-29.11/10万之间,各年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4.26,P〈0.05)。结论2004—2012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少年儿童,应重点防控,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第六师包虫病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并整理2012—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新疆兵团第六师报告的包虫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2—2021年新疆兵团第六师共报告包虫病病例59例,年均发病率1.70/10万,发病率2012年最高(3.01/10万)、2020年最低(0.27/10万);男性发病率为1.26/10万、女性2.18/10万,男女性别比1∶1.57,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5);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最小2岁、最大81岁,40岁~组发病最多共计13例、占病例总数的22.03%;病例主要集中在奇台农场,共报告24例、占病例总数的40.68%,10个农牧团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4,P<0.05);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农民工、家务及待业和离退休人员,共计47例、占病例总数的79.66%,不同职业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63,P<0.05)。结论 新疆兵团第六师包虫病疫情总体趋于平稳,少数年度个别地区、个别人群发病率较高;各部门仍需继续落实好综合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5-2011年西畴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腮腺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西畴县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1年西畴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51/10万,无死亡病例.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47.26/10万,2008年发病率最低为7.57/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占总发病数的58.54%,男女性别比为1.35∶1;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发病占总发病数的91.32%;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总发病数的89.08%.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危害西畴县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四川省高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趋势,为有效控制流脑暴发和流行及探索经济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对高县流脑发病数和死亡数报告资料进行统计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76-2013年共报告流脑2 066例,死亡病例57例,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1.60/10万、0.32/10万和2.76%,发病率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6.60,P〈0.01);全县19个乡镇均有流脑发病,发病居前3位的乡镇是文江、庆符和罗场,构成比分别为46.22%、16.99%和5.61%;2-4月是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75.99%;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0~4岁、5~9岁和10~14岁年龄组,分别为21.70/10万、58.75/10万和34.24/10万;男女病例性别比1.25:1,农民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58.13%,其次为学龄前儿童占病例总数的19.80%。结论 高县流脑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存在流行的隐患。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5岁以下年龄段是高危人群,提高儿童流脑疫苗的有效接种率是控制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7—2016年新疆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水痘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EXCEL2010处理数据,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结果 2007—2016年新疆累计报告水痘病例91 52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43.08/10万,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9起;报告发病率北疆地区高于南疆,各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49,P<0.05);每年冬、春季为水痘发病高峰期,学校寒暑假期间发病较低;报告发病率男性为44.02/10万、女性39.14/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1.18:1;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1.71%,5岁~组儿童为高发年龄组;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54.31%,21.05%和15.44%。结论新疆水痘疫情防控重点仍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水痘疫情监测,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及在儿童中开展含水痘疫苗的常规预防接种是控制水痘疫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四川省高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趋势,为有效控制流脑暴发和流行及探索经济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高县流脑发病数和死亡数报告资料进行统计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76-2013年共报告流脑2 066例,死亡病例57例,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1.60/10万、0.32/10万和2.76%,发病率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6.60,P0.01);全县19个乡镇均有流脑发病,发病居前3位的乡镇是文江、庆符和罗场,构成比分别为46.22%、16.99%和5.61%;2-4月是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75.99%;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0~4岁、5~9岁和10~14岁年龄组,分别为21.70/10万、58.75/10万和34.24/10万;男女病例性别比1.25:1,农民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58.13%,其次为学龄前儿童占病例总数的19.80%。结论高县流脑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存在流行的隐患。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5岁以下年龄段是高危人群,提高儿童流脑疫苗的有效接种率是控制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南省郸城县2010-2014肺结核流行病学特点,掌握肺结核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肺结核流行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10-2014年郸城县报告的肺结核病例。结果 2010-2014年郸城县共报告肺结核病例4 377例,2010-2014年发病率分别为81.59/10万,74.25/10万,68.23/10万,63.11/10万,57.28/10万,年均发病率为68.39/10万;肺结核发病数占法定传染病总数的53.86%;肺结核病人中,15~29岁人群占27.51%,60岁以上老人占33.77%。男女发病比例为2.25∶1,职业分布中农民占发病总数的94.4%。结论2010-2014年郸城县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疫情仍较严重,男性、青壮年及老年人病例数较多。应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管理和治疗,认真贯彻现代肺结核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8—2022年福建省南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资料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22年南平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利用季节指数法分析疫情变化规律。结果 2008—2022年南平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5 178例,无死亡病例;以2011—2012年为高峰年,年均发病率为12.72/10万,年均降幅14.09%;总体疫情呈先升后降趋势,近3年疫情处于低位且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总体疫情分布呈现明显单峰型,4—7月为高峰(占53.61%),且以6月最高(15.30%);总体疫情4—7月季节指数高于100%和第二季度季节指数高于100%,属于流行季。各地年均发病率在5.67/10万~43.4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837.110,P<0.001),年均发病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光泽县、邵武市、延平区。男女性别比为1.68∶1,男性年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001,P<0.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充市高坪区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充市高坪区1961-2015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61-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共报告钩端螺旋体病例5 694例,年报告发病率在0.35/10万~63.26/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1.67/10万,病例以散发为主,地区分布且以平坝乡镇发病较高,占病例总数的67.60%;历年病例都集中在8-10月,9月发病最高,占全年发病总数的83.9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39%;发病年龄集中在15~40岁,占全部病例的77.42%,男女性别比为1.99∶1。结论 90年代后钩体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在2.63/10万~0.21/10万之间.职业以农民为主,今后农村应作为监测和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0年武威市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武威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 30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4.12/10万,不同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856.580,Ρ<0.05)。发病高峰在3—7月和10月—次年1月;48.12%的病例分布在凉州区(2 071例);男性(2 722例)多于女性(1 582例),发病年龄主要在5~19岁(3 463例、占80.46%),以学生为主(3 153例,73.25%)。结论 除2012年、2013年报告发病数明显增加外,2011—2020年其他年度武威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总体平稳,呈较规律的双峰分布;建议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重点做好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