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临床对照研究新生儿PICC导管定位中腔内心电图定位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法、X线片定位法,对比两组患儿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置管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评估腔内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模拟定位机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进行位置验证的研究。方法:用模拟定位机观察比较85例接受PICC穿刺的肿瘤患者的导管位置,并据此建议护士对PICC导管进行校位。结果: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上段9例(10.59%),上腔静脉中段43例(50.59%),上腔静脉下段24例(28.24%),右心房2例(2.35%),颈外静脉3例(3.52%),其他部位4例(4.70%)。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9.41%。二次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利用模拟定位机对PICC导管进行位置校证可以观察导管位置,并建议护士及时对导管进行校位,还可以对化疗患者的PICC导管位置进行跟踪观察,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材质P I C C导管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统计我科2009-2010年251例留置P I C C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留置巴德单腔三向瓣膜4F R导管103例,其中发生静脉炎5例(4.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 R B S I)1例(1.0%),皮疹7例(6.9%),导管堵塞0例;留置德国贝朗单腔可分裂4F R导管148例,其中发生静脉炎6例(4.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1.0%),皮疹3例(2.0%),导管堵塞3例(2.0%);比较两种不同导管材质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统计学结果 显示导管不同材质的静脉炎、CRBSI、皮疹、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PICC留置期间静脉炎、CRBSI、皮疹、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与PICC导管材质无关. 相似文献
4.
从外周到中心导管的置入过程被称为PICC导管置入过程.通常要经过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几个环节进行穿刺.PICC置管技术是一种最尖端的置管技术.这种置管技术并不受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种类的诸多限制,外周的穿刺幅度小,风险也不大,最终实施手术的成功率也非常高.此外,PICC置管技术还能够避免因为长期输液和高浓度的输入造成对血管的相关损伤,目前在老年患者输液、新生儿监护和其他领域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尽管PICC的优点非常多,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导管的堵管问题,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堵管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就对PICC导管的赌管原因先进行分析,然后再找出对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特点 PICC系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三向瓣膜式PICC具有一种革命性的专利设计,用于5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和/或静脉注射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最长可留置一年,无需使用肝素封管,治疗间歇期只需每7天维护一次,大大降低医护工作量,我科在置管过程中发生送入困难,采取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3岁,身高176cm,胃癌根治术后21天,拟行化疗行PICC置管术,选择巴德4fr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经左肘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置入长度51cm,X线提示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内,六周期化疗完毕,无并发症发生,导管已顺利拔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PICC导管置管时发生导管移位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导管移位的对策。方法:对13例导管漂移的病人,经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和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结果:13例漂移颈静脉的导管头端均成功进入上腔静脉,顺利完成了有计划的化疗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结论:熟练掌握穿刺技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病人相关知识的宣教,可避免或减少PICC导管漂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PICC导管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来PICC导管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液、给药等临床实践。尽管在PICC导管材料、种类及置管技术上不断取得进步,但PICC导管感染仍很常见。为探讨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笔者对182例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发生感染24例,感染率13.2%,感染时间为置管后3—96d,感染全部治愈,20例保留置管,4例拔除置管,对引起PICC置管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9.
肾脏病理活检对肾脏疾病具有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意义,特别是在急性肾衰竭、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血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1~3].我院自1992年7月开展了经皮肾穿刺活检以来,目前已行肾活检术623例,其中581例为X线透视定位下经皮肾穿刺.下面结合文献对X线透视定位下经皮肾穿刺术的方法及并发症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选择我院1992年7月至1999年6月住院肾穿刺活检患者581例,男性315例,女性266例,年龄12~68岁,平均33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在PICC导管穿刺、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导管血流感染控制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至今248例PICC置管,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细菌培养确诊。结果:经细菌培养确诊6例血流感染,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严格控制感染发生。结论:加强过程监测、通过提高PICC导管维护技术,有利于分析和控制导管血流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策略。方法:研究72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之后发生的相关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在72例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中,有7例出现了导管相关的并发症,采取及时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发病患者的不适及疼痛感觉,缓解症状,提升护理质量。结论:对置入PICC导管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预防、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取得更好地护理效果,相关的护理措施应该在临床护理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lltral catheter,PICC)技术,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自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导管留置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比较广泛地推广使用,其具有并发症少,静脉留置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患者易接受的特点。自我科开展该项操作技术以来,成功的为患者置入PICC导管,用于患者的术前补液、术后化疗使用。我科室用的导管是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导管,最短留置时间34d(患者自己要求拔除),最长留置时间180d,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经皮穿刺,尖端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1]。PICC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在临床上应用以来,以其携带方便、留置安全、痛苦性小,以及授权护士操作等优点,在静脉化疗、TPN、长期输液及危重患者中得到迅速推广[2]。随着 相似文献
14.
PICC(peripheralluy inserted central canther,PICC)是指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20世纪90年代逐渐进入我国.因其安全,可操作性强,留置时间长,被广大患者和临床护理人员认可.尤其为化疗、胃肠外高营养及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长期、有效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引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NICU)并实施PICC导管留置的新生儿220例,未发生CRI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发生CRI的新生儿为病例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因素之间的区别。结果:在新生儿PICC导管出现CRI的危险因素中,两组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是否发生堵管及置管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执行新生儿PICC置管时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合理支配穿刺次数及时间,妥当选取置管环境,严格监测管理,汇集分析材料是减少CRI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9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165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在两种不同护理下患者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在全身不良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集束化护理组在PICC带管患者维护中有显著优势,能降低PICC留置期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实用全科医学》2015,13(1)
目的 探讨C臂X光机定位方法的改进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脊柱外科手术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减少因定位不准而造成手术失败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台州市立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68例脊柱病变且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X线检查方法进行定位,观察组采用C臂X光机改进的方法定位目标脊柱上缘并标记,分别测量两标记点距离该中心的距离、定点成功率、记录两种定位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对工作人员的损伤程度等,观察2组方法的效果及相关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 常规定位法定位所需时间平均(72.1±7.9)min,改良方法定位法为(18.2±3.8)min,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8,P<0.05);常规定位法在定位准度方面,常规定位法所标记点距参考点的距离为(47.2±4.8)mm,改良定位法为(31.3±3.7)m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73,P<0.05);采用C臂X光机定位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减轻巡回护士身体的疲劳、减少工作人员的硬损伤,观察组患者放射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17,P<0.05).结论 C臂X光机方法的改进较传统定位方法具有定位准确且迅速的优势,能够提高脊柱病变的定位的准确度,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6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用PICC进行化疗并给予术后维护.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97%,68例在置管期间无严重的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置管安全、方便、易于维护、留置时间长,为乳腺癌患者术后长期化疗减轻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