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为先生老家在成都,有些朋友会问我:“去他们家一定吃很多辣椒吧?”刚开始我还辩论几句:川菜的家常菜其实辣的也不是很多.后来我都懒得解释,在他们同情的眼光中不置可否地笑了. 川菜应是中国被复制得最广泛的菜系之一,但我在广州很少去川菜馆,个中原因,并非我恐麻惧辣或者畏油,相反我根本是个无辣不欢的狠角色.  相似文献   

2.
飞文 《食品与健康》2004,(12):14-15
说起麻辣,天下人无不想起四川来。川菜当然不全是麻辣的,有人曾做过统计,川菜中麻辣的只占25%。在宴席大菜上,麻辣就更不突出了。有人把川菜的风格归纳为以清鲜为主,浓厚著称,麻辣见长,本味见功。但川菜离不开三椒(花椒、胡椒、辣椒),四川人好辣,麻辣是川菜的特色,确实名不虚传。川人喜欢的辣,是辣椒的辣,虽然湘、黔、滇和西北诸省也嗜辣椒,但吃法单一,未与百味相融,产生不了层出不穷的千香百味来。食辣益处多多辛辣食物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增进脑细胞活性,有助于延缓衰老,舒缓多种疾病。辛辣食物极具刺激感,吃起来会周身发热,甚至出一身…  相似文献   

3.
《rrjk》2014,(8)
<正>说到辣椒大家都不陌生,人生百味中的其一。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辣不成饭,他们就属于嗜辣族。前不久热播大戏《我的儿子是奇葩》刮起一股麻辣风暴,这也让原本就很受欢迎的川菜、湘菜,更加为人们所热捧。但是很多喜欢吃辣的朋友并没有想过,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吃辣。其实吃辣也是很有学问的,稍不注意就会"伤了身"。  相似文献   

4.
正小朋友问了稀奇古怪的问题怎么办?我们告诉你最好的回答!妈妈,我能吃零食吗?可以尝尝,适当地吃一点儿,但是不能多吃。为什么我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首先,你的小肚肚就只有那么大,如果吃太多的零食,那等一下到吃饭的时候饭菜就吃不下啦!其次,平时你的便便不是很好,如果多吃了零食,便便可能会辛苦。本来是为了尝尝好吃的,可吃到不舒服那就糟糕了。最后,妈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吧,零食这种东东,吃一点点很美味,但如果吃多了会很腻,味道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八大菜系中,川菜久负盛名。而今虽说各地有许多菜馆都有川菜供应,但与四川本土的川菜相比,总觉得缺少些正宗川菜的韵味。令我欣喜的是,四川人将川菜连锁店开到了我的故乡苏州,使久居苏州的我,有缘品尝到一席原汁原味的川菜宴。 2001年五一节,我的一位亲戚乔迁新居,他邀我们参观新居后,晚上设宴于“成都谭鱼头”招待我们全家。那是一家很具规模的川菜店,地处苏州市中心。它的底层是容量颇大的汽车和机动车停车场,二层为散吃区和雅座包厢区。散吃区几十张  相似文献   

6.
<正>去成都探亲时,顺道游览了成都几个景点,游完新都桂湖后我们回家。那是傍晚,我闻到从路边的小吃店里飘出的阵阵芳香,这种芳香除浓浓的四川麻辣味外,还有一种烤鸭的味道。我停下来问亲戚,那是麻辣香吗?怎么还有烤鸭味?亲戚说:"不是麻辣香,是‘冒鸭’。你想吃吗?"亲戚知道我是个吃货,就拉我走进小吃店,我赶紧说:"要回家吃饭了,下次再吃吧。"  相似文献   

7.
冯翔 《家庭医生》2013,(22):28-29
说起川菜,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麻和辣.人们印象中的川菜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毛血旺等,哪个不是又麻又辣,让人垂涎三尺?名扬大江南北的麻辣烫也将川菜的麻辣发挥到极致,并以其快捷自助的优点成为大众喜欢的饮食。川菜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为特色,注重调味,在中国菜中有很高的声誉,最具标志性的就属麻和辣了。  相似文献   

8.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川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取材广泛、菜式多样、口味独特而备受推崇,其善用麻辣的做法和别具一格的烹饪方法,再加上数千年以来的不断创新,使得川菜享誉中外。正所谓"无辣不成川菜",川菜的香辣正是它最独特的地方,辣椒也是川菜必不可少的印记。川菜的香辣与其地理环境和湿润气候不可分割,川菜中的辣椒可以帮助人们御寒祛湿,这也正是川菜养生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9.
或许是生性贪吃,站在成都的街头,眼前不时叠现出回锅肉的影子,耳畔萦绕着巴蜀那句民谣:"入蜀必吃回锅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川菜堪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拥有数十个味系、上千道名菜,川菜馆更是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但若是问起上千道川菜中,哪道菜位居一把交椅,四川人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回锅肉!回锅肉堪称川菜之首、川菜的化身!正如巴蜀著名美食家石光华所说:"四  相似文献   

10.
浑浆豆花是一种川菜,也是川菜里的平民菜.在我的故乡川南的一座小城里,有一条饮食街,街中饮食店店主们经营的一种特色菜就是浑浆豆花.那是在店口摆一火炉,炉上一锅,锅中之物便是泛着白花、喷香诱人的浑浆豆花.店中每每宾客爆满,朴实的乡人叫上一碗,稍殷实些的还会叫上二、三两麻辣猪头肉,美美的斟了酒吃,个中滋味,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1.
一说起川菜,人们立刻会想到麻辣二字。但是,不少老吃客会说:最好的川菜是不辣的。这话乍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的确有它道理。所谓“麻辣川菜”,其实只是统称。川菜的特点一向有“七味八滋”之说,即酸、甜、麻、辣、苦、香、咸等“七味”与干烧、干煸、蒜香、鱼香、红油等“八滋”。如果单就辣与不  相似文献   

12.
<正>辣是一种深受民众喜爱的味道,尤其是四川人、湖南人,几乎到了无辣不欢的地步。中国八大菜系里的湘菜和川菜,辣椒都是不可或缺的佐料。不过,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的提高,大家开始慎重对待吃辣椒的问题。吃辣到底防癌还是致癌?辣椒怎么吃才比较健康?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们的"食商"太低 在一次讲座现场,问大家平时最喜欢吃什么零食?得到的答案是各种糖果、麻辣条、巧克力、果冻、膨化小食品、暮片薯条和方便面.我问孩子们为什么不选择水果做零食?有个孩子这样回答我:"老师,果不是零食,市里的果冻、话梅、薯片这些食物才叫零食!"可见,子们喜欢的零食往往都是那些高热量、口味重、香味浓、颜色亮的食品!  相似文献   

14.
浑浆豆花是川菜 ,是川菜里的平民菜 ,也是豆腐中的平民菜。在我的故乡川南的一座小城里 ,有一条饮食街 ,街中饮食店 ,店主们惯常经营一道特色菜———浑浆豆花。那是在店口摆一火炉 ,炉上锅 ,锅中之物便是泛着白花、喷香诱人的浑浆豆花。店中每每宾客暴满 ,朴实的乡人多会叫上一碗 ,稍殷实些的还会叫上二、三两麻辣猪头 ,美美的斟了酒吃 ,个中滋味 ,美不胜收。许多年前 ,我便在故乡的那座县城里工作。每有亲朋大老远的来看我 ,因单位食堂简洁羞于待额 ,我便将他们延至浑浆豆花店。薄薄的添上三、两杯水酒 ,憨憨的点上数两的猪头香嘴肉 ,美美…  相似文献   

15.
石柱国 《现代养生》2007,(10):37-3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吃饭时,三扒两口狼吞虎咽,不一会儿便将饭菜吃的个精光。其实,这种吃饭方法是很不好的。人在进餐时,应该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习惯。须知,细嚼慢咽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1983年,法国一位营养学家就曾倡导一种新的饮食观点:"要想长寿吗?慢点儿吃。"当然,这一倡导不是针对某个人一时的食欲而言的,而是冲着流行的"速食文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饮食文化瑰宝——满汉全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三杰闻香下马,燕九士望饮泊船”,这是食客们对食府美味佳肴的赏誉之辞。而今天能令美食家“知味停车”的多是最流行的潮菜和川菜菜馆,这就会使人产生一种误会,以为潮州菜和川菜就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顶点。其实,纵观中国数千年饮食文化的历史,其登峰造极的顶点应属代表我国烹饪成熟和鼎盛的清代宫廷御膳,而其代表作品就是满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为什么会患溃疡病呢?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饮食失常。有的小儿饮食无规律,饭菜不对胃口时就少吃或不吃,有好吃的饭菜时就饱餐一顿,或吃饭时边吃边玩,一顿饭要吃1~2小时;有些儿童早上起床晚,为了赶上课,连早餐也顾不上吃;有的儿童贪玩或为了赶功课而囫囵吞枣地将饭咽下,不细嚼慢咽,或饭后立即奔跑玩耍等。这些不良习惯很容易造成胃肠粘膜损伤和胃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孔令吉 《现代养生》2011,(24):52-53
早餐对人的健康很重要,早餐要吃得好吃得有营养。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钻进了一个误区出不来:有六种早餐是我们都常吃的,但是又是最不健康的。这些早餐是哪些呢?一、"回味早餐"早餐内容:剩饭菜,或剩饭菜炒饭、剩饭  相似文献   

19.
节日期间,人们都喜欢与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可口、风味独特的饭菜,但在品尝饭菜之前,你能确信吃的是否安全吗?根据美国联邦政府最新的统计表明,每年有7600万的美国人曾经历过食物中毒,其中在家中的无序操作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当你拿出精美餐具,准备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盛餐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亚特兰大召开的第26届奥运会上,由于餐厅供应的几乎全是西餐,中、日、韩等东方国家的运动员很有意见,因为食欲不振会影响比赛的成绩。后来,餐厅的伙食有了一点改观,不再供应硬硬的油炒饭,开始出现白米饭,菜肴则有了洋葱牛肉与咸菜蛋花汤,这才使运动员的胃口开了一点。 各国人在饮食上有各自的爱好,要让他们短期内适应完全不同风味的饭菜,很不容易。如韩国人吃惯了泡菜,要是失去了这种特殊的菜,必定感到食而无味。在奥运会的餐厅里总算有了泡菜,韩国运动员当然心满意足了,中国与日本的运动员不一定对它有爱好,但它比起西菜来毕竟是东方的菜,所以他们认为还是可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