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NSCLC中COX-2和survivin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随访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NSCLC中COX-2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45/65)和66.2%(43/65)。COX-2和survivin表达均与NSCLC的P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病人预后有关(χ^2=4.32~9.35,P〈0.05)。NSCLC组织中COX-2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1,P〈0.05)。结论NSCLC组织中COX-2与survivin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均可作为预测肺癌转移和评估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玉溪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制定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674名适龄儿童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90.06%,几何平均滴度(GMT)1:518.26,不同年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62,P〉0.05),保护率和GMT差异有显著性(χ^2=15.83,F=4.6,P均〈0.05);不同地区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显著性(χ1^2=9.39,χ2^2=56.6,F=18.4,P均〈0.01。)(χ^2=9.39,P〈0.01);男女之间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无显著性(χ1^2=0.22,χ2^2=0.28,u=0.39,P均〉0,05)。结论 玉溪市适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并形成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民族间HLA-B27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检测HLA-B27不同型别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对照群体骨代谢功能指标。结果:受检人群HLA-B27阳性检出率存在有民族差异(X^2=13.44,P〈0.01),汉族HIA-B27阳性检出率(44.15%)明显高于维吾尔族(27.17%)。0_和20_年龄段民族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X2^2-段=10.61,P〈0.01;X20^2-段:7.46,P〈0.01),汉族HIA-B27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维族,40_和60_年龄段民族间无统计学差异(X40^2-段=0.28,P〉0.05;X60^2-段:0.68,P〉0.05)。HLA-B27+组AS确诊率明显高于HLA-B27-组(X^2强旋=44.34,P〈0.01;X^2汉族=25.91,P〈0.01);无论HIA-B27阳性与否,维族AS确诊率均显著高与汉族(XB27^2+=24,41,P〈0.01;XB^27-=6.21,P〈0.05)。在B27-对照组中,除CT外(t=2.99,P〈0,01),BGP和AKP均无统计学差异(t BGP=1.49,P〉0.05;r AKP=0.24,P〉0.05);在B27+对照组中,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t CT=1.85,t AKP=0.96,t BGP=1.43,P〈0.05),均表现为维族高于汉族;在B27-AS组中,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t CT=2.61,r AKP=3.91,t BGP=3.89,P〈0.01),维族CT和AKP水平低于汉族,而BGP明显高于汉族;在B27+AS组中,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r CT=4.14,P〈0.01;t AKP=2.42,P〈0.05;t BGP=2.71,P〈0,01),维吾尔族CT和BGP水平高于汉族,而AKP低于汉族。结论:民族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IA-B27抗原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并与骨质损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APE)、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APE与HIF-1α、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PE、HIF-1α和VEGF在44例子宫内膜癌、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PE、HIF-1α和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371~18.589,P〈0.05)。APE在各种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内的定位有所不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APE表达于细胞核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6例(42.86%)细胞质中有APE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24例(70.59%)细胞质有APE表达,APE在3种组织细胞内定位差异有显著性(χ^2=12.701,P〈0.05)。而且细胞质中有APE表达的子宫内膜癌较无表达者VEGF阳性率显著增加(χ^2=3.973,P〈0.05)。APE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细胞质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有关(χ^2=11.059、9.969,P〈0.01、0.05)。子宫内膜癌组织APE及HIF-1α的表达均与VEGF的表达有相关性(r=0.626、0.469,P〈0.01),且APE与HIF-1α的表达也有相关性(r=0.612,P〈O.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PE、HIF-I~和VEGF蛋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APE蛋白与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FAF1、FLIP蛋白在青海地区胃癌组织、胃癌前病变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胃癌患者病变组织、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前病变粘膜组织及50例健康者胃黏膜组织中FAF1、FLIP蛋白的表达水平,作对照研究。结果正常组织、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FAF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4.00%(42/50)、53.85%,28/52)、28.30%(15/53),各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32.59,P〈0.01);在不同临床特征中FAF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5);胃癌前病变组织中FAF1蛋白呈中度表达(53.85%,28/52),肠上皮化生(56.41%)与异型增生(46.15%)之间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χ^2=0.41,P〉0.05)。正常组织、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FLIP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38.00%(19/50)、36.54%(19/52)、81.13%(43/53),胃癌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2.50,P〈0.01),在不同临床特征中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癌细胞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胃癌前病变组织中FLIP蛋白水平较低36.54%(19/52),肠上皮化生(33.33%)与异型增生(46.15%)之间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χ^2=0.67,P〉0.05);胃癌前病变及正常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02,P〉0.05)。FAF1、FLIP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FAF1蛋白在正常组织、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提示胃癌的形成过程与FAF1蛋白异常低表达相关;FLIP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癌前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提示胃癌的发生与FLIP蛋白异常高表达相关。检测二者水平可能为早期发现、诊断胃癌提供重要依据。2)在不同,晦床特征中FAF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FLIP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癌细胞转移、TNM分期有关。3)与平原地区胃癌组织中FAF1、FLIP表达水平对比,本研究所示青海地区水平与其无差异。4)FAF1、FLIP蛋白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73、p63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93例NSCLCp73、p63和p53的表达并对其与年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53、p63和p73在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25%和12.5%,在NSCL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54.8%和71%,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63表达阳性率与肺癌的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肺鳞癌组织p63随分化程度降低表达增强(P〈0.05)。结论:p53、p63和p73均参与了NSCLC的发展、浸润和转移,可作为了解NSCLC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龙峰  翁彬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1):36-38
目的研究乳腺癌及其良性病变组织中MCP-1mRNA,MIP-1αmRNA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MCP-1mRNA和MIP-1αmRNA染色方法均为原位杂交法。结果40例乳腺癌MCP-1mRNA、MIP-1αmRNA阳性病例分别为25例(62.5%)和24例(60.0%)。明显高于30例乳腺癌良性病例(均为4例,13.3%),均有高度显著差异(MCP-1:χ^2=17.08,P〈0.01,MIP-1α:χ^2=12.56,P〈0.01)。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肿块最大径≤2cm和区域淋巴结未转移乳腺癌MCP-1mRNA,MIP-1α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分级Ⅲ级、肿块最大径〉2cm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例,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两者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况、ER状态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之间存在密切正向关系(χ^2=11.1,P〈0.05)。结论MCP-1mRNA和MIP-1αmRNA表达可能是反映乳腺癌发生、进展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且两者可能具有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OX-2、P—gp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COX-2在NSCLC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分析NSCLC中COX-2、P—gp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NSCLC及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OX-2、P-gp蛋自表达,应用PCR法检测两组中HPV16/18DNA的表达。结果①NSCLC中COX-2和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32/54)和46.3%(25/54),远癌正常组织未见阳性表达;②COX-2阳性组中P—gp的表达阳性率为65.6%(21/32),明显高于COX-2阴性组的18.2%(4/22),两者有显著相关性(r=0.468,P〈0.05);③肺腺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73.1%(19/26),明显高于肺鳞癌46.4%(13/28)(P〈0.05),NSCLC中COX-2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吸烟史等无关(均P〉0.05);④NSCLC中HPV16/18DNA总检出率为40.7%(22/54),肺良性病变组为6.3%(1/1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2例COX-2阳性的病例中HPVDNA同时阳性有13例,22例COX-2阴性病例中有13例HPVDNA阴性,两者无相关性(P〉0.05);HP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9/22)及50.0%(16/3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OX-2可能通过上调P—gp的表达而参与对NSCLC多药耐药的调节;NSCLC中COX-2、P-gp表达与HPV感染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58例NSCLC组织中P53和C-erbB-2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P53和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37/58)和70.7%(41/58),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3%(4/30),17.7%(5/30),P均〈0.05)。NSCLC淋巴结转移组P53和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O%和80.O%,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8.9%,50.0%,P均〈0.05)。NSCLC组织中P53和C-erbB-2的表达有关(x2=5.32,P〈0.05)。结论:NSCLC组织中P53和C-erbB-2蛋白高表达,2者可能共同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与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 EZH2) 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非生物素两步法检测HCC42例、癌旁组织42例、正常肝组织19例EZH2蛋白的表达。结果:HCC、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EZH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7.71%(24/42)、16.67%(7/42)、10%(1/10),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1),且EZH2蛋自在H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14.78,χ^2=7.19,P〈0.01)。EZH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EZH2异常表达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非小细胞肺癌中BRCA1、ERCC1和EGFR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RCA1、ERCC1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77例非小细胞肺癌和6例癌旁组织中BRCA1、ERCC1和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肺癌中BRCA1、ERCC1、EGFR在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在癌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BRCA1、ERCC1在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中表达均无差异;BRCA1高表达组的生存期明显小于低表达组;EGFR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应用铂类药物化疗ERCC1低表达组的生存期明显明显长于高表达组。结论在NSCLC中BRCA1、ERCC1、EGFR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BRCA1高表达组的生存期明显小于低表达组,EGFR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ERCC1是铂类治疗独立的预后因素,三项抗体的检测与预后和临床用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采用PCR联 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广西地区235例乳腺癌患者(包括155例汉族及80例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235例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8.5% (20/235);其中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分别为7. 1 % (11/155)、11. 3% (9/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169,P =0. 280)。②20例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65. 0%,三阴性乳腺癌(TNBC)检出率为35.0%; 而无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30. 0%,TNBC检出率为14. 8%,两组比较Cerbfr2阴性表达率及TNBC检 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031, P =0.002;χ^2=4.018, P =0.045)。结论: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 相对较低,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无明显差异;BRCA1突变乳腺癌CerbB-2阴性表达率高,与三阴性乳腺癌关 系密切,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基于顺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入组的81例Ⅲ B期及Ⅳ期NSCLC患者按1:2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基因组,基因组按肿瘤组织中ERCCI蛋白表达分成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对照组和低表达组接受紫杉醇+顺铂化疗,高表达组接受紫杉醇+吉西他滨化疗,并对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完成试验的79例患者中,对照组化疗有效率(CR+PR)为30.8%(8/26),低于基因组54.7%(29/53)和ERCC1阴性组60.7%(17/28),P值分别为0.045和0.027,各组中位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别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表达水平可作为顺铂化疗疗效的标记物,根据ERCC1表达水平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可提高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汉两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病理确诊的65例(维族35例,汉族30例)早发性乳腺癌标本,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5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BRCA1的突变率为21.5%(14/65),35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4.3%(12/35),30例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6.7%(2/30)。65例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位点为第2、第10、第18号外显子,共发现14个突变位点,位于Exon10共11个,其中10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3个无义突变;位于Intron18上的1个拼接点突变。65例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者和未突变者在淋巴结转移状况、P53和Ki-67表达情况、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疆维地区维族、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位点可能是新疆维族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位点,与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存在关联。BRCA1突变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转移多,P53突变率高、Ki-67蛋白高表达等,提示早发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维吾尔民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及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1月-2...  相似文献   

16.
刘莉  单利  曲彦丽  韩志刚 《农垦医学》2009,31(6):506-511
目的:研究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的表达与顺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并观察该指标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科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用顺铂方案化疗的初治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8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的表达情况,将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资料与该指标的表达进行比较,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81例患者中,ERCC1染色阳性29例,阳性率为35.8%,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状态评分、分期及是否吸烟无关,腺癌表达高于鳞癌。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有效率为20.69%,ERCC1表达阴性组化疗有效率为55.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03天,ERCC1表达阴性组为564天,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表达不同是晚期NSCLC患者化疗方案中铂类药物敏感性差别的重要因素,检测其表达可以预测晚期肺癌的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其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本研究可为临床上NSCLC患者个体化疗方案的制定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云振  余辉  崔振  余建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2):108-110,F0003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汉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抽取已经确诊55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对照组为30例健康女性查体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直接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55例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9.09%(5/55),其中17例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23.53%(4/17),高于晚发性乳腺癌基因突变率的2.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2)5例BRCA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中有3例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即三阴乳腺癌,其比例为60%(3/5),而非BRCA1突变的乳腺癌中三阴比例为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00%(5/5),高于非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62%(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结论BRCAI突变可能与宁夏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尤其是早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三阴乳腺癌有密切关系,且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sic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的表达对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诊断为结肠癌并行结肠癌根治术且术后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FOLFOX6( L-OHP+5-Fu+CF)方案辅助化疗,并进行3年随访。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ERCCl蛋白。结果:60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41.67%,低分化腺癌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率较高分化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RCC1阴性表达者3年DFS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ERCC1是结肠癌患者DFS的影响因素( RR=3.45,95%CI:1.47-7.54,P=0.012)。其中在同一ERCC1表达水平下,分化程度越高的患者,预后越好( RR=0.41,95%CI:0.22-0.75,P=0.023)。结论:ERCC1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结肠癌Ⅱ、Ⅲ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无病生存时间的预测指标。 ERCC1阴性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延长,可以从奥沙利铂为主的FOLFOX方案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魏淑珍  施毅  宋勇 《循证医学》2010,10(6):355-358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ASCO数据库,手工检索已发表与未发表的资料。收集比较不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表达水平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接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反应率的文章。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共1086名患者。524名ERCC1阳性患者,合并有效率为28.1%;562名ERCC1阴性患者,合并有效率为46.6%。异质性检验显示χ^2=22.93,P=0.0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优势比为1.92,95%可信区间为1.48~2.49。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对铂类化疗敏感性优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乳腺癌易感基因1fbreastcaticersusceptibilitygenel,BRCA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genel,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ffibonueleotidereductaseM1,RRM1)蛋白表达与肿瘤体外药敏的相关性,为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预测指标,.方法:收集32例{E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采用ATP-TCA方法检测紫杉醉、顺铂、吉西他冀仆纠药敏;甲用免疫组化Pv方法榆测BR-CAI、ERCC1、RRM1蛋白表达。结果:BRCA1高表达18例(56.2%),低表达14例(43.8%).BRCA1高表达组紫杉醇有放1j例(72.2%),BRCA1低表达组有效4例(28.6%)(P〈0.05);ERCC1高表达13例(40.6%),低表达19例(59.4%1,ERCCI高表达组顺铂有效2例(15-4%),ERCC1低表达组有效11例(57.9%)(P〈0.05);RRM1高表达15例(46.9%),低表达17例(53.1%),RRM1高表达组吉西他滨有效3例(20.0%),RRM1低表达组有效10例(58.8%)(P〈0.05)。结论:BRCA1、ERCC1、RRM1蛋白表达水平和紫杉醇、顺铂、吉西他滨体外药物敏感性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为非小细胞肺癌筛选化疗药物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