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肽酶N抑制剂乌苯美司(ubenimex)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细胞分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Myc、ERK1/2及P—ERK1/2 、p38MAPK及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ubenimex单独应用对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及CD11b表达无明显影响,但ubenimex能增强ATRA诱导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及CD11b的表达。100μg/mlubenimex能增强10nmol/LATRA诱导原代APL细胞的NBT还原能力。100μg/mlubenimex增强10nmol/LATRA下调NB4细胞c—Myc蛋白的表达;抑制10nmol/LATRA引起的NB4细胞的p38MAPK磷酸化。结论ubenimex能够增强ATRA对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可能与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及对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维甲酸(RA)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RA耐药的APL细胞株NB4-R1和NB4-R2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来研究As2O3,8-CPT-cAMP单独和联合对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PML-RARα融合蛋白以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As2O3(0.25μmol/L)与8-CPT-cAMP(200μmol/L)可协同促进NB4-R1和NB4-R2细胞分化。8-CPT-cAMP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E2F和P21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As2O3介导的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结论 As2O3联合8-CPT-cAMP能够诱导RA耐药的APL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1例,19例单用维甲酸完全缓解率73.7%;22例与化疗合用完全缓解率77.3%,服用维甲酸至完全缓解时间23~72天,平均38.4±14.73天。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与维甲酸共同培养,维甲酸对早幼粒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率67.22±15.63%与临床疗效相符,药敏试验对估计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与经典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为DC的可能性,为研制APL-DC疫苗提供新的方法。对初治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HL-60细胞株分别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经典细胞因子组合(GM—CSF、IL-4、TNF-α)共处理,ATRA只在实验组加用。观测细胞形态,检测DC免疫表型,测定上清液IL-12水平,观察MLR反应及CTL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所得细胞有较明显树突状突起,有APL遗传学特征,其CD1a、CD83、CD80、CD86、HLA—DR和CD1d表达及IL-12分泌水平明显增高,并具有明显的MLR反应及CTL效应,但在HL60-DC中,CD1a增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ATRA可以成功诱导APL细胞为成熟功能性DC,其介导的MLR及CTL效应明显。经ATRA组合诱导的树突状细胞CD1d表达明显增高,推测可能参与NKT细胞激活,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杨胜  王艳 《临床荟萃》1996,11(4):146-148
体外研究表明,低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TRA)具有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的作用。ATRA最大韵特点是不增加早期出血倾向,也无骨髓抑制。ATRA的应用不仅取得了高CR率,且奠定了由“杀伤”到“诱导”白血病细胞的新思路。 1 APL的化疗 1.1 诱导治疗 自Bernard报告柔红霉素治疗本病以来,其CR率可达50%~60%。中位生存期26个月,最近的报告显示CR率达75%~80%。早期的研究中,2/3患者多于化疗的第1天死于中枢性出血,其次是骨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1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并发症的护理。本组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8例、维甲酸综合征3例、粒细胞缺乏症5例。经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和有效处理并发症,14例完全缓解出院,1例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基因芯片、放线菌酮抑制试验、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ID1存ATRA诱导的APL细胞系及原代APL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情况.结果 在ATRA污导的NB4细胞和APL初诊患者原代细胞分化过程巾ID1基因的表达上调,ATRA诱导NB4细胞2hID1表达达高峰,其相对表达水平与对照相比升高359.4±48.7倍;ATRA处理APL患者骨髓细胞ID1表达水平2 h达高峰,其中1例患者晕复3次检测的.结果 为对照的(311.1±48.7)倍.而且ID1基因的上调不需要其他蛋白的合成.而在ATRA处理ATRA耐药细胞系NB4-R2细胞未见ID1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ID1基因可能作为ATRA的靶基因参与了ATRA诱导的粒系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初治APLl4例均接受ATRA联合As2O3方案治疗,ATRA25mg/m^2/d,分2—3次口服;As2O3 10mg/m^2/d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持续3—4h,1次/d,观察CR率,CR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完全缓解(CR)13例,死亡1例,CR率92.9%,达CR时26-45d,平均30.1d。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缩短达CR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 )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s2 O3 联合ATRA治疗初治和复发APL患者 2 0例 (可评价的患者 18例 )。治疗方法如下 :As2 O3 (0 .1%溶液 ) 10ml加入 5 0g L葡萄糖溶液 5 0 0ml静脉点滴 ,持续 4~ 6h ,1次 d ;ATRA 2 5mg·m- 2 ·d- 1 ,分 2~ 3次服用。结果  1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CR) ,CR率 94.4%。 14例初治患者均获得CR ,4例复发患者中 3例取得CR。均在 30d内达CR。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ATRA联合As2 O3 治疗APL患者不仅能获得好的疗效 ,而且能缩短达CR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邓宏武  郭洪涛 《新医学》1997,28(3):142-143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例临床观察河北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056200)邓宏武郭洪涛我院自1989年开始用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8例资料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收集198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 6 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分析治疗中白细胞数量对ATRA治疗APL的影响。方法 :外周血白细胞小于 10× 10 9/L19例 ,单用ATRA诱导治疗 ,白细胞大于 11× 10 9/L43例 ,采用ATRA与化疗相结合治疗。结果 :43例出现高白细胞症 ,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对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酷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表现的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血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以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白血病细胞酷似异常早幼粒细胞尤其是变异型M3(M3v)细胞;免疫表型主要为CD34-、HLA-DR-、CD117+、CD33+、CD13-、CD15+、CD56+、cMPO+和CD16-,伴有del(7)(q22q32)染色体异常,但无t(15;17)改变和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反应不佳。结论: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少见,易与APL尤其是M3v混淆,应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白细胞数的高低对ATRA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多少,将其分为白细胞数〈30×10^9/L单用ATRA诱导治疗组、白细胞〉30×10^9/L单用ATRA治疗组及白细胞〉30×10^9/L用ATRA和化疗相结合治疗组,以观察疗效。结果表明:39例APL病人在用ATRA治疗过程中23例出现高白细胞血症,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为58.97%。单用ATRA及ATRA+化疗的总缓解率为91.3%。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数〈30×10^9/L而单用ATRA治疗组缓解率为100%,血白细胞数〉30×10^9/L而单用ATRA治疗组缓解率为87.5%,血白细胞数〉30×10^9/L而用ATRA+化疗组的组缓解率为90.9%。结论:ATRA与化疗相结合,可有效控制ATRA治疗期间出现的高白细胞血症,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白花丹醌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作者已往的临床经验,中草药白花丹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有效,但至今尚无关于白花丹对APL疗效方面的系统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NB4细胞体外观察白花丹提取物白花丹醌(plumbagin)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白花丹醌对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DNA凝胶电泳及annexin V/PI双染实验测定检测细胞凋亡;DNAPI染色法检测细胞亚二倍体峰及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在2-15μmol/L浓度范围内能够显著抑制NB4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效应关系(P〈0.01);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白花丹醌诱导细胞出现DNA梯形条带,annexin V^+/PI^-凋亡细胞及亚二倍体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凋亡细胞比例与白花丹醌呈剂量依赖性效应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白花丹醌能够抑制APL细胞系NB4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并发的维甲酸综合征 (RAS)的临床特点、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 ,对11例APL并发RAS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RAS较多见且较早出现 ,其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 (11/ 11)、发热 (10 / 11)和胸腔积液 (6/ 11)等。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中白细胞数增高 (≥15 0× 10 9/L)者易发生RAS(9/ 11)。在继续应用ATRA的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的有 10例缓解 ,1例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结论 :早期识别RAS症状和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的关键 ,继续应用ATRA不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常见白血病基因突变是否协同参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机制,探讨这些突变与APL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收集了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初治APL患者标本,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各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84例APL患者中合并突变的患者51例(60.7%),其中FLT3-ITD突变发生率最高,达到27.4%(23/84);其次,WT1突变12例,FLT3-TKD突变9例,TET2突变7例,N-RAS突变5例,ASXL1突变4例,EZH2突变2例,MLL-PTD、IDH1及CBL各突变1例;而JAK1、DNMT3、c-Kit、NPM1、IDH2、RUNX1、JAK2(V617F)等常见白血病相关基因未发现突变。结合临床资料,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高,N-RAS突变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低,与野生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FLT3-ITD突变或N-RAS突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期较无相关突变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15;17)易位(69/84)患者与附加其他染色体异常(13/84)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FLT3-ITD突变是APL患者常见的分子突变类型,其与N-RAS突变均为AP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APL中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不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毒副作用。方法:对本组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维甲酸过程出现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大。本组40例,35例完全缓解,3例死于脑出血,2例放弃治疗,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早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维甲酸应用过程中的情况,减少毒副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在已经确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骨髓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Ⅰ)、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4者即MICM的关系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对55例APL患者的MICM分型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显示,以FAB分型为基础的形态学确诊率可达96.4%;免疫表型检测以CD33和CD13阳性共表达率为最高,达96.4%;APL特征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7.3%,其中核型为t(15;17)(q22;q21)100%易位者(单纯型)占75%,其它可累及的染色体有1,8,9,11,12,21号;PML/RARα基因检测阳性率达96.4%。但MICM联合检测用于APL诊断的准确率可达100%。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仍然是APL确诊的基础,MICM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APL的确诊率,减少误诊率;MICM联合检测,可能为发现APL新的亚型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ATRA联合As2O3治疗初发和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TRA 25 mg/(m2.d)分3次口服,联合0.1%As2O3,0.16 mg/(kg.d)静脉滴注治疗,直至CR。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结果:364例患者中,初治者CR率92.5%,复治者CR率75%,取得CR平均时间分别为28.8 d和33.9 d。早期病死率4.7%。联合用药的毒副作用并未增加。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疗效好,达CR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