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索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架构.方法 采用国际助产联盟助产士胜任力架构作为模板,通过半结构访谈,收集了14名北京助产实践者和管理者的意见,并用内容模板法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助产士的核心胜任力架构由5个维度构成.结论 北京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架构和国际助产联盟制定的架构相似,但在孕前保健和社区保健胜任力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深入了解和探索助产士的角色认知和工作体验.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0名助产士进行深入访谈,并采用类属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提炼了3个主题:助产士的多重角色、助产士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特质、正负双向的助产工作体验.结论 管理者应采取人性化的管理策略帮助助产士充分发挥职业角色,获得积极的工作体验.也提示我国助产教育和助产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助产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入职助产士在职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感受,为完善助产士在职规范化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以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为依据,对参加新入职助产士在职规范化培训的9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原则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国家二孩政策背景下新入职助产士的规范化培训更为重要与紧迫;专科护理要点和临床操作技能是助产士的主要收获;感受培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多重压力感受;期待更灵活更科学的考核方式.结论 护理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新入职助产士在职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根据实践情况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及方法,以进一步完善新入职助产士在职规范化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助产士限制性会阴切开临床决策的体验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助产士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产妇安全分娩。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最大差异抽样策略于2021年10月—12月选取江苏省4所医院的13名助产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所属的9个亚主题:临床决策的动机(专业知识的主导、减少分娩损伤的理念、孕产妇的需求及近远期获益、新生儿安全)、决策中的促进因素(同伴的支持与监督、产妇的配合、自我反思成长)、决策中的障碍因素(自主权的受限、创伤事件的干扰)。结论 助产士对限制性会阴切开临床决策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助产士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需发挥健康促进者和保护者的作用,保证助产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助产士参与创伤性分娩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促进助产士心理健康及助产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SinoMe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关于助产士参与创伤性分娩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提炼出104个结果,归纳形成了10个类别,综合得出4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分娩创伤事件对助产士造成严重的身心及职业影响;整合结果2:助产士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分娩创伤事件;整合结果3:助产实践中面临多重困境,影响助产士对分娩创伤事件的体验;整合结果4:参与创伤性分娩后,助产士渴望获得心理支持。结论分娩创伤事件会给助产士造成严重影响。助产士应正视负性情绪,学会积极应对;医疗机构应合理配置产科资源,缓解助产实践面临的困境;管理者应重视助产士参与创伤性分娩的体验,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7.
助产士门诊对低危初产妇分娩意向改变影响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助产士门诊的开设对于首次助产士门诊分娩意向为剖宫产的低危孕产妇分娩意向改变的体验,为助产士门诊的开设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例低危孕产妇在助产士门诊进行深度访谈,用现象学方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助产士门诊首次分娩意向为剖宫产的低危孕妇主要体验有四个方面:分娩意向的改变;自然分娩疼痛的客观认知及有效心理建设;助产士门诊多元化、长跨度、一对一的宣教形式;产时应对能力的提升。结论:助产士门诊的介入能够改变低危初产妇分娩意向,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及应对能力,给孕妇正性分娩体验。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双带教模式下助产本科生实习体验,探讨早期实习及学院专任教师参与实习带教的必要性.方法:安排2017级二年级第4学期助产本科生进行6周内外科实习,在4个科室中试行学院专任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实习带教的双带教模式,其余科室仍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师带教模式.实习结束后1周内选取不同带教模式下的助产本科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助产本科生认为学院教师与临床教师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学院教师参与带教提高了科室重视程度,增加学生解惑与反馈意见的途径;二年级实习能够早期体验临床工作,提高学习意识,促进理论联系实践,但学生实习准备不充分制约实习效果;实习提高了助产本科生对护理职业认可度.结论:二年级早期内外科实习及双带教模式对助产本科生实习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了解传染病医院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在从事传染病事业后的工作态度.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访问8名在某三甲传染病医院工作≤3年的护士.结果 得出低年资护士对从事传染病事业的态度包括5个主题:焦虑和恐惧心理 逐渐接受 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需要支持 愿意从事传染病事业.结论 通过在传染病医院的工作经历,可逐渐减轻低年资护士对传染病的恐惧心理,增加对传染病的认知,转变从事传染病事业之前的态度,从而愿意从事传染病事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轻护士双职工夫妻的职业体会,为其更好地平衡临床工作和家庭生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分析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访谈提纲对12名护士双职工夫妻进行深入访谈,利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归纳、提炼主题。结果:年轻护士双职工夫妻职业体会主要有4个方面主题:对工作互相理解包容; 在工作中共同进步;能有效为对方排解压力;忽略家庭生活。结论:深入了解年轻护士双职工夫妻的职业体会,帮助其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医院管理者应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年轻护士双职工夫妻共同进步,有助于稳定护理队伍,创造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中医院校本科在读男护生对从事护理职业的认知及感受,为男护生职业规划及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2月河南省某中医院在读的20名男护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 男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感受及发展规划可归纳为3个主题:(1)专业选择认知不同;(2)职业情感体验多样化;(3)多种因素影响男护生的职业规划。结论 男护生在职业规划发展上存在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困扰和需求,高校和医院应密切关注其情感体验及发展需求,并提供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和多层次地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业差异性及规章制度对手术室团队合作的影响,为提高手术室团队的合作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按照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得到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导致团队内部的沟通合作不佳、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导致团队内部的沟通合作不佳和通过教育可以提高手术室团队的沟通合作能力3个主题。结论医护间要尽量多交流共享信息,管理者需要不断完善原有的不利于团队团结合作的制度,加强对新进医护人员合作理念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探讨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措施,为提高护士留职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对11名注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使用Colaizzi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个主题因素影响护士留职意愿,分别为同事间关系、工作回报、管理者的能力与支持、组织支持、护患关系、工作负荷和外部因素。结论护士留职意愿受多因素影响,管理者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留职率。 相似文献
16.
杨桂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901-1903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预防难免压疮患者时的真实感受和采取的应对方法,探讨管理措施,减轻护士压力,避免压疮的发生。方法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我院80名护理人员分组进行访谈。结果对资料分析、分类整理,归纳4个结构概念:心理压力过大;家属和患者不协作;渴望结合实际制定标准;人力资源缺乏。结论加强对压疮的认识,对难免压疮制定标准;评估危险因素,提高预防意识;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增加护理设备;加强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17.
儿科护士软技能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深入了解和探索儿科护士应具有的软技能.方法 深入访问8名儿童医院注册护士,用Colaizzi方法 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儿科护士所应具有的软技能是:亲和力、同理心、关爱他人、同情心、沟通技能、奉献精神、患者和医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解决冲突的技能、互助协作、自我调节、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工作成就感.结论 软技能对儿科护士很重要,需要不断提高儿科护士的软技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校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实施现状与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我校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形成访谈框架,对就读于我校2011级护理学专业的所有9名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将获得的资料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我校课程设置的体会包括:(1)课程结构与内容突显护理专业化特色;(2)学生精力有限,课程安排稍有欠缺;(3)考核形式多样化,压力大的同时能力得到了提升.结论 应加深学生对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认识,注重专科理论的学习;借鉴国外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经验,完善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且应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探索不同的培养计划,以为临床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