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精神病病人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放松训练,在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病人的焦虑状况,采用依从性问卷及满意度调查表测评.病人对MECT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放松训练干预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下降、病人对MECT的依从性、满意度提高(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病病人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前实施放松训练可缓解病人焦虑情绪,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精神病病人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放松训练,在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病人的焦虑状况,采用依从性问卷及满意度调查表测评。病人对MECT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放松训练干预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下降、病人对MECT的依从性、满意度提高(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病病人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前实施放松训练可缓解病人焦虑情绪,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精神医学发达的国家,对需做抽搐治疗的患者均采取无抽搐疗法来代替有抽搐疗法。无抽搐治疗并发症少,因此拓宽了电抽搐治疗的适应症。对老年体弱及某些心脏疾病等不适宜用抽搐治疗者也可使用。另外,治疗全过程中患者无恐惧和痛苦,易于接 相似文献
4.
正电痉挛疗法(electric convulsive treatment,ECT)[1]是使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降低痉挛值,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抽搐,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使用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sulsive treatment,MECT)又称改良电抽搐治疗,是在电抽搐治疗前加用静脉麻醉药和肌松剂,对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进行选择性阻断,电痉挛过程中的痉挛明显减轻或消失,使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危害人害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是用来治疗某此精神疾病的现代治疗方法。治疗时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入睡,并给肌松剂及氧气,然后以短暂电流刺激患者头部,从而使大脑皮层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以恢复大脑正常功能,其作为精神科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通过对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在我院进行MECT治疗的30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观察,对治疗前后护理的特点及保证患者治疗后安全平稳恢复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法对缓解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时间分组,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住院的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情景模拟法干预。结果接受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前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观察组(52.35±1.35)分,对照组(59.78±3.8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法有助于减轻患者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前焦虑情绪,保证治疗计划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熟悉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不良反应,掌握其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处理办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性总结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时出现的不同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不良反应有因可寻,且能防能控。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在临床应用安全,应成为我国所有精神卫生机构中普及并成为基本的治疗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情境经验双轨传递护理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10月31日接受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收住在单号病室的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法进行认知干预;收住于双号病室的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情境经验双轨传递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认知度、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SAS、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认知度评分和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情境经验双轨传递护理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施加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认知度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采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抗抑郁药物治疗。共观察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及第4周末,研究组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快速、有效、安全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33例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采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抗抑郁药物治疗.共观察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及第4周末,研究组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快速、有效、安全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BAR模式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7—9月104例进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单进行转运交接;将2021年1—3月106例进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患者设为SBAR组,采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2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前交接时间、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后交接时间、交接双方护士的满意度、转运交接缺陷发生率。结果 SBAR组患者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前交接时间、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后交接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AR模式转运记录单使用后的护士满意度较使用前明显提高(P<0.05);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后交接缺陷发生率较使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模式指导下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转运交接,可规范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能有效降低转运交接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多参数监护下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是利用特殊的治疗仪器,使一定量的电流通过患者大脑,产生极短暂的意识丧失,整个过程不到1min,是精神科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常用的现代治疗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受电痉挛治疗(ECT)的精神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心理教育性干扰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对接受无抽搐ECT的80例精神病虱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心理教育性干预,并采用Spielberger编制的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于干予前后进行焦虑情绪评定。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接受ECT患者的状态焦虑分及特质焦虑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状态焦虑分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教育干预显著减轻接受ECT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接受ECT的患者应进行心理护理评估,制定出个案化的教育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关爱式心理干预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30例、B组(常规护理+关爱式心理干预)32例。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安全性,同时问卷调查患者对实施关爱式心理干预的支持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有改善,但B组优于A组,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均较A组高,B组患者对关爱式心理干预的支持度较高。结论抑郁症患者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时辅以关爱式心理干预使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影响。方法将424例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0例,对照组214例,两组均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被试的焦虑症状,于干预前和每次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评定被试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依从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精神障碍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不实施护理干预拒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原因和所采取的方法。方法对符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各30例患者,其诊断标准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明显衰退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征得患者家属同意,治疗前不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对照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拒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主要原因和所采取的主要方法。结果(1)认为自己无病和对治疗有恐惧感方面,是不合作的主要原因,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实施护理干预,总体不合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合作方式方面,精神分裂症主要采取肢体或语言反抗,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选择禁食禁饮回避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需要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应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改良性电抽搐治疗耐受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精神病患者对改良性电抽搐治疗术(MECT)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老年组)在施行MECT后15 min、30 min、1 h、2 h的生命体征与术后不良反应,以22例非老年精神病患者(对照组)相应的观察指标作对照研究.结果 术后老年组患者意识及呼吸的恢复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出现呛咳、窒息、认知记忆受损的概率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对MECT治疗的耐受性差,术中应严格把握用药剂量,术后应注意对生命体征的观察,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是近几年兴起的精神病新的治疗手段,是在多参数系统监护下,病人在全身麻醉下应用肌肉松弛剂,用短暂的电流刺激病人头皮,使大脑产生节律性活动,伴随大脑神经细胞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使大脑恢复正常功能。MECT治疗最大的医疗风险是呼吸骤停。我院2001年引进该项治疗方法,收效良好,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实施240例MECT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是近几年兴起的精神病新的治疗手段,是在多参数系统监护下,病人在全身麻醉下应用肌肉松弛剂,用短暂的电流刺激病人头皮,使大脑产生节律性活动,伴随大脑神经细胞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使大脑恢复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标准化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沟通模式下设计的精神科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护理交接记录单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86例在某院精神科进行MEC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3月—5月进行治疗的9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17年9月—11月进行治疗的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SBAR模式下MECT护理交接记录单进行交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交接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交接时间、治疗后交接时间、交接问题发生率。结果 运用SBAR模式下MECT护理交接记录单后,两组治疗前交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治疗后交接时间分别为(43.68±6.41)s、(41.18±6.19)s,试验组、对照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分别为8.6%、22.6%。结论 应用基于SBAR模式下的MECT护理交接记录单,降低了交接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