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华玲  赵新杰 《中医正骨》2000,12(11):49-50
大黄 ,别名黄良、火参、肤如 (《吴普本草》) ,将军 (《药录》) ,锦纹大黄 (《千金方》) ,川军 (《中药材手册》)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 Rheum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根茎。《本经》谓其 :“下瘀血 ,血闭寒热 ,破症瘕积聚 ,留饮宿食 ,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 ,通利水谷 ,调中化食 ,安和五脏”,为治疗热结积滞便秘之要药 ,亦为伤科所常用。《金匮要略》一书中提出以大黄、桃仁为主逐瘀止痛法治疗“马坠及一切筋骨损方”。不少以大黄为主药的著名活血祛瘀方…  相似文献   

2.
下淤血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淤血汤方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由大黄、桃仁、(庶虫)虫三味药组成。现多改为汤剂。主治妇人产后,干血凝着于脐下,小腹刺痛,按之有块,或经水不利,舌边紫黯,脉弦涩。方中以大黄攻逐淤血,桃仁活血祛淤,(庶虫)虫锐利破淤,走窜通络。共奏破血逐淤,散结通络之功。笔者运用本方治疗淤血凝结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毒,入肝经.本药味咸能走血分,苦能降泄,有破血消癥,逐瘀通脉,活血消肿功效.<本草汇言>云:"水蛭逐恶血,散瘀血之药也."常用于癥瘕、积聚、蓄血证、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以及干血痨证,为内科、妇科及伤科常用药.近代医家张锡纯指出水蛭"最宜生用,甚忌火灸".故多以生用,常与虻虫、桃仁、红花、大黄等药相伍,破血逐瘀,散瘀通脉,用于因血瘀凝滞、癥瘕积聚、冲任不通引起月经稀少,甚则月经不行,积聚无子等妇科病证,如输卵管阻塞,盆腔炎性包块,子宫黏膜粘连、异位、囊肿,以及产后恶露不行等.  相似文献   

4.
下瘀血汤系《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方。由(庶虫)虫、桃仁、大黄、蜜、酒组成,功能破血逐瘀。原文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于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其实,临床运用并非只拘于产后腹痛或经水不利之证。笔者在五十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下瘀血汤治疗各种血证,屡获奇效,兹举验案如下: 例一:产后衄血朱某、女,25岁,福鼎县前岐人,1984年3月1日诊。产后五天,全身广泛出血。住某医院治疗,经用抗生素、止血剂、输血等措施,兼服中药而罔效。乃求诊  相似文献   

5.
抵挡汤系《伤寒论》破血逐瘀之名方,本方集水、陆、空最善活血之药于一体,以善饮血之水蛭为君,而利于水;以善吮血之虻虫为臣,而利于陆,用以攻逐膀胱蓄血,使出于前阴;以善破诸经瘀血之桃仁为佐;以草木善行君令之将军大黄为使,破血逐瘀,荡涤邪热,推陈出新。吾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张智龙教授将本方作为治疗一切血瘀证的基础方,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瘀血汤一方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桃仁、 虫三药组成,主治干血内结腹痛。方中大黄推陈致新,桃仁活血化瘀润燥, 虫 (土鳖虫 )逐瘀破结,并开血闭。三味合用,破结之力峻猛。以蜜为丸,为防伤正,使其缓缓发挥药力;以酒煎丸,可引药入血分。组方精当,功效卓著。笔者于临床上遵照原旨,加味变通,改为汤剂,以治血瘀急症,每获良效,现举例于下。 1血瘀腹痛   胡某,女, 29岁,经商, 1996年 5月 2日就诊。患者停经 40余天,间歇性下腹部剧痛 1d入院。检查 Bp 16.3/10.7kPa, HR 76次 /min, T 37℃;发育中等,营养尚可,神…  相似文献   

7.
三棱与莪术为常用的活血祛瘀药。早在在《日华子本草》中就有记载:“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运并宿血不下”。故三棱与莪术均为消积止痛之品。多用于瘀血积聚,食积不消,胸腹疼痛等症。二药均兼能行气,长于攻坚破瘀、但三棱破血力强,而莪术则破气力胜。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大黄之功用,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瘀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可见大黄既能泻热通肠,消食导滞,逐瘀通经,又可安和五脏;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笔者临诊时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配伍运用或外治使用大黄治疗儿科常见病,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蛭功用为破血逐瘀、通经。历代多用于治疗蓄血、症瘕积聚、妇人经闭等证。随着现代研究时深人,用水蛙治疗男、妇科疾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拟就其源流及现代研究应用作一文献探讨。l历代文献记载水蛙历代多记载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其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有“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痕积聚、无子、利水道”之功。《名医别录》亦载有“堕胎”之用。《药性论》有“治女子月候不通,欲成血劳,症块井一切血积聚”。《金匾要略》有用抵当汤治疗妇人经水不利下,亦治男子膀眈满急有瘀血者。《千金方》中有单用水蛙治疗漏下,去血不止…  相似文献   

10.
以下瘀血汤为主治疗肝硬化的体会浙江省新昌县城关镇卫生院(312500)俞娴秋下瘀血汤原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三十一》。主治“产妇腹痛,为腹中有干血著于脐下”之证。方由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熬、去头足)组成。因下瘀血汤有活血逐瘀,...  相似文献   

11.
正桃核承气汤来源于《伤寒论》109条,曰"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笔者跟随王伯章教授临证期间,每遇瘀血病证应用桃核承气汤疗效显著。桃仁承气汤方中桂枝温阳通经,与桃仁通阳活血,与芒硝、大黄同用温通而不助热、寒下又不凉遏,桃仁配大黄、芒硝破血下瘀。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  相似文献   

12.
汪静风 《陕西中医》2002,23(3):267-268
桃仁承气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名桃核承气汤 ,与抵当汤、丸并治蓄血 ,为活血祛瘀的代表方之一。由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组成。桃仁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 ;大黄荡肠胃之积滞 ,泻血分之实热 ,二药合用 ,瘀热并泄共为君药 ;桂枝通行血脉 ,助桃仁破血祛瘀 ;芒硝泻热软坚 ,助大黄下瘀泄热 ,共为臣药 ;甘草一味主持于中 ,缓诸药之势 ,意在祛瘀而不伤正 ,五味配合共奏破血下瘀之功。其中大黄、芒硝、甘草三味组合乃调胃承气汤 ,原治阳明燥实之证 ,以之为基础 ,合桂枝、桃仁血药专入血分 ,引硝、黄直达瘀所 ,藉以导瘀热下出 ,变泻下…  相似文献   

13.
浅谈大黄(庶虫)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大黄(庶虫)虫丸为汉代张仲景所创,主治因瘀致虚诸症,具有活血祛瘀,通络化症,补虚扶赢之功。笔者多年来,广泛使用该方治疗各种虚劳、久瘀的慢性病变,常获意想不到的良效,收益非浅,兹就方义医理及临床运用的经验浅述如下,以供同道指正。1.方义解析本方汇合桃仁、干漆、(庶虫)虫、蛴蟺、水蛭、虻虫等大组溶血逐瘀药。方中蛴蟺能散瘀血,敷恶疮;虻虫治月经困难瘀血;(庶虫)虫治经闭症瘕,破血逐瘀,散症结;水蛭治月经闭止,排尿困难,破血逐瘀,抗凝血和扩张血管,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改善微循  相似文献   

14.
<正>张仲景《金匮要略》首开"瘀血"证名,首创用虫类药治疗瘀血病证,如土鳖虫、水蛭、虻虫、蜣螂、蛴螬、鼠妇等,散在于抵当汤、抵当丸、鳖甲煎丸、大黄(?)虫丸、下瘀血汤等活血化瘀方剂中,主要用治蓄血证,瘀血内闭的经闭、腹痛、癥积、疟母,寒气凝结肝脉之阴狐疝气等,以达破血逐瘀、活血通经止痛、消积化癥、破结通利除疝等多重治疗目的,显示了虫类药独特的功效和应用,现探析如下。1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雌虫的干燥体,又名(?)虫、土元。药性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具  相似文献   

15.
(庶虫)虫又名土鳖虫,是常用的破血逐瘀药。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代表方有大黄(庶虫)虫丸、下瘀血汤、大别甲丸等。临床广泛用于各种瘀血症,如经闭、腹痛、跌打损伤、  相似文献   

16.
抵当汤出自《伤寒论》,由水蛭、虻虫、桃仁、大黄四味药物组成。方中水蛭直入血络,其作用与虻虫相似,逐恶血,行瘀攻结,通瘀破积,故两味常并施;桃仁亦破血行瘀,兼润燥滑肠,有祛瘀生新之功;大黄荡涤热邪,推陈致新,导瘀下行。四味共组成行血逐瘀之峻剂。仲景于《伤寒论》“太阳”、“阳明”两篇和《金匮·妇人杂病》篇都用此方,以证运用范围之广,据仲景所论,如其病机属瘀血内结,病深而重,全无下通之机,则不用重剂难起沉疴。四味相合,实有斩关夺隘之功,虽奇毒重疾,多能获效。对于病情较轻、不可不攻而又不可峻攻、其证势深而缓者,仲景灵活地减轻分量,改汤为丸而为缓攻之剂。由于其药物峻猛,医家慎用。兹将吾师周连三先生生前有关论述和  相似文献   

17.
大黄虫丸出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是治疗“干血痨”的要方。对于干血内结、经血不调或经闭不通,腹痛有块,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潮热赢瘦诸症疗效颇佳。本方有消癥通经、滋阴清热、祛瘀生新的功效。方中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推陈致新;桃仁、干漆通血闭;(?)虫、水蛭、虻虫、蛴螬等虫类活血化瘀之品,增强消瘀破癥之力;干地黄滋补阴液,合芍药、甘草濡养血脉,和中缓急而扶正;黄芩清热,合杏仁宣开肺气以解郁热,用酒送服以行药势,主治瘀血内积之证,是治疗体虚瘀血内结证的代  相似文献   

18.
丁德正 《河南中医》2008,28(3):21-22
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原方为:桃核五十个,去皮尖,桂枝二两,去皮,芒硝二两,甘草二两,炙,大黄四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方中以桃仁破血逐瘀;大黄荡涤热邪,下瘀血积聚;桂枝辛甘温通,畅和血脉;芒硝助桃仁  相似文献   

19.
通腑活血法临床应用广泛,其类方亦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系统规范化研究。通腑活血法奠基于汉代张仲景,发展于金元时期张从正,完善于明清时期吴有性及吴鞠通,发扬于近现代诸多医家。收集整理历代通腑活血方剂46首,根据通腑、活血逐瘀、攻补之力、轻重缓急不同,可分为逐瘀泄热桃核承气汤类21首,泻热破瘀大黄牡丹汤类11首,破血逐瘀抵当汤(丸)、下瘀血汤类7首。祛瘀扶正大黄虫丸类7首;统计通腑活血方药物使用频次,提示大黄与桃仁分别为泻下通腑药与活血化瘀药中的高频药物,是通腑活血方常用药对。  相似文献   

20.
水蛭俗称蚂蟥,味苦咸,性平,有小毒,入肝、膀胱二经。《本经》谓其“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癜积聚,无子,利水道”。近代名医张锡纯则谓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且其色黑下趋,又善破冲任之瘀,盖其破瘀血者乃此物之良能,非其性之猛烈也”。又曰:“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人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近5年来,我用水蛭治疗妇科多种疾病属血瘀者,疗效颇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