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先达 《光明中医》2008,23(10):1425-1426
因为自然界为一大天地,人身为一小天地,人体形质与气化,脏腑气机之升降出入,气血、水火之平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适应,都必须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保持动态平衡,否则百病生焉。由于人的生命活动、人和自然的关系非常复杂,其间还有许多东西还未被人们所发现和认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在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促进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认真研究、整理中医学之“平衡观”,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人是天地之气的产物,人体的构成及其生命活动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合相应,息息相关。褪黑素的分泌节律与光照周期变化关系密切,本文分别从昼夜阴阳变化、四时阴阳变化、生物体生命周期3个角度入手,探讨褪黑素与阴阳的关系,从而为失眠症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分析"察同"、"察异"两词在《黄帝内经》一书中的词义,参照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以及结合上下文,认为"同"、"异"分别为人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相同、异之义.  相似文献   

4.
<正>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中医学认为,天体运行、四时节气、昼夜晨昏以及地理环境等各种自然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1],这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观点。古今先贤根据这种天文、地理、人事统一的"人天观",利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来阐释人体生理特点、病理变化、养生摄道和用药法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医学对天人之道的论证。方法:采用文献追溯、比较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中医学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参,人与自然同源,人与自然同构,人与自然同道,人与天地同德。结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医的精华,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中国的传统哲学对此进行过深刻的探讨,而且中医学也在继承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对人的身心结构、疾病诊治等进行探索。传统哲学与传统中医学相互促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整体恒动观”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整体”,即完整地、全面地、联系地观察事物,分析处理问题。所谓“恒动”,即不断运动,对待一切事物都必须从动态的、变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医学认为:天地之四时、六气,人体之五脏、六腑以及万事万物,既是一个完整统一、相互联系、息息相关的整体,又无时不在运动变化和相互影响之中。中医学的“整体恒动观一,主要体现在:天地一体、人与天地相应,五脏一体、人与社会相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天人观是中医学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也就是中医的自然人体观.人类生息于天地之间,日月之下,与大自然浑然不可分离,自然界有昼夜朝夕四季节气之更替转换,生命活动亦有抑起扬落之应合.正如《灵枢·岁露》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张仲景继承发扬了《内经》天人相应整体观思想,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之中.下面拟从这几个方而对仲景有关内容加以阐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以匡不逮.  相似文献   

8.
人类是大自然之子,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现象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中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阐明天人相应论在养生保健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认为:人类生活于天地之间,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规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医学养生的基本特点有二:一是顺天道而行,即顺四时阴阳之消长,顺万物自然之动静,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二是应地道而动,考察地势之高下,阴阳之偏颇,五味之盛产,而养形、养神;从上述两个方面入手,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生生之道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脉络之一,中医学是体现生生之道的一门学问。人禀天地间生生之气而生,人的生生之气与自然界生生之气彼此息息相通,人的生生之理亦即自然之理;人不仅是自然界"生生之德"的产物,也最能体现、应用自然界的"生生之德",而中医学则是将天人之生生之德融为一体、体法天地好生之德于人身的学问;人不仅禀生生之气而生,且以生生之气为生命之本,生生之气是中医学的作用对象和依靠对象,是中医学之所以取效的依靠力量;中医诊疗的基本精神是以自然的生生之气助人的生生之气,医生(医术)实际是沟通自然生生之气与人之生生之气的桥梁,中医药作为生生之具,是依靠和帮助人的自组演化调节和主体抗病反应的生生之气而取得"生生之效"的。  相似文献   

11.
通用医历法及其天人合一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众所周知 ,中医学建立在两个基本哲学思想之上 ,(1)阴阳五行学说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 ;(2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上下之位 ,气交之中 ,人之居也。故曰 :天枢之上 ,天气主之 ;天枢之下 ,地气主之 ;气交之分 ,人气从之 ,万物由之 ,此之谓也。”(《素问·六微旨大论》)。认为人类、万物处在天地之气交之中 ,故必须顺应天地之气的作用和变化 ,才能正常生化。[1] 研究天地之气交变化 ,自然离不开历法。公历和农历基本上都属生活历法。中医学中研究天地之气交变化所使用的专门历法称为医历或生命历法。最早出现在《内经·五运六气》中 ,称为“五…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 ,始终体现出天人相应特色。脏腑的空间特性是这一特色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脏腑的空间特性表现为五脏功能活动特点与五方之色、味之间的特殊联系 ,五脏气机与天地阴阳之气相顺应等方面。五方之色味是五方精气之载体 ,对五脏具有选择性入通长养作用 ;而患者面部色泽、口味的变化又是医生判断证候的外在依据。天地阴阳升降之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人体清阳之气犹如地气中之轻清者而上浮 ,人体浊阴之气则如天气中之重浊者而下沉 ,如此方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就应当顺应天地之气的这种运动特点而施治 ,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中的身体是医学与文化的复合体,既有医学实践的观察,又有大量的文化加工重塑,因而传统中医学围绕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身体理论;这些理论又不断被历代学者加以援引,用以说明人与天地之理的和谐。透过《黄帝内经》中的身体,我们可以发现早期数术之学对宇宙时空的探讨,深刻影响了传统中医学对身体构造与功能的理解,对传统中医学理论的成熟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中医之精华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贯穿渗透于中医整个理论体系,涉及中医之病因学、病机学、诊断学、治疗学、预防学和养生康复学等一系列学科。对此,学者们讨论甚多。中医整体观内容广博,现仅疏略谈之一、二。1 中医学整体观的渊源11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其基本点“人与天地相应”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根本而独特的特点“天人合一”的基础上。中国哲学之天人关系主要在于“天人合一”,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一个特殊观点。“天人合一”概括起来有两个意义:一是天人本来合一。人居天地之间,与自…  相似文献   

15.
乔之龙  郭蕾 《中医药学刊》2003,21(6):941-942
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始终体现出天人相应特色。脏腑的空间特性是这一特色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脏腑的空间特性表现为五脏功能活动特点与五方之色、味之间的特殊联系,五脏气机与天地阴阳之气相顺应等方面。五方之色味是五方精气之载体,对五脏具有选择性入通长养作用;而患者面部色泽、口味的变化又是医生判断证候的外在依据。天地阴阳升降之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人体清阳之气犹如地气中之轻清者而上浮,人体浊阴之气则如天气中之重浊者而下沉,如此方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就应当顺应天地之气的这种运动特点而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生物控制论认为在科学上时刻都要用到同构的概念,中医学的“人天观”和“形神观”几乎全部是用同构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辩证逻辑思维,利用质料不同、形态和格局相似、可以类比模拟的一系列事迹,通过“援物比类”、“别异比类”、“比类取象”来分析和揭示生物体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的信息调控机制及其一般规律,形成整体恒动观的两大支柱.一、类比天人相应,揭示生物周期规律“人天观” 即“人与天地相应”的内外统一观,认为人体与天地之间的一切变化,特别是季节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一方面肯定天地自然对人的生理病理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承认人对天地自然的能动作用,唯物地解决了天人关系问题.中医学在阐释这一原理时充分运用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进行“同气相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核心思想。《中华思想大辞典》说:“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中医学是专门探讨人类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禀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基因,《内经》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两者血脉相连,但含义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1生生为天地大德天下莫贵于生,“天地之大德,不过生生而已耳”。中医讲“生生之道”,以使人达于寿域为务,其着眼点不在疾病在人生,以“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为理念,因此养生在中医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自黄帝以来,历代对养生多有总结概括,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人体对外感六淫敏感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禀天地之气生,依四时之法成。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息息相通,密切相关。人的体质等个体差异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故中医学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疾病的发生、发展,就是天、地、人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从六气与六淫的相对性和适应性、外感六淫与气候因素、外感六淫与体质因素、外感六淫与营卫不和、讨论与结语五个方面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1.春季人体的生理变化春天是给万物带来生机的季节。当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之时,“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其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中医学认为,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是显著的,如在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天寒时则气血凝滞沉涩。而春天之气候介于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间,气候温和,故气血活动亦介于二季之间的状态,即春天的气血活动逐渐增加。这种情况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意思是说春天人体的脉搏浮而滑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