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慈丹  王洁  赵振东  杨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20-3821
目的:对海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海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D)的发病率。方法:对出生72h后的7412名新生儿采集足跟血制作血滤纸干标本,PKU筛查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滤纸干血斑中Phe含量;CH筛查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DELFIA)检测滤干血斑中TSH含量;G6PD缺乏的筛查采用荧光斑点定性试验测定G6PD活性。结果:CH发病率1/7412;G6PD缺陷初筛发病率3.60%;未检出PKU患儿。结论:海南省新生儿3种先天性代谢病的发病率CH接近全国平均水平,G6PD缺陷症稍低于华南地区的平均发病率。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期发现PKU、CH、G6PD缺陷患儿,使其得到早期诊治,避免发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容玉葵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37-2238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3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方法:CH、PKU筛查采用荧光酶免疫法分别定量测定血促甲状腺素(TSH)和苯丙氨酸(Phe)浓度;G-6-PD缺乏采用荧光斑点法进行筛查。结果:江门市CH、PKU发病率分别为1/2509、1/55205,红细胞G-6-PD缺乏阳性率为6.74%。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数量、覆盖率和地区差异是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病率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CH及PKU和G-6-PD缺乏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珠海市新生儿CH、PKU、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方法:本院出生的10303例新生儿分别在出生时采脐血肝素抗凝和出生后72h采足跟血制成血斑。CH筛查采用DELFIA法检测血斑中TSH含量;PKU筛查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斑中Phe含量;G-6-PD缺乏筛查采用荧光斑点定性试验测定脐血中G-6-PD的活性。结果:10303例标本初筛查出CH6例,确诊4例,CH发病率为1/2576,暂时性高TSH血症2例;G-6-PD缺乏检出351例,检出率3·4%;PKU未检出。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使CH、PKU、G-6-PD缺乏症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避免发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是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筛查即在新生儿期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进行普查。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缺乏症在新生儿期缺乏指导性症状。因此及早进行筛查和诊断,对防止儿童智力低下和疾病性智力伤残,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现将白云区近5年筛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与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65-3066
目的分析沈阳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的运行状况和效率,了解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酶标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新生儿足跟血滤纸干血斑中促甲状腺素、苯丙氨酸含量。笔者对沈阳市城区、郊县共88家助产医院出生的125910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75.4%,农村筛查率为24.2%。筛查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9例,发病率为1/3228,苯丙酮尿症15例,发病率为1/8394。结论行政主管部门重视是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能够开展的前提;建立市筛查中心和完善的筛查网络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正常进行的基础;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尽早发现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并给予早期治疗,对提高人口素质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合肥市2010年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筛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09年10月~2010年9月对合肥地区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PKU、CH的初筛和确诊结果。结果:2010年合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可疑阳性439例,召回370例,可疑阳性召回率为84.28%,可疑阳性率为1.13%,城市与农村存在一定差异。2010年合肥市新筛中心共筛查新生儿38 986例,分别检出PKU 2例和CH 17例,PKU检出率为1/19 493,CH检出率为1/2 293。结论:2010年合肥市PKU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H检出率与相关文献报道相近,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够早期识别PKU和CH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东莞市10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和随访结果,评价东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成效和经济效益,以及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方法:对2001~2010年东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苯丙酮尿症(PKU)、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东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为中心建立东莞市所有产科医院的筛查网络,以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对象,在出生72 h充分母乳后,采集足跟血检测TSH浓度、苯丙氨酸、G6PD活性。筛查结果阳性者,以血清标本复查确诊。结果:2001~2010年东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共筛查新生儿771 083例,其中确诊为CH 277例,发病率为1/2 784,回访253例,回访率为91.34%;PKU 30例,发病率为1/25 703,回访25例,回访率为83.33%;G6PD缺乏症26 091例,发病率为1/30,回访23 522例,回访率为90.15%。经早期诊断治疗,CH患儿的体格和智力等发育无明显异常。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PKU、G6PD缺乏症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之一,建立有效的筛查网络能有效提高筛查率和降低漏诊率,做到早诊早治,有效地防止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低下以及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惠州市新生儿PKU、CH、G6PD缺陷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惠州市新生儿PKU、CH、G6PD缺陷的发病率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情况。方法:对惠州市2004年度新生儿筛查资料及惠州市各区人口出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H的发病率是4/3157,G6PD缺陷的发病率是415/12629,PKU的检出率是1/12629;惠州市的新生儿总筛查率是27.60%。结论:新生儿筛查是早期发现PKU、CH、G6PD缺陷患儿,使其得到早期诊治,避免发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随州市各区县医疗机构出生的活产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筛查,减少残疾儿的发生。方法以随州市2018年12 65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出生72 h后充分哺乳6次以上,采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检测血片中促甲状腺激素(TSH)、苯丙氨酸(Phe)、G6PD、17a-羟孕酮(17a-OHP)的含量。结果 CH确诊16例,发病率1/791;PKU确诊1例,发病率1/12 656;G6PD缺乏症确诊43例,发病率1/294;CAH确诊1例,发病率1/12 656。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期诊断CH、PKU、G6PD缺乏症、CAH的有效措施,是降低患儿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广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筛)网络的建设历程,分析广东省新筛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探索新筛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全省新筛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整理广东省出台的新筛相关管理制度、文件以及2008-2017年妇幼卫生年报中新筛相关数据。结果 2008-2017年,广东省共14 029 498例新生儿接受了新筛,筛查率由2008年的55. 85%提高到2017年的91. 96%。全省已建成省级新筛中心1个,地市级新筛中心21个,承担血片采集工作的医疗机构共1 710家,基本形成省—市—医疗保健机构三级新筛网络。2016年,新筛工作已覆盖全省全部119个区县,区县覆盖率由2008年80. 17%提高到100%。粤东地区筛查服务能力仍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结论广东省新筛三级网络已基本建成,全省新筛率逐步提高,需尽快加强粤东地区新筛能力建设,并完善全省新筛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两种疾病的发病率,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简称新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方法选择1999年9月—2008年9月在平邑县各助产机构内分娩的活产新生儿为筛查对象,于出生后72小时,充分哺乳后采足跟血,10日内送临沂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测促甲状腺素(TSH)和苯丙氨酸(Phe)以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结果9年共出生81721人,参与筛查79145人,筛查率为98.05%,血片合格率为99.15%,复采召回率达99.65%。检出CH患儿32例,发病率为4.04/万,PKU患儿13例,发病率为1.64/万。结论平邑县两种疾病的发病率较全国平均水平(CH:3.32/万,PKU:0.90/万,血片合格率和复采召回率有待提高;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做好宣传告知工作,提高群众和家长对新筛意义的认识,是进一步提高筛查率,降低患儿致残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韶关市2000~2004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韶关市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韶关市2000~2004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韶关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21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7.78/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总病例数的83.48%,未分型肝炎和甲型肝炎分别占9.79%和4.19%,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别占2.18%和0.36%;甲肝发病以3~6月为季节高峰,乙肝以5~8月为季节高峰,发病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9.5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5∶1;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2.92%和16.52%。结论韶关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采取以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天津市2004-2008年麻疹发病升高的原因,为防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诊监测及调查资料对天津市近年麻疹流行特征、人群抗体、院内感染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来,天津市麻疹发病率从2004年的0.67/10万增至2008的年21.97/10万,发病年龄构成以婴儿和成人为主,占60%~,其中1岁组麻疹发病率最高;1~6岁麻疹患者流动人口约占50%;2005-2008年,28起麻疹暴发疫情中,13起发生在企业。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医院内感染的OR=41.0(95%CI=17.2~97.8),2007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78%,保护率为75%。结论天津市近年来麻疹增高原因主要与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继发性免疫失败、医院内感染、流动人口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2004-2008年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碳青酶烯酶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基因。结果 2004-2008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947株,耐亚胺培南的菌株573株,耐药率29.4%;2006-2008年与2004-2005年相比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有上升趋势,从14.4%上升到31.8%;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以阿米卡星最敏感,其次为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下降明显;23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IMP基因阳性4株(17.4%),VIM基因阳性4株(17.4%),OprD2缺失18株(79.3%)。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金属酶基因,但主要是由于外膜通道蛋白基因OprD2缺失引起,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肖胜传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62-1863
目的了解梅州市麻疹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梅州市2004-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州市2004-2008年共报告麻疹429例,年均发病率为2.14/10万,每年均报告有麻疹疫情;病例数和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五华、兴宁、平远3个县,以局部暴发为主,且病例相对地方集中,麻疹疫情高峰在3—5月,占该时期病例总数的51.05%;8月龄~14岁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69.93%。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应进一步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薄弱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进一步完善麻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相似文献   

16.
南昌市2004—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廖征  甘仰本  文海蓉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40-1742
目的了解南昌市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风疹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南昌市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南昌市2004—2008年共报告869例风疹,年平均发病率为3.61/10万;发病高峰在4—6月份,占发病总数的63.75%;城、乡发病率之比为1∶1.37;男、女性别比为1.76∶1;〈15岁儿童风疹病例数构成比为75.22%;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幼托儿童中,而15~39岁风疹病例构比从2004年的4.35%,增加到2008年的32.79%。结论应对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接种风疹疫苗,同时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降低风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2004-2008年莱芜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燕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30-1031
目的了解莱芜市近年来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8年莱芜市持有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和未出具诊断证明书但由具有诊断资格的医生已集体诊断为职业病的住院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所报告病例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职业中毒及尘肺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1.42%、21.54%、13.15%。病例分布在27个行业,煤炭、冶金行业病例数居前2位,分别占61.5%、17.4%;工人、农民占病例数的71.6%、25.3%;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4:1;50岁及以下年龄人数占63.5%。结论近年来,莱芜市新诊断报告病例数增多,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职业中毒及尘肺是主要职业病,尘肺发病趋势比较平稳,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和职业中毒呈上升态势,职业病发生在每个地区和多个行业,呈现发病年龄轻、接触工龄短的趋势,已成为今后该市职业病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2004--2008年病案利用情况,了解变化趋势,探讨有利于提高病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医院工作报表和病案借阅登记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我院出院病案36135份,借阅份数11799份,病案利用率为32.65%。病案借阅前3位构成依次为:医疗教学、科研论文、患者个人。结论提高病案书写质量,规范病案管理方式,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高效率、系统化的病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病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韶关市2006-2008年健康人群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带菌状况和血清保护性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韶关市2006-2008年流脑监测资料,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 2006-2008年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仅为0.14%,为C群脑膜炎奈瑟双球菌。A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67.69%(473/705),C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4.54%(314/705),3岁以下儿童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年龄组(χ2=10.572,P0.01)。2006-2008年无流脑病例报告。结论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很低,3岁以下儿童的C群IgG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04—2008年大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丹  安庆玉 《职业与健康》2010,26(8):898-900
目的探讨辽宁省大连市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24种91696例,年均发病率为340.1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2005—2008年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累计报告死亡64例,年均死亡率为0.22/10万。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前5位的传染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结论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