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7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2例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21例未早期切开或延迟切开(〉2h)。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2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死亡17例,病死率32.69%,未经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12例,病死率57.1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胸部外伤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王志莉 《现代保健》2011,(19):170-171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交通事故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0例颌面部交通事故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0例交通事故伤的患者除3例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死亡,余297例均获治愈。结论颌面部交通事故伤患者的抢救要从全局出发,多科协作,综合救治,尽早施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病例分析,以了解死亡原因,提高救治水平并总结经验.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0年来入住死亡的29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主要死亡原因有呼吸道梗阻窒息,脑损害严重,再出血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合并严重多发损伤,并发症.结论 要重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及时行气管切开、及早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积极处理严重合并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严重胸部外伤并发ARDS的临床特点及救治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18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原发病、临床特征、人工气道的建立、使用呼吸机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18例ARDS患者除1例因胸部挤压伤严重,重度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创伤的严重程度、休克、感染、急性肺损伤是并发ARDS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气管插管或切开,尽早使用机械通气,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抗感染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严重胸部外伤并发ARDS的临床特点及救治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18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原发病、临床特征、人工气道的建立、使用呼吸机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18例ARDS患者除1例因胸部挤压伤严重,重度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创伤的严重程度、休克、感染、急性肺损伤是并发ARDS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气管插管或切开,尽早使用机械通气,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抗感染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早期积极呼吸道管理在重型颅腑外伤昏迷患者救治中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实施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机械通气等呼吸道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在ICU内没有因为呼吸道阻塞、窒息、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的直接原因导致死亡患者;没有在院内转送及手术准备过程中发生呼吸道意外;误吸患者观察3—7d未发生吸入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没有发生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经过早期积极的气道管理在保障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吸入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改善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外伤的临床特点,评价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2例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损伤情况、致伤因素、治疗结果 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治愈81例,治愈率达98.8%.颌骨骨折的25例经治疗后,咬合功能及面容恢复满意者24例.结论 迅速治疗口腔颌面部外伤,并考虑患者的容貌美观,以减少患者术后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周国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01-2901
目的 总结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颅脑损伤患者70例,脑出血患者50例,观察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救治后治愈及死亡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治愈50例(41.67%),好转23例(19.17%),自动出院9例(7.49%),死亡38例(31.67%);A、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死亡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尽早实施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纠正低血氧症,改善呼吸功能,缓解脑水肿与继发性脑损伤,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5例不同程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包括急救护理、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口腔方面的护理,使患者得到很好的治愈。结果:65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46例痊愈出院,19例好转后出院。结论: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常需紧急抢救,进行有效地手术救治之后,对患者的术后护理也是尤为重要的工作,经过精心治疗和全面、高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是在抢救危重病人的时候,采取的急救手术方式.也是临床上救治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昏迷、其他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引起的呼吸困难,临床上经常需行气管切开进行相关救治,从而使用气管切开越来越多.但是气管切口后切口与外界联通,术后良好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保证整体切口周围的清洁,避免出现感染,影响抢救效果.本文选取4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分析其护理体会的实际效果,确定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的方法和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采用GOS预后评价标准,14例预后较好(39%),其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6例;预后较差17例(47%),其中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5例(14%)。抢救成功率86%。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扣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减少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例的临床诊治,探讨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损伤类型、相应救治方法和愈后3个方面的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优为105例,占52.5%。良为90例,占45.0%。优良率为97.5%。差为2.5%。[结论]口腔颌面创伤骨折通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可以达到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3年某院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32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8例,6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3.43%,感染例次率为14.5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手术部位为主,分别占57.14%和38.09%。分离病原菌56株,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46.4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是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尽可能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采取主动干预,切实落实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11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5月~2008年6月神经外科11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气管切口护理、套管护理、气道湿化、吸痰、心理护理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1例行气管切开后5天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因病情严重行气管切开后2~6天死亡。余8例呼吸道感染得以控制成功拔管,拔管后平稳,气道通畅。结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对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气管切开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行气管切开后早期应用微量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微量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湿化效果达到生理性需要,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人工呼吸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间断法、持续法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重型颅脑损伤、心肺复苏术、手术全麻尚未清醒等,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共84例,按照患者家属自愿原则,将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组设为试验组,间断性滴药湿化组设为对照组,每组42例,通过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湿化效果满意率分别为88.1%、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 滴药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性滴药湿化法.  相似文献   

17.
Tracheotomy is performed on patients with airway obstruction or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acheotomy patient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referred to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This case series describes a process for evaluating the ongoing need for tracheotomy and the impact of tracheotomy removal. A retrospective cohort design was used in which charts were reviewed of all tracheotomy patients referred to the palliative care unit between November 1, 1998, and July 31, 2001. Tracheotomy was present in 13 of 791 palliative care unit admissions. Persistent airway obstruction contraindicated tracheotomy removal in 5 patients. The remaining patients had a successful "button" trial with subsequent tracheotomy removal. They incurred no complications and exhibited improved functional status and decreased symptom burden. Tracheotomy removal is safe and beneficial in this patient subset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alternative to prolonged tracheotomy.  相似文献   

18.
王炜 《现代保健》2013,(21):113-114
目的:研究严重胸部创伤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3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33例患者中,死亡2例,存活31例。患者均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后效果明显,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救治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效果好,可以有效地清除各种分泌物,促进呼吸道通畅,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相关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与应急处理能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3个部门(急诊ICU、急诊内科监护室、综合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共纳入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88例;年龄16~93岁,平均(54.62±6.28)岁。采取调整导管位置、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重新气管插管或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等处理方法,比较不良事件发生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鼓励非惩罚性上报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种类、时间分布、年度分布、科室分布、原因分布。 结果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53例,发生率为13.5%。其中综合ICU 1例患者气管导管置换时发生插管困难,考虑喉头水肿,家属放弃气管切开等进一步治疗;另1例重度肥胖患者困难气道,请麻醉师协助经口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家属拒绝再次插管或气管切开,放弃治疗。其余51例经现场迅速处理,生命体征指标恢复到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状态,未发生严重后果。 结论急诊重症医学科经口气管插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积极预防和现场快速判断、正确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式气切面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0.45%NS经改良式气切面罩行气道湿化,B组经加热湿化罐行气道湿化。结果两组均有气道湿化作用(p<0.05),但两组对气道的湿化作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气切面罩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