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索(Adiponectin)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CAD)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0例;选择排除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血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ACS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SAP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与冠脉病变稳定性显著相关,脂联素水平可做为预测病情,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索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7年4月拟诊为冠心病(CHD)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05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冠脉造影正常组,造影时抽血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根据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探讨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冠脉造影正常者,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娃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2)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Gensini积分〈40分者相差艰著(P〈0.05),但在三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40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联系,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5例;并选30例健康人作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脂联素的测定,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AMI组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OMI组、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0.01),UAP组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OMI组、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的浓度与FPG、TG、hs—CRP呈负相关(r=0.311、-0.335、-0.360,P〈0.05或〈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和hs—CRP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最重要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降低,且与FPG、TG、hs-CR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76例ACS患者的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并选取24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S患者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均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另外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相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抵抗素(P〈0.05)、超敏C反应蛋白(P〈0.01)和脂联素(P〈0.0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血清抵抗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r=0.536,P〈0.01)呈正相关,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r=-0.446,P〈0.01)呈负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相关性,提示了脂肪细胞分泌的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ACS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分别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稳定性心绞痛组(SAP)和健康对照组的IL-18血浆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mRNA的表达量。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IL-18血浆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P〈0.01)。结论外周血IL-18蛋白水平、IL-18mRNA表达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展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160例,包括ACS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7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4例,4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ACS组中按冠脉病变分为A M I组(46例)、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26例)四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所有对象血清GDF-15浓度。[结果]老年ACS组GDF水平为(766.92±185.54)ng/L ,显著高于 SAP组(677.09±130.08)ng/L与对照组(641.97±143.90)ng/L ,SAP组组与对照组之间GDF-15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 >0.05),AMI组显著高于UAP组( P <0.05)、三支病变组及其他各组( P <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 P <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 P <0.05)。[结论]血清GDF-15水平与老年AC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GDF-15对于老年ACS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变化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30例为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体检人员)分别检测血清脂联素,高敏CRP(hs—CRP)水平,并比较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对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S(CRP)的对数值则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心绞痛有关,脂联素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脑型利钠肽(BNP)浓度的变化,探讨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及30例非冠心病健康对照组的BNP的水平。随访30d,观察终点为AMI新发或再发、出现或心衰恶化和心源性猝死。结果:血浆BNP在AMI组(197.57±72.12ng/L)和UAP组(120.10±51.11ng/L)明显高于SAP组(38.39±36.50ng/L)及对照组(28.09±21.34ng/L)(P〈0.05)。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80ng/L组较BNP〉80ng/L组有更高的AMI新发或再发率、心衰发生或恶化率。结论:BNP对ACS患者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其基因多态性测定在早发冠心病(CHD)高危人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2例,非CHD对照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PO水平,以连接酶检测反应-聚合酶链反应(LDR—PCR)测序分型技术分析三组患者MPO基因启动子-463位点核苷酸多态基因型分布,及其与早发CHD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浆MPO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MPO-463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携带者患早发CHD的风险降低(P〈..05),而G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携带者更易发生CHD(P〈0.05)。[结论]血浆MPO联合基因态性测定在早发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立  黄怡  杨礼  周全 《医学临床研究》2014,(6):1152-115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4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27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9例健康对照组 P-选择素水平;研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 Gensini 评分与P-选择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ACS组及 SAP组 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SAP组(P<0.05)。②与单支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患者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冠状动脉 Gensini 评分≥20分组 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总积分<2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 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可预测冠心病严重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推测APN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5例,包括ACS患者(ACS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39例),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20例).同时,根据造影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Gensini积分,分为0分组(20例)、1~30分组(45例)、≥30分组(30例).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APN水平变化.结果 (1)ACS组、SAP组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CS组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Gensini积分≥30分组APN水平显著低于<3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稳定性的加剧,APN在研究对象血浆中的水平逐渐降低,APN的降低可能加剧了病变处斑块的不稳定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程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清蛋白(AL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AD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7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6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和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Lp-PLA2、ALB、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和SAP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升高,ALB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AP组比较,ACS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升高,ALB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Lp-PLA2水平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TC/ALB均呈正相关(P<0.05);ALB水平与TC、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B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AD组血清LDL-C(β=0.341,P<0.01)对Lp-PLA2水平变化的影响所占比例为10.9%,回归方程为Y Lp-PLA2=81.670+19.385 X LDL-C;TC(β=0.245,P<0.01)对Lp-PLA2水平变化的影响所占比例为5.3%,回归方程为Y ALB=33.032+1.41 X T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高Lp-PLA2水平、低ALB水平是患者发生SAP及ACS的危险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及血脂因素后,高Lp-PLA2水平仍是患者发生SAP、AC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p-PLA2水平升高、ALB水平降低是CAD患者的危险因素,检测两者水平可为CAD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进行冠脉造影和CT成像的96例患者分为ACS组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对照组30例。根据MSCT检测的冠状动脉斑块结果将ACS组和SAP组进一步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每组22例。检测血清hsCRP、Hcy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64-MSCT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 ACS组易损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SAP组,稳定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SAP组。SAP组、ACS组hsCRP、D-二聚体、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和ACS组间也有显著差异。各斑块组hsCRP、D-二聚体、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hsCRP、D-二聚体、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hsCR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结论 64层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脂联素(ADPN)、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冠心病(CHD)临床分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20例CHD患者作为CHD组,并选取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依据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20分)、中度狭窄组(≥20~50分)及重度狭窄组(>50分);依据院外6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FGF21、ADPN、FFA与CHD临床分型和Gensini评分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三者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浆FFA、FGF2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ADPN水平降低(P<0.05)。SAP组和ACS组间FGF21、FFA、ADP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21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2,P<0.05),ADPN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66,P<0.05)。FGF21、ADPN、FFA单独检测诊断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90、0.76,三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89.6%,ROC曲线下面积为0.90。结论CHD患者血浆FGF21、ADPN、FFA水平与临床分型相关,其中FGF21、ADPN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预测MACE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调脂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内皮脂肪酶(EL)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L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157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41例,有1项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但冠脉狭窄程度<30%;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1例.在禁用调脂药和阿司匹林2周后取血查EL阳性细胞率,均给予患者辛伐他汀和(或)拜阿司匹林,如出现并发症或不能依从者停药,6个月后复查EL阳性细胞率.结果 除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外,各组患者不论单用辛伐他汀或拜阿司匹林,还是两药联用,EL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下降[单用辛伐他汀对照组:(3.93±0.87)%比(5.28±1.05)%,SAP组:(8.16±2.11)%比(15.12±2.53)%,ACS组:(13.93±3.22)%比(38.44±4.36)%;单用拜阿司匹林SAP组:(10.57±4.07)%比(14.66±2.29)%,ACS组:(18.28±5.14)%比(40.27±3.96)%;联合用药对照组:(3.13±0.87)%比(5.33±1.25)%,SAP组:(5.68±2.20)%比(14.89±2.15)%,ACS组:(7.81±3.96)%比(39.27±5.17)%,P<0.05或P<0.01].结论 调脂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抑制内皮细胞表达EL,提示EL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脂联素、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性,为识别不稳定斑块提供血清学指标. 方法 对6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2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22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脂联素、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分析. 结果 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测定,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均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P<0.01);脂联素水平测定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从高到低依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妊娠相关蛋白A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8,P<0.01),与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R=-0.589,P<0.01);脂联素与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55,P<0.01).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斑块不稳定性相关;妊娠相关蛋白A与脂联素可能共同作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l比值联合颈动脉斑块性质检查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危险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250,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患者19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60例,另选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患者98例(对照组)。对3组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斑块的声学特性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检测并比较各组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含量及Apo B/Apo A-1比值,分析其与CHD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C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Apo B、Apo B/A1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3组Apo A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CS组、SAP组斑块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颈部动脉软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CHD患者颈部动脉检出不稳定斑块,且Apo B、Apo B/A-1比值异常增高,提示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38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对照组为45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M 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 I组、UAP组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 I组与UAP组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之一,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和胆红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ACS组),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6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总胆红素AC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其余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ACS组直接胆红素显著高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结论尿酸和胆红素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邬建民  张力 《检验医学》2011,26(2):85-87
目的评估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评估及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将165例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8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5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39例]和非冠心病组67例。冠心病组按照病变累及的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二支和三支组,同时对每位冠心病患者进行Gensini评分。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浆Lp-PLA2及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访1~2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析不同病例组别、不同病变支数和有、无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的Lp-PLA2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ACS患者Lp-PLA2水平高于SAP患者(P〈0.05)。冠心病组TC和LDL-C水平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均无差异。冠心病三支病变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和二支病变组(P〈0.01、P〈0.05),而单支、二支病变组间无差异(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阳性患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 Lp-PLA2可用于临床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且在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