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ER)和孕激素(PR)的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用微血管密度标记物CD34,测定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ER和PR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40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结果:(1)VEGF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呈不连续且较弱的表达。分泌期腺上皮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2)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MV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MVD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3)正常子宫内膜ER、PR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胞胞核,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分泌期腺上皮ER、PR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PR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子宫内结膜上皮CVEGF与腺上皮PR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VEGF在子宫内膜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性激素受体可能通过VEGF间接调节子宫内膜血管生成。VEGF和PR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月经周期的子宫腺肌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4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组(n=24)和未用药组(n=23);无腺肌症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n=15).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ERα和PR水平.结果 未用药组ERα和PR在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P<0.05).对照组及未用药组ERα和PR在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而在未用药组异位内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和PR在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米非司酮组低于未用药组(P<0.05).结论 ERα和PR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在位子宫内膜不同;异位内膜丧失了正常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米非司酮通过下调其性激素受体(ERα和PR)含量治疗子宫腺肌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月经周期的子宫腺肌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4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组(n=24)和未用药组(n=23);无腺肌症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n=15)。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ERα和PR水平。结果未用药组ERα和PR在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P<0.05)。对照组及未用药组ERα和PR在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而在未用药组异位内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和PR在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米非司酮组低于未用药组(P<0.05)。结论ERα和PR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在位子宫内膜不同;异位内膜丧失了正常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米非司酮通过下调其性激素受体(ERα和PR)含量治疗子宫腺肌症。  相似文献   

4.
李琼珊  杜英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88-128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期15例、分泌期16例)、单纯增生子宫内膜(15例)、复杂增生子宫内膜(16例)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20例)中ER、PR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核和间质细胞核中的ER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类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的P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组织细胞核中PR的表达水平逐渐减弱;不同类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核中PR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临床上通过检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内的PR水平有助于推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预后,并且指导临床运用孕激素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功血子宫内膜ER .PR及超微结构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即SP法测定子宫内膜ER .PR含量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 ,研究对象为功血病例 6 7例为实验组 ,正常月经期子宫内膜 32例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子宫内膜ER .PR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功血 3种常见类型之间的ER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0 5 ) ;PR分布在增生型与腺瘤型间 ,腺囊型与腺瘤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在腺上皮表面绒毛 ,细胞质内细胞器、基膜及间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形态改变。结论 无排卵型功血出血机制不单纯取绝于雌激素作用 ,亦存在孕激素作用 ,且无排卵型功血的PR高于ER ;功血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变化与ER .PR分布呈对应性改变 ,功血诊断性刮宫内膜进行ER .PR测定 ,可指导临床应用受体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放置前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雌孕激素受体变化,
以探讨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观察25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增生过长子宫内膜LNG-IUS放置
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变化。结果LNG-IUS放置后6个月子宫
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腺体发育不良,间质细胞有明显的蜕膜样变。治疗前大部分腺体
上皮和间质细胞ER、PR免疫着色显示为强染。治疗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下降,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ER、PR阳性
细胞数均明显减少。结论LNG-IUS可抑制子宫内膜增殖,降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于治疗简单型和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
长的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自供30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PR、PRA、PRB表达情况。(其中晚增生期和中晚分泌期各15例)并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对照。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PR、PR-A、PR-B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内膜,以PR-B的减少为甚,PR-A表达占优势(P<0.05)。结论异位内膜间质细胞PR、PR-A、PR-B的表达减少可能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孕激素耐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活性的变化。方法  62例患者中子宫腺肌病 3 2例 (腺肌病组 ) ,无症状子宫肌瘤 3 0例 (肌瘤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肌病组在位子宫内膜、病灶 (包括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子宫肌层 )和肌瘤组正常子宫内膜及肌层ER、PR、EGFR、VEGF的表达。结果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较在位内膜低 (P <0 .0 5 )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及其周围的子宫肌层EGFR的表达较肌瘤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明显增加 (P <0 .0 1) ;VEGF在腺肌病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肌瘤组正常子宫组织 (P <0 .0 1)。结论 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低 ,可能是其对治疗反应差的原因 ;EGFR对腺肌病的发病有一定作用 ;腺肌病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VEGF表达增强 ,提示腺肌病子宫血管生成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锌依赖性蛋白酶系的 MMP9与其天然抑制物 TIMP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4 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 1 5例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中的MMP9、TIMP1 、VEGF、ER、PR的表达情况 ,分析 5个指标在不同内膜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 结果  MMP9、TIMP1 、MMP9/ TIMP1 、VEGF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 ,ER、ER/ PR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膜 ;MMP9、TIMP1 、VEGF、ER、PR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均无周期性变化规律 ,MMP9、TIMP1 、VEGF在异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均显著高于相应期别的对照组内膜 ,ER则均低于相应期别的对照组内膜 ,PR、ER/ PR在异位内膜的增殖期的表达低于相应期别的对照组内膜。 MMP9、TIMP1 、VEGF于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 ER/ PR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膜 ;MMP9、TIMP1 、VEGF、ER于在位内膜的表达均无周期性变化规律 ,PR于增殖期的表达高于分泌期 ;MMP9、TIMP1 、VEGF于在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均显著高于相应期别的对照组内膜 ,ER/ PR于在位内膜的增殖期低于相应期别的对照组内膜。 结论  MMP9、TIMP1 、VEGF、ER、PR与 EM的发病有关 ;异  相似文献   

10.
王瑾蔚  蒋树娟  张羽 《现代医学》2009,37(4):268-27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病灶及其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38例子宫肌瘤(肌瘤组)的肌瘤病灶和在位内膜及30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的腺肌病病灶和在位内膜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 肌瘤组和腺肌病组病灶的ER、P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织;肌瘤组中ER、PR表达均符合增生期高于分泌期的变化规律,腺肌病组ER、PR除在位内膜PR外均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结论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含量的周期性变化有关,腺肌病病灶ER、PR的低表达和缺乏周期性变化及相应在位内膜ER也丧失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吴华真  赵轩  王宝金  孙文霞 《西部医学》2004,16(3):212-213,215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 density,MVD)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各 30份 ,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 15份组织中的 VEGF,并对 CD34阳性血管进行 MVD计数 ,同时测量微血管管腔及管壁的面积。结果 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腺上皮组织中 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腺上皮 VEGF评分分泌期与增生期相比 ,有显著增加 (P<0 .0 5 )。异位内膜组织中 VEGF较在位内膜相比 ,显著增加 (P<0 .0 5 ) ,但无周期性变化。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 MVD、血管腔及血管壁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 VEGF高表达及微血管形成对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联合子宫腺肌症内膜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同时期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1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TCRE组、LNG-IUS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对其一般资料、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CA-125以及临床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月经量、痛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疗效比较。结果:⑴三组患者VEGF、MVD、CA-125、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PBAC评分)、痛经(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子宫体积TCRE组和LNG-IUS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子宫体积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TCRE组治疗前后ER和PR无显著性差异(P>0.05),LNG-IUS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ER和PR显著下降(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月经量、痛经、CA-125和VEGF、MVD、ER、PR均显著下降(P<0.05);⑵通过线性相关分析,ER与VEGF、MVD具有正相关性(r=0.641,r=0.597),VEGF和MVD具有正相关性(r=0.623),PR与ER、VEGF、MVD相关性不显著(r=-0.234,r=0.049,r=0.073)。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均有一定疗效,其中TCRE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最好,对VEGF、MVD和ER具有更显著的降调作用,能持续抑制子宫内膜的修复增生,延缓单一TCRE和LNG-IUS治疗后的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CL2、Ki67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方法:选择27例绝经后萎缩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3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样本。所有样本均未进行过激素治疗。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和萎缩子宫内膜中ER、PR、BCL2、Ki67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息肉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中ER、BCL2、Ki67的表达升高(P<0.05);PR在两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可能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它可能通过直接刺激局部子宫内膜增生或者抑制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合酶在人子宫内膜和蜕膜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子宫内膜功能性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及早孕期蜕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iNOS)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1)增生期:仅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NOS,iNOS不表达于内膜的任何组份,(2)分泌期:两种NOS都表达了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腔上皮,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未检测到NOS,(3)蜕膜组织,蜕膜组织腺上皮和腔上皮eNOS和iNOS的表达显增强,并且蜕间质细胞表达iNOS。分泌期子宫内膜和蜕膜表达eNOS和iNOS增加,表明此时NO的产量增多,而O又可能通过其扩张血管,松驰平滑肌和促凋亡的作用参与胚胎着床的发生和月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子宫内膜功能性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及早孕期蜕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①增生期仅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NOS,iNOS不表达于内膜的任何组份;②分泌期两种NOS都表达于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腔上皮.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未检测到NOS.③蜕膜组织蜕膜组织腺上皮和腔上皮eNOS和iNOS的表达明显增强,并且蜕膜间质细胞表达iNOS.分泌期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表达eNOS和iNOS增加,表明此时NO的产量增多,而NO又可能通过其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和促凋亡的作用参与胚胎着床的发生和月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克罗米芬对无排卵妇女黄体期子宫内膜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克罗米芬对无排卵妇女黄体期子宫内膜组织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2 0例无排卵月经妇女在服克罗米芬排卵周期和正常排卵月经妇女的黄体期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 ER)、孕激素受体 ( PR)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子宫内膜组织学及血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 实验组子宫内膜腺上皮、间质细胞 ER含量和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 ,但PR在腺上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 PR在间质细胞的含量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别。实验组雌二醇( E2 )、黄体酮 ( P) ( 830 .5 1± 5 10 .94pmol/ L,3.31± 1.784ng/ ml)显著高于对照组 ( 42 7.2 2± 186.5 9pmol/ L,2 .89± 0 .73ng/ ml)。实验组子宫内膜组织学异常率为 90 % ,高于对照组 ( 10 % )。 结论 克罗米芬通过抑制 PR的合成 ,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腺肌病(UAM)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5例UAM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38例非UAM患者正常内膜中ER、PR和MMP-2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行对照研究。结果 (1)UAM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较对照正常内膜低(P〈0.05);(2)UAM异位内膜中MMP-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1);(3)MMP-2蛋白在UAM异位内膜中表达有周期性变化,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而在在位内膜及对照内膜中表达无明显周期性变化。结论 ER表达并非子宫腺肌病的主要致病因素;MMP-2在异位内膜的高表达可能使异位内膜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并且在增生期表达活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孕酮受体及其B亚型 (PR、PR B)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病机制 ,为临床内分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单纯增生 2 0例 ,复合增生 16例 ,非典型增生 15例 )和 2 0例正常月经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R、PR B、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①不同类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PR表达无差异 (P >0 0 5 )。②从单纯增生 ,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PR B表达逐渐下降 ,其中非典型增生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③从正常增生、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 ,PCNA表达逐渐增强 ,其中复合增生与非典型增生明显高于单纯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P <0 0 5 )。④PCNA与PR表达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PCNA与PR B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PR水平变化不足以说明其在内膜增生过长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PR B表达下降参与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 ,提示联合检测PR B、PCNA既可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也可作为判断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其与宫内节育器 (IUD)致出血过长的关系。方法  4 0例放置IUD后出血过长的患者分成实验组 1(T型铜IUD ,30例 )和实验组 2 (O型铜IUD ,10例 ) ,15例未放置IUD月经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 ,根据申氏法计算表达的阳性单位 (PU)值。结果 子宫内膜中表达VEGF的细胞主要是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 ,VEGF的表达有明显的周期性 :增生期较弱 ,分泌期增强至峰值 ,月经期表达最弱 (P <0 .0 1)。增生期实验组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且实验组 1明显高于实验组 2 (P <0 .0 5 )。结论 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有明显的周期性 ,参与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调节。异常表达的VEGF影响子宫内膜的脱落和修复可能是含铜IUD出血副反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子宫肌瘤在位内膜和10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VEGF表达阳性率上皮为13.69±4.32、间质为9.24±6.55;MVD(160±53)/mm2,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在位子宫内膜的VEGF阳性表达率与MVD值(P<0.05),且VEGF与M VD值呈正相关(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按r-AFS分期,15例Ⅰ-Ⅱ期,35例Ⅲ-Ⅳ期,二组在VEGF的阳性表达率、MVD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临床分期不相关.[结论]异位内膜组织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过程,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