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其MRI与X线平片、CT征象的对应关系.方法 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资料,总结其MRI表现与X线平片、CT征象的对应关系.结果 16例软骨母细胞瘤均位于骨骺,大小为0.9 cm×0.8 cm×1.0 cm~4.8 cm×4.3 cm×5.1 cm,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在T1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上呈混杂信号,CT上为软组织密度,内见钙化和更低密度区.边缘呈长T1、短T2信号,在CT上表现为硬化边.MRI可见病灶周围有骨髓水肿,在X线和CT上表现为骨质硬化区.病灶邻近软组织肿胀.MRI显示骨膜异常9例,8例与病灶不相邻;X线和(或)CT显示骨膜新生骨6例.MRI显示关节积液12例,CT显示6例.MRI上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均见强化.软骨母细胞瘤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等、高信号,在MR平扫中的等T1、等T2成分和长T1、长T2成分,以及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在DWI上均呈高信号.结论 MRI和X线平片、CT从不同方面反映软骨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联合应用不同检查手段可更全面显示软骨母细胞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足跗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发生于足跗骨的5例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5例均单发,2例位于跟骨,2例位于距骨,1例位于舟骨。X线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影,边界清楚,5例均可见病灶边缘硬化带形成,病灶内未见明显钙化。CT扫描显示肿瘤呈膨胀性生长,骨质破坏区边界锐利、硬化,灶周软组织肿胀,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MRI可见病灶形态呈分叶状,呈长、稍长T1信号,混杂T2信号,伴有灶周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灶周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亦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足跗骨软骨母细胞瘤较少见,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HF)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BFH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19例均为单发,病灶发生在长管状骨14例,不规则骨4例(椎骨2例,骶骨1例,下颌骨1例),扁骨(肋骨)1例。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呈偏心性或中心性生长,病灶内见残留骨棘,周边见硬化边,骨皮质可部分断裂,未见明显骨膜反应,未见软组织肿块。MRI检查示病灶T1WI呈较均匀等信号,T2WI呈较均匀稍高信号影,也可呈等高混杂信号,病灶内及病灶周边可见条索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较明显、持续强化。3例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结论:BF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病理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34例均有X线平片,1例X线分层,10例CT扫描,7例做了MRI检查.结果:34例中15例X线平片示病灶内有明显的大小不一的钙化,28例X线平片显示病灶边缘均清晰可见.10例行CT扫描的病例显示清晰病灶边界和相应钙化.7例MRI检查病灶为边界清楚,3例T1WI低信号、T2WI中低信号,4例T1WI低信号、T2WI多房高信号,3例可见相应的骨髓水肿,2例显示骨皮质反应,1例显示关节滑膜炎,1例MRI增强的病灶可见病灶部分实质和分房的间隔明显强化.结论:X线平片仍为软骨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较好地显示骨骼的微细改变.MRI对显示病灶的范围、大小、周围骨骼及软组织的水肿、骨皮质改变和相应的关节改变有明显的优势,并为鉴别诊断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 胫骨上端18例,股骨下端2例,肱骨上端2例。表现为骨骺区分叶状骨质破坏区,内见钙化和更低密度区;MR 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信号混杂,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等高信号。硬化边厚薄不一。病灶周围在X线和CT上见高密度骨质硬化区,MRI表现为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常不与病灶相邻,MRI上为长T1、短T2信号,与皮质间见条状高信号。邻近软组织肿胀,部分患者见关节积液。MRI上病灶可呈环状或较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均强化。结论 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长骨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长骨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14例)、CT(9例)及MRI(6例).结果 18例长骨血管瘤中髓型10例、骨膜型5例、皮质内型3例.X线表现:髓型8例,其中3例表现为典型的蜂窝状,3例为溶骨性病灶周围骨质硬化明显,单纯溶骨、毛玻璃样密度各1例;骨膜型3例,表现为骨皮质增厚、硬化;皮质内型3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灶.CT表现:髓型6例,表现为溶骨膨胀型病灶5例,其中3例可见薄厚不一的硬化边,蜂窝状骨嵴影2例,骨皮质呈筛孔状1例,垂直于骨皮质的放射状骨膜增生2例;毛玻璃样密度1例.2例骨膜型表现为骨皮质均匀增厚1例,不规则骨膜增厚1例,局部髓腔狭窄消失.1例皮质内病变表现为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局部皮质膨胀、增厚.MRI表现:2例显示髓腔内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晰;1例T1WI及T2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1例显示病灶突破局部骨皮质,肿物向外突出,外突肿物及相连髓腔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显示骨膜增厚,其中1例呈等信号,1例无信号;2例周围肌肉组织内可见不均匀斑片状长T2信号,T1WI与肌肉组织呈等信号.结论 长骨血管瘤的囊性蜂窝状X线表现较为特征型;CT及MRI有助于长骨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长骨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长骨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14例)、CT(9例)及MRI(6例).结果 18例长骨血管瘤中髓型10例、骨膜型5例、皮质内型3例.X线表现:髓型8例,其中3例表现为典型的蜂窝状,3例为溶骨性病灶周围骨质硬化明显,单纯溶骨、毛玻璃样密度各1例;骨膜型3例,表现为骨皮质增厚、硬化;皮质内型3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灶.CT表现:髓型6例,表现为溶骨膨胀型病灶5例,其中3例可见薄厚不一的硬化边,蜂窝状骨嵴影2例,骨皮质呈筛孔状1例,垂直于骨皮质的放射状骨膜增生2例;毛玻璃样密度1例.2例骨膜型表现为骨皮质均匀增厚1例,不规则骨膜增厚1例,局部髓腔狭窄消失.1例皮质内病变表现为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局部皮质膨胀、增厚.MRI表现:2例显示髓腔内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晰;1例T1WI及T2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1例显示病灶突破局部骨皮质,肿物向外突出,外突肿物及相连髓腔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显示骨膜增厚,其中1例呈等信号,1例无信号;2例周围肌肉组织内可见不均匀斑片状长T2信号,T1WI与肌肉组织呈等信号.结论 长骨血管瘤的囊性蜂窝状X线表现较为特征型;CT及MRI有助于长骨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 9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为单发病灶,大小为10 mm×15 mm×20 mm~50 mm×50 mm×60 mm不等,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其内无钙化或骨化,5例伴有完整的硬化环,环壁厚薄较均匀.6例有膨胀性改变,3例无膨胀性改变.4例同时行MR检查,2例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信号均匀;2例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周围示低信号的硬化环.9例均无骨膜反应,未见软组织肿块.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形态学特征,对典型病例,可以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骨的硬纤维增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描述3例硬纤维增殖性纤维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并复习文献所见。结果 3例病变分别位于股骨2例,胫骨1例。骨质呈囊状膨胀性改变,3例病灶内见粗细不等骨嵴,呈根须状,病理骨折1例,未见钙化和骨膜反应。病变在MRT1WI呈混杂低信号,在T2WI为低信号混杂的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以骨内具有骨嵴结构的囊状膨胀性改变,无钙化及骨膜反应是该病的主要影像学表现,而根须状肿瘤性骨小梁形成具有一定特征性,在T2WI的低到中等信号为硬纤维增殖性纤维瘤重要的MRI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单发型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瘤11例的临床与X线平片、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掌骨3例,指骨4例,肱骨干1例,股骨干骺端2例,胫骨干骺端1例。掌指骨病灶X线平片表现为囊样、类圆形透光区,瘤内钙化,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四肢长骨病灶在CT表现瘤内软组织密度影,内见斑片状钙化;MRI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股骨病灶T2WI周围见低信号带。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本病大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BMFH)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6~2010.11间经病理证实的18例PBMFH(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6岁,肱骨2例,股骨9例,胫骨5例,腓骨1例,髋臼及股骨头1例.X线检查12例,CT检查12例,MRI检查13例(增强7例).结果:X线平片上可见到骨质破坏(18例)、边缘/髓腔硬化(8例)、骨膜反应(3例)、软组织肿块(2例)、病理性骨折(2例)等表现.CT片示2例病灶内部骨嵴影.MRI上12例表现为T1WI等低、T2WI混杂信号,其中5例病灶内含更低信号细小分隔影;另1例T1WI、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结论:虫蚀状骨皮质破坏,局部皮质可断裂,骨破坏区内可有/无残留骨嵴,骨膜反应少见是PBMFH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MF的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CT、MRI及SPECT-CT检查。结果:11例中发病部位:长管状骨9例,髂骨1例,腰椎棘突1例。X线平片示10例出现偏心型、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未见明显异常。CT示9例病灶内粗细不等骨嵴伴病灶周边硬化,5例病理骨折伴软组织肿块,2例钙化,均无骨膜反应。MRI平扫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呈高或混杂信号,其中2例病灶周围骨髓及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1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SPECT-CT示3例异常核素浓聚,病灶边缘浓聚明显,中心浓聚稀疏或缺如,呈环形浓聚。结论:SPECT-CT结合传统影像学可评价CMF成熟程度、病变范围,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成软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0例成软骨细胞瘤的MRI信号特点、病灶形态和生长方式,以及周围骨髓和软组织有无水肿、有无骨膜反应、相邻关节有无积液等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20例病灶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不均质的混杂信号,病灶形态为分叶状;16例病灶呈膨胀性生长;18例病灶周围出现骨髓水肿;14例病灶周围软组织水肿;6例病灶周围有骨膜反廊;7例病灶突破骨皮质向周围突出;6例棚邻的关节有关节积液.结论 成软骨细胞瘤在MRI上多表现为分叶状和膨胀性生长,病变呈不均质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有明显的骨髓水肿和邻近软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10例均有X线平片检查,其中7例同时做CT扫描,3例做了MR检查。结果:10例中,8例X线平片显示病灶边缘清晰,可见偏心膨胀性改变,4例病变累及骨骺,4例X线示病灶内有明显的不规则钙化。7例行CT扫描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和斑点、片状钙化。3例MRI检查显示病灶边界清楚,T1WI低信号、T2WI混杂稍高信号。结论:X线检查是软骨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I是必要的补充检查方法。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可以提高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9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1WI、T2WI和T1WI增强扫描,仔细复习影像征象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9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中,位于股骨5例,胫骨3例和髂骨1例.位于长管状骨者,5例位于干骺端,2例位于骨干,1例接近骨端.肿瘤直径6.3~11.8 cm.所有肿瘤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呈椭圆形5例,不规则地图形4例.病灶呈囊状9例,7例病灶境界不清,7例病变见骨膜增生,伴软组织肿块8例,所有病例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5例行CT检查,病灶密度低于肌肉或与肌肉相仿,CT显示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较平片清楚,增强扫描软组织明显强化.4例行MR检查,T1WI为混杂信号3例,低信号1例;T2WI为低、等和高信号混杂4例.T2WI 4例均可见明显囊状改变和液-液平面,均可见软组织成分,软组织构成囊壁和分隔,部分呈不规则肿块结节,T2WI软组织信号高于肌肉.结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呈卵圆形或地图样溶骨性破坏,容易呈多囊状坏死,但肿瘤内常见软组织成分,常伴骨膜增生和骨外软组织肿块,CT增强扫描和MR有助于显示病灶的软组织成分.  相似文献   

16.
王岩  陈国栋  于爱红  程晓光   《放射学实践》2012,27(8):889-892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CB)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少见部位CB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病灶位置、形态、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特征。结果:20例中病灶位于距骨6例,跟骨5例,髌骨4例,肩胛骨2例,髂骨2例,坐骨1例。病灶在X线和CT上主要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以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为主,周围可见硬化边,其内有或无分隔,边缘可见骨嵴,病灶内偶尔可见点状及片状钙化。病灶在MR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结论: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发病率低,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和多样性,应结合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3年9月间经病理证实的26例去分化软骨肉瘤患者,髂骨11例,股骨6例,肱骨3例,胫骨2例,肋骨2例,脊柱2例。结果软骨肉瘤合并纤维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肉瘤4例,骨膜骨肉瘤1例,以及梭形细胞肉瘤16例。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双相征",即呈现两种不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X线显示比例为55.6%,CT为66.7%,除髓腔内具有环形、点状钙化的软骨类肿瘤病灶外,相邻局部骨质溶解破坏区伴骨旁无钙化的软组织肿块;MRI为57.1%,T2WI表现为分界较清楚的分叶状高信号与不规则低信号软组织肿块,高信号区在增强后呈周围及间隔强化,相对低信号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在软骨类肿瘤表现的基础上,X线及CT上病灶内局部骨溶解区及无钙化软组织肿块,或MR T2序列上不规则低信号区及均匀强化特征,高度提示病灶内两种病理成分并存即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长骨成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典型特征,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长骨成软骨细胞瘤(股骨近端1例,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4例,肱骨近端1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平均年龄20.4岁(12~38岁),全部行X线摄片检查,9例行12T检查,4例行MR检查。结果:全部病变发生于骨骺处,其中3例累及干骺端。病变呈偏心性生长,8例呈膨胀性改变。x线上显示6例点状或斑片状钙化,5例骨性分隔,9例周围硬化缘;CT显示9例点状或斑片状钙化,3例骨性分隔,2例层状骨膜反应,3例软组织肿胀。4例MR检查显示病灶在T1 WI为等低信号,T1 WI为不均质高信号,其内见斑点状低信号,其中2例见骨髓水肿,未见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成软骨细胞瘤典型发生于骨骺区,偏心生长,常有内部钙化并伴有周边硬化缘;部分不典型者可累及干骺端,少数出现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CT和MRI可以帮助更好地显示上述典型和不典型表现,综合评价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MRI常规及DWI表现,掌握髓母细胞瘤常见影像学特征,并了解其不常见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确诊为幕下髓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扫描图像包括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单盲法分析MRI图像。结果:23例中,常见表现为肿块位于小脑蚓部18例,实性为主、散在小囊变15例;16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68±0.16)×10-3mm2/s,增强扫描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16例。不常见表现为肿瘤位于小脑半球(2例),第四脑室(2例),桥小脑角(1例),大囊变(1例在小脑半球,2例在蚓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7例),ADC值为(0.73±0.18)×10-3mm2/s,轻度强化5例,结节样强化1例,环形强化1例。结论:发生于小脑蚓部、实性为主、小囊变、DWI高信号是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的MRI常见表现,诊断不难。髓母细胞瘤不常见表现多样,结合病灶DWI信号特点,可与幕下其他肿瘤相鉴别,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CB)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少见部位CB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病灶位置、形态、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特征.结果:20例中病灶位于距骨6例,跟骨5例,髌骨4例,肩胛骨2例,髂骨2例,坐骨1例.病灶在X线和CT上主要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以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为主,周围可见硬化边,其内有或无分隔,边缘可见骨嵴,病灶内偶尔可见点状及片状钙化,痛灶在MR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结论: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发病率低,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和多样性,应结合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