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猕猴组织工程骨异体植入后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猕猴组织工程骨异体植入桥接节段骨缺损后体内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 - 2 )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nterleukin 2 receptor,IL - 2 R)的表达 ,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 方法 用猕猴骨髓基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 ,构建组织工程骨 ,植入 15只免疫功能健全的异体猕猴体内桥接桡骨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 ;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桥接对侧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1、2、3、6和 12周抽取静脉血 ,并行双侧局部组织取材 ,组织块作低温匀浆 ,用双抗体夹心 IL ISA法检测 IL - 2及 IL - 2 R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IL - 2及 IL - 2 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IL - 2及 IL - 2 R水平在术后第 2周开始增高 ,第 2~ 6周维持高水平 ,6周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结论 猕猴 MSCs和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 ,植入异体猕猴体内引发微弱的免疫反应 ,同种异体 MSCs可选择作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 探讨用生物衍生骨材料和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复合后构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对异体猕猴长段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于猕猴胫骨结节抽取MSCs并使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培养后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体外复合构成组织工程化骨,植入15只异体猕猴修复桡骨2.5cm长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修复对侧同样骨缺损作为对照组;另取2只猕猴双侧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1、2、3、6和12周时各处死3只动物取材,空白组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2和3周移植物周围组织反应较明显,6周后明显减轻,12周时基本消失。实验组标记成骨样细胞于术后6周仍存在,术后12周基本消失;骨缺损部位骨样组织、软骨、编织骨和板层骨出现时间均较对照组早,且骨愈合时间提前3~6周。实验组骨缺损以多点方式直接成骨,对照组则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均无愈合。结论 生物衍生骨材料和MSC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异体植入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可超越骨段移植的“爬行替代”过程,使骨缺损能较快愈合。生物衍生骨材料和同种异体MSCs复合组织工程化骨可作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一种较好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后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移植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以生物衍生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工程骨以兔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抗原自消化、部分脱钙、冻干后的异体骨为支架材料于体外构建。将健康新西兰白兔48只制成1cm长桡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A~D4组,每组12只,分别用部分脱钙冻干骨(partial demineralized freeze—dried bone,PDFDB)、组织工程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植入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1、2、4周取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种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通过常规组织学检测观察2、4、8、12周时4种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B组术后2周材料孔隙内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可见骨、软骨混合性新生物形成,周边分布有破骨细胞,部分网架呈蚕食状被破坏吸收。术后4周,形成的新生骨过渡为编织骨。A、B组材料植入后1、2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4周CD4^+T细胞较术前轻度偏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CD4^+和CD8^+T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D组术后1、2、4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术前及其他各组同期均明显增高(P〈..05)。结论PDFDB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细胞一材料复合物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高,但不影响其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生物衍生骨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评价复合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CAB)的免疫学特性及成骨特性。方法5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只):实验组(植入CAB修复兔桡骨中段骨缺损)、对照组(植入深冻/冻干辐照同种异体骨修复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材料提供组。于不同时间点抽血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并取材,标本经处理后分别行CD25分子免疫组化染色和改良马松三色法染色并图像分析,对淋巴细胞亚群及新骨面积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6周对照组CD25分子密度明显高于实验组,且对照组各个时间点间的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骨缺损修复部位新骨生成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免疫学及组织学结果初步显示,与深冻/冻干辐照同种异体骨相比,CAB可以更稳定持久地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并更好地促进新骨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FDB)、部分脱蛋白骨(PDPB)、部分脱钙骨(PDCB)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1、2、4周取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通过常规组织学检测观察4周时三种材料的成骨作用,以新鲜异种骨(FXB)和空白缺损为对照。结果三种材料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在各个阶段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FX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组织形态观察可见新骨贴附三种材料向缺损方向生长。结论三种材料移植早期未引起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且不影响新骨形成,可望用于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植骨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44,自引:17,他引:27  
目的 总结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用于骨科临床的初步结果。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用同种异体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 1× 10 6 / ml与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 ,经体外培养 3~ 7天后 ,植入修复 5 2例各种类型的骨缺损 ,其中骨囊性病变 7例 ,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2 2例 ,新鲜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 15例 ,脊柱骨折后路植骨融合术 4例 ,牙槽骨植骨 3例 ,足跗中关节植骨融合 1例。植入组织工程骨总量为 349g,平均每例植入6 .7g。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10~ 2 8个月 ,平均随访 18.5个月。除 1例术后伤口乙级愈合外 ,5 1例均为甲级愈合。除 2例植骨延迟愈合外 ,其余 5 0例均在 3.0~ 4 .5个月内愈合。有 6例进行了 CD3、CD4、CD8及 ICAM- 1和 VCAM- 1检测 ,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尚未发现明显排斥反应及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兔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取24只大耳白兔,于兔双侧桡骨中下段制造1.5cm的节段性骨缺损,左侧骨缺损用P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桥接(实验组),右侧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桥接(对照组).实验动物双侧于术后2、4、8、...  相似文献   

8.
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的免疫学特性及其修复灵长类动物神经缺损的能力。方法(1)分别获取SD大鼠的坐骨神经和猕猴的正中神经,经4.0%TritonX-100和72mM脱氧胆酸钠溶液重复消化处理,制备SD大鼠和猕猴的化学去细胞神经。在Wistar近交系大鼠的皮下植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和新鲜SD近交系大鼠的神经,检测植入部位组织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程度。(2)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猕猴5cm长的正中神经缺损,通过功能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神经再生组织学、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运动终板染色观察神经移植后的效果。结果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植入体内后,移植神经周围组织浸润的CD3+、CD4+和CD8+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对照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可以修复猕猴5cm长的周围神经缺损,在移植术后5个月患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移植术后6个月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刺激可以通过移植段神经到达远端的效应器,在神经支配区肌肉可以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跨过移植神经段的传导速度已达(40.5±6.8)m/s。神经再生组织学检查显示有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移植段神经,在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段内分布纵行排列的雪旺细胞,在支配区肌肉可以检测到重建的运动终板。结论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的抗原性明显降低,可修复高等哺乳类动物的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新型可注射生物材料壳聚糖β-磷酸三钙为支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富血小板血浆(PRP)构建成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观察其体内成骨效应.方法 采用中国青山羊双侧胫骨平台下腔穴型骨缺损模型.30只中国青山羊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骨缺损部不植入任何组织工程材料;单纯材料组:单纯植入组织工程材料壳聚糖β-磷酸三钙;PRP组:植入单纯复合PRP组织工程材料:MSCs组:植入单纯复合MSCs的组织工程材料;PRP/MSCs组:植入复合PRP、MSCs的组织工程材料.于术后第4、8周取出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图像分析骨缺损区域骨小梁的生成数量.结果 术后8周,大体观察显示PRP/MSC组骨缺损区域表面新生骨连续,外观类似正常骨.术后4、8周,组织学显示PRP/MSCs组骨缺损边缘区域类骨质数量明显增多,骨缺损部多为点片状新生骨组织,其中大的片状新生骨组织明显增多.术后4周空白组、单纯材料组、PRP组、MSCs组、PRP/MSCs组的成骨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79±3.63、14.49±3.72、24.18±5.38、24.42±5.10、31.10±3.49:8周时分别为15.41±4.21、25.36±5.37、30.71±4.39、33.97±4.45、48.60±5.97,4周、8周PRP/MSCs组骨修复效果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负载PRP和MSCs的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 (FK 5 0 6)在腺病毒介导的转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MP 2 )基因的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 ,分别植入不同的基因修饰的MSCs与胶原复合物 ,于术后 2、4、6、8周行放射学检查 ,术后 8周的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术后 8周 ,放射学评分Adv hBMP 2转染的同系MSCs组 (A组 )、Adv hBMP 2转染的同种异体MSCs应用FK5 0 6组 (C组 )均高于Adv hBMP 2转染的同种异体MSCs未用FK5 0 6组 (D组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组织学检查显示 ,术后 8周A、C组以板层骨为主 ,D组以编织骨和类骨质为主 ,内有炎症细胞浸润 ;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 ,术后 8周A、C组新骨形成的量多于D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短期小剂量应用FK 5 0 6可抑制Adv hBMP 2基因转染的同种异体大鼠MSCs移植诱发的免疫排斥反应 ,促进长骨干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低温保存的可行性。方法将人源性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成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4℃和-196℃的温度环境中保存3个月和6个月,同时以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和生物衍生骨材料作为对照,分别修复实验兔桡骨的长段骨缺损。8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左前肢植入材料):A3组:组织工程骨在4℃保存3个月;A6组:组织工程骨在4℃保存6个月;B3组:组织工程骨在-196℃保存3个月;B6组:组织工程骨在-196℃保存6个月。2个对照组(右前肢植入材料):C组:组织工程骨未行低温保存;D组: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于术后2、4、6和12周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于6周和12周行X线片检查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大体观察,A3、A6、B3、B6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D组骨痂少且断端更为明显。各时间点组织学观察,A3、A6、B3、B6和C组植入材料周围胶原及骨痂均较D组明显,术后12周组织学评分,D组与其它各组比较P值<0.05。X线片示D组植入材料皮质骨无明显变化,骨痂较少;余各组12周植入材料与自体骨融合,髓腔开通,骨折线消失,塑形好。生物力学检测D组与其它各组比较P值<0.05。结论以4℃和-196℃保存方法能有效保存组织工程骨,对修复骨缺损有明显效果,这一方法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intramembranous osteogenesis from tissue-engineered bone membrane in vivo.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of rabbits were harvested, expanded and some of them were induced into osteoblasts. 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 was converted by a seri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dures into a scaffold. MSCs and induced osteoblasts were seeded separately onto the scaffold, thus fabricating two kinds of tissue-engineered bone membrane. A total of 12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subjected to a surgical operation; a 15 mm bone segment, including the periosteum, was resected from the radius on both sides of each rabbit to create critical bone defects. The two kinds of tissue-engineered bone membrane and SIS (as control) were implanted randomly into the site of bone defect. The animals had radiographs and were killed after 4 weeks. The specimens were harvested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performed for evidence of osteogenesis. Bone tissue had formed in defects treated by the two kinds of tissue-engineered bone membrane at 4 weeks. This was supported by the X-ray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hich confirmed the segmental gap bridged by bone. There was no attempt to bridge in the bone defect treated by SIS. Tissue-engineered bone membrane, constructed by seeding allogeneic cells on an xenogeneic and bio-derived scaffold, can repair critical bone defects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3.
体外构建与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内、体外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以及血管化与成骨的关系,以探讨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最佳途径。方法22只山羊制备成胫骨中段20mm的骨-骨膜缺损,随机分为2组,分别植入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外构建和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在2、4、6、12周时间点分别用墨汁灌注透明标本、血管面积图像分析和X线片观察血管化过程及成骨情况。结果体外构建组与体内构建组血管化进程无明显区别,各时间点血管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周均能达到完全血管化,但X线片见体外构建组新骨形成较快,缺损区密度高,体内构建组以上各变化较前者慢大约2~4周。结论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外构建和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均能快速血管化并成骨,但是体内构建方式成骨较体外构建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 -骨膜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 12月龄山羊 35只双侧胫骨制备成中段 2 0 mm的骨 -骨膜缺损 ,其中 33只 ,将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后 ,将其植入右侧缺损处 ,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作为实验组 ,以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作为对照组 ,另 2只为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 ,在 2、4、6、8、12、16及 2 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以及生物力学测试 ,比较 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 结果  4周时实验组支架材料部分吸收 ,植入物表面有纤维骨痂形成 ,对照组支架材料少量吸收 ,植入物表面有少量骨样组织形成 ;8周时 ,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实验组中的支架材料已完全降解 ,骨缺损部分修复 ,对照组中植入物两端少量新骨形成 ,材料中为纤维骨样组织 ,但 8周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12周时 ,实验组骨缺损完全修复 ,对照组植入物两端有新骨包绕 ,与骨端连接紧密。 12~ 2 4周实验组弯曲应力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4周时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 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能力较强 ,成骨迅速 ,且量大 ,同期新生骨组织的生物力学强度优于单纯  相似文献   

15.
Complement-mediated lysis of (subsets of) T lymphocytes in bone marrow grafts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prevent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in human bone marrow transplant recipients, especially in case of major immunogenetic disparity between donor and recipient. Since T lymphocyte depletion ha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frequency of allogeneic engraftment failures, its effect on hemopoietic reconstitution was measured in rhesus monkeys. The reactivity patterns of commonly used types of antihuman T lymphocyte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s) with rhesus monkey lymphocytes was analyzed using a double-label cytofluorometry technique and found to be very similar to those with human lymphocytes. The antibodies investigated included CAMPATH-1 (recognizing an antigen present on virtually all lymphocytes and monocytes), OKT4 + 4a (CD4, helper/inducer T lymphocytes), B9 (CD8, suppressor/cytotoxic T lymphocytes), WT-1 (CD7, pan-T), and anti-DR MCAs as stem cell toxic controls. Their possible toxicity to hemopoietic stem cells was studied by using a semiquantitative autologous regeneration assay. Cytotoxic lysis of cells in the bone marrow grafts reacting with the T lymphocyte purging MCAs did not result in delayed regeneration compared to untreated autologous graf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 lymphocyte depletion using anti-T-lymphocyte MCAs does not influence the repopulating capacity of an autologous bone marrow graf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骨膜缺损,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将18只12月龄健康杂种青山羊(雌雄不限),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20 mm骨-骨膜缺损模型,常规钢板螺钉固定;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对同一只山羊将复合物植入右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材料植入左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8、12、16和2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标本的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和骨密度测试,比较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大体观察、X线片和骨密度测试显示:实验组8周骨缺损部分修复,12、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8、12和16周其骨密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组织工程骨早期修复骨缺损能力较强,且较单纯材料成骨量大、迅速,能够对负重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硫喷妥钠麻醉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应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技术由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硫喷妥钠麻醉后20小时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同时测定血中白细胞总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硫喷妥钠麻醉引起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