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00例冠心病和200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TWAR)检测。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TWAR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01),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明显高于慢性冠心病(CCAD)患者(P〈0.001),男性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01),吸烟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非吸烟冠心病者(P〈0.01)。表明TWAR感染可能是冠心病的原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血清学、免疫组化等研究显示感染是冠心病的关键病因,肺炎衣原体感染是其中之一。本文综述了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对16l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和4l例非冠心病思进行肺炎衣原体DNA检测。结果:冠心病组肺炎衣原体DNA阳性率为44.17%,非冠心病组阳性率为7.32%,前阳性率非常显高于后(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种常见的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经研究发现它与冠心病的发病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冠心病患者中,不仅肺炎衣原体抗体的检出率较高,而且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聚合酶链反应、透射电镜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组织,也证实了肺炎衣原体的存在。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5.
肺炎衣原体感染增加糖尿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42 2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和 2 97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 ,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液中的肺炎衣原体 (chlamydiapneumoniae,Cp)特异性IgG抗体 (CpIgG)。所有个体分为有、无冠心病 ,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 (年老、男性、吸烟、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CpIgG抗体阳性、较少体力劳动和体重指数 )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 ,得出调整OR(比值比 )值 ,用于评估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危险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组CpIgG阳性率 ( 31 1%)高于对照组 ( 2 4 9%) (P =0 0 35 ) ,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调整OR值为 1 2 95 ( 95 %CI:0 96 2~ 1 743 ,P =0 10 8) ,表明Cp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不明显 ,而年龄≥ 5 5岁、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进一步分组研究表明 ,CpIgG阳性组中 (n =5 16 ) ,糖尿病的调整OR值为 4 90 1( 95 %CI:1 44 9~ 16 5 81,P =0 0 1) ,而CpIgG阴性组 (n =12 0 3)调整OR值为 1 6 75 ( 95 %CI:0 988~ 2 841,P >0 0 5 ) ,表明Cp感染增加了糖尿病对冠心病的危险性 ;老年、男性和吸烟的调整OR值 ,CpIgG阳性组也高于CpIgG阴性组。结论 Cp感染与冠心病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心房颤动患者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方法 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和IgM抗体滴度。结果 44例心房颤动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为70%;而45例健康对照者的感染率为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感染率:心房颤动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和87%;急性感染率:心房颤动患者和对照组分别为0%和18%。两组患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均呈阴性。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者。  相似文献   

7.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12 0例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 (Cpn)特异性抗体IgM、IgG及IgA ,结合同期血脂水平 ,以探讨Cpn感染与CHD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⒈研究对象 :CHD患者 12 0例 ,男 6 9例 ,女 5 1例 ,年龄34~ 80 (6 1.86± 12 .5 6 )岁。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4 2例 ,慢性冠心病 (CCHD) 5 2例 ,UA及CCHD除部分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 1支冠状动脉狭窄≥ 5 0 %。对照组 111例 ,男 5 4例 ,女 5 7例 ,年龄 41~ 80 (5 6 .5 8± 10 .10 …  相似文献   

8.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病理组织学和动物模型研究及其致病机制三方面综述并分析了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展望了冠心病的防治前景.  相似文献   

9.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n)是GvanySten1983年从急性呼吸道患者的咽部中分离出来的衣原体属中的一个新种,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有关文献报道:Cpn不但常引起肺炎、支气管炎,而且可能与心肌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及结节病发病有关。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可能是冠心病病因之一。因为在这些患者中也发现较高的衣原体抗体水平。由于肺炎衣原体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特点,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故分离培养方法复杂,所需时间长,不便于临床快速诊断。为探讨肺炎衣原体与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发病的关…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对 2 0 5例体检健康人群和 170例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Ig G、Ig M的检测。结果 体检健康人群 Ig G总阳性率 2 1.5 % ;均阴性 ;冠心病患者 Ig G总阳性率为 91.2 % ,Ig M阳性率为 5 % ,其中无症状型冠心病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总感染率分别为 96 .2 %、86 %、88.1% ,既往感染率分别为 76 .9%、6 2 .0 %、71.4 % ,急性感染率分别为 19.2 %、2 4 .0 %、16 .7%。总感染率、既往感染率及急性感染率冠心病组较健康人群组明显增高 (优势比分别为 4 .14、2 .88、19.2 4 ,95 %的可信区间分别为 3.18~ 5 .39、2 .2 1~ 3.74、2 .79~ 132 .6 7)。结论 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系目前冠心病患者血清检测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从而确定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一个敏感度高、特异性强 ,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Alarin水平,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血浆Alarin水平,分析三组间Alarin表达差异;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larin与Gensini评分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Alar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Alarin水平与Gensini评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Alarin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明显增高,且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提示Alarin很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及40例对照者血清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结果冠心病组肺炎衣原体IgG阳性率和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肺炎衣原体IgG和IgM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IgG浓度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冠心病组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肺炎衣原体IgG浓度、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炎症标志物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有关,炎症、感染可能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Cypher~(TM)支架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冠状动脉支架(CypherTM)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再狭窄情况。方法选择接受CypherTM支架治疗的348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术后即刻效果、术后6个月心脏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病例中包括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86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49例,稳定型心绞痛92例。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99.3%,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各1例,1例晚期血栓致心肌梗死,1例心衰死亡,另有5例随访中进行了血管重建术,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9%。术后6个月56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再狭窄率为7.1%(支架内为1.8%),支架内平均晚期管腔丢失为0.16mm(病变段内为0.20mm),靶病变重建率为5.4%。结论应用CypherTM支架治疗冠心病是安全和有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重建率明显低于普通金属支架。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观察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凝血系统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 ,并与4 4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发现 ,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指标变化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1)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5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 二聚体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 <0 .0 5 )。结果提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 ,表现为继发性纤溶亢进 ,血小板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且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入选患者根据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应用ELISA测定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对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肺炎衣原体(TWAR)IgG、IgM抗体滴度水平,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115例冠心病病人(冠心病组)和6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肺炎衣原体IgC、IgM抗体滴度.结果冠心病组病人血清肺炎衣原体IgG平均几何滴度(GMT)(157.77±4.42)与正常对照组(119.93±4.29)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冠心病组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0.4%vs36.7%,P<0.001),2组急性感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肺炎衣原体IgG抗体水平(IgG≥116)的增高,发生冠心病风险相对增高(OR4.36,95%CI 2.32~8.16).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清肺炎衣原体IgG平均几何滴度及感染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别,但两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组病人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及血清肺炎衣原体IgG平均几何滴度均较高,有抗体者(IgG≥116)发生冠心病的风险相对增加,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是构成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We report a cas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n 8‐year‐old boy with a history of Kawasaki disease and giant coronary aneurysms in the right and left coronary arteries. We performed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4 hours after the onset of symptoms. This case suggests that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ight be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e to coronary sequelae of Kawasak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了解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支架置入数与血小板活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测定48例稳定型心绞痛、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对照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后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支架置入前(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治疗前亦高于对照组(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支架置入个数有关,置入支架越多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血小板高活化状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以及急性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加强了血小板的活化,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循环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发表的有关EPC与冠心病关系的文献,经质量评价后按一定标准纳入文献,应用RevMan 6.0软件进行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890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循环EPC明显低于对照组,计数集落数的合并后标准化均数差(SMD)=-2.81,95%CI(-4.03,-1.59),Z=4.50(P<0.01);流式细胞分析结果的合并后SMD=-1.85,95%CI(-2.95,-0.76),Z=3.33(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PC的集落数却高于对照组,合并后SMD=3.89,95%CI(1.44,6.34),Z=3.11(P<0.01)。三个Meta分析存在异质性,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漏斗图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循环EPC数量的降低与稳定型冠心病密切相关,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PC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n)感染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Cpn特异性抗体IgM、IgG (CpnIgMAb、CpnIgGAb),使用常规方法定量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水平.结果:CDH组CpnIgMAb、CpnIgGAb的阳性率依次为44.11%、73.53%,健康对照组CpnIgMAb、CpnIgGAb的阳性率依次为23.33%、46.66%,两组比较,CDH组CpnIgGA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H组TG、TC、LDL、HDL的含量依次为(2.61±2.72)mmol/L、(6.13±1.72) mmol/L、(3.71±1.59) mmol/L、(1.13±0.27) mmol/L,对照组TG、TC、LDL、HDL的含量依次为(1.40±1.37) mmol/L、 (4.34±1.38) mmol/L、 (2.43±1.44) mmol/L、(1.15±0.23) mmol/L.两组比较,CDH组TG、TC、LDL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pn慢性感染对CHD的形成、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