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宫颈癌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96例宫颈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生育年龄宫颈癌226例作为对照。结果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接触性出血较未绝经组发生率低(P<0.01),两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及HPV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绝经组宫颈腺癌发生率占5.2%,未绝经组占28.8%(65/226),两组中腺癌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癌发病期别通常较晚,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定期妇科检查、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型HPV检测可帮助绝经后妇女预防宫颈癌。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妇女宫颈癌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改环  张菊青 《吉林医学》2005,26(12):1302-1303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宫颈癌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96例绝经后宫颈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生育年龄宫颈癌226例作为对照。结果: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接触性出血较未绝经组发生率低(P<0.01),两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及HPV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绝经组宫颈腺癌发生率占5.2%,未绝经组占28.8%(65/226),两组中腺癌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癌发病期别通常较晚,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定期妇科检查、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型HPV检测可帮助绝经后妇女预防宫颈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与未绝经新疆维吾尔族妇女200例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对200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绝经与否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肿瘤大小、有无CINⅢ级、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差异。结果:绝经与非绝经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CINⅢ级伴发和FIGO分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未绝经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表现明显,肿瘤最大径比较大,高-中分化比例高,虽然FIGO分期早,但容易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王晗  高薇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223-1224
目的:探讨绝经与未绝经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00例子宫颈癌的临床资料,按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32例,未绝经组68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表现、瘤体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肿瘤转移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绝经组接触性出血症状明显多于绝经组(P<0.01);2组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绝经组瘤体大于绝经组(P<0.05);而病理类型方面,未绝经组非鳞癌比例大于绝经组(P<0.05);肿瘤分期方面,未绝经组明显早于绝经组,Ⅰ期及Ⅱ期所占比例较大,Ⅳ期较少(P<0.05);未绝经组肿瘤转移情况明显多于绝经组(P<0.05)。结论:未绝经子宫颈癌患者接触性出血表现明显,瘤体相对较大,非鳞癌比例高,虽分期较早,但容易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1004例宫颈癌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和绝经期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04名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77岁,平均(46.56±9.76)岁,患病高峰41~50岁。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出血(50.80%)和接触性出血(28.49%)为主。绝经期宫颈癌以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73.84%)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以鳞癌为主(89.74%)。病理诊断浸润癌占88.94%,年轻患者原位癌与早期浸润癌比例高于中老年患者,绝经期宫颈癌与之相反(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1.50%。年轻组和绝经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组和绝经期组宫颈癌在临床表现和分期上分别与其他患者有所差异,在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没有差异。应该重视这两类人群的发病特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绝经前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ER、PR与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09例子宫内膜痛患者子宫内膜肿瘤中ER、PR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与绝经、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的相关性.结果 ①在109例子宫内膜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8例及86例,阳性率在绝经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36例绝经前子宫内膜癌中,ER和P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1);ER的表达与癌组织病理分化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PR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7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中,ER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分期较晚的癌组织中PR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病变组织(P<0.01);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的ER、PR表达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p<0.05).结论 ①不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患病,子宫内膜癌大部分都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临床上可选用内分泌治疗.②PR的阳性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旱负相关关系,而ER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特点、细胞分化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于周口市中医院就诊的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绝经前患者44例,绝经后患者5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细胞分化程度及预后。结果绝经前组患者例数显著低于绝经后组(P<0.05),绝经前组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为Ⅱ、Ⅲ级及无宫颈浸润患者例数显著少于绝经后组(P<0.05),而中高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小于1/2患者例数显著多于绝经后组(P<0.05)。绝经前组发生淋巴结、宫颈、附件及多器官转移的例数均少于绝经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组5年生存率为88.64%,绝经后组为8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后女性,且绝经后女性患者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但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临床应警惕月经紊乱等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引起绝经后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201例绝经后出血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发生率为46.77%,以宫颈癌最高(82.98%),其次为子宫内膜癌和卵巢恶性肿瘤。随发病年龄、绝经年限的延长,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上升,60岁前后组、绝经6年上下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 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应注重常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直至确诊或排除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曙方  李小毛  李田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28-2029
目的比较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绝经期组21例与未绝经组2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宫颈浸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与未绝经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病理分化、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等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初潮年龄、生育次数及哺乳时间与桡骨远端超声骨密度的关系。方法调查159名健康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限、初潮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测量身高、体重、桡骨远端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年龄为55岁及以上的妇女与年龄<50岁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年限≥10年者各组与绝经年限1~4年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哺乳时间0~16个月组与17~36个月和>36个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育次数≤1次者与生育次数≥4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次数、哺乳时间与桡骨远端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调整身高、体重指数后偏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次数、哺乳时间与桡骨远端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次数、哺乳时间与桡骨远端超声骨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预防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济源市卫生学校收治的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精神状态、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17%(2/48),低于对照组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妇女宫颈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宫颈癌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24例绝经后宫颈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生育年龄宫颈癌56例作为对照。结果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接触性出血较未绝经组发生率低(P〈0.01),两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宫颈涂片及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宫颈腺癌发生率占4.2%,未绝经组占28.8%,两组中腺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癌发病期别通常较晚,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定期妇科检查、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可帮助绝经后妇女预防宫颈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138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对其病因及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炎症因素在所有病因中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其它因素(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众多病因中,以癌症因素的疗效总有效率最低,明显低于其它病因(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女在进入绝经期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中老年阴道炎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是最主要的病因,功能性子宫出血次之,癌症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刘娜娜  徐鑫  王赛 《中医学报》2016,(10):1603-1605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治疗,观察组再予补肾壮骨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雌二醇(estradiol,E2)、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估其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骨密度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E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主要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8.9%,观察组为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及血清中E2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35岁)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36例年轻妇女宫颈癌(研究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6例中老年妇女宫颈癌(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占77.78%,较对照组的46.43%明显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组均以外生型为主,分别为47.2%及62.5%;病理类型均以鳞癌为主,分别为72.2%、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淋巴转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I期、Ⅱ期和Ⅲ期宫颈癌2年生存率分别为72.7%、65.0%和40.0%,对照组分别为88.2%、87.5%和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2年复发转移率为58.3%,高于对照组的35.7%(<0.05)。结论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避免漏诊或误诊。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预后差可能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韩悦  景维红  王霞  石晶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22-1023
目的探讨笑气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自愿取宫内节育器的绝经妇女随机分为A组22例(常规取器),B组20例(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C组:20例(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术中笑气吸入)。对3组的宫颈口松弛程度,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B组的宫颈口松弛程度、镇痛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的宫颈口松弛程度,镇痛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笑气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郭豪  周淑敏  郑庚唐  任小青  苏胜红 《广西医学》2012,34(9):1147-1148,1151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病理类型.方法 对17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分段诊刮和(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172例中,良性病变130例占75.58 %,交界性病变12例占6.98%,恶性病变30例占17.44%;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为主占83.33%.30例恶性肿瘤组患者绝经时间明显长于良性病变组(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流血以功能性子宫内膜病变为主,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发生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40岁以上阴道不规则流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泽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0):101-102,105
目的40岁以上妇女阴道不规则流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70例40岁以上妇女阴道不规则流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A组)和未绝经组(B组)。结果病因的前三位依次为:未绝经组:功血(44.76%)、子宫肌瘤(33.33%)、恶性肿瘤(16.19%);绝经组:子宫内膜良性疾病(35.38%)、恶性肿瘤(32.31%)炎性疾病(15.38%)、绝经组与未绝经组相比较,绝经组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于未绝经组(P<0.05);宫内膜癌发生率,绝经组明显高于未绝经组(P<0.01)。宫颈癌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 0.05)。结论对40岁以上妇女的阴道不规则流血,虽以良性疾病多见,但仍要注意常规检查和相应的辅助检查,特别是绝经后妇女,以排除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卵巢肿瘤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月敏  常雅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8):1710-1712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2年1月-2007年7月我院130例50岁以上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40.00 %,B超检查均显示盆腔包块;不同年龄段患者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69岁年龄段患者以恶性肿瘤为主;不同绝经年限患者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20年以上的患者以恶性肿瘤为主.结论 50岁以上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肿瘤的良恶性与患病年龄、绝经年限有关,建议应定期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和病理检查,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子宫出血160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和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分析16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行诊断性刮宫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病理诊断分别是功能性子宫内膜(44.38%)、萎缩性子宫内膜(41.88%)、内膜癌(8.75%)。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以功能失调性出血为主,绝经年限愈长的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