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脉趣谈     
诊察疾病的“拿手好戏” 切脉,也称脉诊、把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更是中医通过扪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拿手好戏”。在电视连续剧《神医喜来乐》里,就连深闺小姐未婚先孕,也躲不过喜来乐及其徒弟“按三指”之发现。祖国医学认为,人的脉象因随心脏搏动而产生,与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与否和气血的  相似文献   

2.
切脉趣谈     
中医看病,免不了要先摸摸患者手腕部的脉搏,俗称切脉。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三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窥察体内邪正盛衰等情况。历史上有关切脉的趣闻甚多,然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笑话,说一病人因为脚后跟疼痛而就医,为了考考医生,闭口不谈病症。医生三个指头放在病人手腕上,三部九候体会了几遍,就是说不出病症。无奈中只好启齿而问“你觉(脚)哪痛”?患者一听医生能看出他的脚(觉)那个地方  相似文献   

4.
脉诊琐谈     
有诸于内,必见之于形外,脉者,病机之外观也。在《素问·五脏别论》气口为五脏主的理论基础上,受当时历史因素的影响,晋·王叔和倡导《难经》“独取寸口”的脉诊法,用以诊察脏腑经络的病变,历代沿用,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谓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切诊成为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断方  相似文献   

5.
论脉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下简称史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脉诊是中医药发明的特有的诊断方法。据《中国历代名医传》(下同,本文生卒年月均源于此书)一书。扁鹊约生于公元前406年,以40岁立说计算,脉诊约发明于公元前366年。华佗也是脉诊大师,华佗约生于公年141年。  相似文献   

6.
论中医创新     
“医之始,本岐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著作。《内经》只谈脉谈针,很少用汤药,因此中医药是从脉诊和针石技术开始的。史记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医。来人成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华佗传载:华佗精于方药、能灸、能针,还能用麻沸散麻醉后刳割或断肠湔洗。这证明以脉诊和针石技术为基础,已经形成内科、妇科、五官、风湿、儿科、针灸、外科等较完整的医疗体系。我认为辩证论治发明前,中医药已成体系,已经辉煌,脉诊和针石技术是中医药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脉诊用词甚多,有切脉、按脉、把脉等等,但笔者自认唯以切字为经典。查《说文解字》,有两条比较贴切:①诊断学术语。切脉或号脉的简称。望闻问切之一。《素问·三部九候论》云:“切而从之。”②治疗学术语。按压。《素问·骨空论》日:“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此解只是泛泛之谈,未深入描述其意。  相似文献   

8.
《内经》论目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霞  宁远红 《四川中医》1995,13(4):13-14
  相似文献   

9.
谢韶琼 《国医论坛》2002,17(3):17-17
四诊是中医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手段 ,中医各科诊断疾病都离不开四诊。在皮肤科 ,四诊的运用更有其独特之处和侧重之点 ,现概述如下。1 望诊为先为主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 ,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 ,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在中医各科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诚如《灵枢·本脏》篇云 :“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藏 ,则知所病矣。”在皮肤科诊断中 ,望诊则尤为重要。面对患者 ,首先要望 ,主要观察皮肤 ,注意其部位、数目、大小、颜色、形状、分布排列、边缘、表面情况和分泌物等 ,通过望诊便对疾…  相似文献   

10.
切诊是中医传统四诊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脉诊和按诊.在针灸临床中,切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切诊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出发,阐述切诊在针灸中的具体应用,以明确其临床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症水肿     
白兆芝 《山西中医》1989,5(2):34-35
病历摘要王××,男,51岁,1984年1月20日入院,住院号:137114。主诉:颜面及周身水肿,尿少,伴脘腹胀满、纳差7天。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曾患“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周身不适,未做特殊治疗。7天前发现颜面部浮肿、尿少,继之肿势日趋加重,波及四肢同时出现身微恶寒,咳嗽,头痛头晕,周身不适,乏力腰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于3天前来院内科门诊,查尿蛋白( ),白细胞( )多数,红细胞( )多数。血白细胞10000/立方毫米,诊为  相似文献   

12.
中医切脉部位 ,有遍身诊、三部诊与独取寸口三种诊法。所谓“寸口”又称“气口”、“脉口”。“独取寸口”是指单独切按两手掌后突起 (桡骨茎突 )的桡动脉 ,又叫“寸口诊”。此诊法文献记述始于《内经》 ,详于《难经》 ,而成于《脉经》 ,为历代医家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 ,以决死生。”《难经·二难》:“尺寸者 ,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 ,阴之所治也 ;从关至鱼际是寸内 ,阳之所治也。”分别指出了寸口诊的重要性和三部脉位的阴阳属性。《脉经》说 :“心部 ,在左手关前寸口” ;“肝部 ,在左手关上” ;“肾…  相似文献   

13.
周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6,13(8):22-22
1、虚脉:迟大而软,轻按重按均匀不足之象,按之有空豁之感。凡阴阳气血脏腑诸虚均可见此脉,又主伤暑。  相似文献   

14.
梁兆松 《养生月刊》2003,24(3):134-135
在中医界有的医生看病,摸脉之后不问病情,便说起病人的症状来,有时也能说得大致不差。特别是当病人对这种“医术”大加赞誉时,医生更是得意起来,吹什么“病家不开日,  相似文献   

15.
宋志成 《养生月刊》2005,26(1):58-59
专权独裁、阴险毒辣又穷奢极欲的西太后慈禧,是我国清代末期的一位女皇。据传,有一次她得了病,请来了陈御医为之诊治。因为当时有规定,太后的龙颜玉面,就是御医也不能与之相见。只能靠牵线切脉,以此诊病下药。  相似文献   

16.
<正> 举、按、寻三部诊脉法,是在气口部采取浮、中、沉候脉的方法。前人以往总结出浮取候上焦之气,中取候中焦之气,沉取候下焦之气。并指出左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心、肝、肾三脏之气;右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肺、脾、命门三脏之气。在定病位的基础上,配合定性脉象,便可作出脉诊诊断。前人对诊脉定病位比较重视,今人用诊  相似文献   

17.
曲雪东  滕晶 《河南中医》2016,(2):222-223
脉诊在中医的诊断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服务于疾病诊断,对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但不是疾病诊断的唯一手段。四诊合参,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疾病资料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因此,在脉诊过程中要结合其他三诊,这样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才能更加准确的体现脉诊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个别患者,通过脉诊与其他三诊结合从而对疾病做出相应判断,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周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6,13(6):20-20
1、疾病发生后引起气血变异,脉象也随之变化,出现异常脉象称为病脉。病脉有多种,主要根据脉形、脉位、脉势与节律来区分。  相似文献   

19.
俞云教授切脉针灸治疗肿瘤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云教授,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64年于徐州医学院毕业后在上海肿瘤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80年代中期,应邀赴西班牙开展中医研究。曾多次参加世界针灸大会并发言。著有专著《切脉针灸治癌》,并在国外多家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现为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名誉教授、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针灸经络中心研究员,西班牙切脉针灸研究所所长。对中医针灸有浓厚的兴趣,从事切脉针灸治疗晚期癌症及各种疑难杂症的研究近40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廖桂雅  刘宇  龙顺钦 《新中医》2018,50(11):235-237
简版: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切脉针灸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在恶性肿瘤治疗上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及优势。笔者通过对切脉针灸的深入研究,剖析梳理其中蕴含的主要思想内涵,系统分析俞氏切脉针灸的原理机制,并探讨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