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有一个笑话,说一病人因为脚后跟疼痛而就医,为了考考医生,闭口不谈病症。医生三个指头放在病人手腕上,三部九候体会了几遍,就是说不出病症。无奈中只好启齿而问“你觉(脚)哪痛”?患者一听医生能看出他的脚(觉)那个地方 相似文献
4.
5.
金逸藩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10):1217-1218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下简称史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脉诊是中医药发明的特有的诊断方法。据《中国历代名医传》(下同,本文生卒年月均源于此书)一书。扁鹊约生于公元前406年,以40岁立说计算,脉诊约发明于公元前366年。华佗也是脉诊大师,华佗约生于公年141年。 相似文献
6.
金逸藩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0):1566-1567
“医之始,本岐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著作。《内经》只谈脉谈针,很少用汤药,因此中医药是从脉诊和针石技术开始的。史记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医。来人成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华佗传载:华佗精于方药、能灸、能针,还能用麻沸散麻醉后刳割或断肠湔洗。这证明以脉诊和针石技术为基础,已经形成内科、妇科、五官、风湿、儿科、针灸、外科等较完整的医疗体系。我认为辩证论治发明前,中医药已成体系,已经辉煌,脉诊和针石技术是中医药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脉诊用词甚多,有切脉、按脉、把脉等等,但笔者自认唯以切字为经典。查《说文解字》,有两条比较贴切:①诊断学术语。切脉或号脉的简称。望闻问切之一。《素问·三部九候论》云:“切而从之。”②治疗学术语。按压。《素问·骨空论》日:“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此解只是泛泛之谈,未深入描述其意。 相似文献
9.
四诊是中医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手段 ,中医各科诊断疾病都离不开四诊。在皮肤科 ,四诊的运用更有其独特之处和侧重之点 ,现概述如下。1 望诊为先为主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 ,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 ,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在中医各科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诚如《灵枢·本脏》篇云 :“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藏 ,则知所病矣。”在皮肤科诊断中 ,望诊则尤为重要。面对患者 ,首先要望 ,主要观察皮肤 ,注意其部位、数目、大小、颜色、形状、分布排列、边缘、表面情况和分泌物等 ,通过望诊便对疾… 相似文献
10.
切诊是中医传统四诊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脉诊和按诊.在针灸临床中,切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切诊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出发,阐述切诊在针灸中的具体应用,以明确其临床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中医切脉部位 ,有遍身诊、三部诊与独取寸口三种诊法。所谓“寸口”又称“气口”、“脉口”。“独取寸口”是指单独切按两手掌后突起 (桡骨茎突 )的桡动脉 ,又叫“寸口诊”。此诊法文献记述始于《内经》 ,详于《难经》 ,而成于《脉经》 ,为历代医家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 ,以决死生。”《难经·二难》:“尺寸者 ,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 ,阴之所治也 ;从关至鱼际是寸内 ,阳之所治也。”分别指出了寸口诊的重要性和三部脉位的阴阳属性。《脉经》说 :“心部 ,在左手关前寸口” ;“肝部 ,在左手关上” ;“肾… 相似文献
13.
1、虚脉:迟大而软,轻按重按均匀不足之象,按之有空豁之感。凡阴阳气血脏腑诸虚均可见此脉,又主伤暑。 相似文献
14.
15.
专权独裁、阴险毒辣又穷奢极欲的西太后慈禧,是我国清代末期的一位女皇。据传,有一次她得了病,请来了陈御医为之诊治。因为当时有规定,太后的龙颜玉面,就是御医也不能与之相见。只能靠牵线切脉,以此诊病下药。 相似文献
16.
<正> 举、按、寻三部诊脉法,是在气口部采取浮、中、沉候脉的方法。前人以往总结出浮取候上焦之气,中取候中焦之气,沉取候下焦之气。并指出左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心、肝、肾三脏之气;右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肺、脾、命门三脏之气。在定病位的基础上,配合定性脉象,便可作出脉诊诊断。前人对诊脉定病位比较重视,今人用诊 相似文献
17.
18.
1、疾病发生后引起气血变异,脉象也随之变化,出现异常脉象称为病脉。病脉有多种,主要根据脉形、脉位、脉势与节律来区分。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