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内经》"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的策略。方法:本组研究中,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体检分析认为亚健康状态的2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8例与对照组137例,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措施,根据《内经》"治未病"思想,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调养,包括顺应四时、调摄情志、运动形体、合理饮食、避邪防病等。结果:全部患者均给予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可有效改善患者亚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内经》未病概念与"治未病"理论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治未病"是《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重要理论,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试依据《内经》有关论述,分析"未病"内涵,探索"邪伏"概念,发挥"治未病"理论,进而阐发其现实意义.不当之处,尚希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3.
陆惠光 《中外医疗》2012,31(34):174-175
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更新,使得预防医学成为21世纪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医"治未病"理论经过历代医学家的发展与丰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独具的诊疗疾病模式在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上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认同。治未病与亚健康状态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该研究就治未病理论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予以综述,探到中医"治未病"理论对调节亚健康状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内经》"治未病"理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健康的重要性。1984年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1]。对此在中医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中就有相当认识。“健康者”在《内经》中称为“平人”,如《灵枢·始终篇》说:“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  相似文献   

5.
结合<内经>原文,逐字逐词梳理诠释了"治未病"的科学内涵,整理归纳了<内经>中有关"治未病"的内容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治未病"在亚健康调控及抗衰防病中的指导作用.借鉴并运用<内经>"治未病"思想,对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思想提出了一种较高的医学境界,符合诊治亚健康的要求。祖国医学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亚健康干预方面有着较丰富的内容和很大的潜在优势,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认知经验,应努力挖掘和探讨这些传统的预防保健理论,并指导中医干预亚健康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以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亚健康的概念、形成原因、临床症状以及中医对治未病的认识,阐明了亚健康与治未病的关系,并倡议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治疗亚健康的研究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一词,在医书中虽首见于《内经》,但其学术渊源可追溯到春秋乃至周代的多种文献。《内经》中提到“活未病”均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初把握时机及早治疗,在其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和发展了“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内经》“治未病”思想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想,深入研究中医“治未病”恩想,并进一步继承与发扬光大,对于促进医学在当代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内经》"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内经>"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育.方法 指导人们从情志、起居、饮食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顺应自然规律.结果 通过自我调节,使体内环境处于最佳状态,保持身体健康.结论 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颖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69-69,72
"治未病"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传统医学理论中的重要体现,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运用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提出的养生防病谋略,探讨亚健康状态,干预亚健康人群,是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未病的涵义,既包括平人,也包括亚健康者,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不论是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还是现代的“亚健康”的干预理念,既是积极主动的预防医学观,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这些思想对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中医学理论的精髓之一."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是"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就是采取各种养生保健和防治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在"未病"、"欲病"、"已病"、"愈后"四个阶段,应用"治未病"理论积极干预,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易》"居安思危"防病观对《内经》"治未病"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内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即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  相似文献   

14.
浅析亚健康 治未病及运动养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浅释亚健康、治未病及运动养生的本质,并揭示了三者的相互关联,认为三者目标一致但侧重点不同,运动养生是干预亚健康治未病,促进各类人群永葆健康的济世良方。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种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存在很大优势[1].在亚健康的研究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亚健康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内经》“邪伏防发,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云:“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生半死也。”外邪侵袭人体,是由表人里,由轻到重,步步深人的,其传变的一般顺序依次是皮毛、肌肤、筋脉、六腑、五藏。传至五藏,终至难治。所以感受外邪,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治未病思想的阐述,揭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亚健康状态防治的干预结论:对亚健康的防治,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行为和工作方式,从而远离亚健康。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及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架构,与《内经》的“治未病”思想相契合:“治未病”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与现代预防医学“预防为主”的新医学模式相吻合;“上医治未病”的“养生”之道,也在现代预防医学“如何延长生命时限、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李亚珍  戴菲  杨霞 《吉林医学》2009,30(24):3225-3225
“治未病”思想发源于我国的《黄帝内经》,它倡导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范于未然。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上工治未病”(《灵枢·逆顺》),倡导人们“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亚健康是“治未病”的重点,亚健康引领着健康医学发展的方向,蕴涵着预防医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预防养生、“亚健康”的调治、疾病的先期治疗、病后的防变以及调护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卫生部部长陈竺曾经提出:“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预防保健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只有治未病才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研究仲景的未病医学的思想,是预防养生医学和临床防治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伤寒论》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