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PCI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接受PCI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分析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冠状动脉微循环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的52.4%(P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DD、IMR(前降支)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肌钙蛋白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PCI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提高心功能,改善冠脉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徐闻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心绞痛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 %高于对照组的75.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心绞痛,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冠脉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飞 《新中医》2016,48(10):16-18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2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血小板凝聚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85.19%,高于对照组的62.96%和59.26%。2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小板凝聚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凝聚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3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绞痛程度,促进心电图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凝聚率。  相似文献   

4.
吴湘江 《光明中医》2016,(9):1299-1301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及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口服和丹参多酚酸盐静滴,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的改善状况、心电图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的改善状况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程度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疗效。  相似文献   

5.
顾志燕  王永 《西部中医药》2014,(11):112-11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50 m L静脉滴注,1次/d,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与对照组的7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则静滴丹参多酚酸盐,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是否能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方法将行PCI术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心绞痛规范治疗,治疗组在PCI术前后累计静滴7 d丹参多酚酸盐,观察入院后即刻及PCI术后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记录冠脉病变情况及PCI术资料,观察1个月内有无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PCI术后对照组cTn Ⅰ、CKMB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中14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对照组中25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0.01);治疗组中1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对照组中4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结论 PCI术前后累计静滴7 d丹参多酚酸盐可降低肌钙蛋白、CKMB升高幅度,减轻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行以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1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5例。参照组患者行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疼痛症状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行以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效果良好,不仅可以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流流变学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利尿剂、ACEI(或者ARB)、β受体阻断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参麦注射液及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行NYHA分级、心脏彩超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测定,采用t检验法对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7%和90.0%,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7%和80.0%;心脏彩超结果显示:治疗组的LEVF(%)得到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肌及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两组均连续用药4 d。观察两组患者血液中相关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中CK、CK-MB、CRP、EMPs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更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提取物配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黄芪-丹参配伍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黄芪、丹参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大鼠,均按20 mg· kg-1灌胃,其中黄芪-丹参配伍组,黄芪、丹参提取物按照1∶1配伍;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灌胃.8周后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HE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蛋白激酶D1(PKD1)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黄芪组-丹参组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曲线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降低(P<0.01),与丹参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LVSP,±dp/dt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分析,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成纤维细胞增多,伴有炎症细胞浸润;黄芪、丹参单体组,细胞形态略显模糊,核肥大,成纤维细胞轻度增生,炎症细胞减少;黄芪-丹参配伍组细胞形态较清晰,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少见.Masson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以胶原组织为主,各治疗组大鼠以红色心肌组织为主,间杂以胶原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模型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极其明显(P<0.01);和模型组相比,黄芪-丹参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仍清晰可见;和黄芪、丹参单体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组织的病理学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肌组织PKD1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丹参药材指标成分及浸出物含量与外观色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对18批丹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方法对丹参药材的浸出物进行测定,使用色差仪测定丹参粉末甲醇溶液的色度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和色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浸出物含量越高,a*(红绿分量值)越大,外观红色越深,药材质量越好;有效成分含量越低,浸出物含量越低,a*越小,外观红色越浅,药材质量越差。结论:通过丹参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关联度分析,确立了一种可用于判断丹参质量的简便方法,验证了传统鉴别经验"色红者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丹参临床应用中的潜在功能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掘和论证丹参业已失传的潜在功能,以利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全面梳理丹参在历代本草学中的流传情况,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丹参功用。同时,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检索古代含丹参复方治疗病证的分布和构成,在归类基础上提炼出丹参古代整体功用,进而与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比较分析,发现古今功能主治的异同,发掘丹参潜在功能,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加以论证。结果:古代本草学中丹参功效可概括为13类: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宁心安神、凉血消痈、清热泻火、和血调经、安胎、祛风除湿、止痛、理气、平肝息风、止痒和壮骨。古代含丹参复方治疗病证分布和构成显示其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痹病、痈疽疮疡、疥癣瘙痒、脚气、虚损等29类疾病,除与《中国药典》记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相吻合的功能主治外,丹参还应用于中风、痹病、骨痿、水肿、诸热、咳嗽、胎动不安等病证。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显示丹参具有保护脑组织、调节神经递质紊乱、促进成骨细胞分裂和增值、抑菌等作用。结论:通过古今比较,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佐证,确认平肝息风、止痉、利水消肿、壮骨、祛风除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止咳、安胎为丹参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优化配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人正常肝细胞L-O2为对照,采用CCK-8法以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正常肝细胞保护作用为筛选指标,正交设计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有效组合,确定优化配伍;应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TCA DP)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O2增殖的影响,并进行时效关系考察;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经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HCS)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人参组分配伍抗肝癌SMMC-7721细胞的优化组合为丹参总酚酸、人参总皂苷和人参多糖,其配伍剂量分别为10,10,5 mg·L-1;优选的丹参-人参组分配伍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呈现时间依赖性,而对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对正常肝细胞的凋亡无显著影响。结论: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具有潜在的特异选择性抗肝癌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丹参药材农药残留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并为制定丹参农残含量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建立检测144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85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所收集的来源于安徽、山西、河南、河北及四川省的40批丹参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并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丹参项下含量测定的规定对其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SAS 8.2软件分析研究丹参农药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0批丹参样品中有20批检测出有农药残留,均为非禁用或限用农药。其中19批检出草克净/嗪草酮,3批检出氟乐灵,8批丹参样品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含量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草克净/嗪草酮的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均没有相关性。结论:丹参药材栽培过程中存在非常普遍的农药使用情况,使用地区广泛,农药的种类趋于一致。草克净/嗪草酮的使用对丹参中丹参酮类、丹酚酸B的生成和代谢没有影响。该研究为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及为丹参农残含量标准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提取含丹参、红花药对的方剂,运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参、红花药对用药规律。最终纳入方剂39首,涉及中药280味,使用频率除丹参、红花外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为当归、川芎、香附、白芍、桃仁/生地黄。经过聚类得到核心药物6组,分别为丹参-香附-红花,丹参-白芍-红花,丹参-当归-香附-红花,丹参-当归-白芍-红花,红花-丹参-白芍-当归,丹参-白芍-红花-当归。设支持度11(38.46%),置信度80%,共得到关联规则38组。提示丹参、红花常与活血、行气之品联用,主以妇科病、瘀血疼痛证、中风等为治疗病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中药丹参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来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煎煮时间丹参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并探究丹参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方法:在超声条件下,利用去离子水萃取试样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萃取液经C_(18)小柱净化,离心过滤后直接进样,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亚硝酸和硝酸根离子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介于93.1%~105.9%,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测得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措施处理的丹参中硝酸盐含量很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器官中硝酸盐含量茎根叶。结论:离子色谱法可以同时检测丹参中亚硝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行,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同时,参考文献与其他10多种常用中药材的硝酸根含量作比较得出丹参是一种容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其硝酸盐的累积与种类、品种及部位等内在因素和施肥、栽培措施等外在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肝病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进而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丹参、茵陈、白术、柴胡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茯苓","白术、茯苓","丹参、赤芍"等;置信度为0.6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黄芪-丹参","白术-茯苓","黄芪-茯苓","党参-茯苓"。结论:纳入研究治疗肝病的处方多用健脾渗湿、凉血活血、养阴柔肝、疏肝解郁之品,配伍精巧,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使用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探讨丹参-苦参提取物对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造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丹参-苦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采用小鼠脏器指数评价脏器功能,采用小鼠碳粒廓清模型评价小鼠吞噬细胞功能,采用luminex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流式检测辅助性T细胞数量。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 7,给予丹参-苦参提取物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丹参-苦参提取物对RAW264. 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其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著抑制肝指数(P 0. 01)和脾脏指数(P 0. 05),动物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明显降低(P 0. 05),吞噬指数显著下降(P 0. 01),同时50 mg·L~(-1)环磷酰胺显著抑制RAW264. 7细胞的增殖(P 0. 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苦参提取物中、高剂量均可以显著提高肝脏指数(P 0. 01),并显著促进趋化因子C-X-C配体1(CXCL1)的分泌(P 0. 01),丹参-苦参提取物高剂量可以显著促进IL-6的分泌(P 0. 01),丹参-苦参提取物中、高剂量能够明显提高小鼠腋下以及颈部淋巴结中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P 0. 05,P 0. 01),显著性升高吞噬指数的趋势(P 0. 01),显著性促进RAW264. 7细胞的增殖(P 0. 01),且促进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调控下游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样蛋白1(Bcl-2L1)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 mRNA的表达,起抗凋亡作用。结论:丹参-苦参提取物可对抗环磷酰胺所导致的免疫抑制,增强动物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提取时间、碱处理、转化时间等因素对丹参中酚酸类成分水解转化规律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考察了丹参饮片在不同加热时间、p H及反应时间下的丹参酚酸类成分峰面积变化规律。结果:在加热的6 h内,丹酚酸B在受热30 min峰面积最大,随后丹酚酸B开始发生降解,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是终产物。丹酚酸A进一步在碱性条件下又发生降解,生成丹酚酸C和异丹酚酸C一对同分异体。结论:揭示了丹参在受热、p H条件下中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规律,为丹参在中药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