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优选当归保肝胶囊的最佳超声提取制备工艺。方法: 以阿魏酸含量和当归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30%乙醇倍量、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影响因素。结果: 最佳的超声提取制备工艺为:加12倍的30%乙醇,超声提取4次,每次1.5 h。结论:该超声提取制备工艺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优选三仁通便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苦杏仁苷含量及出膏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三仁通便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确定三仁通便合剂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2次,每次8倍量水煎煮1.5 h。结论:本试验为三仁通便合剂的提取工艺提供了科学的试验数据支持,并通过验证性试验论证了该优选工艺的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优选赤丹肝纤颗粒的醇提最佳工艺。方法: 以虎杖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先优选出最佳乙醇浓度,再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及乙醇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醇提工艺条件为以70%乙醇为溶媒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每次溶媒量为药材量的5倍。结论: 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良好、提取效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黄秋葵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群  张锴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13):1323-1326
目的 研究黄秋葵胶囊的制备工艺,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UV测定多糖含量;以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多糖含量为指标,优选黄秋葵提取工艺;将提取液过滤、浓缩、加辅料、一步制粒、填充胶囊。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 倍,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100 ℃,提取次数3次;多糖标准曲线为:Y=5.746 0X+0.084 1,r=0.999 7,线性范围为:0.007~0.036 mg·mL-1,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为1.29%);处方辅料为:黄秋葵浸膏-淀粉-硬脂酸镁(300 g∶300 g∶3 g);该制剂各项检查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胶囊多糖平均含量为8.1%。结论 黄秋葵胶囊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合理,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5.
黄际薇 《中国药师》2012,15(2):188-190
摘 要 目的:优选喉咽灵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蒙花苷和齐墩果酸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利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喉咽灵口服液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提取时间48 h,提取3次。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纯化效率高、去除杂质多、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讨复方金沙利胆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根据处方中药所含主要成分的性质,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以芍药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作为考察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作为考察的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优选。每因素设置3个水平,以L9(34 )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方金沙利胆颗粒的最佳工艺为加12倍水(第一次提取加14倍水,浸泡30 min),提取2次,每次煎煮1 h。结论:该工艺提取率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浸膏得率较高,质量可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宋振民  李菁  徐田田  郭莹  王娟 《药学研究》2017,36(12):718-720
目的 优化肺痿颗粒中黄芪甲苷的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方法 以黄芪甲苷的含量为指标,选取粉碎粒度、萃取时间、夹带剂浓度和夹带剂流速为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处方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度40目、提取时间1.5 h、夹带剂浓度95%乙醇和夹带剂流速10 mL?min-1进行超临界萃取。结论 该优选工艺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条件可行,为肺痿颗粒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止咳平喘颗粒处方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麻黄碱、连翘酯苷A提取率为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8倍量,每次1 h。结论 优选的止咳平喘颗粒处方药材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指标权重,优选胃病1号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考察基础上,选择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采用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上述两者含量外加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独立性权法赋权来权重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经权重后多指标评分更加科学合理,最终优选的胃病1号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0.5 h。结论 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独立性权法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胃病1号的制备,为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选心舒颗粒中的醇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干膏得率、丹参酮ⅡA含量为评价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对干膏得率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最佳工艺。结果 确定加生药材10倍量的90%乙醇,回流1.5 h,提取2次为最佳方案。结论 最佳工艺基本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和肝利胆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黄芩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和肝利胆颗粒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肝炎康胶囊的水煎提取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法,以浸膏率和大黄素含量作为考察指标,优选肝炎康胶囊的最佳水煎提取制备工艺。结果:影响水煎提取工艺的因素次序依次为:提取次数( B)〉提取时间( A)〉加水倍量( C)。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 B3 C2,即处方药材加10倍量的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水煎提取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实际配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探索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方法 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疏风解毒胶囊组成药材板蓝根、虎杖、连翘、芦根、败酱草、马鞭草、柴胡、甘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剔除可能性为0的靶点。以“冠状病毒(coronavirus)”“肺炎(pneumonia)”“咳嗽(cough)”“发热(fever)”为检索词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检索疾病相应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名称,取疏风解毒胶囊与疾病靶点交集,进而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可视化,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交集靶点作用机制,并绘制柱状图及气泡图进行可视化。然后将所有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进行对接,选取结合能最小的前5个化合物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对接。结果 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了8种中药,157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260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ESR1、A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393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3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6-(3-氧吲哚-2-亚立德)吲哚[2,1-b]喹唑啉-12-酮、荷包牡丹碱、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双氢轮叶十齿草碱和甘草异黄烷酮5个核心化合物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的结合能较推荐化学药小。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中的化合物能通过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结合作用于PTGS2、ESR1、AR等靶点调节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等发挥治疗COVID-19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海燕  甘灿云 《中国药师》2019,(12):2307-2309
摘 要 目的::优选金铃子颗粒的提取工艺。 方法: 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干浸膏得率和延胡索乙素含量为考察指标,烘干法测定干浸膏得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 结果: 加10倍量水,煎煮1 h,煎煮 3 次为最佳提取工艺。 结论: 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良好、提取效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参黛愈疡灌肠液的水提工艺。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提取率和干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并计算综合评分。以煎煮时间、加水倍数、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参黛愈疡灌肠液的最优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最优的提取工艺为饮片煎煮3次,每次加8倍量水、每次煎煮1 h,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0.117 1%、0.010 8%,平均干膏率为36.53%。结论优选的水提工艺重复性好、稳定可行,可为参黛愈疡灌肠液的后续开发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化归芪益元膏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总多糖含量及正丁醇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价为指标,优化归芪益元膏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煎膏剂中的黄芪、当归、枸杞子、人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方中君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检查其相对密度、不溶物和装量差异,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最佳工艺为加水量12倍,提取时间4 h,提取2次;TLC鉴定结果显示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且专属性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0.089 6~1.344 0 µg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2.59%(n=9);煎膏相对密度为1.39,不溶物和装量差异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结论 优选的水提工艺科学合理,质量标准有效可控,可用于归芪益元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选芪苓益肾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黄芪甲苷得率、总多糖得率、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这3个指标权重系数,设计L9(34)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以AHP法确定的权重系数合理有效。筛选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黄芪甲苷、总多糖、干膏得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10%、2.51%、43.09%;平均综合评分为99.88,RSD值为0.03%。结论 正交试验设计结合AHP确定的多指标权重系数法可较好地优化芪苓益肾颗粒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8.
刘红宇  王连平  石继连 《中国药师》2013,16(8):1142-1144
目的:优选滋阴明目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浸膏中丹酚酸B含量并以其作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滋阴明目片中丹酚酸B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10倍水量,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