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多发病急、来势凶猛,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而手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28例患者经过我科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治疗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的发病多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脑出血病人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水平急待进一步提高,我院外科通过1例脑出血手术后的护理,成功抢救了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脑出血术后病人程序护理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按随机方法对1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实施康复指导,10周后观察生活自理能力效果。结果30例25%患者术后10周能完全生活自理,55例45.8%能部分生活自理,35例292%依靠他护。结论对脑出血术后病人运用程序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4.
5.
区洁芳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5):150-150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8例患者在术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指标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好转出院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术后给予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与脑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该护理方案也值得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目前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现代外科治疗手段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本文就我院1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做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适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制观察、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出院宣教等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细致的护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6例死亡,4例未痊愈而主动出院,其余50例患者痊愈,病死率16.6%,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全面的病情观察、有效地控制血压,注重引流管、口腔、皮肤及心理护理,并重视对患者进行出院宣教等护理措施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子宫全切术的优点。方法:采用腹式子宫全切术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短,术后护理简单等特点,一般不需输血,输液,只需口服消炎药预防感染即可。结论:改良式子宫全切术比腹式子宫全切术简便,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我院脑外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其中92例采用不同方法手术治疗,现就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7)
目的探究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7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其肺部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7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发生肺部感染50例,感染率为6.41%,共分离出3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肺部基础疾病、GCS评分3~8分、住院时间>14 d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社区医学杂志》2020,(9)
目的目前,临床上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时常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但该术式创面大、易感染,不利于预后,而随着神经内镜技术水平的提升,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也逐渐应用至该病症治疗中,本研究探讨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影响。方法以本院2018-07-01-2019-07-01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观察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和血肿容积,选择与之匹配的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为(14.63±3.14)分,低于对照组的(14.63±3.14)分,t=8.079,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7.61±6.73)min,短于对照组的(63.17±7.64)min,t=8.371,P<0.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8.21±3.17)mL,少于对照组的(42.41±4.68)mL,t=4.070,P<0.001;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为(5.17±1.31)min,短于对照组的(8.37±1.52)min,t=8.735,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结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时,采取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短手术及ICU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4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和观察组(采用微创开颅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51.6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保守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非手术治疗与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小量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外科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82例高血压基底节性脑出血(20~40 m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2例,女性80例;年龄38~79岁,平均(52.9±1.9)岁。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90例采用了规范药物治疗者为非手术治疗组,92例接受了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手术者为定向引流组。分别根据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价其排空率,在院期间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平均住院日及费用评价其社会经济负担;全部随访6个月,根据病死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价其远期预后。 结果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定向引流组在发病后第7天的血肿排空率更高[(90.67±3.31)%比(25.23±2.41)%]、平均住院日缩短[(10.1±2.8)d比(20.3±3.9)d]、平均住院费降低[(18 158.1±2 171.3)元比(21 493.3±3 729.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在院期间再出血率(6.7%比5.4%)和颅内感染率[1.1%(1/90)比3.3%(3/9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定向引流组的mRs[(2.57±0.56)分比(3.42±0.21)分]和病死率[10.0%(9/90)、2.2%(2/92)]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中小量高血压基底节性脑出血,与非手术治疗比较,立体定向手术在具备安全性的同时,临床预后更好、经济负担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骨瓣开颅显微血肿清除术28例,小骨窗开颅显微血肿清除62例,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30例.结果 骨瓣开颅治疗患者术后良好2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小骨窗治疗患者良好21例,中度残疾21例,重度残疾16例,死亡4例;内镜治疗患者良好16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2例.小骨窗和骨瓣开颅治疗患者病残率分别为59.6%(37/62)、53.6(15/28),均高于内镜治疗患者的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能够挽救大多数患者的生命,内镜手术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死亡的诸多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18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年龄、人院意识状态、血压、出血量、血清白蛋白、应激性溃疡出血、感染、心脏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病时间等多因素与脑出血死亡相关。结论高龄、入院时意识障碍严重、出血量大、低蛋白血症、心脏疾患是脑出血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闫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4):22-24
目的分析脑出血偏瘫患者应用前瞻性针对护理对改善独立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实施前瞻性针对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的NIHSS评分、FIM评分及患者并发症(肺炎、肌肉痉挛、消化道出血、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FIM总评分为(84.68±5.80)分,高于对照组的(72.74±8.20)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7.23±2.79)分,低于对照组的(14.29±3.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前瞻性针对护理优势明显,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冯国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9):38-40
目的研究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基底节小量出血的微刨治疗效果。方法对200例10-30ml伴有明显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的基底节出血患者(定向手术组)在出血6-72h内进行CT导向下的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术后以尿激酶2万。5万单位每天2次血肿腔注入。并早期行高雎氧针刺及康复治疗。与同期80例未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出血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定向手术组血肿3d基本消失(残余量〈3ml)188例,大部消失10例,再出血行开颅手术2例。住院时间11-33d,平均19d。出院时恢复良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为1-2级)140例(70%)。55例经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46例,总良好率为83.6%。对照组血肿消失时间18~33d,平均27d。住院时间21-45d,平均33d。出院时恢复良好28例(35.0%),轻残47例,重残3例,死亡2例。48例随访至3个月,恢复良好29例,总良好率为60.4%。两组功能恢复时间、恢复良好率、残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治疗基底节小量出血可显著加快和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方法:对1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各50人,常规组采取脑出血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遵医行为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遵医行为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遵医行为,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