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
初学《金匮要略》时,每觉其病与证的结合,脉证合参、辨证与论治的紧密结合,可谓字字珍珠,示人以法。每读一遍领悟都会增进一层。唯读到"师日: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会淋泌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一段中"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一句不能理解.自认为有热便血可见.有寒便血未尝见也。自诩仲师之语也有不确,而不尚深究。后于临床中遇到这样一个病例,某男,61岁,患泄泻阅2岁,初得时为暑日,以泻火药愈,后发又以涩肠止泻药… 相似文献
5.
当今之人参,是指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ng C.A Mep.而党参是指桔梗科植物Codonopsis Pilosula(Fraach)Nannf.古之情况如何?有人认为:“唐以前方书所载‘人参’,实为今之党参。唐初,上党改称潞州。时五加科人参始引我国,古之人参则改称潞党参。”(见《中医报》1988年12月7日《古“人参”考》)近代不少学者也有同样的看法,如:曾有南冉北张之称的近代名中医河北张锡纯1924年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人参解”认为:“人参种类不一,但古所用的人参,方书皆谓出于上党,即今党参是也。”1926年谢观主编《中国医学大辞典》,在人参条下说.“古之人参即今太行山脉之党参,至长白山之参,金元以来,方渐用之,以其力厚于党参,故人参之名,渐移于此。”其实,这些结论是错误 相似文献
6.
7.
野葛一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如在下品类中记有“钩吻一名野葛”之句。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十七卷“毒草类”钩吻条中云:“钧吻,又名: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花等。”并言“此草虽名野葛,非葛根之野也。”并指出:野葛生于贵州以南,村圩闾巷间皆有,被人通称钩吻耳,是一种有毒之植物。现代医学认为,本品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全草,野葛之根、茎、叶三部分均有剧毒。研究表明,内含多种毒性成份,以钩吻素寅毒性最大,中毒之症状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呼吸停止。因本品有剧毒,故孕妇忌用。由上可知,野葛乃钩吻,非临床用之葛根。葛根味甘气凉,能生津液,滋养筋脉,解表散寒,据《本草备要》记载:“葛根辛甘性平,轻扬升发。入阳明经,能鼓胃气上行,生津止渴,兼入脾经,开腠发汗, 相似文献
8.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膻中一词屡见于古典医籍中,始见于《黄帝內经》。综观《素问》、《灵柩》162篇,谈到膻中多处,但各有不同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三: 一是指心包络。《素问·灵兰秘典论》载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之句,认为膻中象君主身边的内臣,把人身最高统治者——心的意志、行为传达出来。因心在志为喜,故此处喜乐二字是代指心的功能变化的。另《灵枢·张论》尚有“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的说法,认为它又象皇帝居住的宫城,起到护卫作用。从上述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此二处的膻中指的就是心包络。因其包裹于心外,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一旦邪气犯心,心包先于受病。二是指人体部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