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青  王波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17):3197-3200
背景:以往肋骨骨折的患者给予止痛剂,或者用胸部外固定带,虽然减轻了疼痛,但是使呼吸状态变差。记忆金属胸部护板作为一种新产品被应用于临床为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减轻了痛苦,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目的:比较应用记忆金属胸部护板与传统固定方法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效果的差异。 方法:纳入104例经胸部X射线证实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即胸带或胸带加厚棉垫;胸部护板组64例采用记忆金属胸部护板治疗。在治疗后1,24,48,72 h记录两组患者在休息时及咳嗽时的目测类比评分、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其中胸部护板组32例患者及对照组21例接受肺功能测试,分别记录治疗后1,24,48,72 h的肺活量。 结果与结论:胸部护板组患者在休息时疼痛强度降低,在强迫性呼吸时(如咳嗽)降低更明显。使用记忆金属护板的32例患者的肺活量在观察期间持续不断增加,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提示记忆金属胸部护板对肋骨断裂的区域有固定效果,明显降低疼痛强度,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4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例;观察组接受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组照单纯给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h睡眠时间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2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24h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评估时间点,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24h睡眠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模式将本院治疗单侧上肢的带状疱疹痛和臂丛神经损伤后出现机体疼痛的88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周围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较对照组的22.70%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臂丛神经阻滞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采取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较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上肢疼痛感,不良反应少,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可吸收固位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介绍可吸收材料的种类及优点,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适应证及禁忌证。对比观察采用可吸收固位钉和保守方法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以“肋骨骨折,可吸收固位钉,内固定”为检索词,检索2002/2010 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与可吸收固位钉与多发性肋骨骨折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可吸收材料的种类及优点,以及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适应证及禁忌证。并进行了临床验证,对12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采用可吸收钉进行内固定,同时以行保守治疗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80例做对照。 结果: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抗弯曲强度略高于人体骨皮质;无毒副作用;3~5年可完全降解,避免二次手术。临床验证表明采用可吸收钉固定的患者恢复肋骨连续性,胸骨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较保守治疗者明显缩短(P < 0.01);同时可吸收钉固定患者的肺不张例数,胸廓畸形例数,胸腔积液例数,胸膜粘连例数比保守治疗者减少(P < 0.01)。 结论:对胸外伤引起多根多段肋骨骨折,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固位方法简易,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82例肛肠科住院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对照组41例,常规曲马多口服或杜冷丁肌注处理,观察2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24h、48h、72h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能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使用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近年于我院行食管贲门手术患者156例纳入研究,分为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术组(A组)、单纯肋间神经阻滞术组(B组)和单纯特耐组(C组),将各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1)无论是在完全清醒时或术后4h,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均显示: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术止痛效果最好,其次为单纯肋间神经阻滞术,而单纯使用特耐止痛效果较差,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吗啡使用量比较显示:A组患者吗啡用量最少,其次为B组,C组用量最多。结论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止痛效果好,在开胸术后的止痛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切断在剖胸术后胸痛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9—2012年我科58例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行常规剖胸术,观察组33例在剖胸术后关胸时行肋间神经切断术,对患者术后3、7、14、21d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法),对2组患者术后因镇痛所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7、14、21d自觉疼痛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切断对剖胸术后胸痛的作用明显,且操作简单,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给予加巴喷丁、甲钴胺、维生素B_1口服;观察组34例,给予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甲钴胺、维生素B_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w、4w和6w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w、4w和6w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恶心呕吐、头晕、困倦、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尿潴留、肝肾功能异常、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开颅手术应用罗帕卡因神经阻滞方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5-01于我院择期进行开颅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罗帕卡因神经阻滞方案,对照组不作神经阻滞,仅作常规麻醉,比较2组麻醉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取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麻醉并发症。结果 2组麻醉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与对照组的7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6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颅手术中采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复合靶控输注方案,可保持患者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电切除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穿刺注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穿刺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麻醉药用量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1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收缩反应,优良率为14/15(93%);对照组有7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强收缩反应,优良率为8/1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麻药用量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3-12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给予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的乳腺癌手术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组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或转移率为6·7%,对照组为23·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3·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有效的减少胸肌萎缩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且术后复发率也比较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我院对42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采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和单纯静脉自控镇痛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42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21例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21例。结果2组患者用药过程中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B+PCIA组手术结束后对镇痛效果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与对比神经阻滞与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于2007-01-2013-01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3周和1月后的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0%,观察组为80.00%;对照组中10 d后水疱仍增多12例,发生率24.00%;观察组中10 d后水疱仍增多3例,发生率6.00%。结论神经阻滞的近期疗效要优于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但易引起疱疹增多等不良反应,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及无水乙醇神经阻滞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庆大霉素,2组均治疗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表(KPS)评价其疼痛度与生活质量,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程度,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32±1.17)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82.16±1.3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10.45±1.23)分、HAMA评分(13.27±1.3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与对照组的9.7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与盲探操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实施手术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下肢神经盲探操作,观察组实施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的麻醉情况,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优良率61.3%,观察组优良率87.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突出,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盲探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探讨手术方法及操作技巧。方法随机将3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和35例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腋窝皮肤感觉功能异常情况发生率(11%)与对照组相比(60%),明显降低(P<0.05);平均随访3a,2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等情况。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皮肤感觉功能异常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肋间臂神经保留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3—2015-04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对照组77例,2组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中切断肋间臂神经,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总数,随访记录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患者并发症及上臂感觉异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例数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上臂感觉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患者术后上臂感觉异常明显改善,且不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6—2015-12收治的锁骨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非超声引导下浸润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胸锁乳突肌后缘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感觉恢复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股神经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在老年(年龄≥60岁)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拟行单侧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在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实验组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腰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2组麻醉方式均能够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神经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对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能够达到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在降低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松解术治疗骨间背间神经肌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6—2014-0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方法,观察组行神经松懈术,比较2组总有效率、患者握力测试结果与疼痛评分。结果 2组恢复情况均有好转,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握力测试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松解术治疗骨间背间神经肌支损伤疗效显著,指尖功能恢复迅速,减轻患者疼痛,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