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平衡的影响因素 ,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 4 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 1a内干体重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观察 ,探讨干体重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与体液平衡的相关性。结果 :发现影响体液平衡的因素有 :①干体重的保持 ;②患者透析时间的长短 ;③患者血红蛋白水平 ;④病人对疾病、透析及限水重要性的认识。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液平衡的管理 ,在药物调控之外要注意加强透析治疗中的护理措施及治疗外的生活指导 ,限制患者在饮食上水、钠的摄入量。在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 4 %~ 5 %(一般不超过 3.5kg ,最好控制在 2kg以内 )。每次透析达到并维持干体重 ,贫血患者应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 ,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  相似文献   

2.
陈爱清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334-1335
目的:通过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平衡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1 a内干体重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观察,探讨干体重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与体液平衡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影响体液平衡的因素有:①干体重的保持;②患者透析时间的长短;③患者血红蛋白水平;④病人对疾病、透析及限水重要性的认识.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液平衡的管理,在药物调控之外要注意加强透析治疗中的护理措施及治疗外的生活指导,限制患者在饮食上水、钠的摄入量.在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4 %~5 %(一般不超过3.5 kg,最好控制在2 kg以内).每次透析达到并维持干体重,贫血患者应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各种因素,以便使病人更好地控制干体重。方法:将35例维持血透的病人按体重增加了7.5%为界线分成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经济状况、家庭关心程度,病人态度,康复情况,心血管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间在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平均血红蛋白、病人态度、心血管并发症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维持性血透病人应更着重于对年轻,透析时间长、对待疾病态度消极的病人进行限水及疾病知识教育,使其更地控制干体重,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透 )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因素 ,探讨其机理以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 7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 2 5 1 8次血透所采用的透析方法、时间、频率 ,以及降血压药物对维持血透期间高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 :随着透析时间、频率的增多 ,高血压有好转趋势 ;血透频率不足 2次 /周 ,以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大于 3kg的患者高血压较严重 ,且难以控制 ;部分病例充分超滤脱水并不能完全控制高血压。结论 :水钠潴留是导致高血压最主要因素 ,肾素、血管活性物质和肾分泌的降压物质代谢紊乱也是影响高血压的因素 ;必需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应用降血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吴瑕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27-2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连续2周透析的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值,同时计算G-S指数(KT/V)值,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透析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其透析充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透析充分的患者(KT/V≥1.2)较透析不充分的患者(KT/V〈1.2),在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控制良好(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加≥3kg者在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控制不良(P〈0.05)。结论:透析不充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慧林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0):130-132,141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维持性血液透析48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老年、非老年组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以感染最高,其次为心功能衰竭.年龄、透析不充分和糖尿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过多、低白蛋白血症等是死亡危险因素,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过多以及低白蛋白血症分别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原发病,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充分的血液透析,控制干体重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是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透患者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心衰组与非心衰组病例,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心力衰竭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肾衰竭基础病因等22项有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与心力衰竭发生有关的因素有年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透析总持续时间、每周促红素人均使用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值)、高血压、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高血肌酐、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快、并发感染、动静脉内瘘、并存有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等。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是年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尿素清除指数、高血压、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快、并发感染、动静脉内瘘、并存有其它心脏器质性病变等。结论年龄、肾衰竭基础病因、透析不充分、高血压、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快、并发感染、动静脉内瘘、并存有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血液透析时间 (1 2~ 1 5小时 /周 )仅占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命的一小部分 ,故对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间期信息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它是护士对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主要是通过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预防并发症 ,提高生命质量增强生活的信心 ,更好地顺应透析治疗。方法 :自行设计“透析间期”信息需求表 ,以咨询方式对 48例患者进行调查 ,按“透析间期”信息需求表逐项向患者解释。结果 :分析影响透析患者信息需求的因素 ,发现患者对透析间期的信息需求各有不同 ,但侧重点基本一致 ,…  相似文献   

9.
低温透析预防症状性低血压的观察及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老年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及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佳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期间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国外有文献报道.使用低温透析能明显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我院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观察了低温透析预防症状性低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对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共165例尿毒症患者.其中25例在透析期间易发生低血压的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温度(37℃)和降低透析液温度(35.5℃)进行自身对照,共观察426例次,观察两种治疗方法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的情况及患者的症状主述。结果: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佳和老年心血管不稳定的尿毒症患者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透析问期体重控制小于4%的患者和透析液低温能降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在治疗期间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控制血透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和采用低温透析能改善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低温透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1年5月维持性血透患者中57例死亡患者的死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间隙体重增长过多、营养不良、高血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建立个体化的充分透析治疗方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对患者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降低血透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透前透后以及透析间期血压变化情况及透析方法和降血压药物对维持血透期间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透析充分性的提高和降压药的使用,高血压有好转趋势,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明显的患者高血压较严重,且难以控制,加强透析后可控制血压;部分病例充分超滤脱水并不能完全控制高血压,须合理使用降压药,而老年人随超水后血压下降明显。结论水钠潴留是导致高血压最主要因素;需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合理应用降血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而正确调节老年人透析参数,高血压可得到控制,并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的34例次急性充血性心衰原因的观察,认为导致维持性血透病人充血性心衰的主要原因是水钠潴留和高血压,充分透析、控制摄入水量和透析间期的体重是防治透析病人充血性心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可调钠在16例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可变钠透析(PHD)对血透患者是否降低透析时的急性并发症:低血压、肌肉痉挛、头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 常规血透患者16例,使用AK200ultra,dialog的可调钠模式透析146例次,并与常规透析(CHD)比较,观察指标为体重、电解质、酸碱度(CO2—CP)、毒素(血BUN、Cr)的变化情况。结果 CHD/PHD低血压发生率15.6%/4.3%,肌肉痉挛的发生率20.5%/5.2%,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12.10%/3.10%,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3.1/3.5kg。结论 PHD能有效降低透析通者的急性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同时对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与CHD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张春林  祁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83-238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7例中,10例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超过干体重10%;6例为刚开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时脱水未达到其干体重水平。对体重控制不良患者,通过分析和健康指导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控制不良与治疗依从性、生活习惯、医学知识、悲观抑郁情绪等有关。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影响血液透析的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正常组和血压控制不良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残肾尿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透龄、透析间期体重变化、透析方式(是否定期行HDF)、KT/V值、是否达透析干体重、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BMI、透龄、透析间期体重是否增加3kg以上、是否定期行HDF、KT/V是否大于1.2、干体重是否达标、残肾尿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未定期HDF、KT/V小于1.2、干体重不达标三个因素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定期行HDF、KT/V小于1.2、干体重不达标才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高血压控制不良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发展到尿毒症期,通过规律透析,对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即可出院进行门诊规律透析.本血透室70-80%为家庭病床门诊维持性血透患者.为了加强对家庭病床门诊患者的管理,我们对本室维持性透析1年以上病人进行自我护理知识调查,发现存在问题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理,需加强自我护理知识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血透病人的生存年限逐渐延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原因也有所变化。我院透析中心血透并发脑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患而成为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我院透析中心近6年来血透并发脑出血13例并对其相关因素及可能机制进行了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并发脑出血13例其中男t410例女性3例;年龄37~63岁平均523岁。原发病慢性肾炎5例肾小动脉硬化3例,肾盂肾炎2例痛风性肾病2例多麦肾1例,均经CT或临床体检证实3例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脑出…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莹  古英明  吕少芬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300-302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123例MHD患者中27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时机选择过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透析、对病人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建立个体化的充分的整体透析治疗方案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意外是尿毒症患者接受维持性血透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也是透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自开展血液透析以来有252例慢性维持性血透病人,并发脑血管意外15例(占5.95%),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塞2例。本文对这组病人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透患的临床特点及管理。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04年4月底~2004年8月初的60例老年维持性血透患的临床资料。结论:积极治疗老年维持性血透患的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加强营养管理.合理调节患的干体重,充分透析.及时、有效地积极治疗各种感染等,可提高老年血透患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