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了解颅内少枝胶质细胞瘤的CT特征性表现。材料与方法:对75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少枝胶质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81例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相互对照。结果:提出了少枝胶质细胞瘤这一少见类型胶质瘤在CT上的相对特征性表现:(1)条索状或团块状钙化(66.6%);(2)等或稍高密度肿块(60.0%);(3)无或轻度强化(77.3%);(4)肿瘤周围无或轻度水肿(77.3%);(5)好发于大脑的周边部位且侵蚀颅骨(13.4%),其中钙化为最具特征性表现。结论:根据这些相对特征性表现的综合,大多数病例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小平 《放射学实践》2008,23(8):905-906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特点.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11例均为单发.肿瘤最长径平均为17.1 cm.共有实性肿块8例、囊实性肿块3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较明显强化,5例肿瘤内可见血管影.4例肿瘤侵犯邻近脏器,6例伴有腹水,3例伴盆壁淋巴结肿大.结论:无性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CT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于小平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17-1119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资料,其中11例为初发病例,8例为复发病例。结果:19例OGCT患者共有23个肿瘤,其中14个呈类圆形或圆形,9个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共有2个囊性肿块,15个囊实性肿块和6个实性肿块。囊性肿块在CT图像上以均匀低密度、无强化的囊性成分为主,囊壁、分隔或壁结节有强化;实性肿块CT表现为肿块大部分为实性,内有单发或多发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囊实性肿块CT表现为囊性与实性成分大致相等。所有病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轻度-中度强化。13例伴腹水,9例伴子宫内膜增厚,19例均无淋巴结肿大。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和CT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的CT表现,探讨MSCT对肾上腺PHE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PHEO的临床及CT资料,依据其临床症状分为典型和不典型2组,分别归纳2组肿块的CT表现,并作简要分析。结果:不典型组共7例(41.18%),典型组10例(58.82%)。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下瘤体多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均可见更低密度区,瘤体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迅速、明显强化,静脉期瘤体强化持续但较动脉期略有减退,所有瘤体均可见1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结论: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表现无差异性;肾上腺PHEO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CT增强扫描术前多可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燕风  戴景蕊  王小艺  朱正   《放射学实践》2010,25(7):780-783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2个肿瘤)有完整临床和C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形态规则22例(73.3%),边缘光滑29例(96.7%)。肿瘤为实性型23例(76.6%),囊实性5例(16.7%),囊性型2例(6.7%),实性肿瘤中肿瘤越大低密度区越多。CT平扫示肿瘤密度低,肿瘤实性成分CT值(38.51±10.15)HU,低于肌肉(42.97±9.85)HU;增强扫描示肿瘤呈轻度强化,CT值[(44.21±20.33)HU]低于肌肉[(55.93±12.89)HU]。合并腹部和盆腔淋巴结肿大2例(6.7%),肠系膜增厚5例(20%),无腹水9例(30.0%)、少量腹水19例(63.4%)。结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是诊断本病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多层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诊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多排CT表现。方法:对12例病理证实的非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检出13个病灶。11个为实性病灶,2例为囊性,动脉期,7个病灶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1例与正常胰腺强化程度相似。门静脉期,4例为明显强化,7例位轻度强化。2例病灶始终为低密度。结论:多排CT对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病灶检出及分期有很要得价值,可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对9例手术证实的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7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结果:9例胰岛细胞瘤均富血供,边界清楚,与周围胰腺分界清楚,无血管、胰管侵犯。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较小,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大。结论:胰岛细胞瘤有典型的CT和MRI表现,CT和MR增强扫描能准确诊断胰岛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的CT及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例肝脏MFH体积均较大,2例表现为边界尚清晰的单发肿块,1例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多发瘤灶;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表现为延迟强化(2例)或快进慢出(1例);1例伴胆管扩张及胆管癌栓。3例均无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肝脏MFH的CT表现形式多样,临床最终诊断依赖病理,特别需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副神经节细胞瘤的特征性CT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例副神经节细胞瘤患儿的影像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12岁,5例患儿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增强后的强化程度、瘤体内的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关系、瘤栓形成及有无转移和转移部位等.结果:本组副神经节细胞瘤的特征性CT表现为:①肿瘤均位于腹膜后;②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包块影,边缘可呈分叶状,呈膨胀性生长,肿瘤体积较大;③平扫时瘤体密度略欠均匀,可见散在的小片状低密度灶(出血、坏死和囊变),瘤体内无明显钙化;④增强扫描动脉期瘤体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平扫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瘤体内有大量血管穿行,瘤体血供丰富,静脉期瘤体强化程度未见明显降低,有时甚至强化更明显;⑤体动脉分支供血,供血血管可直接起自腹主动脉,也可起自腰动脉、肠系膜动脉、生殖血管、髂血管等;⑥瘤体占位效应明显,对周围的脉管及脏器有推移、挤压,也可对腹腔大血管有轻度包埋;⑦可见腔静脉瘤栓形成.试验室检查 5例患儿的NSE和尿VMA测定均不同程度升高.结论:儿童副神经节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较高特异性,尤其是增强CT表现为明显的持续强化和富血供,结合代谢物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可明显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螺旋CT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采用平扫和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5s、70s。结果:5例肿瘤中位于胰头2例、胰体1例、胰尾2例,平均直径7.6cm(4.5~12.6cm)。实体性肿瘤(n=2)平扫呈稍低密度,囊性者(n=3)囊壁及壁结节(实性成份)呈等或稍低密度,有囊壁钙化者2例。增强扫描示实性者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中度~明显强化;囊性者动脉期囊壁、壁结节呈中度~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中度强化,囊性部分在增强扫描前后均呈低密度。5例均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结论:实性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囊性者缺乏特征性改变,需与囊腺瘤(癌)、胰腺癌囊变、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假性囊肿及胰腺结核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培例均为低密度灶,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7例,轻度强化13例。延迟扫描18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CT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病灶周围或病灶内胆管扩张和病灶延迟强化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特征.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15例侵袭性胸腺瘤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分别对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周围结构侵犯及种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表现为边缘分叶、不规则,密度不均,平扫CT值40~50HU,其中坏死囊变11例,点状钙化4例;15例均有纵隔结构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其中大血管侵犯9例,心包侵犯(心包积液)5例,胸膜肺界面不清8例,胸腔积液6例;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呈轻至中度强化,CT值增加10~20HU,坏死囊变不强化.结论 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螺旋CT能显示肿瘤内部改变,又能显示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Crohn病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rohn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Crohn病的CT征象,大多数病例采用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节段性肠壁增厚,CT增强有7例表现为肠壁均匀增厚,缺乏层次,同时肠壁强化不明显;有11例表现为黏膜增厚和分层形成“靶征”和“双环征”,肠壁厚度多在5~10mm;有9例表现为病变段肠管周围纤维脂肪成分增多,蜂窝织炎及肠周或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有5例CT首先考虑为其他疾病,1例考虑为闭攀性肠梗阻,1例首先考虑为肠结核,2例回盲部病变怀疑为癌,1例肠穿孔形成脓肿仅诊为化脓性感染。结论cT不但能准确显示Crohn病肠壁、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异常,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变,有助于临床采取合理而积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抗痨治疗效果显著而确诊的结核性腹膜炎的CT征象。结果:渗出型和粘连型分别以腹水、腹膜增厚为主要表现,干酪型则主要表现为分房状肿块,增强扫描时房壁环形强化,三种类型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网膜、肠系膜、肠壁的增厚混浊和腹水。结论: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助于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的CT表现及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CT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1)对240例PD患者术前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2)30例PD患者在术后3~12个月(平均6·5个月)CT扫描,观测脑内核团毁损灶33个(其中3例患者为双侧手术):右苍白球腹后内侧核(Gpi)毁损灶14个、左Gpi核毁损灶6个,右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灶2个、左Vim核毁损灶11个,对毁损灶最大层面积、术侧CT值(任意值)、健侧对应点CT值(标准值)测量,并算出毁损灶与健侧CT值的差值。结果(1)PD的CT表现主要为中央型弥漫性脑萎缩,以脑室系统扩大为主,轻度脑萎缩46.67%(112/240),中度脑萎缩40%(96/240),重度脑萎缩3.33%(8/240),正常10%(24/240)。(2)33个毁损靶灶之圆形占27·27%(9/33);类圆形占60·61%(20/33);片状不规则形占12·12%(4/33)。毁损灶的面积Gpi核平均(28·01±2.15)mm2,Vim核平均为(14.03±1.24)mm2,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毁损灶Gpi核CT值较健侧平均下降(11.80±0.87)HU,Vim核CT值较健侧平均下降(10.80±1.28)HU,两者亦有差异性(P<0·05)。结论PD患者术前CT扫描对掌握手术适应证较重要,重度脑萎缩患者提示不宜做外科手术治疗。术后CT扫描观察毁损灶之形态、面积、密度变化等影像学改变,有利于对手术疗效、并发症等评估提供一定证据。  相似文献   

16.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主要征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特点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0~75岁,平均62岁。采用螺旋CT增强17例,平扫13例。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并评价其征象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结果:单发结节型18例,实变型9例,弥漫小结节型3例。单发结节型主要征象:胸膜牵引征9例(50%),磨玻璃征16例(88.8%),支气管征10例(55.5%),空泡征14例(77.7%)。实变型主要征象:枯树枝征6例(66.6%),蜂房征4例(44.4%),碎路石征3例(33.3%),血管造影征2例(22.2%),弥漫小结节型主要征象:两肺不对称、不均匀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结节融合倾向,伴有母瘤2例(66.6%)。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对各型的征象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对自发性肠系膜血管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自发性肠系膜血管出血患者的体格检查、CT影像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患者的出血原因及出血位置。结果 7例患者中,CT表现包括肠系膜内血肿7例、对比剂从肠系膜血管漏出3例。结论 CT对自发性肠系膜血管出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材料完整的4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果:4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右侧3例,左侧1例。肿瘤直径4~8.9cm,平均6.5cm。肿瘤大部分呈卵圆形,边界清晰,无周围组织和血管侵犯,平扫密度低于肌肉,内可见小点状钙化,增强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有一定特征性CT表现,但确诊应根据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耳硬化症的HR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61耳临床诊断明确的耳硬化症的HRCT表现.结果 55耳HRCT表现耳囊骨密度减低区,6耳HRCT未发现异常.HRCT表现异常的55耳中,6耳仅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6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镫骨底板增厚及耳蜗周围低密度区,11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前庭窗后方低密度区及镫骨底板增厚,20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和镫骨底板增厚,10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及耳蜗周围耳囊低密度影,2耳仪表现为耳蜗周围耳囊低密度区.结论 HRCT可显示耳囊骨质及镫骨底板异常,有助于进一步证实耳硬化症诊断.  相似文献   

20.
气管小憩室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小憩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气管小憩室的CT表现及42例随访病例的CT改变。结果:81例气管小憩室均位于气管右后方6~7点处。81例气管小憩室中,类圆形75例,三角形3例,不规则形3例。81例共86个小憩室,其中单发者73例(73个),多发者8例(13个)。86个气管小憩室平均最大径为2.2mm。本组86个小憩室中64个可见开口与气管相通(64/86),41个窄开口使小憩室呈瓶颈样改变(41/64),23个宽开口使小憩室呈凹槽样改变(23/64)。42例随访病例的CT表现:小憩室消失1例,小憩室变大7例,小憩室生成7例,小憩室消失后再度出现3例。结论:CT能准确清晰显示气管小憩室的形态、位置、数目、大小和开口。典型的气管小憩室形态改变为烧瓶状和凹槽状。通过CT可观察到气管小憩室的发生、发展、消失及消失后再生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