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初,国家重点支持的中医药治疗“血淤证与活血化淤研究”,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表明我国中医药治疗血淤证相关的冠心病、心绞痛及缺血性中风等方面的研究与治疗已居世界先进水平。2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将获奖证书授予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近日,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陈可冀院士,陈院士很耐心地回答了本刊读者关心的、由他领衔的血淤证与活血化淤研究的相关话题。  相似文献   

2.
涂人顺 《家庭医药》2004,(10):14-15
今年年初,国家重点支持的中医药治疗“血淤证与活血化淤研究”,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表明我国中医药治疗血淤证相关的冠心病、心绞痛及缺血性中风等方面的研究和治疗已居世界先进水平。本刊2004年第5期“人物专访”专栏对这一项目领衔人陈可冀院士进行报道后,不少读者询问,活血化淤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究竟有哪些。为此,本刊特邀专家,为读者介绍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评估慢性支气管炎(下称慢支)患者血淤状态和治疗评估的方法.慢支是中老年患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血淤证贯穿疾病始终,可出现于临床各期,对病情的发展变化起重要的作用.方法 选取呼吸科门诊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120例进行血淤量化评分并在活血化淤治疗后再行评估.结果 慢支缓解期存在血淤病理状态,活血化淤治疗前后血淤状态得到改善(P<0.05).结论 血淤量化评分是评估慢支患者血淤状态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全国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82年12月在上海召开。会上为使血淤证诊断有一个较统一的标准及防止将不合适的许多中药均称为活血化淤药,全体到会的老中医、西学中医生及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反复讨论研究,制订了“血淤证诊断试行标准”及“传统活血化淤范围”。供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参考使用。对其不足之处,望不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血淤证研究国际会议于1988年10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名代表外,还有以日本东洋医学会副会长细野八郎,日本血淤综合科学研究会理事,日本临床东方医学同仁会会长中岛一为首的20多垃.日本学者,和以Kared Levine为首的5位美国学者。会议收到论文350多篇。各国代表就近年来血淤证的研究进行了学术交流,显示了当今国际血淤证研究的水平和成果。会议经过讨论修改了血淤证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17日。年届70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健步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从与会领导手中接过了大红的“2004年中国医药界年度新闻人物”证书,这是继与陈可冀院士共同主持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课题获得建国以后国务院颁发的我国中医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李连达院士获得的又一殊荣。  相似文献   

7.
<正> 一、活血化淤方药在心血管病临床应用的前途根据心血管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及高血压病时常表现有“血淤证候”的特点,应用活血化淤方药,常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中国、日本、印度、新加坡、朝鲜等应用中药或植物药较多的国家,都有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社信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出的 2004年中医药十大新闻是:(1)吴仪副总理就中医药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医药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并提出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2)由陈可冀、李连达两位院士领衔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淤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1月在广州召开第二届全国活血化淤研究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30余篇,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基础各个领域,把血淤证和活血化淤治则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将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陈可冀,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也是中医业内少有的几位中科院院士、国医大师。作为心血管病领域的权威,陈可冀在心血管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与已故名老中医郭士魁一起,首先提出了"活血化淤法"防治冠心病的诊疗思想,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心血管病患者。聊起自己的养生经验,陈可冀院士仍旧"三句话不离老本行"。他表示,养生先得养心,这  相似文献   

11.
血淤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外邪致血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血淤证与活血化淤治则及药物研究中,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国内已采用若干种可行的模型。其中内毒素引起家兔血管内弥散性微血栓形成,造成大鼠实验性休克均有报道。本文采用内毒素为“外邪”因素,以中医正邪相争的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内毒素造成大鼠血淤证的发生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正> 精神病属于中医癫狂范畴,癫与狂有所不同。朱丹溪认为“癫属阴,狂属阳”,癲证以沉默、呆痴为主;狂证以妄笑好歌、妄行不休为特征。癫狂证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但仲景认为发狂与淤血有关,是因为太阳病未解除,邪热随经入腑与血相搏,结于膀胱,以致病人发狂。后世在大量临床实践中证明。癲狂存在着明显的血淤证,用活血化淤治法取得明显的效果。一、癲狂血淤的病因病机血淤即为血液淤滞。血淤含义很广,包括外伤引起的淤血(离经之血)、积血造成的淤血、久病入络造成的淤血、污秽不洁之血造成的血淤、气虚  相似文献   

13.
陈可冀院士,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专家咨询团顾问,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成员及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主编等。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自1985~1987年间对166例血淤证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5例,女71例,男女之比为1.34:1;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4岁,平均年龄51.2岁。病例选择统一按第二届全国活血化淤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淤证诊断标准,由一名主治医师和二名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共同确定。按西医诊断  相似文献   

15.
<正> 活血化淤法的理论奠基于《内经》,治疗妇科疾病则首见于汉代张仲景。张氏拟桃仁承气汤、大黄(庶虫)虫丸、桂枝茯苓丸、枳实芍药散、下淤血汤等方剂,专列于妊娠、产后、妇人杂病等脉证条下。到了清代活血化淤法有了更大的发展,在妇科已广泛应用于经、带、胎、产诸病。我院门诊1061例妇科疾病,属血淤证计268洲,占25.26%,散见  相似文献   

16.
<正> 血淤症时微循环常发生障碍,故微循环研究方法在活血化淤研究中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对协助血淤症的诊断、分型,判断血淤的程度及疗效,探讨血淤本质及活血化淤药物作用原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一、临床血淤症研究中常用的微循环检查方法 (一) 甲皱微循环甲皱是复盖指甲根部的皮肤皱摺,常用无名指作为观察的部位,其表皮很薄,透光性好,也易于观察固定,故在活血化淤临床研究中应用最广。甲皱微循环组成为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输  相似文献   

17.
从非手术方法治疗宫外孕的研究展望中西医结合的前景山西省活血化淤研究所(030001)于载畿(指导)杨琪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过去一般采用开腹手术治疗。1958年起,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中西医组与名老中医李翰卿合作,开展了非手术方法治疗宫外孕的工作,不动手术,而辩证宫外孕为少腹血淤的实证,以口服活血化淤中药为主来达到治愈目的。三十多年来,该疗法久经考验,使相当一部分病人免除了手术的痛苦。近年来从我国妇产科领域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来说,突破性的进展主要是“血淤症”的研究,而“血淤症”的研究起始于活血化淤治疗宫外孕的研究。一、一个适合基层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从1958年以来,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的宫外孕患者约1400余例,在总结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诊断规律,建立了辩证分型,固定了用药主方及剂量,制定了护理常规,并提出了目前还必须手术治疗的指征。三十多年来,此项研究工作不断进展,除解决了临床存在的几个问题如:应用天花粉杀胚胎;早期用药预防腑实证的发生,使腑实证的发病率由过去的42.2%下降为15.8%。缩短疗程,提高了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首先利用现代手段明确诊断,采取了从西医“病”入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络颗粒的活血化淤作用。方法高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造成家兔血淤模型,观察通络颗粒对血淤模型家兔血黏度、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通络颗粒明显降低血淤家兔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体外血栓形成。结论通络颗粒具有明显活血化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活血化淤是治疗血淤证的总则,针对血淤证的病因病机不同,又可采取益气活血,养血活血,行气活血等具体治则。我们以前的工作发现川芎配伍人参(简称川人组),既体现中医益气活血治则,又有较好的药理作用。实验证实川人组可减轻麻醉犬心肌缺血程度,缩小梗塞范围,促进冠脉侧支循环,提高缺血心肌组织内氧分压,缓解离体鼠心的冠脉痉挛,保护缺血心肌。其作用机制与钙拮抗作用有关。本实验从细胞水平观察  相似文献   

20.
<正> 血淤是病毒性肝炎(肝炎)的常见证型。李东垣说:“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血故也”。说明淤血与肝密切相关。对于有淤血见症的肝炎,尤其是慢性肝炎,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活血化淤之品,可提高疗效。因此,活血化淤法在肝炎治疗中广为应用。本文拟谈此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