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血液指标常规检测结果及意义。方法:血常规用BECKMANCOUTERACTdiff检测;生化肝、肾功能用BECKMANCOULTERCX9检测;乙肝三对、抗HIV、抗HCVET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检测。结果:孕妇产前血液指标常规检测能够发现各项异常指标;结论:孕期进行血液指标常规检测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以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测HBsAg、抗-HIV1+2、抗-HCV,梅毒4项传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孕妇进行产前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4项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HBsAg阳性436例,阳性率8.5%;抗-HCV阳性1例,阳性率0.02%;抗-HIV1/2阳性2例阳性率0.03%;梅毒阳性14例,阳性率0.3%;总阳性率8.85%.结论孕妇产前血液肝炎病毒及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高度重视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加强围产期孕妇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采取预防保健措施从而可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孕妇产前梅毒检测结果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梅毒检查的2418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1) 2014年梅毒螺旋体检验阳性率为0.19%;2015年梅毒螺旋体检验阳性率为0.27%;2016年梅毒螺旋体检验阳性率为0.28%;2017共梅毒螺旋体检验阳性率为0.30%;(2) 24184例接受梅毒螺旋体检验的孕妇共检出62例,阳性率为0.26%。结论产前梅毒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梅毒感染胎儿,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20岁以下孕妇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4.
丁友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7):132-134
目的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80例产妇分成免疫组与常规组,各组40例。常规组产前实施常规检验,免疫组则在常规检验的基础之上进行免疫项目检验,观察两组方法的临床检验效果。结果免疫组孕妇乙型肝炎、梅毒与微生物感染发生率和高危妊娠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孕妇的HIV抗体、乙肝抗体、丙肝抗体等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80)、7.5%(6/80)、5.0%(4/80)。结论孕妇在产前进行免疫项目检验,可以早期对孕妇身体状况与胎儿的健康状态实施检测判断,能够确保母亲与婴儿的安全,降低产妇妊娠与分娩时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为产妇安全分娩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孕妇产前梅毒感染情况,探讨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2011年就诊确认的136例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 3年间,检测孕妇梅毒数量分别为34、45、57例,其中显性梅毒38例,隐性梅毒98例,隐性梅毒高于显性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非常重要,是发现孕妇隐形梅毒、及时切断母婴垂直传播、杜绝先天梅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彭其才  陈荣章  李美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15-115,121
目的探讨梅毒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所有产科门诊孕妇孕中期常规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筛查,对RPR阳性者再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并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检测,对确诊梅毒者实行长效青霉素标准治疗3周,并追踪梅毒孕妇产后新生儿TPPA及TRUST滴度检测情况,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3660例孕妇RPR阳性7例,发生率0.19%,检测TPPA阳性4例,占RPR阳性者57.14%(4n),梅毒检出率0.11%(4/3660),1例梅毒孕妇TRUST滴度1:64,胎儿宫内死亡引产,余3例梅毒孕妇TRUST滴度1:1~1:4,产前滴度均为1:2,3名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TPPA检测均阳性,TRUST滴度均0,未提示发生胎传梅毒。结论孕妇梅毒筛查检出率低,但梅毒孕妇早检查、早确诊、早治疗对改善胎儿预后、预防胎传梅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情况,为孕产期梅毒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本院近两年来在妇产科住院的1582例孕产妇中22例合并梅毒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孕产妇合并梅毒发生率为I.39%;农民、个体户、待业孕产妇的梅毒感染率最高;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有婚外性行为的占9.I%;感染梅毒的孕产妇对梅毒的应知程度低;22例孕妇中有2例异位妊娠、1例死胎、1例早产,19例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常规检查,16例呈阳性。结论孕期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力度,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孕期常规开展梅毒血清的筛查工作;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梅毒对妊娠分娩的影响及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孕妇的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4 772例孕妇(孕10周~24周)产前4项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梅毒快速反应血浆素(RPR)进行分析。结果:此4 772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6.6%,抗-HCV阳性率为0.25%,梅毒阳性率为0.46%,抗-HIV阳性率0.021%。结论:孕妇产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西岚 《河北医学》2011,17(6):785-78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113例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全疗程治疗组(64例)和未治疗组(4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足月分娩率90.62%,而未治疗组仅为69.39%(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胎的发生率分别为4.69%及4.69%,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0.41%及10.20%(P〈0.01);治疗组分娩的正常新生儿者占76.56%,而未治疗组仅占16.93%(P〈0.01)。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及早、规范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严紫霞  陈益明  张闻  梅瑾 《浙江医学》2018,40(12):1392-1393,1396
目的评估杭州市淳安县2015—2017年早中孕期血清学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兹综合征(ES)和开放性神经管畸形(ONTD)的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杭州市淳安县8家产前筛查采血点自愿接受产前筛查的13067例早、中孕期妇女血清学检查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妊娠结局。结果13067例筛查孕妇中,单独早孕期筛查DS和ES高风险阳性检出率为7.27%和0.66%;单独中孕期筛查DS、ES和ONTD高风险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79%、0.69%和0.36%;早中孕联合筛查DS、ES和ONTD高风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1%、0.31%和0.66%。网络随访12988例,随访率为99.40%。高风险孕妇接受羊水穿刺率由2015年的42.19%下降到2017年的29.33%。随访的高风险孕妇经羊水穿刺检查和超声检查,确诊DS9例、ES1例、ONTD1例;随访的低风险孕妇经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检测确诊DS1例、ES2例、ONTD4例。结论杭州市淳安县血清学DS产前筛查效果明显,是降低本地区缺陷胎儿出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驱梅治疗的方法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妊娠期合并梅毒孕妇,依据确诊梅毒及首次注射首剂青霉素治疗时间分为3组,其中在妊娠早期(孕周≤12周)24例为早孕组,妊娠中期(12周<孕周<29周)31例为中孕组,妊娠晚期(孕周≥29周)34例为晚孕组,给予规范苄星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观察围产儿预后。结果:早孕组及中孕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8.33%、19.35%,明显低于晚孕组(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孕妇根据初次检测RPR滴度不同分组,其中滴度≤1∶4者53例,滴度≥1∶8者36例,滴度≤1∶4者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滴度≥1∶8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2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分别为3.22%、2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孕妇分娩新生儿RPR阳性率为20.83%,先天性梅毒患病率为0,中孕组分别为19.35%、3.23%,晚孕组分别为70.59%、26.47%,早孕组及中孕组RPR阳性率、先天性梅毒患病率明显低于晚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采取驱梅治疗时机与围产儿的预后及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密切相关,早期正规进行驱梅治疗能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强孕妇产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价值。方法:对1780名孕妇利用TRUST和TP—ELISA试剂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RUST和TR—ELISA两种方法共检出14例阳性,两种方法同时检出8例,阳性标本送至确认实验室诊断8例阳性。结论: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应作为一项常规检测项目,特别是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更应高度重视,全面开展,以此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呼市地区孕妇梅毒流行状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呼市地区265例孕妇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孕妇梅毒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潜伏梅毒为主。一期梅毒发病率高于二期梅毒;孕妇梅毒感染者主要在20~39岁年龄段,占65.05%,40岁以上占1.75%;职业以个体、待业居多,工人、农民次之,干部职员比例也有所增高,分别占23.44%、18.19%、11.57%、8.52%、7.22%。结论孕妇梅毒是危害围产儿的严重合并症,围产期应常规开展孕妇梅毒血清学的产前筛查工作。在梅毒高流行区或高危人群,尚需在孕28周和分娩时分别作血清学检查。一旦确诊,应尽早、足量、正规给与青霉素治疗,并加强新生儿随访。孕期梅毒有效的青霉素治疗,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产前、术前、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结果:该院产前、术前、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阳性率为17.38%,其中HBsAg阳性率为6.88%,抗-HCV阳性率0.099%,抗-HIV阳性率,梅毒抗体阳性率10.4%.结论:对产前、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加强操作隔离防护,同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举证倒置留下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在妊娠期间血常规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孕妇的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有关项目进行检测。结果 135例孕妇血常规检测,妊娠期间血红蛋白(Hb)降低的发生率为83%;红细胞(RBC)降低的发生率为18%;白细胞升高的发生率为19%,其中以中性粒细胞比率(NE%)升高的孕妇最多;血小板(PLT)增高、降低的发生率都为2%;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升高的发生率为68%。结论妊娠期间孕妇易发生贫血,白细胞升高,而血小板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6.
10208例输血前、术前、产前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吉 《海南医学》2008,19(9):135-136
目的 分析近年我院输血前、产前、术前4项血液检测结果,为防止发生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皖内感染和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所有输血前、术前和产前的10208例患者血液进行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并分析.结果 本院输血前、术前、产前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总阳性率16.10%,其中HbsAg阳性率12.57%,抗-HCV阳性率0.71%,抗-HIV阳性率0.09%,抗-TP阳性率2.74%;二项以上不合格率0.48%;HB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HIV和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近年来我院的非输血血液传染性疾病比例较高,为防止医疗纠纷,对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很有必要,同时也可让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及检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尽量避免职业性感染及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另外,HIV和梅毒的阳性比例上升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四项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6 042例孕妇及待手术、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分析不同人群的感染情况。结果 16 042例患者中感染性指标共检出阳性1 917例(11.95%),HBs 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14.14%,高于女性患者的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产前及输血前进行血液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预防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孕妇梅毒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妇产科门诊接受产检的15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筛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梅毒确诊者接受青霉素标准疗法,追踪其新生儿TPPA、TRUST滴度检测结果。结果①1500例接受梅毒螺旋体检验的孕妇共检出12例,阳性率0.80%;②1500例孕妇中按年龄段划分为25岁以下者梅毒螺旋体检验阳性率0.91%,26~30岁者梅毒螺旋体检验阳性率0.76%,31~40岁者梅毒螺旋体检验阳性率0.63%,其中25岁以下孕妇筛查中梅毒螺旋体检验结果阳性率0.9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③12例梅毒孕妇所产的新生儿检测均为TPPA阳性,TRUST滴度未达到母体血4倍。结论产前梅毒检测是为了筛查感染梅毒胎儿,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25岁以下孕妇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9.
梅毒血清学检查在产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的梅毒感染情况,探讨产前检查梅毒的必要性。[方法]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甲苯胺红试验(TRUST),阳性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结果]1043例孕妇TRUST阳性率为1.44%。[结论]应该对孕妇进行产前梅毒常规检查,为我国优生优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产前、术前抗-HIV、抗-HCV、梅毒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测及分析,探讨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状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765例患者进行输血前、产前、术前艾滋病(HIV)抗体、丙型肝炎(HCV)抗体检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RPR)对梅毒进行检测。结果检测阳性率为:抗-HIV3.35%,抗-HCV3.88%,RPR6.38%。结论进行输血前、产前、术前血源性指标检测,对减少医患纠纷,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