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和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组,并给予相应治疗,疗程4周。观察痉挛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评定表(运动部分)评分变化。结果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组患肢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Fugl-Meyer运动功能和FIM(运动部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蒸熏结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提高其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化裁(芍甘汤)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芍甘汤结合运动疗法组)、对照1组(运动疗法组)和对照2组(巴氯芬结合运动疗法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患者上肢肌张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9.7%,与对照1组42.5%、对照2组7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肢肿胀评分差值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差值,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甘汤结合运动疗法可以缓解脑卒中患者肘关节屈曲痉挛、疼痛和肿胀的作用,提高患者的平衡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5.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患者四肢肌群及髋内收肌张力的影响,确立改良Ashworth量表及髋内收肌张力评分为观察指标,明确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规范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于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标准"将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随机分入康复治疗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加针刺的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各观察指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判定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疗效.结果: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及自身前后对比,改良Ashworth量表及髋内收肌张力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后痉挛患者四肢肌群及髋内收肌张力,而对照组则不能改善髋内收肌张力,由此可知单纯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小肌群张力过高的情况,而对髋内收肌等大的肌群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7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Bobath疗法,观察组则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治疗后,两组CSI、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Bobath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强迫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科基本治疗和康复科基础治疗(包括肌力训练、降张训练、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拮抗肌配合强迫疗法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单纯加用强迫疗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肌张力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STEF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结合强迫疗法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运用强迫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runnstrom和FI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常规康复运动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 ,探讨其生理学基础。方法 :以 12 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 6 9例采用传统针刺疗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对照组 5 1例采用常规中西药配合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后 3个月 ,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 Brunnstrom分级积分提高优于对照组 (P<0 .0 5 ) ,康复组步行能力和步态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较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效果好 ,急性期应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偏瘫患者有利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回顾2010—2015公开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归纳了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不同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对针刺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改善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针刺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整体功能方面疗效显著,对精细运动及歩行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临床研究不多。结论针刺若同时结合现代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矫形支具等康复治疗手段或在针刺取穴方面开拓新思路,则能更好地发挥出针刺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刺运动疗法是临床中医治疗脑卒中及后遗症既有效又安全的新方法。方法:对本院门诊康复科2009年11月—2012年7月收治的经筛选合格、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及后遗症患者120例,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A组、B组)和对照组(C组)。试验A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传统电针+理疗;试验B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理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电针+理疗,理疗即是采用中频治疗。观察针刺运动疗法的疗效、安全性。结果:(1)治疗3周后试验组A总有效率为95%、显效率7.5%,B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22.5%,对照组C总有效率为60%、显效率0;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8周后试验组A总有效率为95%、显效率87.5%,B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100%,对照组C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40%;3组有统计学差异。(3)采用卡方分割法,将治疗8周后3组结果进行两两比较。(原检验水准α=0.05)按α=0.0125检验水准,试验组A与对照组C,试验组B与对照组C的显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25),试验组A及试验组B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C;试验组A与试验组B的显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2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是临床中医治疗脑卒中及后遗症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新方法。该疗法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疗效显著,适宜各级医院。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对人类危害非常大的疾病。中风后肢体痉挛是妨碍功能恢复的最大障碍,故对痉挛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康复的重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且疗效确切,相关临床研究层出不穷,综观近年来研究报道,针刺疗法中涉及取穴机理、针刺方法、手法及针刺结合其他现代疗法等综合疗法等,均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对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许多报道中所采用的针刺方法、病例选择、处理、结论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故有必要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研究的方法、取穴、针刺手法机理、数据统计进行严格把关及治疗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更优化的治疗手段来治疗痉挛状态,以更客观的指标来分析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锥体区联合悬吊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分析并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神经内科2017年5月~2018年4月期间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痉挛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痉挛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痉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痉挛患者应用针刺锥体区联合悬吊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痉挛情况,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痉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是导致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本文对以针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发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疗效确切,选穴部位多集中在头部、眼部、腹部、肌筋膜触发点和经筋结点处;针刺方法包括电针治疗、火针治疗、穴位注射和针药结合,综合干预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针刺可能通过反射通路、传导通路、信号通路发挥抗痉挛作用;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临床方案和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针刺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6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神经内科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在第2疗程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运动针刺配合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安全有效,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朱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8):128-130
目的 研究对偏瘫痉挛的患者施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比较治疗后组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