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何永发老中医,行医50余年,善用经方,对诸多内科杂病有独到经验,今将其应用当归四逆汤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国华先生为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余等有幸从师侍学,获益匪浅。老师临证善用经方,使用麻黄汤颇有独到之处。《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为辛温发汗之峻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中国药典》收录四逆汤、《伤寒论》记载四逆汤及云南省首届国医名师吴荣祖教授经验方四逆汤对小鼠脓毒症模型的药效学差异及急性毒性。方法:采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症模型,给予3种四逆汤。以动物死亡率、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为指标,比较3种四逆汤药效学差异;小鼠经口给予3种四逆汤水煎液,以小鼠最大给药量测定方法比较3种四逆汤的急性毒性差异。结果: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3种四逆汤均对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法致脓毒症模型具有生存保护作用,可降低小鼠死亡率,3种四逆汤均可不同程度减少模型动物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减轻炎症反应,吴荣祖教授经验方四逆汤减少血清中TNF-α含量较为明显;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3方均可减轻模型动物肺及肝脏损伤;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单次给药的最大给药量:吴荣祖先生经验方四逆汤(288 g生药/kg)《中国药典》收录四逆汤(256 g生药/kg)《伤寒论》记载四逆汤(125 g生药/kg)。结论:3种四逆汤均具有一定抗小鼠脓毒症作用,在减少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含量方面吴荣祖先生经验方四逆汤作用较为明显,小鼠经口单次给药的急性毒性以吴荣祖先生经验方四逆汤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李妍怡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国家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 a,临床善于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高山流水方由小青龙汤合四逆汤化裁而成,具有祛风散寒、温阳化饮之效。李教授临床常用高山流水方治疗阳虚外感水肿,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逆汤类方不同工艺、不同配伍提取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脾淋巴细胞为实验模型,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四逆汤类方乙醚提取物均有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与FGC1(四逆汤)组比较,FGR1(人参四逆汤)组作用显著低于FGC1组,四逆汤类方的乙醚提取物样品中,四逆汤的活性最强。四逆汤类方的氯仿提取物中,除FGB2(白通汤)组外,其它各组均无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四逆汤类方的水提取物,FGC3(四逆汤)和FGB3(白通汤)组有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结论:四逆汤类方乙醚、氯仿和水提取物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醚提乙取物的活性较强,四逆汤类方的乙醚提取物样品中,四逆汤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正>《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1]367首次提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历代医家学术观点颇多,而于阳火衰微病症的辨证施治,概不离四逆汤、肾气丸等温阳经方。本文通过四逆汤、肾气丸方证简析、名家君火相火医论撷要,跟师临床验案举隅,解读君相有别、君相互用、君相合一辨证关系。1四逆汤肾气丸方证简析以经方药证诠释经典医理,是中医研修的基本方式。辨析经方温阳益火重剂四逆汤、肾气丸药原医理,当是证悟君火  相似文献   

7.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主治血虚寒厥证。马连珍主任善用经方,遵经而不拘经,灵活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可谓抓住古方之要领和精髓,值得总结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为《伤寒论》少阴证之方,其所主病症为少阳火不生,寒邪内生之证。寒邪凝滞的状态可导致育龄期女性月经失调,出现痛经、月经后期、闭经、经间期出血等病症。通过列举病例,认为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可以治疗的多种妇科疾病,并对卵泡发育及排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经方四逆汤及其类方在原著中的应用思路,拓展经方现代应用范围,引用"典型-非典型-变化"模式进行分析。四逆汤典型应用为少阴病寒化证,见四肢厥逆之阳衰阴盛征象,现代医学角度为低血容量性休克。非典型应用为未见厥逆,但见"下利清谷"防四逆于未然,或见"脉沉者"急温之,均可用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等则为四逆汤之变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探讨前人医案的过程中分四逆汤及其类方的论证治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方法选取明、清医案共5则,其中误用医案2则,皆以四逆汤及其加减方为基础,以病案讨论的形式,对医案中的病因、病机、选方、用药进行详细探讨。结果四逆汤及其类方虽皆以四逆汤为基础方,然其适应症各有侧重。结论在选方用药时应详辨一二,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1.
四逆汤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基础方,本文从四逆汤原方、组方中药、附子-甘草、附子-干姜药对等不同层次,综述了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四逆汤及相关组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四逆汤及其四逆类方(以下简称四逆辈方)出自仲景《伤寒论》。四逆辈等或然之证,是因相火失布,三焦膜系不温,通道不利,气化推动功能失常而致;四逆汤及其类方为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之方,用于少阴阳虚,阴寒内盛,甚或阴阳离决之证。笔者通过查阅记载有四逆汤及其类方的古籍、现代学者的研究文献,对四逆汤及其类方之方证进行考证与分析,梳理古代医家与现代中医学者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四逆汤及其类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期为临床应用四逆汤及其类方提供确切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吾师王国华为第四批北京市级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从医40余年,运用针灸治疗疑难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痛中疼痛最剧烈而又不易治愈的疾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继发性更为多见,疼痛多累及三叉神经的第二、三分支。其治疗较为棘手,中西医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尚无特效疗法。药物、手术等西医疗法副作用多、复发率高、手术操作复杂、风险大;而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各异,疗效差异亦较大。王国华老中医采用真空抽吸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二、三支疼痛已20余年,疗效颇佳。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四逆汤方,历代多强调其温阳之性,多云其:“温补下焦之元阳”,普遍认为四逆汤为温补阳气之方。但此认知与方后所注:“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似有所出入。文章从单味药及拆方的角度对四逆汤的功效进行探索研究,认为生附子通行十二经,破表里阴寒,祛寒以回阳;干姜温暖中焦,促进气血的化生;炙甘草补中益气且制约姜、附之毒性,三味药通过为人体创造适合阳气化生的内环境来体现其温补阳气之效。其后所言“强人”者,非言阳气较盛,而是阴津尚未大损者。四逆汤急救回阳,其辛温燥烈之性不可避免会伤及人体正常阴津,仲景在强调“强人”可增加附子、干姜用量的同时,亦暗含“羸人(阴津亦大伤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四逆汤对阴津的耗损之义。  相似文献   

15.
医圣仲景《伤寒论》载四逆汤一方,自古到今,众医家皆将四逆汤归入少阴救逆方,其功效皆与“回阳救逆,温阳固脱”有种种联系,皆属中规中矩之说法。余从事脾胃病的中医临床多年,对近年来兴起之火神派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如卢崇汉、刘力红、吴佩衡、傅文录、张存悌、李可等医师,其治疗多种病症大多从四逆汤化裁,亦大剂量应用附子,其所治之病如乙肝、不孕症、复发性口疮,胃痛、巨幼细胞贫血症、带下症等,皆达到立竿见影之效,可知仅将四逆汤列入温阳救逆之方,何其谬也!对于四逆汤,笔者认为其真正的立足点在中焦脾胃,并非在肾阴肾阳,故将近年来对四逆汤的研究并结合火神派对四逆汤的认识,从四逆汤的组成、格局进行剖析,愿为四逆汤正名。  相似文献   

16.
王付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2035-2036
合理运用四逆汤与麻黄汤合方辨治头痛、与苓桂术甘汤合方辨治心痛、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辨治胃痛、与大黄附子汤合方辨治腹痛、与当归四逆汤合方辨治手指疼痛而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1四逆汤治四证经方"四逆汤"是《伤寒论》三阴病的代表方,但也同时散见于六经病的各篇,用于各经疾病误治后的救逆方,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方",虽方中药仅三味,但效专力宏,功专温补脾肾阳气、驱除阴寒浊邪。其中,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其性善走而不守,为通行十二经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内则达下元而祛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无不可到,被喻为"将军"之药;干姜性温味辛,守而不走,入肺  相似文献   

18.
按六经类方 ,即将《伤寒论》方按六经分类 ,这种分类法较早见于元·王好古《阴证略例》及喻昌《尚论后篇》,而对这种分类法发明较多的是清代的柯琴。略述如下 :首先 ,王好古在《阴证略例》中按三阴分经遣方 ,如“伤在厥阴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吴茱萸汤” ,“伤在少阴 ,通脉四逆汤加减、四逆汤” ,“伤在太阴 ,理中汤” ,是粗略的六经类方法。其次 ,喻昌《尚论后篇》卷二、卷四将《伤寒论》方按六经分类 ,即“太阳经风伤卫方”1 5方 ,“太阳经寒伤营方”3 9方 ,“太阳经风伤卫寒伤营方”1 0方 ,“太阳合阳明方”9方 ,“阳明少…  相似文献   

19.
当归四逆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方,也是临床中的常用方,本文重点介绍当归四逆汤主治手脚麻木、身体疼痛,以及痛经等病证,临证合理运用常常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四逆汤不同配比甘草组方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配比甘草组方的四逆汤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体外培养24h,用MTT法检测抑制率,比较各实验组方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经不同配比甘草组方的四逆汤作用24h后,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4倍炙甘草配比组方的四逆汤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无炙甘草的四逆汤,即附子干姜汤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作用较弱。结论:一定浓度的四逆汤提取物对胃癌细胞SGC-790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炙甘草的配伍及用量变化对整方效果的影响体现了温阳法中土与火、甘与温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