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结果:实验组HP根除率以及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疾病半年复发率、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几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进行10天的序贯疗法,对照组进行10天的标准三联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2.86%,比对照组根除率45.71%高出37.15%,观察组的溃疡愈合有效率为77.14%,比对照组的51.43高出25.7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57%,比对照组74.29%低出25.72%,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能够明显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且有效促进溃疡愈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根治幽门螺杆菌疗法对患有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种药物联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种药物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症状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肝硬化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根治幽门螺杆菌疗法对患有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防治消化性溃疡及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措施.国内外曾广泛推荐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合并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的二联疗法,或再联合甲硝唑的三联疗法,因为它们能快速促进溃疡愈合,达到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近年来又有研究结果表明:罗红霉素对胃酸稳定,可发挥强大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1].本研究采用罗红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合并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旨在探讨较为理想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组服用中药加味甘草泻心汤。结果: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溃疡治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6%,对照组为40.82%,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 1)。结论:加味甘草泻心汤具有较好杀灭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04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埃索美拉唑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与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每组52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以及疼痛缓解状况.结果:对比发现,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以及疼痛缓解状况与奥美拉唑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显著效果,溃疡愈合率以及Hp清除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在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及临床优势。方法:将12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行13C呼吸试验并确定幽门螺杆菌阳性,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行"雷贝拉唑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的三联治疗,对照组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的传统三联治疗,综合比较2组患者溃疡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90.16%,高于对照组(75.41%)(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镜下溃疡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P<0.01);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95.08%;对照组为81.97%,2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经济学方面,观察组C/E值为8.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雷贝拉唑钠用于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溃疡愈合率高、幽门螺杆菌根除彻底、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过多等是十二指肠溃疡(DU)的最主要病因.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发现显著提高了DU的治愈率[1].我们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奥硝唑、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行兰索拉唑三联方案治疗,对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110例,时间2017年2月~2018年5月。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方案,观察组行三联治疗方案,比较溃疡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及复发情况、Th1和Th2细胞因子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溃疡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8%和89.09%),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6个月和12个月根除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改善,治疗后观察组INF-γ、IL-2水平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行兰索拉唑三联方案治疗,能够更好地清除幽门螺杆菌并防止复发,提高溃疡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抗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 60)抗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检测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及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表达情况。结果:(1)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表达仅见于Hp阳性患者。Hp阳性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P<0.05)。(2)26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抗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在Hp根除及洛赛克疗程结束后4周,其中7例抗体转为阴性。结论: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可能与Hp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不能作为近期判断Hp根除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某院医治的9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9例,传统治疗)和观察组(49例,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愈合率、根除率、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愈合率、根除率、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浅析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门诊检查为消化性溃疡的200例患者资料,所有的患者经过胃镜检查、Warthin-starry法和快速尿激酶检测法均确诊溃疡组织中有幽门螺杆菌,分析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患者为135例,阳性率为65.0%;男性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1.9%,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的年龄段患者中,30~50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高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高,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胃溃疡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清除可以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加克林霉素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加克林霉素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治疗组给与参粉针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加克林霉素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合25例,有效5例;对照组愈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29例,对照组为26例,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粉针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增加溃疡愈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相似文献   

14.
已经认识到,幽门螺杆菌是胃炎、溃疡病、胃癌以及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 Toma)的病因之一。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炎组织学表现改善。减少溃疡复发,使MAL Toma减轻。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外,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明确日本人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及清除幽门螺杆菌对ITP患者血小板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晗 《药品评价》2012,(8):24-24
资料来源:FDA网站发布时间:2012.2.23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2年2月22日批准首个儿童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此试验用于检测3~17岁儿童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而导致慢性胃部炎症和溃疡。FDA于1996年首次批准成人BreathTek尿素呼气试验。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估计,全球约2/3的人口感染有幽门螺杆菌,其中大多数没有任何症状,但与未感染人群相比,胃癌和黏膜相关淋  相似文献   

16.
<正>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胃炎、消化溃疡、胃黏膜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主要治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为第一致癌原。.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但多数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急性胃炎往往是由急性感染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1].感染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一般在6周岁以上,新生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未见报道.笔者对112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胃液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胡巍  蔡思敏  袁云 《黑龙江医药》2022,(5):1019-1022
目的:分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诊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疾病分为2组,分组比例为1∶1,对照组为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非胃癌疾病患者,观察组为胃癌疾病患者。对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分析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胃镜、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慢性炎症性病变、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依次递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期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肠型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弥漫型,非贲门部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贲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分型、不同部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呈正相关。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应尽早对消化道疾病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筛查,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9.
赵君 《抗感染药学》2015,(1):152-154
目的:评价与对比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根治幽门螺杆菌疗效,为根治幽门螺杆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予口服500 mg克拉霉素片和20 mg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再予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1.5 g)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阿莫西林胶囊(1.0 g)治疗;比较两组药品治疗的临床疗效,包括治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77.42%显著高于对照组51.61%;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67.74%(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6.45%(P>0.05)。结论: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对根治幽门螺杆菌疗效果优于阿莫西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同时探讨其与胃肠疾病相关性,以降低胃肠疾病的发生率。方法: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之间,在我院消化内科的治疗的患者有171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有66例,把感染的66例幽门螺杆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66例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内科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职业等临床资料及胃肠疾病感染相关因素,并结合统计学上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为38.60%;对照组的64例患者中吸烟饮酒的人数有12例,平均年龄为(38.4±6.5)岁,主要从事职业为普通上班族,其中并发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型溃疡者三种胃肠疾病的患者有29例;研究组的64例患者中吸烟饮酒的人数有33例,平均年龄为(57.3±4.2)岁,主要从事职为工人农民,其中并发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型溃疡,这三种胃肠疾病的患者有44例。结论:消化内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职业、是否吸烟喝酒等生活习性及胃肠疾病等密切相关,在加强对这些现状和影响因素相关性的分析之后,才能更好的做好消化内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有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